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东坡传》读后感摘抄

《苏东坡传》读后感摘抄

《苏东坡传》是一本由陈鹏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17-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一):一本书,串起学生时代的苏轼印象

是在微信读书上看完这本书的。700多页,三五天闲暇时间就看完了。虽读的不细致,但是让自己曾经对苏轼零零星星的认识穿起来了,对人物以及他诗词的理解也都更深入一层了。

以前读他的诗,只是觉得好,书本上也只是简单地介绍历史背景,为了应试考试的需要,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名句名段。而今,透过这般传记,许多诗句读起来在熟悉中又透着一种感动。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真真的让自己眼前出现了那种悲伤过度思念亡妻的苏轼的样子,梦里见到日夜思念的妻子,欣慰,感动,委屈恐怕是一起涌上心头吧。所以,一切尽在不言中,看着你,就很好。

虽官场郁郁不得志,多次遭小人弹劾诬陷,但是大家风范仍不丢失,文坛领袖屹立不倒,真真的一代伟人。

读此书,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当时那么多的文人墨客都出生在那么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和苏轼多有往来。每每读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感慨万分,也十分羡慕。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啊,文化发展水平如此之高,百花争艳。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所做诗篇流传至今,一方面感叹于他们的高深的文化造诣,一方面也折服于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苏东坡传,比较有名的是林语堂写的版本,抽时间也要去好好读一下。

《苏东坡传》读后感(二):不思量,自难忘

以前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可惜没有读完,那本书文学性可能太高了,感觉读来破吃力,相较而言,这本书语言更加现代化,更加贴近生活,所以读来酣畅淋漓,一个乐观豁达的苏东坡跃然纸上。就算有林先生的著作在前,这本书也是有一定可读性的。

少年得意,金榜题名,却因官场是非,几度起伏,流连半生。本书以东坡从小到大的经历为主线,中间重点描写了东坡在不同时期的感情思想变化。苏贤良是一心为民的,所以才成为了新旧党政的夹心饼干,两边得罪人,仅因为敌人担心他成长起来,就炮制出乌台诗案等,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苏轼的才华横溢让他高处不胜寒,处处受人针对,或许这就是人们说的木秀于林啦。

文满天下的居士有好酒好茶好友,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最让我感动的是被贬海南时有老友走了几个月路只为与他见最后一面,虽然最后没有达成,真是月有阴晴圆缺,居士最后也没能与弟见上最后一面,完成风雨对床的约定。尽管不幸,居士仍能吟啸徐行,走出自己的人生风采,让一千年后的我们羡慕不已,苏轼的词是注定学不来了,其乐观的态度若能学的一二,以后的道路想必会好走许多。

不思量,自难忘,东坡乃奇人也,荣辱半生,他登过高位,也几度不能果腹,不过他始终坚持操守,读东坡传,就是体会我们不能经历的一段生活。

《苏东坡传》读后感(三):苏东坡——千古风流人物

认识苏轼,是从他的诗开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多少人为了这首诗,去看了西湖,又有多少人在面对西湖美景之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这首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话道破了很多人没有悟出的哲理。他游过这么多大好山河,抒发过这么多情怀,最初对他的印象,是豪迈潇洒,自由无忧的。

之后,读过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我最喜欢的诗,这首里面饱含着思念与悲戚,那是我才认识到:原来他也是重情之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句话,无数感慨思绪涌上心头,历经种种,到头来一场大梦一般,能不心凉么?

