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100字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100字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是一本由﹝日﹞森川阳太郎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一):真实的自己

本人是大学生谈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

充分了解"真实的自己","ok线","理想"

ok线:确实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的目标(不能过低或过高,顶起脚来可以够得着目标)

首先,接受真实不完美的自己(就算紧张,就算软弱,我也能成功)

其次,

激励,鼓励自己

(但必须要达到应有效果,否则自己只会沉浸在享受努力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特别优越感)

如何提起干劲对于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

1.想办法将你正在做的事与你喜欢的事挂钩,产生关联

2.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不要否定自己,先正视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优点,再设置"OK线",达到了就鼓励鼓励

有的人会产生这样一个情况:

达到目标,就满足于此,或者止步于此(他们大多不是自愿的),或者就不太清楚自己接下来的目标

就会停滞不前

这时候应该再次设置适合这个阶段的目标,不应该按照过去的目标去完成,和久久的沉浸于成功的喜悦当中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 正式场合中紧张怎么办不怯场的人也会紧张

紧张是一种情绪,而情绪的流露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怯场不怯场,不取决于会不会紧张,而是取决于是否在紧张的情况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紧张不等于失败更不等于不好的事情

孩子越是暗示自己不要在意紧张情绪,就越说明内心的紧张情绪已经超出自己能够控制的限度,这种暗示只会让孩子不断否定自己的情绪,却无法帮助他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接受自己的情绪并正视它。

将行动与情绪分离。

让孩子讲自己的真实情绪描述出来,重复孩子的语言进行确认和回应

理解情绪的工作,问三个为什么:为什么会紧张?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会紧张?为什么一想到这种情况会紧张?

认识情绪训练,亲子游戏之情绪猜猜看,准确说出在一些事件下对方的情绪;情绪评价表;写情绪日记提高灵敏度;

如果一味的正能量,孩子可能无法处理意外情况,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预习“出现不好情况时自己的情绪

将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情况都考虑到,并训练孩子想出应对方法。

心理状态记录表,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家长不要代劳

”ok线“概念,用来划分自我肯定界限的基准线;

要想在正式场合中不怯场,孩子要思考如何才能获得自我肯定感。

将紧张这一消极的情绪与失败的结果分离,将意识转移到就算紧张,我也能做到的事情上,积累成功的体验,培养”就算紧张,我也能做到“的自我肯定感。

可以作为训练内容

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和实际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

逐步积累自我肯定感,孩子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他们能做到的事情的界线,以后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目标,孩子都能从自己当前能做到的事情开始,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挑战。

提高情绪敏感度:使表达成功的喜悦成为习惯,为孩子提供更多体会成就感的机会。

不断提升孩子对消极情绪的承受能力,才能逐步不怯场

制定目标要从孩子确实能够做到的事情开始,一步一步积累成就感。

在孩子为达成”ok线“而努力的时候,孩子的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内心的”OK线“,并尽可能支持孩子。

人们最需要的是认同当下的自己,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轴心,根据自己的基准给自己肯定的评价。

这类事情不会受到比赛或其他人的心情等因素影响

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不愿意接受现实。并且,这样的人常常会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目的是在未能达成目标时不会对自己感到太过失望。还可以用”我曾经努力过“来安慰自己,甚至可能在别人眼里树立了志向远大、勤奋努力的形象,但对于达成目标并无益处。

真正的自信,一定是从”做到了某件事“的结果中得到的。

锻炼预测能力:挑战第一次

比如学习,将孩子喜欢的事物与学习联系起来

认真考虑并明确达成目标之后自己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有意识的为孩子不擅长的方面进行表扬

当内心充满消极情绪时,人们往往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并试图扼杀这种情绪,只有遇到能够理解这种情绪的人才能吐露心声,父母要用心体会孩子的情绪。

父母也要先接受现实中的自己,包括自己目前做不到的那些事情,并不断鼓励自己。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三):孩子怯场,家长焦虑,2招让孩子变得自信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孩子怯场,大多是因为没有自信。森川阳太郎的《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让孩子认识情绪、肯定情绪,制定适合自己的ok线,提高自信心,就能坦然面对怯场。

森川阳太郎原本以做一名足球运动员,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后来上了大学,想要解决自己足球生涯的一些困惑,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心理学,转而学习心理学。

在认同自己的情绪之前,孩子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这里需要大人做的是三问为什么。以老师让孩子示范动作时,孩子会紧张为例。家长要问的三个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问话,可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也能让家长了解孩子。问话有个小小的技巧,森川阳太郎说“重复孩子的语言进行回应”,这是理解孩子情绪中关键的一步。比如当孩子说“我手心都出汗了”,大人不能说“是因为你太紧张了”,而应该说“是吗,你手心都出汗了”,这种重复,会让孩子得到理解的感觉。

