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锦集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锦集

《悲伤缓解手册》是一本由[美] 简·华纳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一):如何悲伤缓解,需要一本好手册

一提到悲伤,总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开导人的话语,人生苦短,何必跟自己过不过,没必要难为自己。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生路上我们懂得舍得,我们快乐而行。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寻觅,却忽略了眼前的风景。其实美好都深藏在岁月中,春天的丁香,夏天的细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都是美好。

短短一段话,恰似寒冬来临,变老的路上让人猝不及防,突然白发就来了。人的年龄增长这是自热规律,我们无法修改、改变,只能接受。最近,我在读美国作家简•华纳写的《悲伤缓解手册》一书,希望通过阅读,让自己学会在悲伤中充实生活。

这本书的特色是,周周有主题、篇篇有背景,日日有对照、时刻有反思、妙妙有收获。《悲伤缓解手册》是一本按周写的书,每一周都有一个主题,后面跟着七天,每天都是一段世界名人名言、一段作者的亲身感悟。如,第八周 困惑(迷惑) 介绍作者的丈夫刚去世时,她穿反衣服,凡此种种。文中引用了澳大利亚作家、艺术家尼基•罗的话,很长一段时间,我过得很疲惫,每天都困惑不已,过去种种令我迷茫,未来种种难以预料。你可能会说,我应该还在学习如何受现实吧。其实,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都会走,一切都是规律,何必太较真,一定要活得潇洒些。

要说那本书对我们的影响最大,肯定是那本能指导我们生活实践、改变我们生活实践的、让我们过得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差。接着说上一段,第八周第七天迷惑的事,看着作者的看法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学会了在生活中修复自我,用她的话说,就是重塑自我。其实改变一个人很难,改变自己更难,这是实话,也是真话。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最难的还是付诸实践,迈开改变自己的第一步。作者最后考虑到一个点,让自己在天堂的丈夫放心,以她为荣耀,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境界?作者的修为真是非常高,让读者刮目相看、佩服至极。

如何悲伤缓解,需要一本好手册,这本好手册非美国作家简•华纳写的《悲伤缓解手册》一书莫属,应为它包括365篇反思,52周练习,理论联系实践,让人深入浅出、倍感温馨。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二):打住!请不要让你的悲伤逆流成河

当一个老人活到临近百岁的年纪之时,他会见证自己的朋友乃至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以前在公园里、路边的象棋桌,总能认识几个老来的朋友,如今出门基本无人认得他,也没有朋友打招呼了,好不容易遇见几个爱闲聊的老人,一聊天却是有代沟——他90岁,他70岁,同样是老人却聊不到一起去。 人活到这个年纪,很多人羡慕,他自己却很清楚,心里越来越孤独了。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可能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是,一旦朝夕相处的那个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复存在了,大脑的共情机制使我们立刻感到一种情绪,这就叫做悲伤。 悲伤一旦形成,就如同一条河流一样汹涌而来,挡也挡不住。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慢慢地老去,就不得不接受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会突然有一天离我们而去。既然我们不能阻止悲伤的形成,那么我们就要好好地去接受悲伤,与悲伤共存。 作者也是亲身经历过悲伤的人,她因为丧偶而久久不能自拔。幸运的是,她通过这次不幸的经历亲手见证了悲伤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阶段以及怎样和它共存。这本书是作者在各种文章、作品中精挑细选的有关悲伤的语句,然后根据日期而排列,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到书中的末尾刚好是365篇语句,像学生时代老师要求摘抄的名言警句一样。 这种方法真的可行吗?可惜笔者并没有一年的时间来按照作者的节奏每天读一篇,而且笔者也已经似乎过去了那种亲人离世非常悲痛的感受了。但是在读起这本书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可以感觉到她带领着你,告诉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什么,它有什么样的阶段,你今后的人生该怎么做。如果在我当年很难过的时候可以读到这本书就好了。它适合正在经历悲伤的人在睡前读那么一小段文字,然后放下心来,不再胡思乱想,再安然睡去。如果一整年没有调整过来的话,再从头读一遍这本书也无妨。 可以想象,悲伤的解决办法不是阻止悲伤的发生,而是再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它时,要友好地与它和平相处。虽然我们会为世界上的某个人悲伤,我们却不能替他们活着,我们是为自己活着。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原因,悲伤过度会引发很多生理上的疾病,而为了自己好好活着,正是给悲伤这个情绪一个正确而又积极的解决方法。 这本书满是作者的良苦用心,笔者也能感觉得到她想让我们从中走出来。美中不足的是,虽然一年的时间跨度不长也不短,但是书中后面的文章风格和节奏和最开始面对悲伤的节奏很相似,会不会换一种节奏或风格更好些呢?此外我很担心作者引导读者走出来悲伤,但她可能还依旧活在悲伤之中,这是我从头读到尾的感受。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三):莫可名状的爱及悲伤

