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独天使读后感精选

孤独天使读后感精选

《孤独天使》是一本由[美] 杰克·凯鲁亚克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天使》读后感(一):生命别无他物,只是活着

“你的路途遥远,无限无边,你如一滴雨水坠下,你称它为生命,并称之为你的生命。你自以为清醒,可无论你是否在生命转轮中避不思想,生命无非是落入大海的那滴雨水,对于它,时间是何物?又何以染上尘埃?”——杰克·凯鲁亚克《孤独天使》

作为思想独立的人,我们所追求的自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是地域上的广度,还是心灵里的深度?当我们被困一隅,我们对自由的取舍是在思想的方寸之间,还是身体的无拘无束?当然作为一个俗人的在我面对这样的一个抉择时,在深处绝境的困难中,我会疯,我的精神会在煎熬中崩溃,我不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

你想体会荒野之中的孤独吗?你是否试图参悟生命的玄机?你是否在不断的出发,不断地在路上追求孤独带给你的快感?你是否享受孤独带来的那份宁静与无畏?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孤独天使》是一部记录凯鲁亚克在不同地方随处停歇然后再度出发却始终书写孤独的长篇小说。在《孤独天使》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凯鲁亚克思想的深度,凯鲁亚克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灵魂人物”,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他渴望孤绝与宁静,又贪恋尘世之欢,一路等待一路行走一路告别,在悲喜宁静与梦幻泡影中穿越一切,感受永恒孤独。”

天才都是孤独者,就像凯鲁亚克,他一直选择流浪,而这本《孤独天使》就是他人生经历的自传。他一直在经历一直在抵达,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去经历我们想象不到的孤独。同时他的思想是深邃的,他一直在寻找“虚空”的真相,而虚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且通这本书梦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特别是凯鲁亚克给我们描述的梦境,有时是让人难以理解,有时是耐人寻味。同一梦境、同一表象、同一瞬间、同一悲伤的眼眸、同一水晶般清澈的神秘。

作为一个俗人,我对《孤独天使》最大的感觉我喜欢作者文字中的洒脱自由狂放不羁,还有就是自身不断地撕裂所带来的的精神冲击。人,一直在寻找认同感,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对阳光雨露的渴望,更是内心那一片温暖的栖息地。

人的意念有多渴望,就有多大的念力。对凯鲁亚克来讲,他一直在进行着抗争,对于虚无感、绝望感,他深陷其中并苦苦挣扎。凯鲁亚克是疯狂的,他面对踽踽独行的前路更像一个狂战士,要么撕裂眼前的一切,要么倒在冲锋的路上,他是激烈且笃定的。

天才注定孤独,他独自来到孤独峰顶,将其他所有人抛诸脑后,将在这里独自面对上帝或者我佛如来,一劳永逸地找出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面对这一切去经历当下这就是唯一的路径。走下山去,成为一个敢于面对孤独有着强大念力的人。

凯鲁亚克是天生的孤独者,他一直在路上,在我看来他是一直在不断地寻求自我,他一直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不断地对自我进行着否定。而生命究竟是什么?别无他物,只是活着。

《孤独天使》读后感(二):属于凯鲁亚克的孤独的永恒!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看完凯鲁亚克的《孤独天使》,脑海里只剩下这句话在回荡。

杰克·凯鲁亚克,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之一,退学写小说,并于某一天突然获得感召,开始放弃虚构,开始写“狂野散文”。

他以献祭的姿态来写作,可以抛却一切,包括健康、心智、父性和婚姻。

他一个没有家的人,他在不同的地方停留,稍作休整然后再度出发。但他休整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手稿、笔记和书信。

他把写作当作生命,写作也成为他的人生信条,毕生追求。可悲的是,他能预感到自己将会思维枯竭,再也写不出一个文字,即使写,也是在做无效的重复。

所以,在他47岁那年,他结束了自己尚在壮年的生命。

《孤独天使》记录了凯鲁亚克从山顶上下到人间,于旧金山的文艺复兴中寻找到了姗姗来迟的名声和舞台。

他化身杰克·杜劳斯,讲述永恒的孤独。那是一种远离城市后的宁静,一种带有孤独和悲哀的宁静。他说:“一种宁静的悲哀就是我能献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礼物。”

