绿林网

金山的读后感大全

金山的读后感大全

《金山》是一本由[加]张翎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山》读后感(一):《金山》五代人的悲欢

这本48万字的小说,用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泪流满面,感叹人的一生短暂要经历痛苦的别离,需要与命运的抗争,在挣扎中求生存。都说命运是公平的,你所熬过的苦,受过的罪,都会有所回报。当我们人到暮年,是否愿意回顾你的过往,当孩子长大成人,是否还愿意聆听你的教诲,还是把这些唠叨变成了一种麻烦。看过几部加拿大华人女作家张翎的作品《余震》《阵痛》《劳燕》《交错的彼岸》《望月》等,张翎的文字细腻不粗犷,擅长人物内心的刻画。从细微之处看见事情背后,给人更多的理解与思考,发人深省。 《金山》小说从清末广东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到方家几代人在那里的奋斗,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而短暂的,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有时候我们也无法选择生活方式,一代代怀揣梦想的淘金人,谁不曾想过要荣归故里,出去要闯出个名堂,又有多少人有了成就?我们渺小如尘埃,以阿法为代表的华工,从忧患的国家出来,在这座充满诱惑的地方闯荡,可谁曾想过,他们只是从一个坑到另一个坑,虽然周围环境不同,相同的是辛苦的劳作。 似乎张翎笔下“悲”是一大特色,故事里六指从青丝到华发,没有见过几次方得法,却用尽一生去守护曾经诺言,就是带她去金山,他们只能靠书信传递思念,只是那个承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现,六指最后也没能去金山。不管是阿法的孩子,还是其他金山客,在那个饱受欺凌的地方,他们是自己,更是家人的依靠。 我们一生中可能要经历多个时代变迁,有的人经历过8年抗战、、有的人经历过改革开放,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渺小不过是一粒尘埃,我想不管岁月带给我们什么,我们的经历过往,最终都会在历史上刻下你的印记。还记得功夫巨星成龙的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找寻自己的亲生骨肉,祖籍安徽芜湖的他,寻根成了晚年唯一的念想,修家族族谱等。不管经历过多少岁月沧桑,落叶总是要归根,金山带走的是人的欲望,人心的那份归属感却在家乡。

《金山》读后感(二):大时代的一朵浪花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历史有多痛,无需多言大家自然明白。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为了自我生存、为了家族存亡,很多沿海的人民选择出走异乡,打拼谋生。众所周知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华裔移民,还有漂洋过海远去北美的淘金热。 《金山》就是在这个时代下一个海外华裔家族的奋斗故事,讲的是一家人的拼搏,也是一辈辈海外华人的血泪。 广东沿海总是比内陆更快接触到外界的信息,当村里从金山打工回来的同乡说起海外遍地黄金之时,十四岁的阿法心动了,既为了供养家里,也为了多赚些钱财娶妻生子。金山的确有钱可赚,却也不容易。阿法风光归来之后,赎回家宅,置办田产,迎娶了不被人待见的六指,全家过上富足的生活。 阿法再次远渡重洋,答应会接六指到金山共享繁华,然而谁也没想到,新婚一别近乎永别。远在金山的生活并不是家人以为的伸手拾金,阿法赤手空拳被外国人指挥下干活,拿着炸药炸山铺铁路,用命换钱。即使积累了钱财也只够换一人远赴金山,于是阿法的儿子来到海外开始继续阿法的足迹。 努力,拼命,积累财富,却也改变不了被压迫、被歧视。六十年足以让一个少年变成老年,也可以让雄心壮志磨灭成为灰。年轻的阿法自信满满,相信单凭自己的双手也能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的确他也做到了,带着十几箱黄金衣锦还乡,给家人过上好日子。当他带着对妻子的承诺再次踏足海外,却因为现实一次次挫败,丧失当初的勇气,最后家乡成了永远回不去的远方,对妻子的承诺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空头支票。 这是阿法一家的悲欢离合,也是海外华侨过去的心酸往事。任何人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颗小水珠,你无法撼动历史,改变时代,除了融入其中,你别无选择。阿法如此,所有人亦如此。 在我有限的阅读里,张翎的笔触之细腻是特别突出的。似乎女性作者对细节的执着,对细微的把控,明显优于男性作者,张翎更是将这个优点发挥到极致。并不是说男性写不出细腻的作品,也不想挑起性别之争,而是相对而言,女性普遍观察细微,落笔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正是不一样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为我们创作不同的作品。 其实挺感谢如今的时代,有了更多的知识女性,让世界大不同,有了不同的性别作者,为读者展现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世界。

