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原野读后感锦集

原野读后感锦集

《原野》是一本由曹禺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野》读后感(一):去找金子

2022年第一本五星好书!除上学时学习的《雷雨》外,第一次读曹禺的剧本,大为震撼。这种震撼,不是边看边拍案叫绝的心情,而是看了之后走在路上,始终出神思考,抬头,望见天上那轮散发着幽暗光亮的圆月时,万千思绪突然涌上心头,甚至想要大哭的震撼。世上的好与坏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善良活着的人却没有美好哪怕是普普通通的结局?人间与地狱,尽是一幅幅丑恶的嘴脸,两者的差别在究竟哪里? 题目是《原野》,本以为会是一片治愈美好的景象,却没想到是怎么走也走不出去的炼狱。延伸的铁道、时有时无的火车汽笛,是一份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的希望。鼓声、枪声、瞎子老太太凄厉的哭喊声,唤起的是对底层的压迫与虐待,是无用反抗的心酸与痛苦,是良心与仇恨的纠缠…… 曹禺功力非常之深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冷冽,甚至有种寒风刺骨的感觉。最喜欢的一场戏是仇虎与焦母的对话,试探、仇恨、恐惧……暗流在随时都会被撕裂的干母子的身份情感下不断涌动,让人看得酣畅淋漓,好不精彩!

最后好像能明白焦花氏为什么是“金子”,因为她是最有可能找到那片遍地黄金的“希望之地”的人。

《原野》读后感(二):西方那种原始冲动与激烈爱恨的戏剧手法展现东方的我们

没有了对社会对时局的评判和讽刺,剩下的是最纯粹的人性斗争,《原野》没有恢宏的结构与草蛇灰线的前后呼应,便是赤裸裸地展现人性。不是说东方儒家的我们没有那种原始冲动与激烈的爱恨情仇,而是如此直勾勾不仅不加含蓄反倒浓墨渲染的戏剧表现形式,真是中华之少有。

仇虎复仇主线,清晰直白,勾起所有读者内心最真挚的人类情感。而待到面临现实的窘境,即加害者焦阎王已死,报复对象消失的情形。不说法理更不用逻辑分析,仅以人们主流的情感判断,如此血海深仇报在其子焦大星身上着实师出无名,更何况大星是真拿仇虎当好兄弟为其奔波,对加害真相完全不知悉。尽管封建老朽的活化石焦母按照今日之女权观点实在无法忍受哪怕一丝气息,但那无非是升级版的婆媳矛盾,至多便是婚变拆散人家,也牵扯不到生死复仇。这些奠定了仇虎事后茫然悔恨的预兆,最后一根稻草便是焦大星儿子小黑子的惨死,引来了最后一幕仇虎逃亡在树林期间的一系列幻觉和分裂。这里的内心铺陈,太过用力而有失火候控制。至于说想借用人性与自然玄幻勾连在一起,混合夜幕下的神秘主义色彩,显然是纯文科生的拿手好戏,不是很感冒。

《原野》读后感(三):读后感。

在曹禺最主要最著名的几篇作品里,我私心认为《原野》是艺术性最出众的一部,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原野》最特殊的一点就是最后一幕,仇虎带着花金子出逃,但是被自己报仇杀人后所生的幻象所迷,心神大动,最终在黎明之时死于原野,保护花金子前往上海。那一段似真似幻的幻境描写非常耐人寻味,在作者有意遮蔽之下,颇有些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意味在。

按理讲,仇虎已经手刃仇人之子焦大星,还有焦大星刚出世的儿子,本来应当心情畅快才是。但是人本来就是复杂的,焦大星和仇虎乃是发小,情谊深厚,更是对自己父亲焦阎王杀害仇父一事毫不知情,那稚子更是无辜,仇虎为了报杀父之仇不得已杀害竹马和幼童,怎会于心可忍。但同时,仇人焦阎王已死,仇虎余生唯一的寄托不再,如果让他放下仇恨就等同放弃生命,他有怎能放弃让仇人之子血债血偿?

所以,矛盾终究不可避免,悲剧的种子更是一开始就已经种下。大仇得报的仇虎更无一丝安慰,反而被内心的负罪感折磨到生出幻觉,开始自我折磨,并最终死在这片孕育罪恶的原野中。这罪恶不仅是焦阎王的,也更是仇虎本人的。

仇虎逃不出原野的结局更有曹禺一贯的命运论的隐喻:“人永远走不出狭之笼”。人类自诩万物之灵,认为万物都在掌控,相信万事凭借人类自身的努力没有不能达成的,但实际上仇虎这样一个满怀复仇野心的精壮男子最终却死于自己为自己设下的精神囚笼中。命运便如这般不可掌握,不管是对于动物,还是对于所谓“万物的灵长”。

换个角度联系一下《哈姆雷特》,如果当时哈姆雷特不再延宕,当真杀死了祈祷的克劳狄斯,用同样的命运论设想,他依然无法重整乾坤、收拾残局。因为克劳狄斯的罪恶是时代性的罪恶,他一人无力更改;再者,面对着和克劳狄斯一般无二的弑亲的罪名,他又能在自己的痛苦和舆论的谴责下安稳生活吗?同样是肩负复仇重任的角色,《原野》仇虎的结局或许可以为理解哈姆雷特的延宕提供一个文本间性的角度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