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丝》读后感精选

《丝》读后感精选

《丝》是一本由[德]迪尔克·胡泽曼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丝》精选点评:

●《丝》延续了欧美历史小说一贯的严谨作风,有种看纪录片的体验,带领读者穿越到公元6世纪,体验丝路风情。

●文笔流畅啊,可读性高。

●3.5星。内亚题材的历史小说,背景是北朝—波斯萨珊王朝—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时期,但故事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或者说,内亚的大城市里。因为历史上记载了蚕是两个僧人将其藏在手杖带到西方去的,作者据此敷衍了一个包含着窃蚕、传佛法、爱情、帝国战争等要素的故事,情节可圈可点,但叙事有点散。有一些汉族的人物和故事,但读起来仍然觉得是一种想象的异国情调。此外,关于沙漠的生活,关于巴米扬的描绘,还是很有趣的。

●风格很西方传奇,黄金,冒险,沙漠,丝绸,皇帝大道,经营丝绸庄园的农娥,陷入爱情的年轻人,据说是天子女儿却自称是佛祖女儿的神秘女子,游牧民族,波斯人……几颗蚕茧如何让波斯与拜占庭陷入混乱,书中的主人们为何如此固执,这本书据说改编自真实故事,闲时很值得读

●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奇幻故事:宝物(蚕);异域(赛林达,新疆的古称);长途跋涉、担负使命的英雄(从拜占庭而来,企图获取蚕种和养蚕技术以开辟新的贸易);美丽的神秘女子(据说是天子的女儿,但她自称是佛的女儿,为了寻找古经卷、宣扬佛法);掌控丝绸王国权力的寡妇和她那天真的、反抗母亲权威的儿子;拜占庭的敌人波斯的威胁,当地游牧部落的劫掠;爱情、背叛、阴谋、野心、战斗、驼铃、歌舞、佳酿、鸦片、民族风情、严酷地理……最要紧的是时间,必须赶在蚕种孵化之前送到拜占庭。亚历山德罗•巴里科有篇小说,《丝绸》,法国商人远赴日本求购蚕种,书中也有神秘的东瀛少女。《山海经》说蚕由少女幻化而成。她们都是远方的、难以抵达的、海市蜃楼的魅惑。欧洲对古老东方的观念、神话或想象,就藏在这些故事里。

●好精彩

●历史有时候就是由无数的偶然事件组成的。

●德国人写中国的细节,尤其是中国人如何称呼自己和别人的皇帝,还是显示了外国人难以驾驭的困难。故事是好故事,语言上的细节我尤其喜欢。希望自己也能讲出一个链接东西方多民族的好故事吧

●《丝》是一部根据历史真实故事改编的历史小说。读这部作品时,如同自己穿越时空来到古丝绸之路,跟着作者的步伐行走于沙漠之中,尽管旅途艰巨、任务繁重,但充满乐趣。 显然,这趟旅程,谁掌握了当地的语言,谁就拥有了通向这片土地的钥匙。谁追赶得了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

●乌孙最后讲的那个蚕的故事更凄美。对年轻热烈的冯更有好感,可惜死的太早

《丝》读后感(一):撬动中东的蚕茧

有多少人能清楚完整地说出一带一路的含义?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当今的经济贸易自然绝不是丝绸所能概括的,但沿袭这一说法,是因为丝绸的确在古代经济与政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意味着王朝更替,千年变革。 最近看的《丝》这本书就是讲这个事情。 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中国就和罗马那边做丝绸生意,走的是古代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也就是必须经过波斯。波斯趁机牟取暴利,并且隐隐操纵着罗马与中国的生意。 等到查士丁尼一世登基,这位素有宏图大志的君王对此非常不满,悍然发动对波斯的战争之外,他认为丝绸这种暴利的奢侈品生意,应该控制在自己手上,为国家赚取源源不绝的金钱。 所以他与几个印度僧侣达成协议,由僧侣负责将蚕的养殖与丝绸制作技术带到拜占庭,查士丁尼则回报巨额赏金。事实上他们应该也成功了,之后拜占庭就开始自己生产丝绸,并担任着后期拜占庭波斯战争经济支柱之一的角色。 《丝》这本书就脱胎于这个传说,当然为了故事性,主角换成了皇帝的弟弟和侄儿,但作者考据了大量资料,并声称这段故事源于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的《战争史·哥特战记》,真真假假,既真实,又虚幻。 但历史的确在这里被改变。丝绸,不光是拜占庭与波斯战争的导火索,也是这场战争能持续四百年的原因之一。这场基于丝绸的漫长争斗完全改变了中东的局势,拜占庭与波斯双双衰落,拜占庭(不是说国家,而是当时叫君士坦丁堡,后来改名叫伊斯坦布尔的这个城市)也成为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明珠”,并延续了近千年统治。甚至在2018年的今天,它的影响依旧存在。想了解中东的早期格局与变化的内因,不妨翻翻这本书,故事很流畅,没有阅读门槛。