题记:我们所持续经受的悲伤,其实是来自于爱的高尚。——[美]简·华纳

“深爱一个人,我们会有异乎寻常的熟悉感,这种感觉无法用逻辑解释。”失去了爱的人,悲伤不可琢磨,无法消弭,不可承受。某人离去的悲伤并非是短暂的,有时候它是永久的。这个人给了我别人给不了的爱,所以这份爱弥足珍贵,故此舍不得遗忘。于是我怀抱着不现实的爱,一面被温暖,一面被侵蚀。我们躺在床,感受着无边的孤独,喃喃自语而无人回应的酸楚。终有一天,世界会在顷刻间醒来,因为爱。爱你的人会逝去会离开,但爱不会,爱会延续会传递。爱是不可能治愈的悲伤唯一的安慰剂,爱也是悲伤被缓解的指定良方。

无论我们何等悲伤,也会在某个时刻,希望有一只牵起我们的手,带我们穿越这片茫茫戈壁。我们沉溺于悲伤的瘾,缘于我们迷恋温润的亲密,并厌恶浓烈的孤独。然斯人已不在,剩你独自饮泣,他/她若真的爱你又怎舍得你如此这般?在没有他/她的世界,你又能信任何人?和你有着相同际遇的人吗?丧夫8年的美国女人简·华纳,与失去爱的悲伤奋争了8年,为此写下了《悲伤缓解手册:学会在悲伤中充实生活》(英文书名《悲伤日复一日》)(以下简称《悲伤缓解手册》),用日记体形式记录浓缩在一年的每一天里疲于抗争的心路历程。

每一天你都会看到一种安慰,每周还围绕一个主题提出一个增强抵御悲伤神经肌肉的练习,你可以用五十二周的时间重温爱的旧梦,并让生活变得充实。这些主题是陷入悲伤的人们熟悉的词语:孤独、回忆、恐惧、困惑、否认、麻木、内疚、亲密、抛弃、眼泪、筋疲力尽、感恩、信念、愤怒、没人理解我的感受、特殊的日子:纪念日、身体症状、走出去、绝望、希望、值得不值得……每个主题下7个日子里每一天,都由相关主题阅读的名著摘选的名句和作者的亲身感悟组成,这些字句变奏出交响乐般的悲伤进行曲,引领你前进。

正如我们的挚爱不可描述,我们的悲伤也莫可名状。唯有时间可以治愈,唯有时间可以治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悲伤仍在,悲伤还在延续,悲伤从未离开。有时候我们忘记,有时候忽然记起,某人离去的影响无形无声,但我们无从逃避,它与身同在。作者说,失去了爱的人,心理上无靠,生理上无依。我们理解悲伤的深度与我们对悲伤的看法相对应,与其说悲伤莫可名状,我更愿意相信作者所说,悲伤是一辆变幻莫测的过山车。《悲伤缓解手册》的意义就在于此。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四):《悲伤缓解手册》阅读使用说明

很钦佩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缅怀自己的亲人,以及用52周的时间跨度让自己从悲伤中走出来。阅读这本书,可以看见作者在悲伤中痛苦挣扎,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亲人深沉而浓郁的感情。关于如何阅读这本书,作者介绍了两个不同的思路:从第一周开始阅读,或者随意翻看;可以每周一个主题,也可以一周多个主题。我在阅读过《悲伤缓解手册》文本之后,觉得或许可以用下面方式来阅读更佳。

记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在强烈的悲伤中我们很难理性思考,即便是在冷静下来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与自己对话。在寻求解脱的时候,与自己沟通并非自言自语,而是要有一个时间跨度来进行缓冲,才能得以从过去的自己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悲伤缓解手册》引用了大量的“语录”,的确有用,不过也需要我们与自己的境况结合来进行一些思考和感受。没有循序渐进的自我心理建设,那阅读本书也就毫无意义。所以希望大家一边阅读一边拿起笔记录下每周主题的所思所想,在下一周的时候再行翻看,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