在孤独峰的那63天,他始终一个人面对大山,面对时间,面对自己。他以为他可以独自面对上帝或者佛祖,然后找到所有存在和苦难的意义,并在虚空中来去自如。

然而,日复一日,他面对的只有自己。

此时的他对自己充满厌恶,那个尘世的、平凡的、庸俗的、令人讨厌的自己。他领悟不到虚空的意义,生和死的意义,他想到的只有死亡。

他想要纵身跳下悬崖,但他没有勇气。

时间和生命仿佛静止了,他就在这种静止中煎熬着,煎熬着,终于有一天突然顿悟了。

这让我想到了刀锋书酒馆的老板,他也是在旅途中于某年某月某日,突然间顿悟了,领悟到了来人世走一遭的真谛,于是回去开了“刀锋书酒馆”。

但很显然,老板的顿悟和凯鲁亚克不同。他们一个追寻的是人生的意义,一个想要领悟的是孤独的永恒。

而永恒的,都是虚空的,是无意义的,亦是不被定义的。

凯鲁亚克在《孤独天使》中这样写道:“你们别把我看成某个单一的人物。”

如果人生不能被定义,那么我们是否又能称之为“我们自己”?

就像虚空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他不会焦虑,不会害怕,不会为任何起伏所搅乱。那么虚空是否真实存在?如何感知?之于生死,虚空又算什么?我们能否形同虚空?如果不能,为何不能?

凯鲁亚克称自己为达摩流浪者,他感受虚空,顿悟虚空。他放逐自己,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在自己所有的经历中。他的无边的悲伤、寂寞本身就是虚空。

所以啊,尘世的一切有什么执着的必要呢,人只需要活在当下,感受当下,不解释,不抱怨,不批判,不表态,不发言……万事万物都应当是它原本的样子啊,如同江河之水,顺流而下是天性,奔向大海是本心。

那么凯鲁亚克呢?他可是个旅行的行家,一个真正的流浪者啊!虚空之于他,本就是永恒,一种永远孤独地行走在路上的永恒。

在孤独峰上,他远离尘世,将自己孤绝隔离,独自面对荒野里的孤独。

下山后他重回尘世,将自己淹没于生活的喧嚣之中,可生活越热闹,他越孤独。

他穿越于不同的国度,行走在路上,品尝生活的艰辛与快乐,跋山涉水,仍旧驱赶不走孤独。

就这样,他一边贪恋尘世,一边沉溺于孤独与宁静,一边行走,一边寻找。

寻找一种可以平衡对新奇事物及友情的渴望和离群隐遁的个性之间的某种平衡。

因为他永远在路上,一旦停留,那便是生命的结束。

所以哪怕是在《孤独天使》中,我们能看到的,也是一个在旅行中、冒险中过生活的凯鲁亚克。

确切地说,是一个叫杰克·杜劳斯的凯鲁亚克。

凯鲁亚克的旅行呓语,是他引人注目而又痛苦不堪的生活年鉴。但看在我的眼里,它更像是一种灵魂的拉扯。

一方面想远离孤独,远离离群索居;另一方面却希望永远如此。

就像把自己关在一个名叫孤独的茧房里,感受孤独,品味孤独,与孤独为伍,一起成为永恒。

而永恒的背后,是一种预见性的丧失感和荒凉感。

唯一的聊以慰藉便是写作,生命行到某处便写到某处。

对凯鲁亚克来说,写作是一场反抗虚无感和绝望感的战争。他把写作当做毕生信条,将生命和写作之间划了等号。

《孤独天使》读后感(三):杰克·凯鲁亚克的孤独

新启航第17海里:《孤独天使》,杰克·凯鲁亚克 [美]著,重庆出版社 出品。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杰克·凯鲁亚克

100年前,一对法裔美国夫妇在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的家中,迎来了诞生的幼子,他就是杰克·凯鲁亚克。此时的美国本土主义盛行,同时经济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发展,但背后却隐藏着一场严重的危机,转眼看当时的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正处于不安之中,正在迎受着外来的侵犯,或处于战争一触即发的局面,美国随时会被裹入其中。

幸好,杰克·凯鲁亚克一路的童年时代并未受到战火的影响,在家乡的公立学校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18岁时以橄榄球奖学金经预科学习后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就读,但好景不长,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愈演愈烈,波及于他在大二时退学,并进入美国海军服役,这一段经历令他产生了对当下的大量思考,也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与此同时,这期间他还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创始者与精神领袖,令这段经历显得尤为珍贵。后期他还在商船上成为了水手,出海游离,但命运一再与他开起了玩笑,卷入卢西安·卡尔的杀人案,在求与家族被拒绝后,只要以结婚为条件,得到了保释,与第一个妻子埃迪·帕克结婚。

