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柔福帝姬读后感100字

柔福帝姬读后感100字

《柔福帝姬》是一本由米兰Lady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柔福帝姬》精选点评:

●给大家强烈安利米兰大大的柔福呀,真的特别上头好看!看了绝对不会后悔,后劲还特别足!女主是徽宗的第二十个女儿柔福,男主一个是她九哥一个是金国的八太子。一对有点兄妹骨科的意思,一对是那种相爱(可能没有)相杀!反正特别带感!女主回国以后和她九哥之间也是各种算计利用,智商博弈,真的超级爽! 虽然我不怎么喜欢女二,但是我不得不说女二是少见的智商在线的,好多算计我都是二刷才发现的。一边嫌弃一边佩服!

●因为不忍看靖康耻的章节,这本书是跳着翻阅的,主要关注赵构和柔福的兄妹骨科不伦恋。米兰的笔触总是有如清风,明明可以浓稠放肆的感情却呈现出一派清冽,这或许是把握到了宋朝背景小说神韵的一个外在文字体现。

●之前就在网络上看过一版,以为不会再版了,没想到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家国悲凉刺骨之痛。

●柔福这本书是真的惨,从女主到男主,到女二,男二,到书里的各式配角,竟然没有一个幸福圆满。但他却不是为虐而虐,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别的可能……唉,明明这么虐,我却还是又看了一遍,忍不住。

●非常好看。然后米兰的笔下是众生皆苦,人人求而不得。在乱世中,错过的除了爱情,还有性命。

●買個裝幀。其實還是很喜歡吳皇后的,儘管作者是在黑歷史上的吳皇后。不過么,宮廷生活,這點段數雖不足與歷史相提並論,倒是真格比其他人耐看了。

●原谅我没get到这个点,不过很棒的一部

●比旧版好了很多,加了很多内容。柔福与宗隽的相遇也铺垫了上去,没有旧版这么生硬了

●命运让柔福,注定不会爱任何人。 而全书我最喜欢的女子,是兰萱。

《柔福帝姬》读后感(一):女版金基德

有学者曾论断过金基德,其作品中大量的性元素捕捉了韩国这个民族阳痿的特性,一种类似性无能的集体性精神软弱。横向对比就会发现,米兰lady和金基德异曲同工。宋王朝的性无能哀婉的。

我读过她的《孤城闭》以及这本《柔福帝姬》,我确信,选失去了性能力的男主角是有深意的,而且必须是女性才能驾驭得了这样的文学人物,这种独特的视角有利于我们去探索礼仪之邦的幻灭和虚伪,隐秘的压抑和痛苦。

我们自孔子开始就在建立一个乌托邦幻想,相信在个别圣王的统治下,这片土地曾经实现过人间天国。于是历朝历代把复兴古人作为行政的纲领。也就是从宋代开始,当政治和军事上的幻想和现实有着严重落差的时候,我们把这样的幻想期许在了性别上。两个性别都开始自残来支持意淫,自我欺骗。女人开始缠脚,男人重文轻武。

宋朝,失去了汉唐那样把民族意志宣告四方的能力,孔子只是一个意淫的工具。

所以赵构是个皇帝,但是被金兵吓得阳痿;梁怀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是一个太监。他们失败的爱情和人生昭示着民族的悲哀甚至是人性的悲哀,我们失去了完整的人格,甚至是爱的能力。

《柔福帝姬》读后感(二):破碎山河:神龛上的献祭者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高楼是危楼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高楼筑成,广邀宾客,君主不知克制耽于享乐,群臣只懂曲意逢迎内耗内斗,争来抢来的富贵与权势用与抛洒与倾轧。君子不立危楼之下,可是无论是宴席之上的人,还是高楼下仰望盛宴的白衣,他们都尚未意识到:群狼环伺在周遭,台谏制度形同虚设,人心浮散,丧钟不只一次敲响,高楼已成危楼,繁华已至尽头。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靖康年的那段历史,书写的是一个王国的崩坏与垮塌,描绘的是数万子民的国破与家亡,还有烙印在每个宋人身上的奇耻大辱。

