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余震读后感1000字

余震读后感1000字

《余震》是一本由[加]张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余震》读后感(一):不应该被指责的母亲

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张翎进入国人的视线,应该是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唐山大地震》开始。该电影是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 不论是小说《余震》还是电影《唐山大地震》,总有好事者喜欢去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故事中的母亲究竟是不是重男轻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耍流氓无赖的味道,但是讨论的人多了,自然想着也要多说几句。 在说故事中的母亲李元妮是不是重男轻女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去了解一些李元妮嫁人之前的事情。李元妮家有7个孩子,她排老六,底下是一个弟弟。她打小便与自己的这个弟弟关系极好,按照张翎在《余震》中的说法,元妮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隔着肚皮和弟弟说过话了。但是元妮命运的转折,却也是因为这个最亲的弟弟。这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元妮尽情的在舞台展现自己的时候,一封有关于弟弟的电报惊了她的台,她重重的摔下台子,彻底断了自己的舞蹈梦。但是真正让她心如死灰的,还是母亲那句,你是个闺女,这就是天意,你认了吧。这对于其他人是小事,但是对于李元妮,不是。而且这件事很难说究竟在她的心底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看客对于李元妮的指责在于地震过后,在面对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选择的时候,选了弟弟。对于母亲李元妮来说,不论是弟弟还是姐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两个孩子要么只救一个要么两个一起走。你作为一个母亲你会怎么选?不论选谁,这对于母亲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不死不休。在《余震》中我们看到,震后三十年,李元妮都固执的呆在唐山,不肯去买新房子,不肯去跟着儿子儿媳去广州享清福,她觉得她走了,等到自己丈夫和女儿回来的时候,就找不到家了。她守在这里,除了等待,也是在赎罪,为自己当年救不了女儿而赎罪。。。。。。 其实除了小登之外,真的没有人有理由去指责一个母亲的选择。众多看客的指责也无非是为了挑起一场骂战,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特定的目的而已。对于当年的选择,母亲后来对儿媳小雅说,小达和小登都埋在土里,他老舅问我到底救哪一个,她心里想的其实是小登。至于原因也不是哪个重哪个轻,救小登,等到自己年老了,闺女顶用啊。这是她的母亲当年在她的耳边时时念叨的。而救小达,则是为了老万家。在李元妮的心里,小登是被她害死的,这是李元妮心里的一个解不开的节!在李元妮的心里,假如可以用自己的命去换两个孩子的命的话,我想她一定是千肯万肯的。

《余震》读后感(二):不应该被指责的母亲

加拿大籍华裔作家张翎进入国人的视线,应该是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唐山大地震》开始。该电影是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 不论是小说《余震》还是电影《唐山大地震》,总有好事者喜欢去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故事中的母亲究竟是不是重男轻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耍流氓无赖的味道,但是讨论的人多了,自然想着也要多说几句。 在说故事中的母亲李元妮是不是重男轻女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去了解一些李元妮嫁人之前的事情。李元妮家有7个孩子,她排老六,底下是一个弟弟。她打小便与自己的这个弟弟关系极好,按照张翎在《余震》中的说法,元妮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隔着肚皮和弟弟说过话了。但是元妮命运的转折,却也是因为这个最亲的弟弟。这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元妮尽情的在舞台展现自己的时候,一封有关于弟弟的电报惊了她的台,她重重的摔下台子,彻底断了自己的舞蹈梦。但是真正让她心如死灰的,还是母亲那句,你是个闺女,这就是天意,你认了吧。这对于其他人是小事,但是对于李元妮,不是。而且这件事很难说究竟在她的心底到底意味着什么。 很多看客对于李元妮的指责在于地震过后,在面对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选择的时候,选了弟弟。对于母亲李元妮来说,不论是弟弟还是姐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在那种情况下,两个孩子要么只救一个要么两个一起走。你作为一个母亲你会怎么选?不论选谁,这对于母亲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不死不休。在《余震》中我们看到,震后三十年,李元妮都固执的呆在唐山,不肯去买新房子,不肯去跟着儿子儿媳去广州享清福,她觉得她走了,等到自己丈夫和女儿回来的时候,就找不到家了。她守在这里,除了等待,也是在赎罪,为自己当年救不了女儿而赎罪。。。。。。 其实除了小登之外,真的没有人有理由去指责一个母亲的选择。众多看客的指责也无非是为了挑起一场骂战,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特定的目的而已。对于当年的选择,母亲后来对儿媳小雅说,小达和小登都埋在土里,他老舅问我到底救哪一个,她心里想的其实是小登。至于原因也不是哪个重哪个轻,救小登,等到自己年老了,闺女顶用啊。这是她的母亲当年在她的耳边时时念叨的。而救小达,则是为了老万家。在李元妮的心里,小登是被她害死的,这是李元妮心里的一个解不开的节!在李元妮的心里,假如可以用自己的命去换两个孩子的命的话,我想她一定是千肯万肯的。

