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濒临狂野的心》经典读后感有感

《濒临狂野的心》是一本由[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2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濒临狂野的心》读后感(一):“打碎体内所有的‘不’”

“打字机咔哒咔哒地响着。”这样的声音,不只是由《濒临狂野的心》的女主角约安娜的父亲发出的,也是约安娜后来的丈夫奥塔维奥发出来的声音。不过,如果读过《写作与生活》之后,我们会发现,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本人,对于打字机也是相当地迷恋。她在《免费宣传》中细数了陪伴过她的几个打字机,并且对它们充满了感情,在《感谢打字机》里,她更是说:“通过它,我写的东西马上就印在纸上,这使我变得更加客观。”

但克拉丽丝喜欢打字机,与约安娜的父亲和丈夫对从打字机上呈现出来的声音却也许并不是一致。在克拉丽丝这里,在《濒临狂野的心》中,克拉丽丝实际上是将约安娜的挣扎客观化为了一个身为女性的普遍共鸣。在《濒临狂野的心》中,打字机也意味着一种客观,只是约安娜的父亲和丈夫咔哒咔哒打出的那种文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秩序的追求,这是一种追求理性划分的秩序却压抑着生命的咔哒咔哒。而在克拉丽丝写下的约安娜的感受中,她想让一切都被生命感受到,“院子里的鸡吃了两条虫子,可我一条都没见着”,这种感受经由打字机而变得客观化,这是对客观的理性秩序的叛逆。

《濒临狂野的心》有一桩以社会道德来看不幸的婚姻,或者这是一出爱而不能的悲剧,约安娜与奥维塔奥“都不能通过爱来解放自己。”约安娜与奥维塔奥的结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禁锢与压抑,“有没有一种拥有事物而又不必被事物占有的方式呢?”也许有的,奥维塔奥在一直仰慕他的莉迪娅那里得到了,而约安娜则在一个不知姓名的男子那里得到了。

奥维塔奥对无法去爱始终怀有恐惧,但在莉迪娅那里,他不用付出。也许正是那种无法去爱的恐惧,使得奥维塔奥“不明白他怎么会相信责任”。他认为,“ 连出生也不是我的错”,“反正我没有什么错”,他相信一个既定的秩序,因为在这样的秩序中,人不必拥有自由意志,因而他的行动就不会有错,无须为行为负责。

因而可以说,奥维塔奥的打字机虽然咔哒咔哒地响,但他其实没有创造的欲望。但对于约安娜来说,创造的欲望却相当强烈。但这种欲望却遭受了来自奥维塔奥、父亲等为代表的社会的结构性压抑。在约安娜与奥维塔奥,甚至可以说女性与男性中间,普遍存有一种非理性与理性、生命与秩序、本质与非本质、感受与知性的对立,而且后者往往压抑着前者。

约安娜说自己生为邪恶,实际上是因为那种理性与秩序代表了善——这种善不只在社会中,且存在于宗教与哲学中。这种善意味着幸福,同时却扼杀着创造,一种全体的善会忽略个体的创造欲。而恶则代表了冲破这种伪善的力量。这种恶才是善。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无论向恶向善,都指向的是向着真实进发。在约安娜这里,在一颗“濒临狂野的心”中意识到不幸福,才意识到束缚,因而不去接受世俗的幸福标准(就像因怀孕而感到幸福的莉迪娅),同时也指向新的开始:灵魂被禁锢在了身体中,而生命的冲动又浮泛起。

《濒临狂野的心》读后感(二):我将永远站起,强壮而美丽,宛如新生的马

好奇妙,又是被友友安利的一本!一边读,一边发现了她有那么几分伍尔夫的影子,影影绰绰中有固执的光点,但她是她自己。

我越发感受到那种追随本心的自由,以悲悯的姿态去爱、恨和交流,我时常感受到她的欲望能力奇迹周而复始的纠缠,以及她告诉我们大家“我要成为一个英雄……”她身上的女性力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温柔坚韧或雄壮激昂,而是斑驳之下的独立、直白、粗鲁、干枯、轻蔑、严肃、困惑等等等等,但她对自己百分百真诚。我们可以拥有事物但不被其占有,实话说,很艰难。她总感觉到困惑,和现实中我一样,但奇妙的是这种困惑可以附赠乐趣,带来真实,让她成为真理本身,拥有生命般真理的力量,所以痛苦也是好的,这时人会像一条汇入的河流般,存在着。

理想的人,我一直很想成为,小时候觉得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但后来发现冥冥之中,它自由更大意义,只不过很少人能够发现并明白。人及其一切更复杂,我们追求快乐,恐惧,不满一切一切悖反的事物,但“不知道”不能成为你心中的答案,学会找到你心中的一切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条路遥遥,需要、必须付出很多才能有机会获得,别逃,别逃!

