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精选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精选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是一本由蒋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一):走进莫奈

第一次知道莫奈好像是他的《撑伞的卡蜜儿》,第一次了解莫奈就是这本书了。喜欢的画家是梵高,书中说梵高艺术代表孤独,而莫奈世界明亮、温暖,这一次,走进莫奈,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他画作背后的涵义。

莫奈最早的绘画才能与兴趣表现在他一系列的漫画作品中,而我爱上阅读也是从漫画过渡的。18岁左右,结识布丹,布丹带莫奈走出户外,观察天空中云的变化。莫奈也因此看到了“光”。

莫奈一生追随光,喜欢东方美学,或许有瓶颈期,与白内障的斗争等,但生命发生的事情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二):画布里永恒的爱情与光

最心动的大抵就是卡蜜儿临终前,莫奈仍努力的用画笔留住卡蜜儿,那时候,他的画作色彩是无限的冷白与冷蓝,情感反映于画布。经历了两任妻子、大儿子的死亡及年轻时最亲密朋友的战亡,他的心境再不是当年刚二十出头年轻活力的样子了。他喜爱东方美学,将莫奈花园打造成心中向往的东方美景并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

世事无常,经历了一战、离别、白内障,86岁高龄的他仍执着的追求着光,极力想用画笔记录下,可惜光千变万化,转瞬即逝。

他用画笔,让爱情与光在画布里永恒。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三):斑驳陆离的吸引力

“大众喜爱莫奈,因为那画中的生活正是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向往,贴近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盼望。富裕、悠闲、自由、轻松,莫奈的画摆脱了欧洲学院传统的沉重与压力。传统的绘画总是在夸张生命的激情重复诉说历史或社会悲剧,而莫奈希望把现代人从历史暗郁严肃的魔咒中解脱出来。”

印象派的称呼最初是日出印象被人讥讽只有印象,放现在类似被嘲讽精神小伙挺精神?

不去论印象不印象派这种艺术归类,也能在画里感觉莫奈沉迷于光的绚丽与幻灭的瞬间,绝不爱矫揉造作摆拍的姿势,常常是放假乘着火车去度假,划划船钓钓鱼野野餐住住庄园看看草垛。我很喜欢他画的各幅火车站,呜呜呜况恰况恰的圣拉扎尔,亲眼看莫奈的画作能看到画作上深浅明暗,笔触细腻粗旷变化,甚至能看见颜料的裂纹,不仅为画作本身的美震撼,还为它保存完好而感动。(我都半年没去后花园了:-(

而蒋勋能细说画作的美,我只能说好看牛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四):光的追随者

初见莫奈,是高中美术书上的那幅《睡莲》,虽是西方化作,但也隐隐约约有种东方古韵的气质。“日出印象”成为莫奈最响的一块招牌。

二见莫奈,是自学网课色彩构成时老师谈及色彩的起源——光,其中拿莫奈的一幅人物野餐画做的分析,裙子、擦地、餐垫,你染着我、我映着你,相互的作用,及其复杂却又有趣的关系。对万物色彩的关系开始有了初步的感觉,以前就想五官被束缚住的虫子。

三见莫奈,是中国莫奈光影巡回展的时候,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的莫奈光影展。模拟的干草堆,还原的圣拉扎尔火车站,与爱人卡蜜儿的浪漫小屋,3D光影的吉维尼花园, 伴随着语音导览细致的讲解,算是才真正把莫奈的形象立体地感受了一番。

购买这本书前,其实我已经有了一本蒋勋先生关于莫奈的书了,怎奈实在看不过瘾,需要更多关于画的介绍与赏析,蒋勋先生娓娓道来,每次一翻开书来阅读只言片语,也是幸福至极的。书中多次提到的关于莫奈的构图方式,用光作为构图的方式,而不是用物体或者人物的轮廓,光才是他观察和描绘的最核心的对象。“让笔触和色彩在画面上变成真正的主题,像音乐的旋律,摆脱歌词的拘束,直接打动人们的感官。”

吉维尼花园,在莫奈的画作中和蒋勋老师去过现场的描述中都非常具有东方神秘静谧之美。去年冬天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走马观花了一天,只特别留意了梵高的作品,未曾特别拜访莫奈之作,实属悔恨。

如果有机会去欧洲,莫奈画笔中和蒋勋老师书中描绘的吉维尼花园,我想该是想去的第一处地方,没有之一。

莫奈是光的追随者,蒋勋老师是美学的追随者,那我是什么的追随者呢?

《蒋勋谈莫奈:光的追随者》读后感(五):光的使者

莫奈,光的追随者。印象派创世人,让绘画走向户外、走向光。他研究光,使光在色彩里产生更细致微妙的视觉体验。他细微地感受大自然云影变化的色彩。 进入中年的他看到时间里生命的变迁,真实的生活像无所不在的光,明亮是光,幽暗也是光;黎明欢欣是光,黄昏忧伤何尝不是光? 他一生乐观,勇于突破桎梏,乐于创新。他一生在寻找光,不仅仅是绘画,光成为化领悟生命的符,他走进光,看到干草堆,看到日本桥,看到睡莲,看到垂柳,看到晨曦,看到余晖,看到生,也看到死亡。直到他自己成为了光。 于是,莫奈诠释了美学,最好的美学,不是外在技术形式的卖弄,是对生命深沉的领悟。 莫奈是有创作力和自省能力的画家,他的《圣拉扎尔火车站》,他的《干草堆》,都能有不同于世俗的看法,把他优雅、朦胧、梦幻的美学借着最平凡无奇的主题传达出来。但对于世俗观光的卖点,恰好就是优雅、朦胧、梦幻,莫奈的美学就失去了反向思考的深沉性,流于表面和肤浅了。懂得的人少了,美的意义就深奥了。 莫奈晚年时期的水池仿佛就在我们前面,有时候近,有时候远。我们也不是只有一刻在水池边,我们感受到黎明破晓的尘雾浮游过水面,一朵莲花静静绽放;我们感受到雨后垂柳上的水滴,滴入水池,荡漾起一圈一圈涟漪;我们感受到夕阳的光的倒影,一片沉静的金黄,像是无限委屈,要诉说什么,却终究沉默逝去。 我们感受着时间、晨昏、日月、季节,都在我们四周。莫奈说:他要画出“无限”;他说:这些画,它们启示“无限”。 我们可能忘了,莫奈说的“无限”正是东方美学里的长卷观念,是老子哲学说的“大象无形”,是庄子哲学的“至大无外”,是章回小说《红楼梦》的“未完成”,中国的绘画、戏剧、文学其实一直依据老庄哲学,指向终极的“无限”,而向往东方美学的莫奈最后在他的《四季睡莲》里真正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这就是莫奈,一个光的追随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