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摘抄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摘抄

《不如做只猫狗》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一):这本书也太有趣了吧~干了这碗人间烟火

“猫狗不欠这人间分毫,它们总是快乐的,人善于向这世界鞠躬,他们偶尔才欢喜。”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二):选自《不如做只猫狗》书中《群芳小记》一文 P107

初来台湾,一日忽动乡思,想吃一碗荷叶粥,而荷叶不可得。市内公园池塘内有莲花,那是睡莲,非我所欲。后来看到植物园里有一相当大的荷塘,近边处的花和叶都已被人摧折殆尽。有一天作郊游,看见稻田中居然有一塘荷花,停身觅主人请购荷叶,主人不肯收资,举以相赠。回家煮粥,俟熟乘沸以荷叶盖在上面,少顷粥现淡绿色,有香气扑鼻。多余的荷叶弃之可惜,实以米粉肉,裹而蒸之,亦有情趣。其实这也是类似莼鲈之想,慰情聊胜于无而已。

小时家里种了好几大盆荷花。春水既泮,便从温室取出置阳光下,截除烂根细藕,换泥加水,施特殊肥料(车厂出售之修马掌骡掌的角质碎片)。到了夏初,则荷叶突出,荷花挺现,不及池塘里的高大,但亦丰腴可喜。清晨露尚未晞,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静看荷花展瓣,瓣上有细致的纹路,花心露出淡黄的花蕊和秀嫩的莲房,有说不出的一股纯洁之致。而微风过处,茎细而圆大的荷叶,微摇晃,婀娜多姿,尤为动人。陈造《早夏》诗:“凉荷高叶碧田田。”画家写风竹,枝叶披拂,令人如闻风飕飕声,但我尚未见有人画出饶有动态的风荷。

Susie的读后感:

这段景物描写中,露珠、微风很好衬托出了荷花荷叶的纯洁雅致。关于荷叶粥的叙述更是引发了读者的多重感官体验,如果说有什么文章是读后口齿生香的,我想梁实秋的这篇应该算是了。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三):搜罗世间点滴事,皆可下笔如有神

再读梁实秋,是这本《不如做只猫狗》。诚然如斯,人不若狗。或者说,人太复杂,还是猫狗简单明了,爱即是爱,恨即是恨,从不拐弯抹角,都是直来直去。落笔如子,梁实秋的文即如此,仿佛任何事物事件都能够融汇到文字,烹煮。

《不如做只猫狗》分五部分。分别是“生而为人,我很惭愧”、“一筐琐事 一堆喜乐”、“万物都有境界”、“先谋生再谋活”、“总要记着些什么”。其实,如此分类,也不过是编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我想,作者写文之际,断没有如此想分类的想法,只是想到,便成文。

琐事。这应该是世间的常态吧。红尘滚滚,人世万象。对于梁实秋来说,一切都是可以拿来,一切又都是可以成为文字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对文字感兴趣的人做的事情,文字就是他表达对世界认知的方式而已。既然如此,且让人们透过这些散发着质感的文字,洞悉事件背后的真谛。

随意翻阅,且并无从头开启的繁琐。比如,翻阅到《信用卡》,竟惊叹于作者的先见之明,更赞叹西方文明的先进性了。如今,我们也是信用卡遍地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却又是文明的进步表达吧。

你又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翻译的态度。哪些为好的翻译,哪些为不好的翻译。更重要的是,他还举例子了。比如林文月翻译的《源氏物语》,不仅看了,还再下单了,成为一个读书的连锁反应。在阅读的世界里,大概就最容易开启这样的一段征程了。

从《不如做只猫狗》,到《源氏物语》。这样的过渡,你压根没有想过吧?但实际却发生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存在着更多的过渡。从这本书到那本书,从这篇文到那篇文。无论哪种,皆为一种传递,更为读书的正效应和副产品吧!