《悲伤缓解手册》每周的“悲伤耳语者”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意味着作者希望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与自己进行沟通或者通过这些环节来以更加理性或者感性的角度认识自己。而我要说的“交流与倾诉”则与之稍有差异:一个是由己对己的自我对话,另外一个是从外界寻求帮助。从私密的社交生活汲取亲密关系带来的信任感是缓解悲伤的一剂良方,通常悲伤的事情是由于失去了一段可信的关系,而另一段可信的关系则或许可以让悲伤的人获得一些安全感与被需要的感觉。倾诉也可以由一些正向的反馈来获得更有用的信息,可能是额外的正向评价,也可能是更加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便于走出思维的盲区。

最难的可能就是寻找和重建整个过程。这也是这本书一直以来希望悲伤者达到目的。那么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重建什么呢?人们由何而悲伤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原点,所有人害怕失去的其实是一种固有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比如说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余生只剩归途”,即是说父母的去世对于自己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极大冲击。而我们需要被动重建的则是失去他们之后的另外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重建无疑是异常困难,但又是不得不做的。

本书中的众多主题就是教会我们去重建,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心的重建——信心、自我认知和技能体系。信心和自我认知的打击是由于失去生活参与者而带来的自我怀疑,我们正需要通过技能体系的重建来获得。(比如的某些电影里面,女儿通过学习做过世母亲的菜来走出阴影,即是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受制于篇幅所限,可能无法言尽其意,若有可能,希望与大家一起讨论这本《悲伤缓解手册》的内容。感激感谢。

《悲伤缓解手册》读后感(五):接受众生皆苦,与悲伤做邻居

最近看到某乔姓男星的父母因为正常拍摄短视频发布在抖音上,被一些无良键盘侠攻击说什么消费儿子的名气,连儿子死了都不悲伤还拍日常美食视频之类。

很多人对那些失去亲人的人有一些刻板印象,有人认为他/她死了老公/妻子/孩子竟然这么快就恢复过来,竟然没有一直保持悲伤的状态肯定是没有人性之类的,进而攻击他们的种种。

这不禁让我在想,难道悲伤就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吗?必须要泪流满面哭到不能自己,无法自拔无法生活才叫悲伤吗?那我们对于悲伤是不是认知太肤浅,对于那些处于悲伤当中只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人会不会太残忍?

在看这本《悲伤缓解手册》的时候,作者认为悲伤本质就是变化无常的,一个悲伤的人可能会有否认、愤怒、纠结、沮丧、释怀这五个阶段的情绪变化,但更可能是跳跃的经历这几种情绪,不是只有沮丧伤痛的情绪才叫悲伤,悲伤的情绪本身就是无常变化的。

所以我们不能刻板认为经历过巨大伤痛的人一定是什么情绪才叫悲伤,这是对悲伤的误解,也是对身处悲伤者的一种伤害。

想想疫情以来这两年,我们经历过太多悲痛时刻,很多人失去了挚爱的人。我们这些普通人也经历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愉快。很多时候我们虽然不至于悲伤至极,但沮丧愤怒纠结的时刻总是有的,在《悲伤缓解手册》里,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如何认识悲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缓解这种情绪,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缓解悲伤的心情。

全书用情绪变化为主线,用一年的时间,每周一个主题情绪,引用有关“悲伤缓解”的名人名言,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人生领悟,并设计一个具有实操性的“悲伤耳语者”,对于陷入悲伤情绪无法自拔的人很有帮助。

“悲伤耳语者”这些实用的方法中,有好几个方法我都蛮感兴趣。

比如在第二十四周里,作者认为悲伤的人会因为某些情绪诱因而陷入悲伤中,我们可以设想自己会因为哪些事情伤心,可以是某种气味或食物,一首歌曲或一次约会,记录下它们并针对它们想出改变自己对此的态度的方法。有些诱因的解决方法太复杂可以先做个留白,待以后慢慢解决,而那些已经不再影响你的情绪诱因可以删去。

在这个解决的过程中慢慢梳理自己的情绪,从而解决悲伤的心情。

当然书中每一章都有这样不同的方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

这几年因为疫情的缘故,越来越让我意识到作为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渺小,也许真的是众生皆苦,我们会因为太多事情陷入悲伤的境地,学会与悲伤相处,解决自己的小情绪,获得这三万天里独属于自己的小小意义,也算是不负此生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