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1000字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1000字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是一本由常志强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一):不一样的曹操

前几日浏览网上新闻,说是河南安阳曹操墓又有新的发现,已经基本确定发现了曹操的遗骸,并且还有新的发现有待于考证。回想起几年前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与认定,其中的一条便是薄葬。而印象中的曹操应该是一个阴险狡诈之人,似乎不应与任何仁义之事沾边,所以当初看到这条新闻时,心中还是有些小小的吃惊的。

现在想想看,实在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了。在罗贯中的笔下,是尊汉室为正统,把曹操当做是乱成贼子来看待的,单看满篇出现的“曹贼”二字就知道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有多么的不受待见。不过在《三国志》中,曹操的待遇可是完全不一样的,陈寿可是在其中尊称其一声曹公的。同样是讲述三国历史的古典书籍,同样是曹操这个人,为什么对其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曹操其人,究竟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角色?是英雄?还是奸臣?

在看完《铁血权臣:曹操全传》后,对于之前只通过《三国演义》来了解曹操的人来说,或许有一种不一样的新认识。该书从曹操的祖辈开始讲起,依次讲述了其少年时期的成长,之后的发迹扬名,以及后来的位高权重直至最后的离世。它将为我们再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故事,而故事的主角便是曹操。在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客观的曹操的形象。

他绝非是一个完全的良善之辈,否则在东汉末年那群雄纷争的乱世绝不可能拥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更何况他后来已是除名义之外的东汉实际掌权者。然而他也并非是如同有些人痛骂的那种十恶不赦的奸邪之人,毕竟在当时还是有诸多名士强将心甘情愿的为其效力,其爱才礼士之事有目共睹。

论武,曹操可马上定乾坤,论文,他也绝对可以提笔安天下。他是建安风骨的创建者,诗歌散文皆有造诣,这一点就连不喜欢他的罗贯中也不能否认。《三国演义》中描述赤壁之战时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犹然在耳。我们只能说曹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他或许是一个奸雄,但是绝对当得起“雄”这个字眼。纵观天下历史,能够担当此字者又有几人?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人也是一样。看待一个人不能片面的从一个角度来瞧,还是应该多角度的分析才好。通过此书,或许你将发现一个与你之前印象并不一样的曹操。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二):曹操是一个性格矛盾的组合体

曹操,给我的印象一直还是那个脸谱里面的“白脸”代表,仅仅表示阴险狡诈。读完《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让我对曹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这本书前面大部分内容介绍曹操的一生,从其曾祖父、祖父、父亲积累的家业人脉入手,结合当时的国家形势和群雄割据局面,讲了曹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南征北战,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降服了南匈奴、乌桓和鲜卑等,一统中国北方,至死为其子铺好了帝王之路。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一书,最后第二章介绍了曹操的文学才能,他的一生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其诗歌自成一派,散文通脱有力,创立建安风骨。最后一章,介绍了曹氏家族多英雄:经时济世的曹丕、出口成章的曹植、勇冠三军的曹彰、英年早逝的曹昂和曹冲、才智过人的曹叡。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 这本书,全面的写了曹操的生平事迹,曹操就是一个性格矛盾的组合体。他既宽容又报复心强,他既温情又狠毒,他既狡诈又老实。我们看曹操,不能只看一个故事只看一面,我们要看全面。 曹操的宽容,如下事例可以证明一二。官渡一战,袁军大败,遗弃了很多辎重和文书,被曹军缴获。张辽对曹操说:“被缴获的文书中,有很多是我军将领私通袁绍的信件,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思索了一会儿,对张辽说:“袁绍强大的时候,我自己尚不能自保,何况是其他将领,把缴获过来的文书都烧掉吧。”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曹操宽容的烧毁私通文书,是其最为精彩的一笔。 曹操的报复心也是极强的。孔融一直自视清高,经常讽刺挖苦曹操,语言刻薄,说风凉话,又对曹操的政治路线和重大决策都公开表示反对。曹操一直怀恨在心,最后曹操以“不孝”之名借机报复,下令处斩孔融全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曹操是狠毒的。曹操不领董卓的表荐 之情,私自从洛阳出逃,董卓下令全国范围通缉曹操,曹操逃到河南,夜投故人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老朋友,半夜曹操听到外面有兵器碰撞的声音,以为是官兵来抓他,遂持刀杀出,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杀完之后才发现是吕伯奢家人夜里饮酒时食器碰撞之声音。错杀吕伯奢一家后,曹操凄怆地感叹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其狠毒之心。 曹操又是温情的。曹操在洛阳病重期间,只有最小的儿子曹干陪在身边。曹干是曹操的一个小妾所生,只有5岁。曹操在弥留之际给曹丕下了一道手令,令文寥寥数字:你弟弟曹干3岁亡母,5岁丧父,以后就得连累你把他抚养成人了。将死之人,还担心自己的小儿子没人照顾,如此舐犊温情,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很多关于曹操性格的小故事,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读《铁血权臣曹操全传》一书。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三):武能马上定乾坤 文能提笔安天下