大部分人都会有,紧张的情绪=不好的情绪。蒙台梭利说,孩子是有吸引力的心灵,换句话说,孩子一直以大人的言行举止为标杆,而大人的这种“紧张的情绪=不好的情绪”想法,也会给孩子带来这样的认知。列出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简单说,就是把事件与情绪一一对应起来。比如:

将事件与情绪对应起来,能认识到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

森川阳太郎在《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中这样解释情绪评价表:将各类描述情绪的词语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在自己感到反感的情绪后面打“×”,反之则画“〇”。

比如:

将事件与情绪的对应、列情绪评价表,能让家长对孩子的情绪多一点理解。

森川阳太郎还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提高对情绪的敏度。写“情绪日记”,写的过程中,让情绪的词语慢慢多起来,森川阳太郎认为,一篇日记里用到10个左右的情绪词语,是比较理想的。在写情绪日记的时候,最好能将情绪数值化。

森川阳太郎在《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中对OK线的定义:所谓“OK线”,就是孩子在正式上场之前给自己定下一条“做到这样就OK了”的目标。换句话说,OK线就是目标。

制定OK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信,森川阳太郎认为做好“自己确实能做到的事情”,就能获得自信。

在制定OK线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以孩子为基准,而不是大人。在孩子与大人之间,会有一种认知上的差异。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清,孩子的能力真正处于哪一水平,也就是,认识到现在孩子能做的事情有哪些。以下两点是制定OK线时要考虑的情况:

体验成就感很重要,有时候,大人觉得自己的孩子,哪里都很优秀,可是孩子的能力却没达到。比如有家长要孩子每次语文考试都达到95分以上,但孩子当前的能力,只能考到80分,那就是目标太高,而且这是家长的目标。看看孩子真实的水平在哪里,结合孩子自己的目标,来设置OK线。

想想我们自己什么时候会有成就感?一般都是经过自己努力,达成目标的时候。就像目标要跑1万米,原本跑500米就气喘、再也迈不动一步,却定了个明天一定要跑完1万米,那不是给自己找难受吗?你没跑完,肯定会泄气,也许还会来一句“啊,我真的不适合跑步。”但是如果把目标换成,明天我坚持跑完800米,第二天完成800米的时候,内心是喜悦的,也是有成就感的。经过自己努力,踮起脚尖,能够得到的成果,这种成就感,也是孩子所需要的。

斯宾塞约翰逊博士在他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中,分享的“0失手”故事:爸爸陪孩子练习保龄球,在所有球能滚到的地方,全都摆满了球瓶。孩子练习的时候,从来没有失手过,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保龄球运动员。孩子是在0失手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

自信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那么靠什么累积呢?靠的是通过自己能做到的事,来体验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研究过,150名有成就的人性格,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很自信,不自卑。

孩子怯场,归根到底,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而这是需要时间去累积。

我们总说共情,可和孩子做到真正共情,却很难。家长除了引导孩子,最好是也能认识自己的情绪,可以一起写情绪日记。通过情绪日记,对孩子的情绪,更能感同身受。

在孩子的问题上,为人父母,很容易变得“好为人师”,努力不评价,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评价孩子的情绪,不评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认识,认清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给自己设置的目标。

多去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怯场不怯场,作为父母,最终希望的是孩子在不断地成长中,体验更多,变成一个自信的人。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读后感(四):孩子又在正式场合发挥失常了?如何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正式场合,比如入园面试、才艺表演、小学面试、各种比赛、中考、高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

有的孩子,平时表现还不错,但是在这些正式场合就容易紧张、发挥失常,有的孩子正相反,平时可能表现不稳定,但是在正式场合总能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人说,这些也要看运气。我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关键时刻掉不掉链子。换句话说,就是关键时刻你怯不怯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不怯场的行为习惯?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这本书是由日本知名心理训练师森川阳太郎所写,在日本亚马逊获得了五星好评。这本书通过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设置小目标,从而建立起“我能做到”的成就感,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地释放自己的力量。

我们常说的孩子怯场,其实就是指孩子在正式场合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孩子无法正确的对待紧张情绪。

人在极度紧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你想一想,你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不是干着急,什么也想不到,只能任由时间流逝,却无法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孩子在紧张的时候,也会这样,而且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认知更少,所以会比大人更难克服紧张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经常认为那些在正式场合干得漂亮的人,可能就不会紧张。其实不然。哪怕是奥运会冠军,在拿到金牌之后,也会说,刚才很紧张。所以,怯不怯场,不在于你是不是会有紧张的情绪,而在于在紧张的情绪下,你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实力。