《金山》读后感(三):跑金山的男人女人

读张翎的作品《金山》,一如既往的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是张翎第一次将目光聚焦在清末民初的去往海外找食吃的劳工身上。其时间跨度从1872年始,到2004年结束,一共五代人的悲欢离合折射出那个时代去往洛基山山脉寻找“金山”的华工们的坎坷悲歌之路。 当年在广州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喜鹊喜,和信念,阿爸金山去赚钱,赚得金银千万两,返来买房又买田。在当时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无数人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距离家乡千万里的加拿大洛基山,那里被描绘成遍地金山的模样,被许多人当成未来生活的希望之地,于是,无数人离开年迈的父母,离开新婚的妻子与刚刚出生的孩子,背上行囊,远行千万里。但是真实的“金山”又是什么模样,是留在家乡中的人无法想象的。就像是人们只看到了红毛从金山归来后带来的家财,却看不到他们远行的路上,是如何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颠簸的,看不到这一路上的艰辛与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威胁。在路上,死了也就往大海里一扔,哪里有什么叶落归根。历经了千辛万苦来到了金山,也只是像苦哈哈一样,卖上一把子力气,累死累活的从事一些既脏又累,又充满危险的活计,最终到手却也少的可怜。可是即便这样,那些跑金山的人也义无反顾的一波又一波的踏上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对于他们来说,活下去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哪怕做到这件事要去用命来一场豪赌。 在《金山》的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没有得到上天真实的眷顾。尤其是故事中出现的女性人物。读张翎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她对于女性命运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关怀,她明白女人的苦于痛,所以将这种关怀寄托在她的作品中每一个女性的命运身上。或者她也期待自己的读者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些女性人物命运的变迁上感受到一些什么。故事中出现的很多跑金山华工的家属,都是没有什么机会离开家乡,与自己的丈夫相依相伴的,她们被要求留在家中伺候公婆以及教育孩子。即便是他们的丈夫曾经与她们约定一定会在金山相会。就像是方得法与关淑贤,在两个人刚刚成亲的时候,阿法便对妻子许诺要带妻子去往金山,但是这一约定却屡屡食言,一直到两个人去世,也未能达成。至于对婚姻与伴侣的忠诚,更是没有人去要求男人们,因此,他们在外置外室,找娼妓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谓忠诚只针对于留在家中的妇人。即便有妇人终于来到金山,属于她们的磨难也刚刚开始,就像是刚上岸的那一场体检,便足矣让这些妇人们难堪到要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尊严,如同阿林的婆娘,用一双筷子捅进了耳朵失血而死。但是凭什么呢?再如方锦山之妻周氏,一辈子的任劳任怨,生儿育女,到底来所有的过错依然还是自己的,依然无法让人忘却自己的出身,被所有人嘲笑与轻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便到死,自己的名字也并不为自己的丈夫所知,只有一个猫眼的名字留给后人,这又是凭什么呢? 跑到金山谋生的男人们自然是极其辛苦的,他们也自然为此作出了太多的努力与牺牲,但是他们的女人呢?他们的女人的付出又有几个人看到了呢?

《金山》读后感(四):最难忘、家族往事,不思量、山河故人

这是一部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家族史,从十九世纪末讲到二十一世纪初,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时光,让人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中国家族五代人的人生轨迹。读完之后,仿佛自己的人生也从头到尾走了一遭,多的是喜忧参半。 书名《金山》,讲的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广东开平和安乡自勉村的方家人去大洋彼岸的“金山”挣钱养家的事儿。方家人不是一下子全都去了的,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去了的。在本书中的方家五代人中的是到了第二代的独子方得法的时候,才开始了金山之行。