曹操是个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也是名气较大的历史人物,大多数不怎么读文史书籍的人,对曹操的印象可能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的故事,而《三国演义》中刻画的曹操只能评价为三分真实、七分虚构。怎样认识曹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常志强的新书《铁血权臣 曹操全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丰满的曹操形象,一个有血有肉、平反治乱、有情有义的曹操,读起来很舒服、很受感动。作者书中写了很多曹操生活、征战的故事以及曹操的诗作,通过这些故事和作品,让读者自己去感受曹操的人格魅力,让读者自己去评价曹操,这种用心值得称赞。

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这种民族的发展体现在人口的增加、文化的活跃、农业技术的创新,大融合主要体现在朝代稳定时期的各民族交流,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不幸的,因为要见到很多生离死别,经历背井离乡的痛苦,而在这样的时代也有一丝丝幸运,这样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是可以建功立业的时代,是可以去开创很多以前没有的事业的时代。

曹操为了建立自己的名声,拜访了不少当时的名仕,其中许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很准确,以前的时候对“奸雄”这个词语的理解有误,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随着慢慢长大,读的书不算多但是也读了一些以后,这个“奸雄”与“能臣”,只是形容两种状态而已。大多数人想做“太平狗”,不愿意做“乱离人”,这是人的本性,曹操的性格让他不可能去追求一般人的小康生活,他要追求的就是建功立业、有一番大作为的,在太平时期,大的作为最大也就是能臣吧,在乱世,不是你死我活的情形下,必须要追求自己生存,所以“奸雄”也好,“能臣”也好,都只是一个人在不同社会情势下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也符合曹操的秉性。

曹操南征北战的故事有很多,书中比较有趣的小故事,在这里小小的剧透一下。焦尾琴被称作中国四大名琴之一,它的制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蔡邕。蔡邕与曹操是知己,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是才女,曹操比蔡文姬大十多岁,虽然爱慕蔡文姬的才情,然后却并未向蔡邕求婚赐女,蔡文姬后被匈奴掳去,曹操以向匈奴发兵威胁索要蔡文姬,等蔡文姬归汉以后,又给她择佳婿,并且像亲人一样对待蔡文姬。这也能够体现出曹操的重情重义。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曹操这个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也随着岁月变成了一些故事。

T�;Ȉ�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四):《铁血权臣曹操全传》带你解读一个真实的曹操

文/ 冰火麦子

孩童时,关于曹操的全部印象就来自于那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每逢那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高亢旋律响起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涌现出东汉末年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战火纷飞的悲壮场面。那时,我眼中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正如对剧中人物的评价,非好即坏。当曹操在剧中出场的时候,我就问爸爸: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爸爸的答复总是三个字“自己看”。当电视剧演到曹操杀死其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一家之后,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我就认定曹操绝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生性多疑且不说,在得知犯下滔天大错之后,还恬不知耻说出那样的狂妄之语,实乃残暴之至。