《丝》读后感(二):几只蚕为何能够撑起一个帝国?

这是我拿起这本书时产生的疑问,因为作者迪尔克·胡泽曼在后记在中写道:

跟着这本书,我确实找到了答案的蛛丝马迹;但具体过程先放着不表,我要说说这本书的内容。

正因为拜占庭的两个密探的身份无从查证,作者才能让想象力纵情驰骋,编织出一个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

丝绸是绿洲城市动脉里流淌的血液。如果丝绸的流通断掉了,这些城市就完蛋了。

《丝》读后感(三):《丝》——一个蚕茧引发的跨国大冒险

这本书以长达400年的拜占庭-波斯战争为背景,围绕几颗小小的蚕茧,讲述了一段波折不断、险象环生的冒险旅程。这趟旅程关乎责任与信仰、关乎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我们的主人翁陶鲁斯(拜占庭皇帝的弟弟)与他的侄子奥林匹奥多鲁斯肩负着拯救帝国的重任开始了去赛林达(中国新疆)寻找丝绸奥秘的旅程。这本小说的德文名die seidendiebe 翻译过来就是“丝绸小偷”,生动的诠释了主人翁的使命;而中文版译作将本书命名为“丝”则充分体现了事件的核心事物,表达言简意赅。

这本书充分满足了我对一本历史小说的全部期待:架构恢弘,脉络清晰;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丝丝入扣;三情交叠,引人共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人物刻画尤为生动,主人翁陶鲁斯的刻画富有层次:他从一个特别注意个人仪表和生活享受的皇亲贵胄,历经了各种磋磨后开始面目前非,甚至一度沦为马戏团的扮熊人,最终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有信仰,关心他人,独自完成艰难使命的帝国拯救者;大反派冯氏庄园的女主人的刻画张弛有度:从开始一个刻薄固执的丝绸庄园守护者,到失去庄园、追寻“窃贼”的女“将领”,她巧舌如簧,心肠狠毒,手段毒辣,唯一的一点人性之光在失去儿子后也泯灭殆尽,黑化到开挂,这是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意志坚定而不择手段。次要人物的刻画也都有血有肉,同样是一国首领,蒙古可汗和波斯国王着墨不多,但从着装、言语、行动等多方面的描写让人物性格分明、栩栩如生。

一部没有感情线的历史小说不是好小说,感情故事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扣人心弦。陶鲁斯和赫连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相处的细节中悄然衍生,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激情澎湃,有的只是平淡如水的相处,以及生死关头时刻的不离不弃,他们爱情的光芒甚至一度盖过了各自的使命和信仰,使得这段旅程变得更为波折,但这才是我们期望的故事主人翁,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有弱点有软肋,会犯错,也会成长,经历世事后开始懂得取舍,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他自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能带给读者的核心价值,从而引发读者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思考。不管你是对西方历史感兴趣,或者是对冒险游记情有独钟,哪怕是对罗曼蒂克满怀期待,打开这本书吧,相信最终你的收获必然大于你的期待。

