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投资的怪圈经典读后感有感

投资的怪圈经典读后感有感

《投资的怪圈》是一本由[美] 贾森·茨威格(Jason Zweig)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页数:3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的怪圈》读后感(一):战胜自我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人在投资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行为,如贪婪、恐惧、惊讶、懊悔、快乐等等的产生和表现,用大量的案例和试验来验证,说明多数人投资失败是天性使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控制自己的生理表现逆向而行才能成功。作者还弄了个新名词叫神经经济学。其实不只是投资,在生活工作中这些事例很普遍,在生理上谁都想待在舒适区,都关注眼前利益,但是理性思维、自律性强的人更容易成功。

《投资的怪圈》读后感(二):刘春春的读后感

投资的怪圈,的确很怪。天气时长变化,但气候不是,长期投资应该把握气候变化而不是关心天气。当我们投资的时候,需要明白以及调整好心态,反射思维,反思思维是我们的必修课。在合理的情况下培养和利用我们的反思思维,不仅仅在投资方面会让我们更明智,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同样有写不可忽视的力量。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人们想投资,考虑的是赚钱。在某种程度上说,风险评估是个伪名词,风险评估结果根据被评估人当时的心情,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投资是个理性的活动,有些时候是与人的思路相悖,一定要指定好约束规范,在不可预料事情发生后,多想一想是否应该搬到之前的思路来执行。当我们看到很多人因为投资挣到钱的时候,如果感兴趣,则应该谈起究竟,或者说,当某支基金涨了,应该看一看它的动力是什么。同样的,当我们挑选基金时,应该尽最大可能的去了解它,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下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反思思维,当反思思维得到成长后,我们对于某件事的看法会越来越趋近于准确,从而使得反射系统会慢慢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做出选择。某个人,某个基金经理通过投资赚到了钱,并不代表他有多大的赚钱能力,只是市场策略罢了,市场策略≠赚钱能力,有些时候是暂时的,是随机的,并不能使我们产生冲动的心理。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有所作为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懊恼,但不会太久;人们倾向于无所作为,当无所作为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懊恼,会持续很久或者过段时间才会慢慢的显现出来,是持久性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可以选择和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充分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理解事物发展的其他路线,并且有自己的判断。钱不能带来快乐,但快乐可以带来更多的钱,这句话值得深思。

《投资的怪圈》读后感(三):核心视角

你可以多问自己一个问题,比如“我如何知道”或者“证据是什么”或者“我需要更多的信息吗”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他们向你征求建议,你会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我经常这样做决定: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上 西开原的建议特别有用,因为一旦你想象自己给别人提建议 你也可以想象那个人在向你试压“你确定吗?你怎么知道?” 《不要仅仅证实一种说法,而要先试着去证伪》 “证明一个论断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寻 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学会推迟决策” 当你情绪高涨时,不要急于做决策 “考虑问题时 要着眼全面” 心理学家罗宾建议,将交易账户的登录密码改为“dumpmylosers”(意思是“卖掉赔钱股票或东西),每次检查账户时,你都要输入这个密码,相当于提醒自己一次,如此下去,反复多次,卖掉赔钱的东西将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卖出失败投资,寻找一线希望

卖出失败投资的逻辑非常清楚:你之前为一项投资付出了多少,不应该决定你是否要卖出。ruguo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卖出股票的决定更多的取决于股票之前的表现,而不是它未来可能的走势

找到另一个你想持有的股票,确保在你的投资清单里帮助下寻找,你手头有现金吗?如果没有,告诉自己,为这个潜在的盈利股票融资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甩掉一只赔钱股

在考虑要不要卖出时,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1.如果我尚未持有这只股票,我愿意以这个价格买入么?

2.如果我不知道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多少,还愿意入股这家公司么

3.既然现在股票更便宜了,我的安全边界不是更大了么?

记住,你买的股票,都是别人决定卖出的。对手盘为什么决定卖出呢?你准确的知道对手盘在这笔交易前,可能忽略了哪些重要信息因素么?亦或是你…?

《投资的怪圈》读后感(四):一些值得遵循的法则

1. 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投资行为:

过往的交易记录是最珍贵的学习来源,我们需要对过去的分析和体系进行深刻地反思与修正。经常看到有人提到“我当时就很看好某某股票,可是由于某某原因一直没有入手,结果错失了大涨的机会。” 这种“后见之明偏误”往往会让我们夸大自己当时的预测,是内心的骗子对自己开的一个玩笑。更重要的是,它会阻止我们更深层次地反思和优化我们的决策体系,以避免重复之前的错误。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详细记录每一笔交易从分析到买入再到卖出的所有决策,例如:

- 我认为这项投资将会持续增长,因为……

- 我认为买入的合理价位区间在XXX之间,因为……(记得加入安全边际25%)

- 我认为应当减持某项投资,因为……

根据结果回测当时的分析体系,便可以形成PDCA闭环。

基于主观感知信息迅速决策的习惯源于远古人类为了躲避环境风险的进化遗留。在投资中,这通常表现为基于独立事件(通常往往是令人激动/恐慌的生动事件)的非理性决策。特别当市场处于牛市(具有高额回报),或处于熊市(造成令人沮丧的损失)时,此时的投资决策往往大幅偏离基本面的情况。一方面,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决策系统,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市场、对公司有足够的理解,以便在上述情况下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多问自己一个问题:

- 我如何知道?

- 证据是什么?

- 我需要更多信息吗?

另外,当情绪高涨时,不要急于决策,先休息以下,不然以后可能后悔。

风险应当以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潜在损失进行衡量。而在生活中,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其在人们心中的生动程度,细节越生动、性质越不可控,则越为人所恐惧。如美国人认为手枪比吸烟风险更大,飞机事故比汽车事故危害更大,而后者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超前者。

人们常在获得收益时提高风险容忍度,而在经历损失时降低风险容忍度;加之从众和群体效应,造成因为微小的、短暂的情绪变化也会造成对风险态度产生巨大影响的情况。股票就其本质,是公司所有权的体现,其价值也应当反应背后公司的价值,而股票价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反映了市场对于价值认知的非理性态度。反之, 如果企业的价值是稳固的,股价下跌应该为人们创造了买入动机,因为它能让你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股票。 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的问题有:

- 企业未来的基本面是否会受到损害?

- 有什么理由相信这个消息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

总之要忘掉意外事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反而关注意外事件对企业的基本面意味着什么

股票于公司的比较

这个方法在很多投资理论中均有论述,即预先设定投资于不同风险类别的资产比例并定期检测,通过买入卖出让比例重新达到动态平衡。这也意味着在某项资产上涨时部分卖出,而在某项资产下跌时部分买入,本质上是抑制自己产生非理性风险偏好的“笨办法“,但却能让投资组合同步涨跌的可能性变小,长期风险降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