对曹操的这一成见一直持续到中学时代,一日,教科书上学到了曹操所写的那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人,居然还会写得这样大气磅礴的好诗,至此我了解到,原来印象当中那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还是一个会写诗的诗人。虽然那时候对于老师讲到的写景抒情领会的不是太透彻,但我隐约觉得,胸中有如此文墨的人,至少应该不会是孩提所认为的那么丑恶吧。

直到到后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社会阅历的不断积累,对置身的这个社会也有了与小时候不同的看法,原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的,正如,每一个历史人物,绝非是非好即坏的。曹操,我应该用一个客观公正的眼观,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他。恰逢那时候接触到了描写那个时期历史的《三国志》,其中对曹操的评价是:超世之英杰。这大抵是一个褒义词吧,至少不会是一个贬义词。鉴于《三国志》取材之精审,资料审核之严格,我知道了,这才是,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近日,有幸拜读了常志强所著《铁血权臣曹操全传》,本书从多维度,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形象。直到读罢,我才发现先前我对于曹操的了解可谓是凤毛麟角,有时甚至是断章取义的。而想想孩提时代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觉得可笑之至。其真实性,可靠性却是值得考究的。

书中讲述的官渡之战、远征乌桓等历史事实,为我们权威展示了一个驰骋疆场,有勇有谋,文韬武略的将才形象。想想看,从最初一个飞鹰走狗的街头小混混,能够积蓄自己的武装,并不断发展壮大,最后能统一北方,占据天下的三分之一,用经天纬地之才来形容他,我想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书中还着力刻画了曹操知人善任的一面,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能够不遗余力地笼络人才,这又是何等的远见卓识。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一切条条框框的重重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还有赫赫有名的官渡之战,曹操的军事才能更是展示的一览无遗,多少次两军对垒,曹操都能指挥部将化险为夷,胜利回师,真难道不是曹操的过人之处吗?

此时,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我不知道,为什么鲁迅先生不愿把自己与曹操归为一党,但我明确地知道,她是佩服曹操的,这就是曹操这一位铁血权臣的伟大之处吧!

《铁血权臣:曹操全传》读后感(五):“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说起曹操,每个人头脑中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是戏曲舞台上那个“白脸的曹操”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那个被周瑜称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呢,还是那个称为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的那个曹操呢?东汉末期南阳人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可以说,正如那句非常有名的话——“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说的,即使是在东汉末、三国时,因为立场、阶层不同,对曹操就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尊崇褒扬者有之,深恶痛绝者有之,可谓是大相径庭。如果想要尽可能接近一个真实的曹操,不能从小说、戏曲、传说中去寻找,而应该在历史著作中,透过重重迷雾,去伪存真、去芜存精!

由常志强撰著的《铁血权臣:曹操全传》一书,立足《三国志》等众多官方史料,参考历朝历代相关研究著作,既展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智慧,还对他胸怀天下、心忧苍生的报国情怀,刚柔并济、才华横溢的文学造诣,以及生性敏感、内心孤独的多面性格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对于了解、把握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有很大帮助。作者对曹操的评价是:“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总体上是比较正面的评价。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或者民间,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的解读从来都是众说纷纭、各有道理。陈寿著《三国志》,认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曹操“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而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也充分肯定了其正面形象:“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可以说,对于曹操这样一个一生充满了是非的非常之人,要想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就尤其需要一种客观公正,要以事实来说话,要尽可能参考各方面的观点。

历史上的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既有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的壮举,也有统一中国北方,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的值得肯定的一面——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猜忌多疑的一面,做过很多与仁义背道而驰的事情。能够在东汉末诸雄中脱颖而出,光讲仁义礼智信显然远远不够——即使如刘备这个所谓的“刘皇叔”,也使了不少的权谋!而自两宋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以来,民间对曹操的评价就越来越固化于“大白脸”“大奸臣”的形象,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体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的鲁迅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这个评判很有意思,很值得玩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