情绪本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因为我们在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发挥失常,所以,在潜意识中,我们会把“紧张”等同于“失败”,把紧张看做是坏的情绪。家长如果这么想,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的把这种想法传递给孩子。

比如,在正式场合,孩子如果显露出紧张的情绪,大人就常常会安慰他们“不要紧张”、“保持平常心”。虽然家长本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但是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这种想法本身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家长让孩子“不要紧张”,其实就引导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控制情绪上,而不是专注于发挥自己的实力。既然我们无法控制情绪,不如与情绪共存,帮助孩子在紧张情绪下,仍然能正常发挥。

因此,克服怯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紧张情绪。

01 用“情绪日记”帮助孩子提高对情绪的灵敏度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写成日记。比如:

今天去游乐场玩,我很开心。

今天和小A发生了争执,我感觉很懊恼。

今天的游泳课,我学会了浮在水面上,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

刚开始,孩子可以只用到一两个情绪形容词,家长可以慢慢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和讲解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让孩子使用的情绪词汇慢慢增多。

孩子可以通过情绪日记,提高自己认识情绪、面对情绪的能力,家长则可以更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知道孩子什么情况下会紧张,遇到什么事情会焦躁,从而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02 问三个“为什么”,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

当孩子遇到某件事情,并对这件事情产生情绪的时候,家长应该通过问“为什么”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深层次原因,下回遇到类似的情况,才能找到应对这种情绪的方法。同时,家长也会更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鸣。

想要让孩子不怯场,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接受自己的情绪,其次,需要将孩子的行为与情绪相分离。紧张就一定会失败吗?放松就一定能成功吗?答案是未必。关键在于要为孩子设置合理的“OK线”。

01 设置OK线, 将情绪与行为分离

换句话说,“OK线”就是孩子预先为自己设定的一个自我肯定的基准线,即使是在紧张的情绪之下,也能够做到的事情。

在我们的观点里,失败总是与紧张联系在一起,比如,“这次演讲没做好,因为我太紧张了”、“这次面试没通过,因为我太紧张了”,而当我们成功的做成了某件事,却常常忽略了我们之前也是很紧张的事实。

“OK线”的作用在于,将紧张与失败的结果相分离,让孩子知道,即使在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也能够做到一些事情,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心。

02 OK线的设置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OK线”的设置,也有讲究,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OK线”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产生“我果然不行”的想法,反而事与愿违,太低的“OK线”又无法提高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实现目标的目的。

“OK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设定,而不是根据家长的期待。比如:如果孩子非常腼腆,那么让孩子一开始就做一个演讲就是不现实的,更实际的做法是,先让孩子从1分钟的自我介绍开始,一切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来设定。

当孩子接近原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还要及时引导孩子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帮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OK线”,在实现“OK线”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孩子的情绪承受能力,充分感受到自我成就感,从而变得自信。

03 OK线设置了,就要实现,不能实现的OK线没有意义。

“OK线”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孩子在紧张的情绪下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能够在比赛或者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所以,“OK线”就是为了让孩子来实现的,只有确实做到了,这种心理训练才能产生效果。

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水平,但也不能只满足于孩子只要努力就够了。要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还是应该以是够做到“OK线”为评价标准。

如果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出成果、只要努力的时候,就盲目夸奖的话,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养成“只是假装很努力”的行为习惯。这样无法培养出真正自信的孩子,也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真的无法做到“OK线”,家长就需要重新考虑这个“OK线”的设置是否太高,超过了孩子的能力。

三 家长能做的事情

01 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

孩子在关键时刻怯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处理消极情绪的经验。因此,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对消极情绪的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剥夺孩子体验消极情绪的机会。

人的成长往往伴随着痛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无可避免的会遇到紧张的时刻、害怕的事情,也会焦虑不安,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去批判孩子是“胆小鬼”、“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要帮助孩子鼓起勇气来克服这些情绪的困扰,迈出最难的第一步。

要培养不怯场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素有情绪,帮助孩子们摆脱情绪的影响,将情绪与行动分离开。

02 帮助孩子建立起基于自己的评价基准

人们之所以会感觉不幸福,就在于总是与别人进行比较。现在流行的“别人家孩子”、“别人家老公”都是以他人为评价基准。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体系,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不是说满足于现状、不切实际的高估自己,而是在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肯定自己每一次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这个标准不在于他人的评价或社会的标准,而在于你自己是否比自己更进一步了。

家长此时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可自己的价值,在孩子怀疑自己、感到自卑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观点。这将成为孩子未来人生中的定海神针。

培养孩子不怯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首先要接受现实的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目标,不断鼓励自己,不断进步,和孩子一起实现终身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