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现东极》读后感100字

《发现东极》读后感100字

《发现东极》是一本由[德] 绿山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7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东极》读后感(一):可以拍成影视剧的“日本学”之父传记

关于这本书,有太多内容可说。 其一,博物学考察。历史上著名的博物学家,诸如达尔文、赫胥黎、华莱士、洪堡等人,基本有着类似的经历,借着航海时代的大潮,前往世界各地探险,收集大量的植物、动物标本,以及丰富的人类学材料,著述博物学著作。本书的主人公西博尔德也不例外,因为机缘巧合,出任船上的医师,并凭借医术和西方科学器材,在殖民地获得足够的声望和支持,进而有机会前往当时海域图中的空白区域——日本。他在日本期间的博物学考察,为他赢得了“日本学”之父的美誉,而他在日本的教学工作,也让日本学者接触到西方科学,某种意义上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其二,关于书名“东极”。《山海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东极究竟在哪里,地理上很难说得清。这原本是古代华夏地理上的概念,指称中华的最东端。本书借用这个词来暗指“太阳升起之地”,即日本人起初为其国家命名的寓意。无疑,东极一词沾了南北两极科考的光,探险的意味更强,也提升了日本博物考察的重要性——将日本作为西方人认识东方的极限,至少就当时而言是如此,因为清乾隆时期,西方人尚无可能进入泱泱中华考察这个更古老辉煌的东方古国。“发现东极”,相比旅行观光类常用的“发现日本”,无疑更具有博物考察的意味。 其三,关于殖民主义与日本学。类似“东方学”,“日本学”本身是一种殖民主义的产物,它代表的是西方人对日本的认识。本书中提到了西博尔德对殖民主义的反思,然而,作者虽然取了一个更日本化的名字“绿山”,但他的德国学者身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始终无法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他眼中的日本,依然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 其四,关于本书提到的新文体“历史纪实小说”。19世纪英国作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在论历史小说时曾说:“过去的时代并不只是纪录、国家档案、纸上论战以及人的种种抽象形态,而是都充满活生生的人物。他们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公式和法则。他们都穿上了常见的上衣和裤子,脸上充满了红润的血色,心里有沸腾的热情,具备了人类的面貌、活力和语言等特征。”历史小说是以小说形式来写一段历史,人物可能是虚构的,但人物所体现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纪实小说,大概也可以算得历史小说中一个特定的类型:它要描写的历史是忠实于史料的,就连人物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特殊之处在于,人物可以在尽可能贴合历史原貌的虚构场景中自如地行走、交谈,有小说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感独白,可以像排情景剧一样展示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往来。更甚者,既然是小说,就可以融合各种小说技法,使故事梗概变得奇幻多姿。譬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将神仙道术、天命之说与历史情节交织起来,一方面增添了趣味,另一方面也多了一个阐释的视角。谁说历史不可以用神话形式来讲述呢?人类早期的口述史,不都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来传承的吗?开篇的撒旦与另两位的角色的对话,实际就是以神话形式介绍日本幕府时代的宗教背景。撒旦代表的是基督教的反对力量,另一方分别代表佛教和日本的神道教。作者正是试图借助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读者西博尔德只身进入的日本社会在宗教、文化和政治上的复杂性。

《发现东极》读后感(二):《发现东极》“黑船来袭”前的东瀛

读了《发现东极》,发现故事发生的时间段比较罕见,我们对于日本近代的了解,基本在幕末时间,准确的来说,在“黑船来袭”之后,而黑船到达之前的德川幕府时期,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概念。

而全书的开始在西极则开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那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洋溢着浪漫的冒险主义思潮,欧洲在维尔纳合会之后的漫长相对和平期里,欧洲人充分的享受壮游之趣,从而出现了如斯文赫定等踏遍世界荒漠的壮游者。今天的我们,很少敢自诩为壮游者,就是因为那么孤勇的先驱们是连资料都非常稀少的时代,开启物质支持匮乏的纯探险式异域接触。而日本,这个亚欧板块的最的最东端给欧洲人的印象很多也是停留在桃山安土那段相对开放的时期。

