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老爸是台故事机》读后感精选

《老爸是台故事机》读后感精选

《老爸是台故事机》是一本由李晓虎著作,希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1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爸是台故事机》读后感(一):一半是日常,一半是神奇

文/马顿

在儿童故事集《老爸是台故事机》的作者简介里,李晓虎说,他是一个“上得了班、做得了饭、带得了娃、做得了梦的已经不再那么年轻的爸爸”。这样的概括,或许过于完美了,或许也正是一部分爸爸妈妈的生活状态的写照——上班、做饭、带娃,这是他们的生活日常,而做梦,则是他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努力与向往,二者兼得,才是完美生活。

李晓虎的梦是跟儿子一块做的——每天晚上临睡前,他都要给儿子海阔天空地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最初还有所本,什么中外名著啊,神话传说啊,渐渐他就脱离了已有故事的束缚,天马行空起来,自己想像、编织了越来越多的原创故事——毋宁说,这些故事不是故事,而是他的梦,这些梦或者不切实际,纯属空想,或者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管如何,通过这些“梦”,他实现了与儿子的心灵交流,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更多的观照,如此,日常与梦,便不再疏离,而是合为了一体。——这是一种亲子交流的好方式,也是让自己暂时超脱于烦恼人生的难得方式。

李晓虎给儿子讲的那些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情节曲折,却又转合自如,入情入理,这样有趣有具悬念的故事,对小孩子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作者带入其中的人生经验、哲理智慧,更是让梦不只是梦,而有了理性的光辉——“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李晓虎思考了,也用这种思考来对儿子形成潜移默化,那么小孩子的思维便不只是脱缰野马,盲目奔突了。——梦,到底还是要回归于日常,只不过它理应引导日常不要无可挽回地滑入庸常。要升华,这就是做梦的目的。

儿子上幼儿园期间,李晓虎几乎是天天都要讲,如此算下来,他讲过的故事怎么也有好几百个!但是在《老爸是台故事机》中,仅仅收入了8个故事。窥一斑而知全豹。抛开这8个故事的具体内容不谈,它们从形式上,首先就体现了不同——在讲述带有成长主题的神奇故事的同时,作者又穿插着写了带娃体验,以及讲故事时的父子互动,这些带娃体验紧贴故事主题,这些父子互动又生发出盎然的生活趣味,如此,成文的故事便又形成了生活和梦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互生长的样子,梦想又一次照进了生活!

或许就是如此,梦想和生活,总是在我们的人生中纠缠不清。但这才是好事。假如你的梦想只是梦想,生活只是生活,那还有什么意思!

期待“老爸故事机”的后续作品。

《老爸是台故事机》读后感(二):经常听爸爸讲故事的孩子是幸福的

文/张保弟

李晓虎的儿子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爸。每天晚上临睡前老爸都讲一个故事,这已经成了习惯。习惯最可怕了。有人经常加班,问他累不累,他说习惯了;有人生活紧紧张张,问他苦不苦,他说习惯了。时间长了,习惯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这对父子来说,在互动中一起编织睡前故事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爸爸的李晓虎呢,就变成了一台会生产故事的“机器”,儿子的生活点滴就是老爸故事的灵感源泉。

三四岁的孩子常常会因为满足不了他的欲望而哭泣,会对怪兽、幽灵有好奇心,会有笑个不停的时候,会有拖延症,会有英雄梦……老爸李晓虎观察仔细,体会入心,编织了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和一个号称追影大师的武功高手,携手闯荡大洋列岛(哭泣岛、幽灵岛、猴子岛、花果仙岛、笑个不停岛、失忆岛、慢悠悠岛、盐铁岛)的一系列故事,遇到种种奇事,解开种种谜团,排除种种困难,留下了侠客的足迹……

《老爸是台故事机》是那种纯亲子阅读类图书。在我的脑子里,儿童故事类图书是没有这样的写法的,大多都是纯故事类的,也就是说不提及讲这样一个故事的背景、听故事人的反应和讲故事人的感受,没有讲故事人和听故事人之间的互动,而《老爸是台故事机》的这类写法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说相声,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在互动中完成一个故事的编织,同时父亲和儿子之间也完成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父子通过故事来交流,就像春雨的润物无声,就像吹开云雾,阳光轻拂。看了这本书的写法和作者李晓虎在自序中所述的写故事的初衷,我的头脑中不由冒出一句口号:“爸爸讲起来,妈妈请稍息。”听到这声口号,我相信全国的妈妈都会拍手称快。把爸爸找回来,陪孩子玩,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天马行空一起编织故事,爸爸在故事的推进中通过言语把他对社会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方式传导给孩子,孩子在故事中成长,爸爸在孩子的心里随之高大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弗罗姆在《父母与孩子的爱》里这样描述母爱与父爱:“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老爸是台故事机》里的故事是否精彩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是爸爸的态度,那才是第一位的。正如作者在序言里写的;“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之一,就是在昏暗的油灯的光晕里,听劳作了一天的父亲在晚饭后靠在被褥垛上娓娓讲述那些发生在外面世界的故事。”李晓虎的爸爸给李晓虎讲故事——李晓虎给儿子李一圻讲故事——李一圻听奶奶讲家史的故事,连环讲故事构成了强大的家庭氛围。讲故事一代传一代,家风由此形成。有了充盈心灵的故事,拥有了良好的家风,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心、孩子的心将不再孤独和荒芜。

面对面地讲故事虽然原始,却永不过时。

祝愿李一圻梦里常笑!愿普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爸爸!