不理解的是,长大后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那么理所应当,美丽却疏离,人人在心里兀自热闹,但要习惯,我轻声说。这种痛苦像几近星星的东西,在颤动。幸好,我还拥有流动的思绪,所以我还有力量,有释放,有希望,能看到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去更自由地观察,原来,贫乏的代名词是不行动,奇怪,奇怪。可能人很多地方是聋的,哑的,瞎的,永恒会包括未知和熟悉,甚至是不勇敢的幌子与谎言。纯粹终究无与伦比,真正的道路遍布荆棘,所以书中说“病人想象着这个世界,身体强壮的人拥有它”。

她爱抚自己,亲吻自己,充满好奇和感激地承认自身,不为理智所困,她会永恒吗?

所以她迎来了最终的自我觉醒,但并不拒斥美好事物的期待,于是,高声礼赞不幸福!

「終於自由了!不,不,不要上帝,我想獨自一人。有一天,它會來,是的,有一天,那種鮮紅的篤定的卻清晰溫柔的力量會注入我的身體,有一天,我會盲目、篤定、無意識地去做,我踩在自己之上,踩在真理之中,我會全然投入於做,因為我無法說,最重要的是,有一天,我的一切運動將成為創造,成為出生,我會打碎我體內所有的「不」,我會向自己證明沒有什麼可怕的,我之所是將永遠存在於一個地方,那裡有一個女人與我的初始,有一天,我會在我心中建起我之所是,只消一個姿勢,我體內的波濤會洶湧澎湃,純淨的水淹沒懷疑和意識,我會像動物的靈魂一樣堅強,我說話的時候,詞語將是緩慢的、不經思考的,並不是輕盈的感覺,並不攜帶人類的意志,我說出的話是命中注定、完完整整!我心中將沒有空間,讓我注意到時間、人、三維,我心中將沒有空間,讓我注意到我會時時刻刻地創造,時時刻刻:永遠共融,因為那時我將活著,只有那時,我才能活得比我的童年更強大,我將像岩石一樣殘酷與醜陋,我會像我感覺到卻不能理解一切那樣輕盈而模糊,我會在波濤中超越自己,啊!上帝!讓一切都降臨在我身上吧!甚至是空白時刻里對自己的不理解,因為我實現自己就夠了,沒有什麼能阻擋我的道路,直到無畏的死亡——掙扎也好,停歇也罷,我將永遠站起,強壯而美麗,宛如一匹新生的馬。」

《濒临狂野的心》读后感(三):女性成长往往是通过自我觉醒,而自我觉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

《濒临狂野的心》取自詹姆斯·乔伊斯的文章,是的,就是写《尤利西斯》的那个。而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一个23岁的巴西女作家,处女作《濒临狂野的心》就是满满的伍尔夫影子,所写的内容就是一个女性成长、结婚、被绿、分手的经过,所表达的就是孤独、幸福、自我觉醒、自我认知、女性主义这些终其一生都在重复、强调、深入的主题,只能说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世间真的太需要这样的女作家了,细腻、敏感、神秘,不禁让人感慨,语言原来可以有这种形式的诠释。

李斯佩克朵的作品就是满满的个人特质、女性主义,译者序里总结的很好,“不接受克拉丽丝的人大多理性而哲学,喜欢整饬、条理,追求逻辑与有头有尾,不能接受混乱可能也是一种本质,不能接受被突如而来的思绪洪流裹挟,一如林斯与本书男主人公奥塔维奥。”

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也许很难理解《濒临狂野的心》里约安娜的行为,从小似乎就不是乖乖女而是小作精,她主动提出结婚,但实际上并不喜欢婚姻,她认为结婚是对过去全部生活的背叛,无法承受婚姻之后的压抑和禁锢。一开始描写他的丈夫奥塔维奥,就没有感觉约安娜对他有多么的爱慕,而后他婚后出轨,让莉迪亚怀孕,则表现出深深的厌恶。约安娜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打骂小三、歇斯底里、愤怒发狂的戏码,而是直接与莉迪亚交流,平静地谈论生孩子和找工作等。而她也遵从自己的内心,与别的男人回家,最后勇敢踏上一个人的旅程。而神奇的是,《濒临狂野的心》发表于李斯佩克朵结婚之前,但是与她日后的结婚、离婚、独自扶养小孩的经历出奇的相似,只能说有时,作家不仅会以自己为蓝本塑造人物形象,而且可能以创作为蓝本塑造自己的生活。