红颜祭山河

那些平民奔窜流离,那些贵族镣铐押解,脚下的土地不再是自己的国土,人亦不能再称之为人,被彻底物化折算成银钱。尤其是那些长期被金作屋玉作笼豢养的贵族女性,她们无论是选择反抗或屈服,命运的触角已经伸向她们,黑暗残忍才在仅仅初露端倪……

汴京城破,赵宋宗室被押解北上,书中诸人惨遇恐怕也只是历史的冰山一角,不堪之处比比皆是。

郓王妃朱兰萱清晰地洞察即将遭受的命运,果决地以投井的方式保全最后的尊严。

茂德帝姬是被完颜宗望看上,算是给予优待,却在宗望死后被生殉火葬。

串珠大约是里面女子中最忍辱负重,最睚眦必报,最心机深沉的,蛰伏在金廷,与宗隽周旋,对柔福说:“爱,爱你的人;害,害你的人。”

玉箱是郡王之女,她选择依附金廷郎主,带着蓬勃野心与满腔愤恨去伺机报复,书中形容她的处境:“在大金后宫揽尽风华的玉箱,除了郎主的宠爱,其实一无所有。春日的雪花敌不过渐暖的天气,消融是随时可能经受的命运,她眼下的地位,便如此脆弱缥缈。”最后,她的心计被识破,以惨烈的方式死在了金廷,临死前还用一个笑容报复了背叛者。

柔福更像是被家国仇恨不断撕扯着,她的幸运与不幸被呈现得淋漓尽致,黑暗的尽头或许更加幽暗,那样环境子长出来的爱与恨,都不纯粹。她从一个明丽少女变成刻薄少妇的过程里,是无数次绝望里抓住的唯一希望,而她的九哥,她的家国,已经无力也永远无法带她回家。

芳魂归何处

金明池,艮岳,华阳花影……当年的热闹与繁华都被葬送,东京梦华成了北狩之人再不可及的美梦,靖康之祸成了南渡之人蚀骨焚心的梦魇。

经历那场灾祸的人几乎都是病态的,被碾碎的骄傲,被拖拽的尊贵,被撕开的体面。“收失地,复九州”是多少人绵延几代的愿望。残存的半壁江山,宋代历史被切割南北,分述两端。北人南归,归不得东京,只能去临安。柔福的一声声“九哥”,喊的仍是东京城中意气风发的康王殿下,她最珍贵最骄傲的一切丢失在金国,宗隽嘲讽的一切得到了印证,她拼尽全力也撼动不得半分定局。

不知道,她的芳魂可否寻觅到归途?她深爱的,不舍的,执着的,又何尝不是华阳花影里那段无忧时光里的九哥与自己?

《柔福帝姬》读后感(三):意难平——烽火连天起干戈,山河破碎人似草。这个时代,没有圆满。

宋朝一直以来便是我最喜欢的朝代,却也是感慨最多无限怅惘的时代。

《孤城闭》里我们惊讶仁宗盛治之下海晏河清的蔚然,也欣赏才子辈出名臣迭起的盛景。唐宋八大家,宋独占其六,皆汇聚仁宗时期。这不得不令人遐想,那该是怎样一个文采飞扬的时代……或是诗词成篇,或是文章连天,那该是一个墨与彩的时代吧。

经过这样的盛治洗礼,我们很难想象,同样是宋朝,柔福所讲的时期,会是那样一段哀痛的血色。

柔福帝姬的再版书名是鲜红色,仿佛挥手之间,便泼下满天血色。也让人想起那群在历史的悲剧里挣扎的人:柔福、玉箱、金儿、串珠、茂德、兰萱、朱皇后、韦氏……

曾经对徽宗的了解,是文采斐然,皆能为,独不能为君的概括,是《瑞鹤图》众鹤齐飞中的妙手丹青,是瘦金体雕刻出的浩然风骨,是《千里江山图》绘成的壮丽山河的主人……璀璨辞藻,也无以形容这位颇具才气的帝王。而柔福里的他,又是另一种样子,他依然文采斐丽,也依然喜爱美的事物,而这种喜爱也表现在对妃子和对儿子之上,他爱纤腰小脚,爱美人,也欣赏肖似自己的儿子赵楷,间接造成了儿子之间的争夺。内里被金玉腐蚀,外部只会迎来更大的蚕食。

