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新星》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新星》经典读后感有感

《超新星》是一本由谢晓东 / 跨客 / 木达咔 / 溺水鱼 / 益虫 / 隔壁那个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8元,页数:36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新星》读后感(一):未来中国科幻的生力军

中国科幻的新面孔,未来科幻的希望,也许在某些方面仍然还显得稚嫩和不足,但从一篇篇的故事里,读到了不一样的想象力,正是这批年轻的作者,给中国的科幻注入了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不断的磨练和成长之后,他们中间会出现不少大师级别的人物。也希望科幻文汇约办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作者。

《超新星》读后感(二):制作精良

该书籍在制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里面选定的作品虽然谈不上大作,却应该可以代表着科幻的一种新气象。我觉得要支持,为新人创造一个生长发育的空间,待作日后成为可独当一面的人才……

我是一名科幻迷,从小就对科学幻想痴迷而沉醉。曾一度担忧未来灾难,曾向往升空飞天,曾期待量子传输……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痴心妄想,可是,如果没有想象,如果没有对未知探索的渴望,人类世界就谈何发展,谈何进步?而科学幻想和科幻文学才会如此美妙……

《超新星》读后感(三):科幻新元年

中国的科幻世界因为刘慈欣《三体》掀起了一波全新的科幻浪潮,前段时间流浪地球电影的改变则让中国的科幻电影在世界科幻电影界有了话语权。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前浪总是需要去站在后浪的肩膀上来不断开启新的元年,科幻界亦是如此,刘慈欣留下的是一个前人的标榜,新人终归是要开启一波新的浪潮。

我的科幻启蒙是在高中时候在学校门口书店买的一期期《科幻世界》杂志,每次在高中繁杂的学业里能找到一丝丝蕴藉,不过在经历过很多科幻作品的冲刷后,发现国内的科幻作品多数都是从遥不可及的宇宙、未知的生命秘密以及古代传说中找寻的痕迹,对于物理时空方向的思考缺少了类似于《星际穿越》的细腻与恢弘。在产品经理方面知识的学习中,对于一个新产品的发布需要经过不断地系统迭代来进行产品塑造,科幻也需要一个个优秀的后起之秀来充当这份角色,一份微小的力量或许不值得看待,但是在无数个微小力量的组合的话将会形成一种燎原之势。

《超新星》是我从接触完科幻世界后,第二次遇到的作品合集,感触是:对于人性的描绘更为深刻,开始接触到道德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协调现象。比如人类在接触外星文明后究竟何去何从,如果是面对的是低端的文明?或是面临的是超智慧生物?这本书里给了一些答案,但是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人和机器之间存在爱吗?是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种前瞻,如果这种成为一种现实的话,那未来的社会导向究竟如何?

在“是谁惹的祸”这一篇科幻文中,我看到的是一种《前目的地》式的循环:自然本身就有它运行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存在可能就已经将本身的行为以及存在考虑在生物行为循环中的,因果相应,在你做出每个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结果,但是这个结果自身却并不知道究竟是谁造成的,然后陷入了时空的循环中,循环往复。

熊孩子如何应对?微观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技术未来的发展会怎么样?书中也一个个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在看一个个故事的时候发现即便自己看懂了故事的脉络,而结果并不是这个注定会发生的结果,有一种看完一本推理小说的感觉,科幻的重点在于大脑中无限的想象空间的迸发,让一个个鲜活的科幻事物跃然纸上,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能看到技术未来发展的双面性更不乏是一个更优解。

