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那些事》影评摘抄

《历史那些事》影评摘抄

《历史那些事》是一部由徐晋非执导,钟文斌 / 胡艺潇 / 母焌成主演的一部历史 / 纪录片 / 脱口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那些事》影评(一):爱讲段子的历史

暑假期间,我看完了第一季《历史那些事》,这部纪录片以一种幽默的语言把有点枯燥的历史讲述得很精彩。并且每集都有几个历史小剧场,在这个剧场里,历史人物都活了。而且每个小剧场都有一个“故事线”,就像看电视剧一样,让你意犹未尽。我最喜欢看第一集,让我知道了苏东坡不为人知的一面—大吃货。把苏东坡吃货形象塑造得满满当当的,也把他发明的许多菜品介绍了个遍。这一集我也知道了东坡肉的由来。历史小剧场很精彩,苏东坡居然穿越到现代,去了家苏东坡饭馆,点了东坡肉。结果苏东坡说这里的东坡肉不正宗,还告诉老板其实就是清水煮肉。我们小学生看这个纪录片,会让我们知道历史并不枯燥无味,让我们会记住历史。

《历史那些事》影评(二):读历史究竟能读出什么

历史启蒙总是些小说演义,及长,读到些正史教本名家名作,便开始厌恶那些戏说浪说的花边野史,再随着阅历丰富一些,现在又似乎倒回了少时心态,历史真是令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除了一些大条的史实可以确证外,太多的枝蔓细节殊难考证,人物关系内心纠葛各家有各家的揣摩,历史变迁王业兴衰的深因那就更纷繁复杂,几无人可辨明了。

所以以前常说读历史,当读出历史教训,分辨大是大非,识别忠良丑恶,现在觉得这样读实在太累,读历史倒不如回归读故事,无论历朝历代,无论将相还是平民,真正有趣的还是看看在历史烟云中,究竟出现过多少有趣的灵魂,可爱可笑可叹的故事。

从这个点出发,这部剧就很不错,选的都是大人物,却不讲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讲的都是一段段有趣的小事,糗事,怪癖,闹剧。我们的生活大抵还是波澜不惊,从历史中寻不见多少宝藏来指导来规划自己的路,但从历史中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逗逼”千姿百态的各种走路样子,这便能赋予我们信心和慰藉,让我们更安心地走下去,也更有勇气坚持自己的姿态走下去。

PS:苏轼和嵇康,真是超级男神,无可言喻,真达到了“仙人”之境。

《历史那些事》影评(三):01苏东坡-每个人都是旅客

或许是因为意气风发是少数,大多时候都不得志,所以才懂了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吧。

不要把人生当成目的,拜托,终点是死亡诶,谁想要到达终点啊。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常常觉得,其实一个人活着,需要的只要有一张床,一顿饭就够了,欲望少了,心才能安。

粗茶淡饭,贫贱的猪肉,还有屠户不要的羊脊骨,加点黄酒蘸点糖,皆可美味。

最后,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天高海阔亦渺我。

又会有几个人记得我呀。

《历史那些事》影评(四):“实验型”历史纪录片

趁着五一假期,看了这部之前不知在哪儿被种草的纪录片。

看了才知道,原来从2018年开始起,就开始做这种“实验型”历史纪录片了。

*采用的是常规叙述和历史小剧场穿插的形式进行编排,其中“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包括了《老娘舅》等娱乐节目类型、王家卫式拍摄风格、rap演绎形式等等。

*不仅仅是历史小剧场,正片部分的叙述,也挺“玩梗”的,融入了很多时下流行的说法、比照,来解释历史上的事件。历史小剧场以名著的一句话收尾,意思贴切,既有分隔的作用,又有种升华的感觉。

*把历史文献引用的标注在纪录片里

*还可以穿插《易水寒》的广告植入

*纪录片有主题曲

*这一季讲了①苏轼被贬研发美食(古今穿越寻找东坡肉,古今东坡肉做法的区别),②末代皇帝溥仪偷故宫文物(用庄士敦的视角,像福尔摩斯一样探案),③隋唐朝代变更(杨广考古),④讲的主要是鼎(一口锅的逆袭),⑤魏晋奇葩·傅粉何郎(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五石散),⑥魏晋奇葩·爱豆嵇康(粉丝脱粉回踩),⑦讲乾隆喜欢收藏古画并盖章(《富春山居图》的真假,以及在瓷器上刻写御题)⑧古战场兵器的演变(刀、剑、弓,用了模拟擂台赛的形式)。

*我个人一直觉得纪录片之所以称之为系列,是因为形散而神不散,但这个片子并没有贯穿的主线,这是不是也是“实验”的含义?

《历史那些事》影评(五):同一轮明月

昨天晚上和女儿一起看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第一集是讲吃货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的故事。我多羡慕古人可以凭着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一个有趣的灵魂、一种风雅的爱好度过那些落魄坎坷的命运和思愁苦闷的岁月。 我都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时候,边吃边赞叹“不辞常做岭南人”的满足快乐;做“羊蝎子”时,像个嘴馋的孩童迫不及待地等一顿美食出炉,眼里是单纯美好的光;一本正经地写信告诉儿子一个美食秘技,还不忘叫儿子保密,以防有人来和他抢生蚝。他的儿子收到那份信时,会不会忍不住为他可爱如孩童的父亲噗呲一笑呢?或者是眼里禁不住闪过泪光,为着那个在海边寻找生蚝的孤独背影。 我们看完纪录片,已是夜深,我看出窗外,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着夜空,亮堂堂的如白昼。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在山东写的,山东与广东只差一个字,苏东坡在异乡密州,与我来说,惠州也是异乡。我刻意把它当作巧合,穿越千年时空,我们同望一轮皎洁明月。多羡慕苏东坡能写下千古名篇,同样思绪万千的我搜肠刮肚也拼不出一词半句像样的文字,我羞赧无比。苏东坡只是把酒问青天,仰天思忖良久然后挥起一把剑开始起舞,在月光下他的舞姿显得格外飘逸潇洒。 我是不能喝酒也没有剑可舞的,即便有酒有剑,大概也只是喝个烂醉,胡言乱语、狼狈不堪。当古人用笔墨激扬文字时,我连用笔写字都粗劣笨拙;当古人赏花赏月时,我在被一部没有生命的手机控制;当古人慨叹浩瀚宇宙和家国人生时,我在为几个钱和各种贷愁眉苦脸……还谈什么诗情和雅趣?也就光剩下羡慕和向往罢。 语文课上我总是跟学生说古人爱写思乡的诗词,学生频频点头然后死记硬背。苏东坡听了我的课,大概要蹙眉摇头:后生们,死记硬背无甚益,非良策也,赋诗一首方妙哉。 说完,苏东坡一手捻着胡须,一手放在身后,信步闲庭,满目星河,晃头吟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