巍峨山河,一朝倾覆。

改朝换代在浩浩历史长河中不过寻常事,可这次烽火带来的不是改朝换代,是一段惨痛的屈辱。宫眷悉数被抵押作金银,赔偿给金,那些曾享尽优渥的公主、后妃皆沦为俘虏,成为游戏的玩具,最受宠爱的茂德帝姬,也以“和亲”的名义成为金将的妾氏,最后落得个陪葬的结局。帝姬后妃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普通百姓。

数字触目惊心,在历史书留白的位置,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到那一泼血红色。

柔福、赵构、完颜宗隽……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是不完满的,即便看似圆满相伴到老的吴婴茀和赵构,也是充满了缺憾……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局限性。那个年代,只有眼泪和鲜血。

一开始并不喜欢柔福,但是看了她在金国的遭遇,似乎能够理解她回国后的所作所为。经历过那样的悲剧,早已不再是曾经那个华阳花影下单纯的少女,而随着时间和战火改变的,还有曾经接住毽子对着她笑的康王。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骨科,那个年代,每个人的爱与恨都是复杂说不清的。就像柔福,她对赵构的感情究竟是少年的依赖,还是在金国时长年累月的希冀,抑或是那段苦难岁月里最单纯的梦境。

于是归国后,一件件事情戳破了她的梦境,赖以生存的光明和梦想失去了,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凭依。

柔福里最喜欢的人物是玉箱。

这样的一个人物,鲜活亮眼,她没有忍气吞声哭哭唧唧,也没有倔强反抗,反而委身敌酋,做着金国皇宫里最受宠的妃子,唯有面对最亲爱的父亲,她才会有一丝软弱。

忍痛割袍断义,忍受所有亲人的唾骂,她在金国王宫里恩宠愈隆。

她本可以忍耐,大功告成,终还是因为担心父亲的安危病急乱投医,失了分寸,又因为求助了宗隽,被发现了端倪,终于功败垂成。

在她死前,也只遗下那一句轻叹——

爹。

曾经第一遍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很难过的情绪,这次看明明还是正常的浏览,却在看到柔福死的那一刻失声痛哭。终还是舍不得那个鲜红亮眼的女孩,那个曾经在凤池边踢毽子荡秋千的小姑娘……

