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1000字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1000字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是一本由(美)大卫·斯梅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精选点评:

●听着专辑读完了,不是很多,但是过多的信息量让阅读不是很顺畅。

●一个真实的汤姆•韦茨式的嘉年华

●对他真的不是很了解...

●【201939】用一本小书(文字约七万吧)讲一张专辑,这套书真的做得很好了,每一册都像是一本个人风格突出的小论文。其间涉及的人、事、作品极多极广,属于那种按图索骥都能把玩许久的书。我基本上每天只读一两篇,一边读一边听。下一本准备读《大卫·鲍伊:低》。

●信息量跪了

●我爱Tom Waits!

●老Tom是我少数听一次后就一直喜欢的音乐家 听着专辑看这本书 文字越发形象了 旅途良伴

●汤姆•威茨也爱稻草人。

●港真,才疏学浅,每个字都认识,但大多数内容就是看不懂。读的云里雾里的,乌鸦和稻草人,又说明了什么呢?似乎提供了一大堆知识点,但那些隐喻感觉还是没有说明白啊。还不如汤唯自己说的,那首歌就是致敬费里尼和nino rota来的明白呢。话说80年代的汤唯开始搞实验,重点还是他对各种乐器的实验吧,特别是打击乐器的运用,乡村救世军的说法有点意思。要做好音乐还是看怎么用你手里的乐队,汤唯的乐队高人还是多

●汤姆·韦茨 | 剑鱼长号(Tom Waits | swordfishtrombones ) 这张音乐专辑,是我近日的珍贵收藏。它有繁复的意象,也有简单的悠长,既暴烈又温柔。很难想象,这张专辑由这么多不同的结构、元素、风格的歌曲组成。 正如书中所说,“不协调”是汤姆在这张专辑里的重要表达。 你甚至可以在专辑里的排序中看出不连贯。没有一首歌曲听起来像之前或之后的歌曲——无论是节奏、类型还是结构。 就像在丛林中找到吴哥窟一样。每首歌都是考古挖掘:陶瓷碎片,宗教迷信,混合着尊贵死者的遗骸和上一顿晚餐吃剩下的骨头。 我们不会以一种逻辑的方向去推动这些歌。我们放任它们去向何处。 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和悦耳的乐调,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一):有兴趣请联系我们

·本书系书目选取为译者导向,所述专辑皆为译者熟悉并深爱。

·本书寻找这样的读者——所述专辑中的曲目曾经萦绕在你的生活中。

对于本丛书特定专辑感兴趣的人士,敬请浏览333sound.com以及http://bloomsbury.com/uk/series/33-13/

关于本丛书请关注我们的博客:www.333sound.com

你会发现:

——作者与艺术家访谈

——作者简介

——本丛书讯息

——如何递交丛书选题申请

——我们发现的有趣东西

有意翻译此套丛书某一书目的朋友,请将您选择的书目及您个人的意愿发邮件至shwy_3313@126.com

无论是否采用,我们都将会回复您的邮件。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二):33⅓书系中文版第二辑预告

预告一下。

33⅓书系中文版第二辑将于2020年春节前后上市。书目如下:

小妖精/杜立特 The pixies/Doolittle

涅槃/母体中 Nirvana/In Utero

鲍勃·迪伦/重返61号公路 Bob Dylan/Highway 61 Revisited

黑色安息日/现实之主 Black Sabbath /Master of Reality

人行道/无为所为 Pavemen/Wowee Zowee

其中,

小妖精,原书写得极好,翻译也好。

涅槃,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母体中》制作的前前后后。

鲍勃·迪伦,译者没说的,是复旦新闻学院的老炮洪兵老师,他给了200多条注释。

黑色安息日,本书是一本日记书信体小说,叙述地点在精神病院;作者是美国乐队the Mountain goats的主唱。

人行道,还在校订中,反正国内此前没有关于他们的出版物。

大部分书目仍然会有很多注释。

封底仍然会有伪名人对中文版的寄语,请出版同行不要鄙视我们。

仍然不会有什么宣传推广;我们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三):33⅓书系中文版第三辑预告

预告一下。

33⅓书系中文版第三辑四本,将于2021年8月-9月上市。书目如下:

快乐小分队|未知欢愉 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s

石玫瑰|石玫瑰 The Stone Roses| The Stone Roses

枪花|运用你的幻觉一和二 Guns N’ Roses|Use Your Illusion I&II

席琳·迪翁|让我们谈谈爱 Celine Dion|Let’s talk about love

其中,

快乐小分队,非常好,详细讲述了《未知欢愉》前后,作者译者都有感情倾注在书中。

石玫瑰,非常好。首专12首歌,作者安排了每首歌一个章节,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谈歌,一部分讲述时代背景,从撒切尔政治到跳舞音乐到服饰穿着。作者在全书结尾的文字很动人,译者的译后记不遑多让。