看完了东坡传,更是了解了他这传奇的一生。我很敬佩的是他们的家族,从苏轼的爷爷苏序,到他的大伯苏涣,再到母亲程夫人和父亲苏洵,几代人都是传承着优良的家风。爷爷苏序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这一点在对待苏洵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苏洵一直到成家依旧吊儿郎当,是个浪子,可是苏序知道,自己的儿子只是大器晚成,玩够了,心定了,就会浪子回头。果然,他回头了,不进回头,还回过来迎头猛进,并且教导自己的儿子苏轼苏辙不要重复自己的老路。

父亲总是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就像苏序了解苏洵一样,苏洵也了解自己的两个儿子。这在给他们取名字时也有所体现:轼,辙。本书的作者好好对这两个字做了讲解,我才知道,原来这里面包含了如此多的父爱和期许。

苏轼这一生也是传奇的,但也是曲折的,年少成名,年轻气盛时去凤翔做官,陪伴自己十年的妻子去世,之后又遇到了王安石激进的变法,乌台诗案,这一生可谓是大波大浪。不是如此,他也不会有这么多深刻的诗作,一个人的文字里总是包含着他的人生的。

总而言之,这真的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因为苏轼是一个值得了解的人,他的思想,他的人生,他富有魅力的人格,这些东西,都是这本书里最珍贵的部分,是这本书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苏东坡传》读后感(四):苏东坡的自我、亲人、朋友和国家

在工作、毕业等琐事差不多落定后,这几天,我开始捧着之前mark的闲书读起来。自暑假看过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传》后,便对苏东坡产生了浓烈的好感和深厚的兴趣。在卜蜂莲花购得陈鹏所写《苏东坡传》,竟用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就把此书读完,可谓一气呵成,边读边思,在这寒冷风急的冬日,居于一室,开始了与大宋年代东坡先生的对话:

一、东坡先生的自我

书中第165页写到,“好吃的苏轼,与才华过人的苏轼结合起来,便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苏轼,他身上散发着质朴的人之常情,也散发着璀璨光华,人格之完善,大概莫过于此了。”用现代人的话来概括,东坡先生“不装”!这也是最令我向往的地方。我喜欢东坡,不仅仅在于其才华,更在于他的豪迈、他的真挚、他的质朴、他的本真。东坡先生的一生可谓历尽波折,早年成名,后被贬黄州,晚年流离奔波,但东坡先生能够在化苦难为力量,“可以放弃自怨自艾,于深重的苦难当中,通过心灵的体察和省悟,实现自我的救赎,从而发出更璀璨夺目的光彩”。人生路漫漫,纵使前方坎坷荆棘遍地,我也应向东坡先生那样,保持自我的定力,保持生命的本真,实现自我的升华。

二、东坡先生的亲人

在东坡的一生当中,他的亲人是其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弟弟,他的妻妾王弗、王闰之、朝云,他的儿子等等,这些人是东坡成长的引路人,是其坎坷中的希望,是其荣华时的后盾。无论东坡先生的一生多么曲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他的家庭是幸福的,是圆满的。对家庭的爱和珍视,是我们每个社会人都需要发自内心去做的。

三、东坡先生的朋友

在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场景便是,东坡先生每到一处,不过时日,便能结交一众好友,正可谓“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而正是这些“三教九流”的朋友,无时无刻不在诗人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困境还是顺境。因而,我们做人还是不要太功利的好,还是要觅得几好友的好,不论在得意或失意,特别是得意时,都要认真对待你的朋友。爱人者人恒爱之。

四、东坡先生的国家

自黄州被贬后,东坡先生的人生便进入了新的境界,我们都以为东坡先生豪迈不羁,但书中讲到东坡先生不是陶渊明,“在根本上,他仍是一个儒士,一个深度入世的官员,心忧天下,关怀百姓,忠君爱国仍是他思想的主轴,立功、立德、立言仍是他不懈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东坡先生始终未脱离政治,才导致他一生的坎坷磨难;但也正是他始终心怀天下,才让其人生更显悲壮和伟大。一个人如果能够为国为民贡献力量,即使遭遇挫折,那又何足挂齿呢?生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当我们能够建功立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向东坡先生那样,积极进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荣光。

愿东坡先生的精神指引我辈前行!

