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萧红经典读后感有感

萧红经典读后感有感

《萧红》是一本由王小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萧红》读后感(一):【共振书评周】人鸟低飞,事与愿违

说实话,我对萧红的认识并不多。大学时读三毛和张爱玲多一点,很久之前买过一本《呼兰河传》,但也只是很简单翻了一下,基本上没怎么深入看过萧红的作品。所以在看这本传记前我也曾犹豫过,是不是了解过她的作品之后再看比较好,封面上印着作者王小妮这样的一段话:我发觉萧红是一个完全隐藏着内心的作家。她从来没有准备剖白。她隐藏着一个疼痛、破碎、敏感的萧红。她另外存留着一个自己,拒绝别人的注视。一个好的写作者来写另一个好的写作者,也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词:饥饿,写作。“她的职业就是饿和等待,还有间歇的胃疼。”“无可选择,饥和寒,就是她的模特儿。”为了省下吃东西的钱,萧红和萧军会在休息日的时候睡一天,然而睡一天也是苦难,因为早上会被饿醒。因为饿,她甚至想到了偷,然而下了三次决心,终究没有走出这一步。压制饿的方法是喝水,可水也是冰冷的,要在口腔里温热了才敢咽下去。只能纯洁地饿着,一动不动地饿着…… “那个下午,我被鼓舞着,好像我已经写了惊天动地的大作品。我幻想着功成名就,不再忍受饥寒。今后,我要发奋地写。”“早晨起来就写,她不梳头也不洗脸。脸是给别人洗的,头也是给别人梳的。她披上一件毯子,点一支烟,开始写《商市街》里的篇章:饥饿。胃疼。寻找工作。喝醉了酒。”从一九三三年起,萧红就再也没有放下过笔,可是,她的时间太短了。那么长的文学历史,她却只有八年的机会。感情和战乱,撕扯着萧红的生活。她总是在和下一个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怀上了上一个男人的孩子,命运似乎总在和她开玩笑。战火纷飞之际害怕被抛弃,最终死于疾病和惊恐之中。 作者在后记中写到此书完结的时候想把书名叫《你妄想飞吗?》,可人们都反对,说这不像一个书名。但是生活啊,却总是以这样的一种口吻向我们挑衅。不知怎的,我竟想到了电影《阿飞正传》,不是著名的那段无脚鸟台词,而是超仔对旭仔一脸不屑地说:“飞呀!有本事你飞给我看看?”旭仔看着他喃喃道:“有机会的,到时候你别自卑。”即使,旭仔最终死在了返乡的火车上,即使,萧红从飞满鸟的空中掉下来。没有更好的结尾。人生下来,都说应该善始善终。但是活着,是需要很大力气的。有的人天生力气不够,死了。 倘若萧红活到今天,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她却在三十一岁的时候死在了离家那么远的香港。作者曾在心中为她的死感到庆幸,如果活着还有无尽的苦难,最快最简短地结束生命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这世上比萧红更悲惨的人和事,时刻都在发生。不管缺了谁,活着的人都挺好,挺好的人最后也会死。人鸟低飞,事与愿违。我们总说萧红的生命可惜,她自己却毫不在乎。

《萧红》读后感(二):【共振书评周】《萧红:人鸟低飞》:选错了男人却错怪了性别

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鲁迅

被誉为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的著名女作家萧红,有着不甚快乐的一生。如王小妮的《萧红:人鸟低飞》一书所述,萧红幼年丧母,因为是女孩而不受家庭重视。一心向学,却因包办婚姻被斩断求学之路。一生与四个男人纠缠,最终都鸾凤分飞。孕育两个孩子,一个被迫遗弃,一个出生夭折。萧红的后半生在战争的影响下颠沛流离,辗转哈尔滨、北平、青岛、上海、重庆、西安、武汉、香港多地,最后因肺病客死他乡。

《萧红:人鸟低飞》

在《萧红:人鸟低飞》中,萧红多次愤懑于其“女性”的身份,这来源于萧红对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恨,也来自几任“男友”对她的欺骗与遗弃。但是,女性的角色给了萧红敏感细腻的文学眼光,也将她捧到更高的文坛地位。萧红下半生的不如意,除却大时代环境不好,主要还是由于她选择男人的眼光以及对男人的依赖。

萧红(图片来源网络)