《超新星》读后感(四):《超新星》——绚烂过后,我们的思维中将存在什么

超新星迸发出光芒的一瞬间,将成为它以新面目示人的开始。 因为它真的代表一颗星以旧的面貌死去,然后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满是绚烂无比的新光彩的样子,长久地留在见到过它光彩的、有记忆的生物的头脑中。 哪怕仅是一瞬间的打动。 所以,当看到书中关于“80后”与“90后”群体对于科幻类故事的新想法,以创作的方式进行自己的解读时,还是觉得很惊喜的,哪怕他们与老派的科幻故事写作手法截然不同:他们更擅长以更直接的战斗场景、更尖锐的斗争形式、更直观的矛盾冲突,来直白地展现自己对于科技将在未来生活中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的思考;而且鉴于其大都出生在经历了大范围的物质更替和科技发展的年代,他们基本都能以较为客观的视角,在文中体现出一种“无论其可能产生的结果是好是坏,都会坦然面对”的态度,比较常常在探讨人性变化和要不要继续追求科技发展的力量之间艰难抉择的老派科幻作品,本书中的新锐科幻作者们等于间接在那些将一切错误归咎为科技发展的人那里,为科学技术将被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做法“直接平反”了,多数选择将重点放在了讨论新科技如果应用后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引发的思索;也许是得益于通晓多种游戏设定、擅长在短时间内迅速联想到并“处理”最严重结果的思维模式,书中的新科幻作者们多数也能够在寥寥数语中交代清楚故事设定、处理进程,使得多数故事的节奏都很紧凑,吸引人不停地看下去。 比如如何与人类中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产生了变异的族群相处?战斗还是彼此包容?毕竟,对资源的争夺和理念的差异会让我们考虑的出发点完全不同;监护孩子的使命被托付给看似更温柔美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能机器人,如果它们的记忆被篡改,孩子以后要怎么理解什么是对错?什么是自己所属的世界真正的样子?万一眼前的世界只是被一个极其巨大的系统控制,在特定时间就会被毁灭做成其他世界的生物燃料怎么办?很有可能,我们也曾是其他世界被毁灭、燃烧时的受益者呢;我们以为自己有一天也许能完全破解大脑中思维的秘密,于是去分析各种精神病例,可是,万一对方的神志完全清醒,只是碰巧和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记忆碎片“对接”上了,才会说出不符合这一所在地情况的内容,和《盗梦空间》里一样怎么办…… 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就像一颗颗超新星,在目睹、记住了它们绚烂的光彩后,我们的思维也许真的将就此不一样——那其中至少有被震撼改造了的一颗心脏,吸引着我们自己从此不甘于平庸琐碎,而是愿意在被科技愈加飞快改造过的生活中,找到始终能让自己的思维活跃着、让自己的内心炽烈跳动着的部分。也许,是更加能令人清醒的责任感,也许,只是爱。但我们终将一同汇聚在超新星的光芒下,以目光彼此示意:我们,将不再沉沦。

《超新星》读后感(五):新一代科幻人的崛起之《超新星》

Blue编辑

作为一名80后的科幻迷而言,《科幻世界》杂志对我的科幻之路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也正是从《科幻世界》里我看到了刘慈欣第一版以连载形式出现的《三体》。《三体》后面的火爆程度可以说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科幻迷的认同。而作为承载科幻人的载体——《科幻世界》每年对于科幻新人的培养也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随着《三体》等国内科幻作品的成功上位,国内的优秀科幻作品也是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与《科幻世界》抱有同样想法,都想要培养新一代潜在的优秀科幻作者的《科幻文汇》杂志联合蝌蚪五线谱、异想杂志,共同举办了“超新星杯”科幻爱好者征文大赛中就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科幻作品。

今天带来的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科幻文汇》举办的“超新星杯”大赛中呈现的优秀科幻作品中甄选出的二十四篇作品呈现在广大科幻读者眼前。书中选取的这些作品都是以短篇科幻小说为主,与《三体》等长篇科幻小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本书的这些作品的作者都相当的年轻有活力,而且能够在短短的数十页的篇幅中将刻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主角的轮廓鲜明的进行展现,都也是相当考验作者文学功底的。

例如在《阳光的吻》一文中,作者谢晓东塑造的故事大背景是在2075年地球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巨变之后,陆地大幅度缩水。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陆地被淹没,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自此消失,剩下的人类被迫转移地下或者深海,这样的改编对于一直在陆地上生存的人类而言是难以想象的,而另一方面一个全新的海底文明印卡加的出现也让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进一步的挑战。当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故事的走向可能是人类文明与海底文明的互相探索,如果这样认为,那你就错了!

作者设定印卡加文明并不是打算让两者和谐共存,相反从人类社会对印卡加的高人一等的攻击来看,彼时我的人类看起来更像是殖民者,印卡加相当于被压迫歧视的一方。而其中的主角小帆阴差阳错成为了人类与印卡加的后代。小帆的妈妈作为人类离开小帆回到了人类社会,小贩的父亲却身死,这个家庭中的仇恨就是两大文明仇恨的一个缩影。不过当这个故事最后结束的时候,你会看到作者表现出的更多的还是对人性对感情的探讨,例如小帆的人类哥哥为了让小帆顺利逃脱不惜与自己的同胞相对抗,小帆的母亲在最后关头也展现了作为母亲的母性一面。在这里科幻的色彩相对而言显得薄弱,但是作品本身提出的情感思考却值得每一位科幻读者思考。

可以说本书收录的这些科幻短篇小说都各有其特点,通过本书的阅读相信眼前的你对于国内科幻界的未来走向也会有更高的期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