巴西学者费雷拉—平托总结了女性成长小说与男性成长小说的差异,她认为,“在男性成长小说中,未成年人在成熟、博学的导师的引导下实现成长,进入并融入社会,成为中坚,游刃有余,而女性成长小说的主人公一般是成人,没有导师,以自我觉醒为特征,结局是疏离社会,一般情况下,或者出走,或者自杀。”对于约安娜而言,独自出逃旅行就是自我觉醒的必由之路,这个看似不完整的结局也许就是必然的结果。

现如今,除了结婚、离婚、出逃等,女性自我觉醒的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了,不管是选择一个人还是选择结婚生子,都是自我追寻的幸福。

《濒临狂野的心》读后感(四):《濒临狂野的心》 诗性化的语言和内向化的精描

《濒临狂野的心》 诗性化的语言和内向化的精描

打开这本书就被这句诗意化的语言所吸引住了,“日光和树的细叶互相摩擦发出的沙沙声”。 李斯佩克朵是一位语言使用的高手。单看他在描述约安娜童年时代的一个小插曲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她对语言的把控能力与运用之纯熟。 一种小女生的心思,出现在了这种灵动的语言当中。““哎呀呀……”她小声咕哝着,思索道:现在,现在,现在会发生什么呢?在时间的滴落中,你越是期待一件事情,它就越不会发生,你懂吗?”。三个“现在”连续的迸发,将女人的那种看似急促其实毫不焦急、看似无奈,其实并没放在心里去的小心态,如此生动形象的表露了出来。这样的句子非那种善于表达小女生内心心理活动的所不能揣摩出来的,琼瑶的语言当中是善于使用这种重复的词语,来表达女性当时的一种心理状况的。只此一句话,李斯佩克多在表达的语言笔力上,已然可以称之为老道矣! 童年的约安娜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充满想象力的、并且具有创作精神的活泼的小女孩。他把自己的想象感受,直抒胸臆地,毫不扭捏地创作障碍,诗歌朗诵给自己的父亲,别看他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从中可以反映出出李斯佩克朵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念,当然我们毫不迟疑的可以认为,小女孩约安娜应该就是李斯佩克朵自己的童年的写照,她聪睿早慧,有一种小女王的傲慢和公主式的骄矜。这样的约安娜会长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和他的父亲一样都充满了这样的疑问。

像俏黄蓉一样,越是聪明的女生是不是总会有些刁蛮和任性呢?这些聪慧的孩子好像真的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能够洞悉一切,把自己永远摆放在高高在上的姿态里。 浴室一章里因为约安娜……,她的婶婶称她是一个小恶魔。偷书事件后,进而她的婶婶认为她是毒蛇。是一条冷酷的毒蛇,阿尔伯特,她不会爱也不会感恩。不必喜欢她,不必对她好。叛逆和挣脱,就像是青春期的并发症一样。她想挣脱生活的眩晕,寻求成长的自由。冒险、懵懂与好奇,会充斥着这个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懵懂好奇包括她对自己的身体,洁白而安全,轻声呢喃!! 《濒临狂野的心》是一本关于成长的小说,从悦安娜的童年、少年、青春、初恋、结婚以及婚后的状况。 如果按照世俗的看法,这这样的一生应该表现的是一个女性的走向成熟过程的一生,然而书中的约安娜却明显不可以用这种大众化的标准来衡量。在描写她恋爱时的情况时,约安娜还和处于恋爱期的女性是那样的相似,她会紧张,会觉得自己的大脑空白了,会觉得自己变得柔软了;但是约安娜绝对和阿曼达和莉迪娅这样的女性不同。她的思想更加独立,更不愿意依附于别人,更不愿意成为被定义的他者,她的婚恋观,他的生育观,在那样的时代无疑会被看作是异类的。也许放到现在,她这样的观念会有许多女性的拥趸者,特别是许多经济上自由独立的女性。 几乎可以预见的,奥塔维奥和她的婚姻不会走到尽头。最后约安娜选择的是离去,读到这的时候,仿佛也感觉到了一种释然和通达。在序言中闵雪飞老师,讲述了男性和女性成长过程的两种不同模式,特别喜欢她这种解读。也许这就是对与安娜最好的概括了吧。

