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锦集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锦集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是一本由蒋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0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一):生命的热情

从蒋勋先生的《西方美术史》在看《高更生命的热情》在他的笔下描写的每个事件和人物都更加的真切。19世纪后期法国的印象派。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同为后印象派的梵高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高更一个对自由追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美”他离开欧洲到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和土著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他去探寻那片原始、未开发的纯真。他把“野蛮人”理想化,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创作的泉源。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黄色基督》图中黄色基督像上的十字架分割着画面,红叶树点缀着原野上的小土丘,前景很大胆地配置了三位布列塔尼农妇,农妇身上的青色衣服,使整个黄色基调更显得皎洁;在明快而柔和的色彩下流露出凝重、忧郁的情绪,虔诚的农妇似祈祷又似休息着。可见布列塔尼当地人对宗教的虐诚信仰。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的痴迷,在蒋勋先生的笔下让我加深了对高更的理解。每幅画的的创作背景也有了更加真实的画面,通过这本书不仅更了解了高更的作品也更加的了解了高更的生活方式与他不平凡的一生。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二):值得一读

蒋勋老师的书看过很多本了,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特色,蒋勋谈高更配上了大量的图片,有图有字,让人更好的了解高更。色彩是画家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高更曾一语道破:“色彩是思想的结果,而不是观察的结果。”他一生的创作,表明色彩运用呈现出一种由外部描摹向内心深入的轨迹。高更与塞尚、梵高被称为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高更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难于理解。但是,他画中那种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和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20世纪以来,随着对原始艺术的再认识与研究日渐盛行,高更的艺术风格影响后来许多艺术家。画面上的物象不应与实际对象完全相似。凡以线条、色彩和体块组成的形象,应有自己的情感形态。一句话,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高更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一大批画家,被誉为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画坛上产生重,高更晚年的生活孤独抑郁,其间创作的重要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反映出了他极端苦闷的思想这一恒久的哲学命题,这个既朴素又深刻的问题,将永远不会逝去,它和高更的作品一块留给我们,面对着画家穷尽毕生心力找到的问题,我们将没有躲避回答的可能。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三):画布,是艺术的天堂,蛮荒,是生命的乐园,热情而孤独的神在狂欢

封面红色主色调很像高更对艺术的追求,可以摒弃一切孤独与苦难。生命将会永远充满热情,永远光彩夺目。图书装帧精美,全彩印刷,原汁原味再现了高更的作品,值得收藏。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汇集了大量的名画,使读者既能通过文字了解高更的生平,也能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高更的艺术世界,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的赏析文字不但着力介绍画作内容、特点,更着重体现其看点、欣赏角度、欣赏思路以及背景故事,有效地拓展了信息量,既满足绘画专业阅读群体的需求,又可作为休闲阅读,增长知识。

对于普通人而言欣赏印象派名画和欣赏歌剧差不多吧,经常是看个热闹看个云里雾绕,如果没有人解读没有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是很难的。但是有了蒋勋老师的解读,因为贯通艺术、美学、文学、绘画等领域,他涉猎广泛,并且都有着极高的文化造诣,他会铺垫出许多细水长流的故事,他的经历,他的感受……所以那些文字也变得真挚,有说服力,易于理解和感受。

高更的画作,色彩丰富强烈充斥着神秘的象征色彩,满是原始情调,但本质上却是孤寂的。而看似隐逸、自由的塔西提生活,于高更而言,更像是一场孤独而旷日持久的修行。然而孤独也沉淀了高更的艺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是高更最为宏伟的一部作品。那时的高更贫病交加,心情沮丧,他曾决定自杀,喝下毒药却被人救活。就是在这样极端孤独中,高更以巨大的热情完成了此画。唯有画,才能释放出内心孤独中那种潜藏着的热情与奔放。这幅画展现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意向绵密,极具象征意义,是高更的巅峰之作。

