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读后感100字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读后感100字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是一本由刘晓蕾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5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读后感(一):抄一条小径,领略《红楼梦》芳华

最近又在重新看《红楼梦》的书和电视剧 ,于高朋满座看见大厦倾颓,《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像是抄一条小径,窥知其中一二。刘晓蕾通过12讲,掰开揉碎书中背景、人物形象,提到很多之前没有注意到的视角,更好去理解《红楼梦》,收益良多。

《红楼梦》虽然写的是三百多年前贵族大家庭的世故人情,但它跳脱了时代和社会的限制,让人物鲜活起来。原来《红楼梦》的版本如此之多,众人的理解对书的解读也各异。 解读中讲到“无用之人”和“有用之人”,而黛玉和宝钗各代表这两种人,黛玉感性理想 ,宝钗理性现实,她们合在一起便是曹雪芹心中完美的女性。书中的男性是污浊的,被沉重的肉身所累。在中国文学中头一次恢复了女性为“人”的面貌,给与足够的关怀和同情,不再是“女性不是被污名化、工具化、就是被杀掉。” 曹雪芹能够看到每个人,没有一个人是单薄的,哪怕是配角都是立体的,有血有肉,很多层次。即使她们肉身已经死去但是灵魂不朽,宝玉为死去的晴雯写下《芙蓉女儿诔》,不仅仅是献给晴雯,而是献给所有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儿们。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结局。但是《红楼梦》从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你,冥冥之中的命运的力量在左右着人物 ,他们被裹挟着走向衰败。大家族的从日常中,渐渐衰败,表面波澜不惊,实则静水深流。“群芳开夜宴和太虚幻境一样 ,我们读者像是在上帝视角看这些人。每一个花签,每一句词都是之后她们的命运。“花事了”和“诸芳尽”便会迎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的是女儿家的美好,最喜欢看的一定是那一番温柔富贵的气象,大观园的浪漫。如今再通过这本书从新回看,通过一个个人物的解析,经过极致繁华最终的衰败才会惊心动魄,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难得又易碎,“即使没有现实世界的侵入,时间也会从内部摧毁它。”大观园是女儿们的乐园,园外污浊的现实世界最终会毁灭这一切,纷纷失去灵性,成为污浊的一部分。 鲁迅先生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明明知道《红楼梦》呈现出的是一种悲剧美,就连后四十回也是续写,还是想跳入这一片“红海”中。真正的悲剧很难找到罪魁祸首,所有的人都是普通人,却不可避免滑入悲剧的深渊,其中没有赢家,没有幸存者。 《红楼梦》书只看了两遍,一直都是停在前八十回,一个好的作品,没有最终的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永远喜欢那个青春王国,所以每次看剧看到后面也不忍心看下去,真希望他们永远都是在大观园中快乐成长肆意自在的少年少女们。天下的事未必都能遂心如意,明知道一切到最后也成空,对于真正的美好,要格外珍惜。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读后感(二):大观园的一份观光指南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不少人也将它视为四大名著之首。这部作品写尽了几个家族的兴衰,道尽了人的悲欢情仇与社会百态。书中关于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诗词创作也为无数人反复品味。

怎么看待《红楼梦》?怎样阅读《红楼梦》?怎样解读《红楼梦》及怎样看待不同点评版本?这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疑惑。就拿最基本的阅读来说,有些人觉得易读,有些人却感觉始终读不下去。

这本《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讲解了《红楼梦》问世约三个世纪以来人们关于这部巨著的研究、点评、争论,引导我们学会借助批语理解作品中意味深长之处以及许多遗失的后文情节。同时通过对《红楼梦》相关人物、事件、诗词以及经典片段更行解读,挖掘被文字隐藏的真事,帮助我们体会曹雪芹文字当中蕴含着的深意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底蕴和艺术创作手法。

《红楼梦》里对人性与人情世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在刘晓蕾看来,读懂《红楼梦》,要先读懂大观园;而读懂大观园,则要先认识贾宝玉。在她看来,宝玉的精神特质为:“意淫”、博爱、神情、痛苦对宝玉这一人物的分析也能让我们更能理解贾宝玉那种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学。