《苏东坡传》读后感(五):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难怪在1000年后的今天,还有说想要穿越到宋代看一眼苏东坡,可能的话最好能嫁给他。 几年前刚开始流行把书录成音频放到网上的时候,我正在武汉的街头巷尾奔命。在那些等公车等地铁的空隙了听完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当然到现在除了记得这件事本身,其他的也都没有印象了。这样万事如过耳之风的记忆力,越发使我认定,我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享受当下的片刻清静。 去年年尾,得新书《苏东坡传》,作者陈鹏。28万字等我逐字看完,已经是新的一年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很现代。这个季节读书,犹如在炉火边听人讲故事,到精彩处,甚至恍惚有书中人物立在眼前的穿越之感。 在我已有的一些生命体验里,偶有的酣畅二字尤为珍贵。人能依性情表现或者表达自己,在现代所谓文明社会,似乎越来越不易,是为“享受自由的前提是接受约束”。可是早在1000年前,就已经有人把依性情行世发挥到淋漓尽致,真让人羡慕。 才气纵横。皇帝吃饭时读到他的文章都会停下筷子。跟弟弟子由一生的诗歌唱和,既相互调笑,又寄托相思。喝酒到高兴,随口随手的诗词文章无不引众人叹服。用今天的话说,才华冒泡,圈粉跨千年。 情义深重。十年生死两茫茫最出名的,其实他对三个陪伴她的女人无不情深意重,甚至奶娘,甚至据说是他初恋的堂妹小二娘。十几岁时苏轼曾遗憾小二娘不是外婆家的女孩,几十年后,当时已重病在身的他路过小堂妹所嫁的润州时,还到墓前拜谒。 江湖义气。在走向人生抛物线顶端时的那一路江湖朋友,当时纵情山水诗酒的朋友,在后来苏轼的一路贬谪中,带给他的那些感动,在1000年后的今天,同样让我泪流满面。为了去黄州看望他,没钱的几个人集资派代表去看,年老的派儿子去看。甚至在海南时,有朋友为了渡海去看他,钱包被偷身染中病,竟致客死他乡。我在一些当代作品中曾看到作家写“古风高谊”,想必就是。 幽默乐天。林语堂说他是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甚至四川人普遍留给人乐观的印象。御史台的大牢里知道死之将至也还是可以高枕安眠。从黄州的东坡肉,到羊骨头缝里的肉丝,到海南的芋头,甚至到辟谷。物质的匮乏从没改变他乐观的本性。在海南贫病交加只有芋头可吃的时候,还不忘写信调侃弟弟“听说你瘦了”。 悲天悯人。如果不是年轻时在地方为官,知道民间的艰辛,不知他会不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反对变革的政治哲学。陕西祈雨,杭州治水,蝗灾,旱灾,他总有办法化解。甚至还留下了卖扇子的小故事。他的坚持所换来的还远不止职场失意,而是被党争利用,被政敌迫害,导致人生结束在抛物线底端。“乌台诗案”在狱中写给弟弟子由的遗书中要求弟弟将他葬在杭州西 湖附近的山上,因为他心里感激杭州百姓听说他被害入狱后,专门为他做了解厄道场。 而最令我感动的,是子瞻子由这两个同胞兄弟的手足感情。小时候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时候,词序里面写“……兼怀子由”,后来在他的好多作品里,序里都写“寄子由”、“和子由”。这两兄弟几乎是共同进退的,最得意时,同为小皇帝的侍读,最落魄时流落异乡吃不饱饭。每隔几年兄弟相聚时的欢乐,隔了千年的时光也会在今天打动我。使我想起自己已经千疮百孔不知怎样修复的的手足感情。他们一辈子互寄的书信和诗词真是值得找来细读的。这个性情内敛、沉静稳重的弟弟,是可以托付家人托付后事的人,可算是他心里最坚强可靠的后盾。惜乎,25岁时一起许下的“风雨对床”之约终是没有实现。 苏东坡是本大书,值得千千万万遍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