如果没有这一次山河破碎,她也许会是最受宠爱的小公主,嫁给优渥之家,半生荣华。如果没有这一次烽火硝烟,她也许仍是那座金碧辉煌的城池里最璀璨的珍宝……

没有如果。

烽火连天起干戈,二朝天子堕如泥。

山河破碎人似草,薄命朱颜碾作尘。

意难平。

意难平……

《柔福帝姬》读后感(四):血色里的破碎山河,无一圆满。

我还记得仁宗年间才子如云,金銮唱第,太清楼上熙熙攘攘围观状元郎的盛景,那时文豪辈出,星海璀璨,北宋的楼阁与城壁皆落成文人墨客传唱不迭的瑰丽诗篇。那时海清河晏,国泰民安,上京的繁荣与辉煌尽绘成汴河两畔纸醉金迷的盛景。 回首间,尽成了《东京梦华录》里梦醒阑干时遥不可及的追忆。 两宋之交的年岁,抬头是烽火连天,细嗅是硝烟弥漫,耳畔是干戈再起,满眼是战乱流离。血泪迷人眼,那是浩浩长河里淌着血色的一截。 徽宗于我们而言并不算陌生,瘦金体、瑞鹤图、雪江归棹图……文化的图卷里,他留下了璀璨的金色烙印。《国家宝藏》第一季,他带着《千里江山图》翩然走入视野,大家记住了那瑰丽的山水之色,也仿佛看见了大宋千里浩瀚山河。 丝竹管弦间,山河倾覆。 悲剧也从此掀开了它的序幕。 国破面前,似乎曾经的争位夺嫡都不过是天际的浮云,除了毫无意义,还张着嘲笑的嘴角。鲜血染红了凤池水,曾装满旖旎回忆的良艮繁花凋谢,旧日不复。不会再有人骑着马意气风发而来,也不会再有女孩在落花深处荡秋千、踢毽子,只有那条蜿蜒没入秋草深处的线,述说着无言的哀痛。 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俘,帝姬族姬、后妃王妃等14000余人被当作抵押品一同沦为金人手中的玩物,柔福不过是渺渺一万余人中的一人,也不过只是徽宗数十儿女中的一位。与姐姐妹妹们经历着相似的悲惨经历,成为金人的奴隶,被肆意践踏、侮辱,唯一幸运的是,她逃回了故国,得到赵构无上的赏赐,战乱时节各宫节衣缩食,唯有她,金银玉石不断。可唯一凄凉的是,荣宠不过数载,她便被当作骗子处死。 繁华尽成昨日梦,帝王恩宠转头空。 柔福悲惨的一生在史书里的记载寥寥,我们无从考察,只有“真假帝姬”一事成了她少有留在历史里的痕迹,短短数句,却争议千年。 忽略历史上的争议,柔福在书中的一生短暂而饱受苦难。未及笄的年岁或许是柔福最天真肆意的岁月,或许这短暂的时光里有生母去世的悲伤,有年幼裹脚的委屈……但总的来说还是笑声多过眼泪,幸福多过伤心。她是华阳花影里跃动的精灵,是幽深后宫里的一抹亮色,父兄宠爱,无忧无虑。如若没有变故,她或许会和自己的姐姐茂德一般,嫁给宠臣的孩子……那也许只会是一个平淡的故事,但这个时代,难得的是平淡。 柔福没有那样的幸运,她的后半生衍成了一泼血色。刘家寺俘虏营里,她倔强不低头,秉持一位公主的气节;金国生涯,她紧守本心;南归之后,她誓死抗争。文章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写法,于是一开始,甚至我们都无法理解那个归国帝姬的坚持,明明迂回和顺从能换来更好的结局,她却始终如锋利的刀一般,刀尖向外,刺向每一个身边的人。直到明白柔福在金国的经历,那一切行为都有了解释,她的经历与性格包裹成了锋利的刺,抛却性命回到故国,她只剩下了北伐收回故土的希望,又或是赖以生存的唯一食粮。她无法割舍自己的食粮。 可故人不复,她的九哥早已不再是她记忆里的模样。她学会了玉箱那般虚假的笑容,开始用这种笑容迎人。蓬船上,本以为她已放弃,于是有了篷窗睡起的旖旎一刻,有了渔家乐的短暂温馨。可她到底学不会玉箱的委曲求全,温情刚消退,她便唱起了父亲赴金路上所作的《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所谓蓬船渔乐,不过钓赵构这条大鱼,目的何其清晰。温情不复,寒意渐生,埋在两人之间,成为万千沟壑的一条。偷看奏折,窥探国事,是赵构将柔福推入与高世荣婚姻的又一导火索。 高世荣在文中也是一个可怜人,因柔福一笑而跌入一厢情愿的相思中,当这相思得不到回应,还是会倦,会累,会无法忍受。可柔福归国后的人生余量太有限了,放不下这样的深情厚谊,她只有一个信念——自己的九哥挥师北伐一雪靖康耻。 然而这仅有的一个梦想,实现起来却也是那么艰难。皇权与战争改变了每一个人,岳飞之死、宗隽之死更是将柔福心中的九哥残杀殆尽。于南宋,是韦后南归,徽宗棺椁回归,以及短暂的修养生机的和平;于柔福,却是半生信念烧成灰烬,她只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落得个玉碎红颜凋零的结局。 死亡于她是最好的结局。 那样鲜活耀眼似烈焰的人儿,若是不成,只有玉碎。一杯鸩酒,饮尽半生。 赵构到柔福死都始终不明白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唯一懂的,或许只有赵瑗,那个她亲手培养起来的孩子,必将继承她的信念,成为中兴之主。 这是个不幸的年代。仅是徽宗数个女儿和嫔妃的遭遇,都使人触目惊心,更堪提那些身份卑微的女性。这是个苦难与悲痛的年代,命如草芥,身似浮尘,血泪交织,难得圆满。 庆幸的是,那样的时代里,仍然有一抹又一抹亮色在奋起反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