垮掉的一代

这样的婚姻又怎能不脆弱,又怎能“困住”他,在这段痛苦的时期,他寻求于创作中的释放,创作了小说《镇与城》,更是在写作中找到了自我,他提出离婚,同作家约翰·克列农·霍尔姆斯相识,提出“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这一名称,出走纽约与尼尔·卡萨迪相识,并与他开启了横越美国之旅,最后到达墨西哥城。

他的内心被“在路上”带来的感觉填满,旅途返回后完成了《镇与城》的出版。但“在路上”的经历令他久久难忘,1951年的1天他灵感激增,用20天的时间在一卷36米长的机打纸上一气呵成创作出《在路上》,尼尔·卡萨迪更是成为了《在路上》主人公狄安原型,这期间依靠能激发他脑力思维的咖啡,用12万字的语言,让内心展现出的挣扎就此安静的在纸上爆发。

因为其内容的离经叛道,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在当时出版,这部被公认为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经典之作的《在路上》经历了6年的尘封。在此期间,他未曾停下手中写作的笔,创作出《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如布道者般传递着他对时代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他的思想世界。

杰克·凯鲁亚克手稿

行文至此,我们回顾了杰克·凯鲁亚克仅47年的短暂一生,而为何要回顾他的过往,并不是作为他作品忠实读者的简单的追忆,更是要以此试着去探寻,是什么使他成为了“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杰克·凯鲁亚克”。形成的过程的是无法一言以蔽的,是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世界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成长与发展经历所塑造的。

很多人都是通过阅读一本《在路上》或《达摩流浪者》认识了他,就开始拿着他的直言片语来做自己做作、刻意的解读,这绝对是片面的,缺少了对他进行一个全面认识的过程,为此很多人只是拿着书名当自己的标签,并没有完全地理解,读不懂他在说什么,更别提理解其“垮掉的一代”到底在传递什么,书中的文字和记述想要表达什么!

你看到他是如自由的飞翔般,驾车行驶在美国辽阔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等,看他种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藐视权威无视传统,听凭本能和个人意志的驱使,看到他做事疯狂而不顾后果,但其实他有着透进了骨子里的孤独,如果你了解他的过往与经历,你会发现他越是写作的疯狂部分,越是字里行间都埋藏着“孤独”。

《孤独天使》

而这种孤独你要去创作于1956年的《孤独天使》和完成与1960年的《孤独旅者》才能有更为深刻的感受。他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他阐述对真正不羁灵魂的理解,原来都是他内心孤独感的释放。若孤独是一个众人同方向前行的队伍,那么杰克·凯鲁亚克应是那个将众人甩在身后的前行者,路广人稀,高处不胜寒,于冥想中,寻求禅悟的宽渡。

《孤独天使》一书,他由两大部分组成,着笔最重的部分是对墨西哥、纽约、丹吉尔、法国、伦敦的穿越和对美国进行的再度穿越,而另一部分就是对孤独的直面。你会发现他在路上的“现在进行时”是“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杰克·凯鲁亚克一路并没有只去留恋于沿途的风景,沉迷于路上的相遇,一路走走停停他保持着自己的书写,最大的主题就是孤独。

你会发现他越是不停歇地穿梭于喧闹繁华的大都市,他越是渴望着一份宁静来与孤独共处,但他又无法舍弃发自灵魂中对俗世之欢的渴望,他在一种撕裂的扭曲中前行,他走了看了这么多地方,他愈发的发现自己在其中的渺小,看到了太多生活真实的苦难,他不断地对时代有了逐渐完整的理解与认识,无论生活是悲是喜,都是人世间的孤独。

但他身在孤独却不甘于孤独,他并不沉溺其中,而是用自己的灵魂去加以博弈,他反抗虚无并与绝望斗争,他有写作成为支撑,他的思绪在文章中自然流动,反情节,使用大量的俚语、俗语、不合语法规范的长句,思考如何看待主流文化,如何发泄对它的不满并竭力摆脱其束缚,还致力于表现一些和他相似的人如何的在痛苦地探索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信仰。

“一种宁静的悲哀是凯鲁亚克能奉献给这个世界的最大献礼。”正是这本《孤独天使》让我知道为何即便是名为“垮掉的一代”但为何又有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鲍勃·迪伦、大卫·鲍伊、痛仰乐队、乔布斯、村上春树等那么多不同领域的名人,成为了别人精神偶像的人,却视杰克·凯鲁亚克为精神之源。

而今天再看他并不孤独,他离开了世界53年了,在世界各地,依旧有人在探寻这他精神的实质与根源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