刘晓蕾在本书中对红楼梦当中的故事概要、细节,以及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探春等主要角色,迎春、湘云、妙玉、秦可卿、晴雯、小红鸳鸯等等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的质都进行了解读,同时还附带了《红楼梦》主要情节线索以及人物关系图表,帮助我们从合理的视角理解书中每一个独特而丰富的人物,进而理解人生悲剧的本质和情感走向和红楼梦里每个人的生命之痛。

书中也给我们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文化、礼仪,传统家族里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关系,乃至红楼梦里烦琐而精细的美食、极致讲究的餐桌礼仪等内容,这些细节的解读,也是我们在品读红楼梦时一种很好的“调味料”。

本书是指点迷津的一本《红楼梦》点评与导读,让我们能更快地缕清大观园里的精神脉络,理解大观园里的兴衰,也能让我们能多纬度辩明红楼梦当中奇特而又无处不在的剧透,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体会作者笔法的真与妙。对于此前未能顺利完成《红楼梦》阅读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很大的指导性,它会再资助唤起你尝试阅读《红楼梦》的那股冲动。

时至今日,曹雪芹的身世、脂砚斋是谁、版本的真伪以及八十回后的结局,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书中,也给我们分析了造成如此云雾缭绕的种种背景因素,引导我们学着从自己的阅读与积累当中体会作者的真意与深意。

真正让阅读变得有获得感、变得有乐趣的地方,或许就在于自己阅读时“感”和“悟”的一种过程。

《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读后感(三):这本书带你走入红楼世界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很多人看过电视剧,对于原著看完的恐怕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真正走入红楼梦的世界?

如果有这样的困惑,不妨先读一读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刘晓蕾的《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本书是按照高中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创作,针对《红楼梦》的整体框架、人物、经典桥段等进行了详细而又个性的解读。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理清红楼梦框架与人物关系的指南,为阅读整本《红楼梦》奠定基础。

在阅读本书时,有一些问题觉得还挺有意思。

比如,刘晓蕾提到为什么《红楼梦》有这么多人物?

这问题之前从未想过,但细细考虑,还真是,《红楼梦》一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居然有五百多。

其实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人物关系,《红楼梦》提到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家是传统的大家族,除了血缘、主仆关系,还有姻亲和政治关系,人物关系很复杂。除此之外,还有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关系,这些家族之间“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

又比如后四十回写的到底好不好,这个问题是一个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刘晓蕾分析了张爱玲、白先勇等人对后四十回的评价,也根据情节、人物、写作风格等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

刘晓蕾认为,续书跟前八十回有明显差异。首先,续书里的人物价值观变了,比如宝玉在续书里热衷于读圣贤书,还主动给巧姐讲《列女传》,这与前八十回宝玉的观念不同。

其次,后四十回里面的人物,几乎都失去了前八十回的灵气和光彩,尤其是主角们,个个言语乏味,性情大变。比如第八十一回宝黛二人对话,宝玉痴痴呆呆,两人说话也是话不投机,没了往日的默契。

再次,后四十回不再有贵族气象。这一点从人物的服饰、首饰等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更别说吃食。

最后,在安排大结局方面,续作者偏离了曹雪芹的意图。这一点,其实从脂砚斋点评《红楼梦》也可以窥探一二,很多人物的结局已经在判词里面了,但是续写的结局并不那么合理。

但是——高鹗的续写仍然是续写里面最好的。很可惜,我们无法看到完整的《红楼梦》原作了。

至于刘晓蕾对于人物的分析内容,大致之前都读过类似的了,比如“原应叹息”,又比如王熙凤的务实与生机勃勃,再比如复杂的薛宝钗。她的分析是依据原文细节,为我们呈现出较为真实的人物真相,也为读者阅读《红楼梦》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令人惊喜的是,本书附带的《红楼梦》主要情节线索、红楼梦时间线与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梳理框架,理清人物关系,这样读起来原文也会方面很多。毕竟《红楼梦》一书人物确实特别多,自己去梳理人物关系,只怕需要费一番工夫。

总之,刘晓蕾的《红楼梦》十二讲,为我们阅读《红楼梦》指引了方向,也让我们重拾信心,一定可以将《红楼梦》读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