《余震》读后感(三):在余震中的生存困境

《余震》初版于2010年,此次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新华先锋出品的系列作品集,包括了张翎进行文学创作以来所著全部长篇作品,如《阵痛》《望月》《金山》《劳燕》《余震》《邮购新娘》《流年物语》《交错的彼岸》《睡吧,芙洛,睡吧》。此次,张翎对作品进行了全部修订,并对作品集做了名为《一个字匠的逃离之路》的自序。我认为对张翎作品进行系列解读,为我们相对全面地认识张翎以及她的作品提供了可能。

作品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将作品阅读完成之后,会整体上对作品进行一个全面审核,以形成故事的完整性。作者有意将文本进行了反复书写,错落的时间线勾勒出了地震的纵波和横波,这与小说的故事主题,即余震给所经受的人的内心带来的创伤进行了无缝连接。小说中各个人物在余震后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各自承受着地震给每个个体带来的精神创伤,余震一直在,在精神上,它深入骨髓,每时每刻。

张翎用细腻的笔触去小心翼翼触摸每个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他们在行动,他们在生活,他们在遭受所有的一切,但是,这些都围绕地震而来。作者的人性书写饱含深情,通过故事中主人公小灯以及她周围的所有人一一渗透出来,读来让人有一种直入内心的深邃与强烈。“余震”隐喻了劫后余生的人的广袤的内心生存困境,作者的文字是客观的,理性的,没有任何人性指向的批判,仅对所关切的人物的生存困境、人性质素进行深入挖掘,我想这是张翎小说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

小说试图厘清现实与过去,读者看到的始终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各主人公与生活在余震的动荡之下的主人公的交织交错,过去和现在的分界点似乎是人们在某一时刻经历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小说的叙事深刻且含蓄,给读者带来的情感震撼无声、有力且惊人。对各主人公,尤其是以小灯为核心的人,似乎都是在寻找一种生存的内心得以自由平和的可能性,他们努力且小心翼翼,生怕触碰到某一个快要爆发的点,我认为,我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温情和爱。

张翎的文字质朴、隐忍、克制,娓娓道来且直指人性深处。作者在人物呈现、叙事节奏、情节推进等方面完成了对作品的审美架构,故事为我们深入地表去挖掘亲情以及去感受人生的悲喜剧方面提供了很多可能,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生的悲喜轮回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更开放的人性探讨。记忆永远在地震之后的余震中时不时呈现出来,作者用文字陈述记忆,也许是用记忆去寻找那份残损破坏了的情感以寻得精神抚慰,从而能够在“余震”中继续生存下去,我想大抵是这样的吧。

《余震》读后感(四):30秒的地震,带来持续30多年的余震

2012年5月28日10:22分,在唐山大地震35年后,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这是三十多年前那场地震的余震。

对于人类敏感又脆弱的心灵而言,一场地震所造成的余震,也会持续三十年乃至更久。

1

1970年代的李元妮一家,应当是一个普通却幸福的家庭。当货运司机的丈夫,在广播站上班的妻子,还有一对聪明乖巧的双胞胎儿女。当李元妮和丈夫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女去探望亲戚时,谁也没想到几天后,老天爷就大发雷霆,一场毁灭性的天灾降临。本来和美的家庭,顿时分崩离析。

在天灾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那么渺小。虽常说“人定胜天”,但当一场灾难真的来临时,它能把一个人的命运砸个稀巴烂,有的人抗不过去,就此长眠不醒;有的人扛过来了,只能附身把自己支离破碎的命运拾起,用漫长的岁月,修补命运中细密的裂缝。