而当这样的副产品多起来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生质变。在《不如做只猫狗》中,更多的就是这样的一种阅读体验:细致琐碎,晶莹剔透,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人间自在事,且读梁实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四):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本书记录了梁实秋先生那个年代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曾经在教科书里看到有着伟大事迹的英雄人物,在这本书里变得有血有肉了。

当然关于其他人的描写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讲述了作者本人生活。比如作者因胆结石需开刀而惶恐不安,期间诸多朋友热心提供偏方,最后手术成功平安出院,从作者身上不难看出医疗技术的进步,但医疗环境依旧落后的现象。

通过个人了解那个时代,而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更多的先生的文学素养,多次引用诗经左传唐书等文献,如在《奖券》里“无亢不衷,以奖乱人”,在群芳小记中引用多达二十几处。我将它们一一记下待阅读结束后一一查询,极大拓宽了知识面。

除了对自己生活的描写,还有对职业,花草等也废了一番笔墨进行描述。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有一篇标题为《理想的饭碗》的文章,这有点像是用了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通过细节描写一点一点拨开迷雾。先生一开始并没有指出他们的职业,而是以所里的先生们代称,描述他们的工作环境则是

我心想这是什么神仙职业,看到这,我暗自猜测是大学教授吗(先生就是大学教授,所以觉着会不会是他在吹捧自己的职业),但随后看到

看来不是,随后作者继续写道:

更困惑了,终于到文章末尾了。

太妙了,先生真的是观察得特别仔细,笔下生花呀。想来,理发所所长应当很乐意给先生润笔费,将这篇文章用于招聘。

整本书洋溢着一种生活的情趣,阅读这本书,你会觉得生活万事可爱。

《不如做只猫狗》读后感(五):人生自在事,且读梁实秋

开头请允许我引用文中之话带入,“猫狗不欠这人世间分毫,他们总是快乐的”。对于《不如做只猫狗》此标题,我只能简单的理解为:生活不易,做人反而生活艰辛,猫狗却不同,他们想的简单,如此活的轻松自在。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冰心如此评论: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不如做只猫狗》共有五辑。以第一篇文章为例,梁实秋先生的文章中写到生病与吃药。看似叙述实事,但言语之中又好像带有一丝反讽,梁先生之文章,以诙谐之语言,轻描人间事,在后面《花钱与受气》等文章亦是如此。

《不如做只猫狗》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标题,人生在世,并未事事如愿,小时候盼望长大,长大后盼望回到小时候。成年人的生活从未轻松,等自己到这一阶段的时候深有体会。猫狗快乐,简单无忧,可以在寒冷冬日享受和煦阳光,悠闲自在,正如文章所提及——猫狗不欠这人世间分毫,他们是快乐的。人善于向这世界鞠躬,他们偶尔才欢喜。

整本书五个专辑,都有联系。从人间各有烦心事,到从烦心事中找乐趣再到看淡万物来去,工作与生活,相互交叉。书中说:“在这世上,只要是人,都复杂。”书中说“最高兴的一件事,莫过于完成一项工作”,书中说“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自己的时间;生和死,都有他自己的道理”。梁实秋先生善于从生活当中找题材,反讽批判,表露现实,让我联想到了鲁迅“弃医从文。提笔唤醒天下人”。文字之力量大不穷,是影视等所不能表现得效果,一切皆为“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夏有电扇,冬有暖炉,坐有软垫,看有报纸,没事的时候,抽抽烟卷,看看马路,听听鸟语,嗅嗅花香,在红尘十丈之中,也算是一个清凉的世界。”——《理想的饭碗》。这是工作一篇收录的,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悠闲自在,严格之上班,轻松之生活,在闲暇之际自己种种花花草草,看云卷云舒,在透过阳光的窗前,轻泡一杯茶,静听窗外鸟声,翻书一两页,在书中寻求精神的慰藉。

梁先生的文章,值得深读,值得细读,边读边从中思考推敲,带入实际,然后以平和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在借用标题一用“人生自在事,且读梁实秋”。周末休闲之际,不如品读实秋先生之书,静心工作 静心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