本书在语言上的成熟老练,让人十分的惊讶,诸多对作者正面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李斯佩克多确实是一位语言应用的高手,有时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位23岁的年轻作者的处女作的语言。她能获得如此的功力,我想和她那种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克拉丽丝从小喜欢阅读,看到什么读什么,在她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中,她透露:自己不是追着作者的名气读书,而是先看书名,觉得有意思就读,13岁就读了许多黑塞、陀斯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 读《濒临狂野的心》这本书,折服于作者的语言,折服于作者内向化的生动描绘;同时这本书的翻译,我想也功不可没。

《濒临狂野的心》读后感(五):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家越初期的作品越接近自己的本真,还没有过于娴熟的技巧时,作品里会有种赤袒的生活的痕迹。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这本《濒临狂野的心》就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在巴西文坛造成极端两极化的争论。有的评论家认为此书——是一部“杰出的作品”,一种“高贵的实现”,指出作家致力于在小说中建立一种新的节奏,她的语言获得了“情节所具有的戏剧特征”,将“语言的领域拓展到更复杂更不可表达的地域”;有的评论家认为她不过是拾伍尔夫等意识流作家之牙慧,且作品缺乏完整性。

总体来说在巴西文学中,很难给克拉丽丝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就抛开外物,还是回到她作品本身当中去,去切身感受她的文字。

这本书在讲述一个找寻“自我意识”的过程,此过程贯穿了女主人公约安娜的一生,从稚童到少女、再到成年成婚,最后孤身离去。

童年时,她会执着的问老师:“幸福过后是什么?”虽然没人能给她答案,老师亦难以作答,但彼时她有父亲可以将她那幼小、茫然的灵魂短暂抚慰,“但是她并没有睡着,只是半闭着眼睛,头垂在一边,好像下雨一样,一切都轻轻地缠绕在一起……当她父亲抱着她穿过走廊来到卧室时,她把头靠在他身上,闻到了他怀里传来的强烈气味。”

虽然克拉丽丝说没读过普鲁斯特,但这一段的气氛确实很普鲁斯特。回想下睡不着的、渴求母亲晚安吻去安慰的小男孩,再看这个被父亲抱着的似睡非睡的女孩,在夜的氤氲下,这种清醒又梦呓的气质如出一辙。

长成少女,这是个一脚在幸福的过去、一脚在未知的未来的时刻。临界点上的约安娜,孤单丧父,独自面对即将展开的成人世界。因此她的老师——这个中年男子出现时,使她第一次产生了懵懂的性别的意识。

但老师不是主旨,只是个过渡符号,真正的这一阶段的主角是随着老师出现的他的妻子——一个强大又冰冷的成年女性形象。这个形象仿佛是一道门,预示着打开门后全部的女性都不幸福,门后排着队的是成年约安娜和约安娜丈夫的情人。

“她结婚了。爱情确认了一切旧的事物。”

“她在一个崭新的早晨醒来,甜蜜而鲜活。而她的快乐就像太阳在水中的反射一样纯净。一切事物都在她的身体里跃动着,像是小小水晶针碎掉。在经历了一些短暂而深刻的时刻后,她平静地生活了很久,去理解,去接受,去对一切认命。”四句话,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此时,约安娜童年那个问题可以得到生活的回应了——“幸福过后是什么?”

答案是,“我的荒凉就像枯井那般深,我不骗人,也不骗自己。”但她无所畏惧,挣扎也罢、停歇也罢,她将再次站起,强大而美丽。

书中约安娜选择孤身离去,书外的克拉丽丝也选择离异。陪着外交家的丈夫行遍世界之后,她决定离开、自己活下去。《濒临狂野的心》可视为作品与作家人生互相投射的关系,或者是她记录了生活,又或者作品鼓励她做出了选择,总之这个梦呓式的故事展现了茫茫人世,一个女人困惑但寻找的姿态。

约安娜这个女人可能会成功,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这个女人已经成功,但还有更多女人在跌跌撞撞的懵懂中。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巴西学者费雷拉—平托总结了女性成长小说与男性成长小说的基本差异,她认为,在男性成长小说中,未成年人在成熟、博学的导师的引导下实现成长,进入并融入社会,成为中坚,游刃有余,比如威廉·麦斯特,而女性成长小说的主人公一般是成人,没有导师,以自我觉醒为特征,结局是疏离社会,一般情况下,或者出走,或者自杀。”

阖上书卷,不寒而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