全书神奇在从拿破仑战争开始,居然写到了二战结束,基本覆盖了日本从惊恐黑船时期到与世界争鸣时期的种种变化,而三部曲的重点也是在黑船来袭前,西博尔德与幕府之间的瓜葛纠缠。在与西博尔德接触的高桥与松平身上,也可以察觉到幕府在末期的种种统治松动与变化。影子大名松平不关心外国人给幕府能否带来什么信息与基础知识,他关心的是会不会影响到幕府的存亡。这个思维,我们是熟悉的,大清国也是这样固执的认为,从鸦片战争也是倔强到甲午战争,才被迫学习日本,开始真正的全国上下开始反思与真正改变。而看《发现东极》也发现与我们遇到的相同的邪恶的脑力在一个衰败的国家作祟,它同样在破坏一个本该更好的未来。在黑船来袭之前,幕府是坚定的想将蛮夷拒之门外,而非学习,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地位稳固。如高桥的觉醒一样,高桥痛苦的意识到幕府只对有利于军事的外国知识感到兴趣,而这种兴趣的出发点还是因为要维护住自身的统治地位。

而西博尔德被指控为间谍的小修如风一般的传开,在幕府封闭统治下的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都在谈论野蛮入侵者对国家构成的威胁。数代人以来,仇外的情绪在忠于天皇的圈子里盛行,同时仇视幕府的情绪也在以萨摩与长洲为首的诸多大名之中弥漫。为了破坏征夷大将军的合法性,公家与地方不断的推波助澜,只要幕府有风吹草动,不管幕府做出什么决策,幕府会发现很快在对立面就会聚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而这种反对的情绪已经下沉到了老百姓当中。江户幕府已经意识到自己在重重危险之中,它的敌人在外来势力出现时,变得更有底气,而江户幕府旧有的应对办法已经无法起到作用。

西搏尔德在日本离奇的经历,从侧面说出了江户幕府崩坏的社会原因,也说出了日本为什么会快速走进无限战争的陷阱之中。

《发现东极》读后感(三):“东极”是怎样发现的?

18世纪末,日后成为医学家、博物学家的菲利普.西博尔德生于德国维尔兹堡的医学世家。其祖父,父亲、叔叔均为知名大学医学教授。

1815年,19岁的西博尔德就读维尔兹堡大学医学系,以旺盛的精力与高度的热情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博物学、地理学、植物学、人种学。

1823年,彼时正值江户幕末,国内当权者在“锁国”与“开国”之间争执不休。即将成为驻日本荷属东印度公司军医的西博尔德少校抵达日本长崎。

其后不久,西博尔德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在长崎展开对于当地居民西医和自然博物史知识的培训。

事实上,此时的西博尔德在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只是单纯地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其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对日本进行系统地科学调研,并为日后的著作收集与日本有关的各方面资料。

基于此,西博尔德令其日本籍学生以荷兰语来讲述日本,并以此为他们布置作业。而这些以作业的名义得来的信息,后被广泛应用于其所著《日本》、《日本植物志》、《日本动物志》等数十部日本相关著作。

当时间来到1828年,即西博尔德来到日本的第5个年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 “西博尔德事件” 。

事情的起因是,在为期5年的任期结束时,即将离开日本本土的西博尔德被日本海关在其要带离出境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日本地图等当时闭关锁国的幕府时代视为绝对违禁物的物品。于是,西博尔德被无情地驱逐出境。

但是,当一年后西博尔德再次回到日本时,却被告知与其交换地图的高桥景康早在接到判决前就已横死狱中,而受此事件牵连的50人也各自受到了相应的惩处……

《发现东极》是德国作家雷吉纳尔德·格吕内贝格(中文名“绿山”)以“日本学之父”西博尔德两次远赴日本的真实经历及所见所闻写就的长篇历史小说,著名的“西博尔德事件”正是本书所述重要内容之一。

如上所述,故事背景发生在江户时代末期保守而愚昧的日本。这一时期的日本只与荷兰商人保持着很小程度上的官方贸易往来(范围仅限于长崎出岛),并非大范围开放。

凭借其自身高超的医术与对当地人的热忱,矢志医学与植物学研究的西博尔德获得了寻常在日外籍人士无法享有的特权,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出岛,与当时的日本各阶层人士保持着友好交往。

不仅如此,书中大量披露了身为自由主义者的西博尔德抵日后一再遭遇的文化与种族冲突。通过一系列事件,客观描绘了幕末时期风雨飘摇的日本整体社会氛围。

通过西博尔德的视角,读者不仅能够一窥闭关锁国制度下的广岛检查入港船舶的具体细节、吉原地区花魁的撩人风姿、更可以get到外籍人士眼中充满浓郁异域情调的江户幕末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开头部分对于重新塑造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也就是对洪荒爆发的描写以及盲眼先知与神灵的对话可谓教科书级别书写。这许是因为,也唯有这种史诗级灾难大片的质感才有利于作者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