《老爸是台故事机》读后感(三):融口头文学传统与现代创新意识于一体的“老爸故事机”

文/李骏虎

我们玄想在远古的时候人类一定经历了一些事情,却又没有纸笔文字可以记述,于是便只能口口相传,这样传来传去,“道听途说”,最初的那些事情便变了形,有了夸张,多了曲折,甚至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于是,留存下来的,便成为今天我们能够在书上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即便文字出现以后,它也并没有成为让故事定型的神器,事实与臆想依然漂泊在人们的口头,一天一个样,文字所能做的,只是把它们不同的模样描摹下来而已,甚至那些使用文字的人也会故意在笔下绽放出与他们所听所见并不一样的想像的花朵。我们称这样的花朵为文学。

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是人类幼年时的文学,也是如今我们所谓儿童文学的源流。它们的特征之一,就是变动不居。这正是口头文学的一大特征。它们可以随时而变、随事而制、随人而异,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时代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变种。包括后来那些专业的说书人,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时时考虑怎么能更加吸引听众,甚至需要与听众互动,这样便产生了不同的版本,以至于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的方面来讲,在创世神话上,中国讲的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古罗马讲的是天神驱散了混沌、普罗米修斯造人;中国有大禹治水,西方也有诺亚方舟;等等。小的方面来讲,三国、西游、水浒故事,在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成书之前之后,无不有数不清的支流,甚至到了现代,它们仍然是文学、影视迷恋的母题。变动不居,无疑就是创新的表现形式。

有一个叫李晓虎的年轻爸爸,在儿子上幼儿园期间,每天晚上都给他讲故事,从神话传说,到古今名著,讲来讲去,却记不住那么多,于是便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开始编织新的情节,有时候同一个故事还会翻出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花样来,等到能想到题目的故事都讲得差不多了,他又开始演绎自创的故事,把新闻事件带进去,把个人经验带进去,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带进去,久而久之,竟然写出了一本原创的儿童故事集。可是,就在他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并没有原原本本把自己给儿子讲的故事记录下来,那些故事在他的笔下,再次显露出了口头文学变动不居的特征——那么好吧,他写这本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与更多的爸爸妈妈们分享给孩子讲故事的经验,而这种变动不居,不就是最好的经验吗?

他给这本书起名叫《老爸是台故事机》。

辩证地看,对口头文学传统之“变”的继承,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表现出了更多的现代创新意识。表现之一,是在故事中引入了引力波、阿法狗等新生概念或事物。这些带有强烈的时下性的元素的引入,首先体现了作品的时代感和创新性,同时也实现了对口头文学传统中故事多向变迀演绎特征的继承。比如在《没有记忆的阿法狗》这个故事中,阿法狗是一只能够代人储存记忆的机器狗,这种设定本身就带有现代感,却又颠覆了人们对“阿法狗”的字面认知,同时,与阿法狗演对手戏的,竟然是西方传统人物形象“巫婆”,如此,又像是讲了一个巫婆母题下的科幻故事,这样就把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完美地融合起来,演绎了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发展的、流动的,而不是刻板的、停滞的。表现之二,是故事情节设置具有现代哲学意味的戏剧性。比如《他们总是笑个没够》这个故事,讲一个海岛上有一种笑树,其果实和发出的气味让岛上的人终日笑个不停,人们在用哭虫中和了笑树之毒之后恢复正常,为了不再中毒,就把所有笑树都清除了,不料却又为哭虫所苦,笑个不停岛变成了哭岛。比如《侠客行》这个故事,追影大师出于好心帮助盐岛打败了海盗,却意外导致了盐岛主人的死亡,使得岛主儿子对他怀恨在心,由此产生了他对自己的“正当”行为的反思与反问。这些故事,虽然都是儿童视角,但却因此而有了国内儿童文学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品质,成人也可从中品出些人生意味来。

其实在这部书中,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俯拾皆是。比如《猴子要爬到天上去》一篇,是个在西方魔豆母题下新编的与巨人斗智的故事,其中主角石猴的设定却是脱胎于西游,把这两个母题中的关键元素加以变化罗织出一个中西合璧的故事,毫无违和之感,不能不说是继承传统的创新。——最妙的是,不管传统也好,创新也好,这些花开千面生生不息的故事都有一个与孩子的成长相关的主题,也就是故事的“核”,这个核或者是勇气,或者是智慧,或者是某个年龄段的成长特点,总之是以故事的形式来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可谓既知其形,又得其意,如此,“老爸故事机”既有了文学的意义,也有了现实的价值,对儿童及其父母,都将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