像高更一样的画家当他们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全情投入,他们感到“幸福”。对他们来说,也许绘画是一种宿命。遇到了之后就再也撇不开,就算有别的事物在旁吸引阻挠,但是却不想打破和绘画之间的亲密感和自我实现感。他们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四):高更——回归原始寻找自我路上的独行者

在读这本书之前,与早期高更的朴素和深沉相比,我更多的是喜欢梵高的浪漫和狂热。但这本《蒋勋谈高更》让我对高更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也让我看到了足可以与梵高媲美甚至胜梵高一筹的高更。

先从这本书的封面开始说起吧,打眼一看是高更的一幅自画像,上面书名的所在看似是腰封,但实际上打开一看则是高更的其他几部作品,可以看出出版商在封面设计上的别出心裁,也让我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读下去的欲望。厚厚的一本书,看似沉重却以高更的作品居多,纸张的质量很用心,很好的展现了作品的色彩对比和质感。

接下来便是内容。其实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很简单,是世人对高更的几个疑问和几部主要作品,给我的感觉更像为第三部分做铺垫和暖场。而第三部分则是以时间为主线,在讲述高更人生主要经历的同时,为我们揭示了人生遭遇和选择对高更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通过本书,我们不难看出高更生命的底色中本来就有着一抹浓重的原始色彩,即便高更成长在文明的法国社会中,经过不断的努力奋斗成为高收入的社会上层人物,事业有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但在接触艺术成为一名画家之后,却坚定立场决然放弃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奔赴南太平洋的热带岛屿只为实现自己回归原始寻找自我。这样的举动即便在“说走就走”的现代社会中也会被世人诟病,何况在当时。高更不是没有过犹豫,但是几经周折之后他认识到在文明社会中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因此高更不贪恋名誉地位,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出走,可见高更的决心。出走后的生活贫困,身体饱受病痛的折磨,似乎都没有成为他艺术创作上的阻碍,反倒使他能够更加专注于艺术,让他的回归之路更加纯粹,因此在高更后期的作品中,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与前期作品相比,更具个人特色,也更加回归原始。

艺术创作之路向来都是需要独行的,梵高如此、贝多芬如此、高更更是如此。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阻断了自己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更加的专注于艺术、专注于自我的寻找,他们创作的作品才更加的震撼人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息。

《蒋勋谈高更:生命的热情》读后感(五):力荐!

书收到了,很喜欢,又入手了一本蒋老师的书。整个书的质量非常棒。装帧精美,爱不释手。

19 世纪产生的后印象主义,无论是风格还是形式都是对传统绘画的一大颠覆,然而它却促进了现代艺术的产生。我们所熟悉的画家塞尚、高更、凡高等人就是这个画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各自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各自探索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后印象主义中,高更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画家,他抛弃了传统的绘画模式,绘画的风格和形式都追求自由,摆脱了传统绘画中对自然的死板模仿,创造出了一种表现自我的艺术观。作为一个艺术家,高更所追求的自由既是精神上的自由,也是绘画形式上的自由。在高更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印象派注重的光影,以及他们所注重的科学与客观的态度。高更对艺术的坚持与追求,体现在画面中的主观色彩、线的装饰性的手法,这种执着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后来一些艺术流派的产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高更绘画中所体现的既具有装饰性又包含着象征意味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纳比派是个很好的借鉴,为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思路。高更的艺术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和形式上,更在于对绘画本质的理解上。他善于在画面中注入幻想性的元素,他把绘画看成一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强调通过非再现性的色彩、线条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高更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状态,它引导我们更接近自然,在人性与自然中追求艺术的和谐。艺术就是他所向往的某种生活方式:随意、自由、神秘、原始,那种能够和他内心达成共鸣的艺术的生活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尽管它可能是抽象的。高更的绘画便是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体现。高更的一生,永远徘徊在逃避与追求之间。逃避令人窒息的现代文明,追求自然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替文明本身找到了避难所。他的画作充满了音乐般动人的节奏感和优雅的装饰意味。他不受任何外力的阻挠,哪怕是病魔缠身、饥寒交迫,都不能阻止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参考资料:《高更绘画艺术浅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