枪花,特别好。因为是我亲自下场翻的。提个醒,如果枪花老粉只愿意看看枪花八卦或者扒个Slash的solo,这本书不必要买——作者是个典型美国文艺中年,有他自己的思路,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枪花粉丝。

席琳·迪翁,特别好。好在,喜欢迪翁的阿姨爷叔这本书应该不大看的下去,滚友也得去掉一半潜在读者。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喜欢“舌头”或者喜欢左小的读者,会怎么看待叶倩文。

以上四本书目,我都逐字逐句做了校订,都有大量注释,封底仍然会有伪名人对中文版的寄语。

在这四本之前,上海书展上,我们会推出另外一个系列“大声”,这是华语流行音乐的33⅓。第一批两本,《林忆莲:野花》,《邓丽君:淡淡幽情》。都是神专,并且,竟然,都是概念专辑。

此外,今年底明年初,我们会推出33⅓第四辑,书目如下:

近藤浩治|《超级马力奥兄弟》原声

迈克尔·杰克逊|危险

平克·弗洛伊德|黎明门前的风笛手

披头士|由它去吧

吉瑟斯玛丽锁链|塞口糖 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个名字,你知道是谁就好。

抓紧时间出,抓紧时间看,抓紧时间听。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四):“小文艺•口袋文库•33⅓系列”丛书介绍

第一辑五本包括: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Tom Waits:Swordfishtrombones)

《齐柏林飞艇IV》(Led Zeppelin IV)

《大卫·鲍伊:低》(David Bowie:Low)

《地下丝绒与妮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迈尔斯·戴维斯:即兴精酿》(Miles Davis:Bitches Brew)

“小文艺·口袋文库·33⅓系列”第一辑

“小文艺·口袋文库·33⅓系列”是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最新推出的一套介绍西方流行文化的书系,引进自英国Bloomsbury出版集团旗下的同名书系品牌。每本书邀请专人讲述1960年代以降西方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张重要专辑。一般而言,作者会依据自己的聆听经验和理解,对专辑的方方面面做详细解读,包括但不限于风格、歌词、歌手心路历程、恢弘时代背景、专辑用典、幕后八卦……也有个别书目,作者会跳脱出固有的回顾评论形文体,甚至以小说的面目出现。

相较于原版,中文版有它特定的读者群——这些读者有着区别于西方读者的共同成长经验——这些经验是原版内容没有涉及的。在不更改原版原作者的内容的前提下,中文版每本书均附有一篇译者撰写的个人聆听史,作为“33⅓系列”中文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0年代以来的西方流行音乐,以及稍后伴随而来的MV,是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接触世界最早也最普及的渠道之一——一首歌、一张专辑,会自然地吸引年轻人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时尚、历史。那些歌声旋律,陪伴几代青年,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充满活力的、对社会充满希望的青春。

如果打开时光之门,曾有一段旋律始终萦绕在你的脑海,那么“33⅓系列”正是为你准备的。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读后感(五):33⅓书系中文版编辑书评及周边

33⅓书系中文版第一辑上市一个月,现在,我可以简略地来聊一聊这几本书了。

先简单随便地说一说我对这几本书的读后感。

《齐柏林飞艇IV》是五本书里我阅读时间最长的一本。这是一本hardcore粉丝向的书,如果对飞艇不是特别喜爱只是偶尔接触过的读者,我不建议购买;如果飞艇在你过往的岁月里常有轰鸣,或者你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人,那你一定要买一本来看再买一本留着(因为这套书选用的封面用纸极易迅速老旧)。书里涉及的Aleister Crowley,对1970年代的一批文艺神经范儿的摇滚乐手有很大的影响,鲍伊那本也提到了他。就我所见,Crowley的著作没有中文版,其神秘学体系国内也只有零零星星的介绍,还大多是分散在介绍叶芝一类的文学史书籍中一笔带过。《齐柏林飞艇IV》可以说是目前涉及此类冷知识最为密集的一本出版物了。关于这张著名专辑的来龙去脉,本书完成度非常高;译者是我的同事,本人就很邪魅,交给他翻译的时候我就相信他能够事无巨细地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考证出来。十年之内,中文出版物关于飞艇的文字,不会有超过本书的;当然,作为公开出版物,得有一定的严肃性,更娱乐八卦的,可以参考“海淀妇女柴斯卡”的豆瓣系列文字。