在去金山之前,老天似乎给农民兼屠夫的方元昌开了个玩笑,方元昌是方得法的父亲,在方得法幼时意外发了一笔横财。只是钱财来得快,散得也快,作者张翎似乎就此给方家种下了一道诅咒,无论后世方家人多么辛苦挣下多少家业,最后总会突然一无所有。 这说的就是方得法,到了金山之后,将自己辛辛苦苦挣的一分一毫都寄回家去,让家里将曾经的豪宅赎回,然后又置下田产。让远在老家的家人过上富足安乐的日子。家里人日子是慢慢好了,可方得法自己过得又怎样呢。 张翎也是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金山并不是真的有金山。金山说的是加拿大,也是读过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太平洋铁路是修在加拿大而不是美国,那个遥远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总是陌生的。对于那些初到加拿大的中国人来说,不仅陌生,也并不美好。 从张翎在书中细致的描写我们就能看出到底有多不易。想一下,广东可是快到热带地区了,加拿大则是一个比东北更北的地方,第一个冬天的寒冷就给每一个初到加拿大的方家人来了一个狠狠的下马威。方得法的次子方锦河到加拿大的第一个冬天,看到屋外长长的冰棱就好奇地上去咬了一口,细细读来,怎不叫人辛酸。 金山也许是个充满梦想的地方,看似是个能给人带来财富的地方,但又有多少人能想到这财富有多不易。又有多少人能承受这背井离乡独孤漂泊的苦,谁还不想老婆娃娃热炕头,可那个时候那些中国人,虽说是“天朝子民”,又有几人在家乡能吃饱饭。 张翎偏偏还讲方家的一代代人都写成了家国情怀特别浓厚的人,只因方家人比别的农村人多读了点书,多识了几个字。每每国难当头,方家人总想尽点绵薄之力,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全部捐给那满腔热血的国家未来的。 方家人的爱情则最是叫人唏嘘,张翎把异地的痛化作一滴滴泪,渗透到每一页纸中。那个时代,还有不少能够坚守的人,放现在,已是越来越少见了。也不知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读这本书,似乎处处都是不公平,似乎从来就没有公平过,磨难似乎从来就没有停过。人生似乎就是在吃一段又一段的苦,人总要吃点苦,不是说苦难就能让人成长,苦难总是躲不过的,这才是真实。

《金山》读后感(五):一辈子都在努力和等待,隔着无边大洋的思念与挣扎

时代变迁,家族沉浮,一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各种苦难和艰辛,更何况是一个家族的兴衰更迭。繁荣与衰落相互更替,道不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家族是传承,人丁是兴旺,只是想好好的吃一口饱饭,成家立业,延续香火,只不过,对于生活在十九世纪后期与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国人来说是那么的艰难。恰逢乱世,这是一段规则秩序崩坏的年代,人人自危,生活的希望到底在哪里?

由海外华人作家领军人物张翎著作的《金山》讲述了一个家族五代人近百年悲欢离合的故事,更是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海外奋斗和生活的经历。

清朝末年,中国广东开平乡村,一个十六岁的男娃方得法跟着族叔红毛在大洋上漂游了几个月,终于到达彼岸的金山(加拿大温哥华)寻找生计,梦想从这里出人头地,正式开启异国淘金梦。

只是,命运的残酷依旧无法改变,正式成为“金山客”的阿法不得不修铁路,开衣坊,甚至于沿街乞讨,终归能在这异国他乡勉强过活。认清了现实的阿法不怕辛劳,终于在金山立足。他回到国内,娶妻生子,自此开始开枝散叶。

阿法的两个儿子陆续来到金山,各自的生活无暇自顾,精明果断的阿法逐渐的对于家庭和儿孙辈的生活失去了掌控,时代在一点点的变化,金山也在变。物是人非,时间磨砺的久了,人的心也会钝下来,只是还有一口精神气一直努力维持着,维持着家的信念。

阿法和妻子六指,此生并没有见过几次,中间隔着漫边无际的大洋,人生即苦,无奈于此。双方的思绪紧靠邮寄的银票和书信寄托,婚育几十年,相处的时间也就两三年。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是历经两次大战以后,所有人的人生都被不可控的命运牢牢禁锢住了。

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朋友之间,中间隔着无边无际的大洋,广东开平和跨洋金山之间,命运交织在一起,不可掌控,也无法掌控。

时代是垂怜的,也是残酷的,方得法的一生,在艰苦之余也幸福过,只是这种幸福建立在思念之上,并且是短暂的。他的两个儿子,他的妻子,他的孙辈,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过多的记忆,甚至于他都没见过他的女儿,但终归都在最黑暗的时代中艰难的生活着。只是,从来都没想到,方家的结局会在一种突发的情形中尘埃落定,仿佛天注定一般,令人无尽唏嘘。

清末民初,一直到建国以后,直到2004年,方家唯一的后人回到国内,在当年太外公的老师的后人欧阳先生的陪同下,来到了这座方家建设的碉楼之中,一同回味着方家先祖闯荡金山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