当李元妮发现自己的儿女分别被压在石板的两头时,她被天灾砸碎的命运,就注定有一条永远无法修复的裂缝。

这一场大地震的余震,将在她的下半生持续发生,即便她面上似乎已经把创伤修复。

2

创伤更深的,是万小登,当她压在石板的另一边,听见母亲说选择救弟弟时,她觉得自己被最亲的人抛弃了。后来她的“尸体”被搬走集中处理,又奇迹地活过来。她选择把过去的记忆全部埋藏在心底,并关上重重铁门。

万小登变成了王小灯,她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似乎一切顺遂。但那场灾难的余震,却伴随了她接下来的三十年人生。她变得不相信任何人,她心底最大的秘密,从未对任何人说过,包括她的丈夫。

她生了一个女儿后,流产三次,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选择。那场地震中李元妮的选择,成了她心底永远不能触碰的伤痕。

童年的创伤有时候看起来已被时间抚平,实际上它却一直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在某些特定时候,拥有可怕的毁灭力量,把我们好不容易创造的美好生活摧毁。

3

饱受余震困扰的李元妮一家,在被反复发作的伤痕折磨了三十多年后,都选择挖开伤口去找病根。在万小达与妻子的激烈争吵中,李元妮心中的伤口被彻底撕开,她看到自己坚守在家中旧址对儿子一家的伤害,她选择忘记过去。

王小灯与丈夫离婚后,终于推开心底最后一扇窗。

面对陈年创伤,治愈的办法就是直面它,把创伤的根源找出来,并彻底除掉。虽然这样做,会让表面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次裂开,但只有把伤口里面的病根除掉,人才能彻底康复。

《余震》读后感(五):地震是人类认知领域中最难以预测的一种“致命”的天灾

一个人的情感究竟要如何流露才能够代表真正的自己呢?也许每个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那些经历过苦难,甚至是令内心彻底沉寂的事件,让人们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锁的严严实实,没有人可以窥探一丝。在这个现实和感性的世界中,生存和生活并不相同,物质世界和精神食粮也无法相提并论,那是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触感,来的突然,却又无奈,倍感凄凉,却又无的放矢,只能不停的跟自己较劲,却毫无办法,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折磨。

由张翎创作的文学作品《余震》是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原著小说,采用分段式的描写手法,将一个因为地震而彻底改变的普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小见大,从细节中,从心灵深处,剖析遭受过那次重大自然灾难的人们的人生悲情。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8.1级地震,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整个唐山城市崩坏,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本书的故事就从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说起。

小登和小达是龙凤胎,地震的时候被压在一块大石板的两边,无论翘哪边,另外一边都无法存活,作为母亲,李元妮欲哭无泪,但最终选择了给万家留下香火,选择救小达…但是,造化弄人,作为姐姐的小登并没有死,只不过,从那天以后,她的眼前世界全部是一篇黑暗,再也没有明亮起来。

书中通过分段式描述,分别从李元妮、小登(小灯)、小达等人的视角展开叙述。天灾之后,所有人的记忆都刻骨铭心,痛彻心扉,但他们毫无办法。唐山人就是在这种无比悲情的状况下开始城市重建工作,只是,盖房子容易,心房却难以平复。失去至亲的那种痛苦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而被选择性的遗弃则仿佛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并且还是被自己的母亲抛弃,小登称自己没有童年,也许她是故意忘却之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和生活,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她宁愿自己没有记忆。但是大脑和心灵中所受到的创伤和冲击,多年以来一直持续着折磨着她的身心,乃至于影响到她的丈夫和女儿,她把所有的人都束缚的很紧,尤其是她自己。

地震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城市重建可以复原,但人们的内心、思想和精神层面受到的打击却会永远残缺下去,那是一辈子都难以弥补的创伤,只有亲身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才能体会。

地震是人类认知领域中最难以预测的一种天灾,同时还是破坏性最强的,并且几乎难以预测。日本因为岛国低于条件,因此针对地震预测领域具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预防机制,但也只能提前预测一分钟左右,但这也已经足够将损失降低到某种程度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