我本人不是爵士乐的爱好者,但是我们找到了一位很合适的译者来翻译《迈尔斯·戴维斯:即兴精酿》。桂传俍有“碟霸”的绰号,中文功底也好。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是知道戴维斯是爵士乐手里气质、行为、思路跟摇滚走得比较近的一位,近在哪儿却没有概念。这本书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解答,当然,这只是本书对我这样的读者额外的馈赠,全书更主要地还是在谈戴维斯这张专辑在爵士乐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书里关于录音技术的发展对专辑制作乃至音乐形态的影响的描述,很有意思。作者也是五本书里立场最为鲜明的一位,乔治·格雷拉不仅推崇戴维斯,而且反复、无情地鞭笞了那些认为戴维斯过于商业的评论家,推崇和鞭笞,都言之有物。顺便说一句,有朋友觉得英文翻译过来“骚酿”、“娘酿”要比“即兴精酿”更贴切,我不这么认为。以来“骚”啊什么的印在封面上,我选题都过不了;二来,即兴和精心,恰是戴维斯在这张专辑中所倾注的。

《大卫·鲍伊:低》也是对Low这张专辑的解读完成度非常高的一本书。相对于飞艇那本的神秘主义源流考和精酿那本的严肃,这本就很文艺范儿了。对于几乎所有的读者,特别是考虑到鲍伊有那么多爱他颜的粉丝,这本书读起来毫不吃力,但该有的都有,从创作过程到友人八卦到鲍伊的思想脉络再到每首曲子的特点。我个人在读到《华沙》一章的时候,直接打开手机走流量循坏这首歌曲,而且感受到此前听鲍伊从未有过的心潮澎湃。

《汤姆·韦茨:剑鱼长号》是五本里最出乎我意料的一本。刚看到开篇作者絮絮叨叨韦茨的所谓“事实”时,我心说这位作者就是个神经病啊,他特么都在扯些什么?看到全书中间的时候,我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建构全书的手段和意图并欣然接受。看到结尾,非常感动。这本书在国外的网站上也是褒贬不一,喜欢的特别喜欢,厌恶的特别厌恶,看来全世界的书评都一样,赞扬和咒骂共存,不可轻信,还是得自己过一遍才有切身的体会。我完全赞同阿富汗奸细对这本书的评价,它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汤姆·韦茨的书籍,十年之内很难有超越本书的出版物。

《地下丝绒与妮可》可能是五本里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本。二十多年来始终令我困惑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好听的歌,在70年代初会被说成是噪音,卖都卖不动——在这本书里还是没有找到令我完全满意的答案。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原作一般般,译者也是这么看的,亦朋甚至说有时间的话她真想自己写一本关于丝绒与妮可的书,一定比这本有意思。不过也要看到,国内关于丝绒的信息和解读比较多,无形中会抬高我们的期望,同时令原书本来中规中矩的阐释显得有些老调重弹。本书作者有他的态度,就是对摇滚编辑学的执拗,所有不能经受考证的说法都被作者舍弃了;而作者圈里人的出身背景,还是保证了本书基本的质量。

说完五本书,说说周边。

有读者反映书里每个人名都加注释似无必要。这是我们编辑要求译者这么干的。原因无他,通过注释给出一个信息背景,包括英文名,硬核读者或者是像我这样闲的无聊的读者,可以由此作扩展搜索,而这样的搜索往往会对正文的叙述有意想不到的拓展。

还有读者不太理解译后记是什么鬼。这是我们编辑要求译者这么干的。原因无他,中文版有他特定的读者群——这些读者有着区别于西方读者的共同成长经验——这些经验是原版内容不会涉及的。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已。

更多的读者反映封底“对33⅓书系中文版的寄语”有好多错字,把人名都打错了。这是我们编辑要求自己这么干的。无论是已逝的安迪·沃霍(尔)、大卫·鲍伊,还是那位真实名字都不知道的cult导演,都不可能为一套中文版书籍送上寄语。我们这么干,原因有三——

1 说白了就是一个善意的挑衅(玩笑),对当下书籍上的名人推荐,也是对读者。这挺摇滚的不是吗?我相信有幽默感的爵士、民谣、金属、视觉系乐迷更别说朋克了,对此都能会心一笑。

2 我们怕写上真名,真有人当真,也怕有人来告我们侵权。关于版权,顺便说一句,我们连原专辑封面的版权都无法搞定(散落在乐队乐手、经纪人、唱片公司、封面设计师手中),只能自己把封面画出来。

3 这些寄语,表达了渣客小甜甜和我对这几年时代变迁的感受。(“喔嚯”的寄语出自《请宰了我》;“鲍一”的寄语出自《大卫·鲍伊:低》;“伪素”的寄语出自电影《Room》,本来是片中身患癌症的大妈说的话,因为“伪素”是导演加编剧,自然算在他的名下;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寄语,出自上海文艺出版社。)

很多读者对“喔嚯”感到特别有趣,谢谢你们。

还有很多鲍伊的粉丝对“鲍一”非常不满,以至于本来想买书也不买了,这真令人遗憾,不过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只要你喜爱他,从他的颜到他的歌,今后一直喜爱他,你总能有机会获取描述他解读他的文字的。

每本书编辑都发现了错误,有些是硬伤,有些是体例上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编辑的责任,与译者无关。这里特别感谢石小为朋友。

谢谢每一位关注33⅓书系中文版的读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