在情窦初开之时,萧红还是单纯真挚的“张小姐”,不识社会仇苦,愿意与包办婚姻抗争、为爱出走,但委身李先生后,才发现他是有妇之夫。张小姐少女梦碎,从小富足的她又不堪贫饿中挣扎,竟回身与未婚夫洪少爷走到了一起。谁知洪少爷瘾君子一个,将身怀有孕的张小姐弃于旅店,让她因为旅费拖欠而惨遭囚禁。萧军恰在此时救出这个可怜的女子,鼓励她一起进行文学创作,从此,张小姐变成了萧红。因为之前两任的经历,让萧红缺乏安全感,对丈夫的依赖加重。但萧军一直想通过战场保家卫国,与一心只想沉浸文学创作的萧红渐离渐远。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的不安,不想再一次被遗弃,萧红与萧军分手,投入端木蕻良的怀抱,但命不假时,嫁给端木蕻良不久萧红便病逝于香港。

试想,张小姐如果能洞察李先生的欺瞒,她的出走之路会不会顺利一些?不至于后来被洪少爷遗弃?如果分清了依靠和爱情,萧红是否还会与萧军结婚,是否会选择端木蕻良?当然,四个男人性格里的软弱和腐朽也是伤害萧红的原因。但人生的选择在萧红,她看清男人的时候没有及时放手。

萧红是伟大的女作家,却再不是那个敢于出走的张小姐了。

《萧红》读后感(三):【共振书评周】一场诗人与作家的世纪约会

向来对人物传记不大感冒的我,选择阅读本书只有两个理由,一是萧红,二是王小妮。

萧红:人鸟低飞

9.2

王小妮 / 2020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萧红之名,自是无需多言,哪怕未曾看过她留下的零星半句,单凭当年引爆银幕的文艺大片《黄金时代》,大众也可对她短暂的人生了解一二。而王小妮,若不是浸淫国内诗坛许久的读者,或许对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她是“当代中国少数几个越写越好的诗人之一”,上世纪70年代,她以“朦胧诗”作者的身份逐渐为人所瞩目,后又靠着灵动、轻盈、简洁的诗风拓宽了创作天地,直至最终摆脱了现有流派的桎梏,成为独立且纯粹的艺术表达者。

黄金时代 (2014)

7.3

2014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 剧情 传记 爱情 / 许鞍华 / 汤唯 冯绍峰

本书是王小妮在26年前对萧红的致敬之作,一个伟大的作家去书写另一个伟大的作家,是读者之幸。她坦言,当初接下这一写作任务的时候,对萧红的印象还仅停留在表层,而随着她对萧红命运的深入剖析,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满足于以常规传记的方式去介绍她,那太作壁上观,太冰冷偷懒了。她决心写一本小说,具有丰富可读性、能让读者畅快淋漓的那种。于是在本书中,我们能看到她时而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发生在萧红身上的离奇经历,时而又加入了点睛式的第一人称表达,能在瞬间引发读者的情绪共振。而即便是在第三人称的叙述里,王小妮的情感也是极其丰沛的,犹如她的诗一般,细腻、沉实、澄澈,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那个时代洪流下无法抗拒的命运轨迹,给人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

《人鸟低飞》已经第三次再版了,王小妮在最新的后记里谦虚地称,若放在今天,她恐怕根本不会写下这本书。要了解一个人,并还原她,除非有十足自以为是的心理,否则是决计完成不来的。毕竟人与人的接触,嫌疑与误解往往更占上风。也许吧,后世对于萧红的“无限接近”很有可能只是自我满足的想象。但有句话说得好,“小说里,除了人名是假的,什么都是真的”,虚构与非虚构的楚河汉界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会划分得那般清楚,对我们来说,只要能通过这本书,这样一个静默的舞台,小小地窥视着两位作家的世纪相交,便已足够了。

《萧红》读后感(四):【共振书评周】《萧红:人鸟低飞》:出走的“娜拉”,受挫的爱情,辗转的人生

很早的时候,萧红在我心中,是个很酷的女孩。

因为知道她19岁的时候,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那是1930年的东北小城,呼兰。

于是,我心中的萧红,是离经叛道的,叛逆的,勇敢的,心中有火焰的……我甚至在脑海中勾勒她倚着电线杆,叼着卷烟的样子。

第一次对萧红改观,是看了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

于是,我才知道,她的人生有多颠沛。她是那样一个历经苦难的女子,她是那样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子。

王小妮的这本《萧红:人鸟低飞》,虽说是传记,但读的感觉,更像是小说。

作者不是以传记作家,或者评论家的角度,对萧红的经历进行介绍,对她的行为进行评论。而是以小说家的细腻笔触,去创造细节,描画场景。

书中有时以第一人称,有时以第三人称,有时站在未来看现在,有时站在过去看未来……而这一切,大约都是为了找到萧红的心理线索。

以及,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走近她仅有31年的短暂人生,体会她的心理。

萧红的一生,少有安宁的日子。

她19岁离家出逃,父亲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她一个女孩子,没有经济来源,居无定所,后来与汪家少爷同居,怀孕后被抛弃,以至因欠房费被扣留在东兴顺旅馆。