J-�#;5�?�

《丝》读后感(四):复活的丝路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典型的特征,正如六世纪时的丝绸,当时被西方称作神赐的绒毛。根据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记载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历史小说《丝》,让我们重温了这段神奇的岁月。来自德国的作家迪尔克•胡泽曼用他精妙的手笔带我们穿越时光体验了一次古老的丝路之旅。 任何的社会历史都离不开人类的活动,任何的人类活动都脱离不了人性的影子。有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句话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故事里出场时带着珠宝身为贵族的陶鲁斯给人一种粗俗傲慢的印象。但随着情节的推动才发现他耀眼的地位光环下有着一颗善良的正直的心。他所有的手段看似不按常理极具偶然性,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完成他所担负的任务。 在沙漠里如骆驼一样生命力顽强的老者乌孙,在这一次生死未卜的旅程里幽默而坚韧。陶鲁斯的侄子奥林匹奥多鲁斯,一个酷爱研究虫子的人,希望到东方找到会吐丝的蜘蛛。在旅途中历经磨难,最后为了他心中的和平与波斯国王霍斯劳决战,由于喝了神奇之水——蜂毒,最终死在异乡。 赫连翠,东方皇帝的女儿,身为公主为了她信仰的佛教而出宫。一路宣扬佛法,主要是为了寻找无着经书,依此来作为佛法的证明。在途中偶遇陶鲁斯一行,并且在曲折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人性善良的光辉和女性的柔美。 一次寻找丝绸秘密的旅程因一个埃及人的背叛一把大火烧尽了冯氏丝绸园。一个传承数代的庄园由此消失。愤怒的女主人农娥怀着一颗复仇的心踏上漫长的丝路,寻找破坏庄园偷走蚕种的拜占庭人,还有迷惑儿子冯的那个巫女小赫连。 一场故事在漫漫沙漠、绿洲之间栩栩如生地展开。个人的恩怨情仇像丝路的黄沙一样弥漫,各个民族在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各怀心事。 农娥在复仇的道路上失去了儿子冯,最终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善良的赫连翠如愿以偿找到了无着经书,并且在途中互相帮助各自完成了彼此的心愿。蚕种成功地送到了拜占庭,拜占庭因此而取得了在欧洲致胜的法宝。 历史就是这样由有血有肉的温情的人组成的,心胸丑恶的最终不得善终,心地善良的往往绝处逢生。历史就是这样的偶然,复杂人性的变化深深影响着事情发展的方向。善恶一念之间。 《丝》让古老的丝路再次复活,一次心灵的丝路之旅,如此美妙生动。

《丝》读后感(五):神奇的丝绸之路,原来藏着那么多的小秘密

《丝》这本书揭露了丝绸之路的秘密,是如何成长为丝绸之路的,内容都在此书中。带领我们开起一幅新篇章。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它是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古代商贸通道,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见图1.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全长有7000多km,在我国境内有4000多km.在当时,大量的丝绸需求使得这条古商贸通道得到了发展与繁荣,它使东西方在科技、文化、历史、工艺以及农业等方面有了广泛的交流.出生于中国的丝和丝绸在上千年的历史里走遍了整个世界。

作者 迪尔克·胡泽曼,1965年生,德国科学记者、考古学家。迪尔克·胡泽曼大学攻读史前史、古代史、考古学与民族学,以自由作家、自由记者为职多年,为多家杂志撰文,出版过多本历史专书。

提起丝绸之路,我们觉得耳熟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丝绸之路被誉为“ 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其名字叫是这样由来的。

如开头所说,母鸡不吃东西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如开头一样注定是不平凡的故事。

整个故事高潮迭起,抓住人的眼球,使人欲罢不能。

如同书中所说,丝绸的价格是由距离决定的,距离越远,价格越高。就像中国的物件出口国外,这个价格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样。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这些物品。

随着杭州兴起的一带一路,又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将杭州峰会推上了热潮,如今热潮虽没有曾经那么火热,但是热度还在,此书就是将丝绸之路改变成了小说,让我们对一代一路有了更好的认识。

丝绸的秘密是以知识换知识换来的,丝绸的价值不容小觑,才有了只有知识可以换取的方法,才显得公平公正。

书中提到15岁的少年和母亲有了争执,原因是自己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女子,得到了父母的反对,在母亲的阻挠之下,加深了他非要和这个女子在一起的信心,坚定了自己所爱,即使表白被拒绝,依旧坚持自己的内心,这点也是非常不易的。

读完这本书对于丝绸之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该书深层次刻画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丝绸路,通过自我带入去感受刻画出来的模样,感受通过作者的描述与感悟,加深对于丝绸之路的认识。

这本书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想了解丝绸之路发展史,是一本不错的开拓视野的书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