这段经历实在是让人心酸,贫困,落魄,没有尊严,这仅仅是因为她想要追求那一点点的自由。

想起民国时期文人们关于“娜拉走后怎样”的辩论。

“娜拉”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她通过离开家庭的方式,向丈夫宣告:“我首先是人,和你一样的人”。

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当时在国内掀起了巨大的讨论浪潮。胡适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开辟了特刊“易卜生号”,内容中“救出自己”的呼唤,震动一时。

而5年后,鲁迅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核心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同时,他也给出了答案:

如果没有平等的经济权利,那么离家的娜拉要么卖春为生(堕落),要么继续投靠丈夫(回来),要么就是饿死,除此外恐怕再难有别的路。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总是深刻的。

就像年少时,总觉得逃婚出走很酷,却从来不会想到,“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也从来不会想到,萧红,为了自由,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

虽然用现在的话说,萧军称得上是一个“渣男”,但萧红与萧军的爱情,仍是动人的。

他们在哈尔滨初遇,两个人穷困潦倒,却爱得热烈。然而之后,萧军不断地拈花惹草,让萧红在感情上饱受折磨。

诚如电影《萧红》里的一句话:我们总是可以在艰苦中相守,生活一旦有起色,感情就出问题。

萧红后来嫁给端木蕻良,求的是一份安定,但她却从来没能安定。

战乱,逃亡,疾病,无不在摧残着这个弱女子。

从武汉到重庆,从重庆到香港,她辗转流离。1942年1月,日军占领香港,而萧红病情益重,手术后已不能饮食。

她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多么年轻啊!

如作者王小妮在后记中所说,“我能为一切悲惨和不幸动心”。萧红的一生,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萧红》读后感(五):【共振书评周】《萧红:人鸟低飞》:走出呼兰河,觉醒天地间

“我算什么呢?屈辱算什么呢?灾难算什么呢?甚至死算什么呢?我不明白,我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是这样想的是呢,还是那样想的是。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萧红

(该图片由Free-Photos在Pixabay上发布)

东北平原上的风呼呼地刮着,一条大河静静地不分汊不分支地向西流,整条河像一条宽带子,波光粼粼地闪耀在天地间。

这条河是松花江的分支,它的名字叫做呼兰河。叫荣子的姑娘充满好奇地盯着眼前这条大河,她把鞋脱了,提在手上,沿河走着,还抓起一把沙子扔给了河,河流不为所动,它是那么宽广,依然安静地流着。

这河真大啊,一眼望不到边!姑娘心里这样想着。她那时还不知道,多年以后,自己会用一支笔来描摹家乡的这条河。

(该图片由Peggychoucair在Pixabay上发布)

她那时只想着离开这里。虽然心里对故乡有割舍不断的深情,但故乡难免闭塞、封建、让人伤心欲绝。只因她是女孩子,父亲就从来没有抱过她,家里的一切重心都在弟弟身上,只有祖父会为她擦眼泪。

她想像鸟一样飞离这里。她不想像那些不幸的女人一样,听从家长订好的亲事,过一种端茶斟水、盛饭送汤、伺候人的日子。她要冲破藩篱,独立生存,去哈尔滨、去北平,去上课学习、去读书写作。在女人这个身份之前,她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堂堂正正独立的人!

她要婚姻自主,她要冲出规矩的束缚,叫荣子的姑娘这样想着,也确实这样做了。然后,一生的颠沛流离、孤苦无望就此展开了,但是她毫不后悔,她完完全全地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她有一个笔名叫萧红。

(该图片由Free-Photos在Pixabay上发布)

关于萧红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了许多,2014年,许鞍华导演还将萧红的故事搬上了大荧幕,一部《黄金时代》惊艳众人。想要在诸多描写萧红的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确需要非常大的匠心与巧思。

王小妮的《萧红:人鸟低飞》就是这样一本独具匠心与巧思的传记作品。不同于其他的传记文学作品,本书独树一帜,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写法,用一支细腻之笔,饱蘸深情地描摹了萧红的人生故事。既宏伟壮阔,又精细轻柔。在真实事件与心理情绪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与着力点,让人阅读的时候仿佛瞬间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不凡年代。

走出呼兰河的萧红,突破了女性身份的束缚,不畏惧穷困潦倒的艰辛,她觉醒于天地之间,驰骋在丰富的精神世界里。纵使最后病逝于香港,她也不枉此生、不悔当初。

她始终如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鸟,虽然人鸟低飞,但只要无怨无悔地划过,天空中就永远留有闪亮的印记。

(该图片由Lars_Nissen在Pixabay上发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