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摘抄

《丈量世界的孩子》是一本由[瑞士]梅坦•阿尔迪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一):海风

希腊的海风中,一个自闭症儿童和纽约建筑师相互救赎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有海风,但我听到海风就会开心,看到下雨就觉得自由,这是我的世界的秩序。”

当今社会,放眼望去,似乎人人都得了名为“孤独”的绝症:我们不盲,却看不见希望和出路;我们不聋,却听不见他人的心声;我们不哑,却说不出发自肺腑的倾诉。即便是风雨飘摇中的孤岛,也期盼有这样的幸运——有一个人带着爱的解药,登陆我的海岸线。

《丈量世界的孩子》中,亚尼斯,就是这样一个“星星的孩子”。12年前降生在希腊卡拉马奇,这个人口仅有千人的小岛,经济衰退,百业萧条,单身母亲独自抚养他,靠捕鱼辛苦过活。

他缺乏正常的社交能力,但有超乎常人的智力水平。他的大脑仿佛一台安装了excel表格的电脑,只要他知道的数据,无论过去多久,都可以从大脑中直接调取出来。

数字,是他唯一可以掌控的工具。每天他丈量世界的方式,都来自于采集的这三组数据:

第一组:早上5条渔船归港的顺序;

第二组:5条渔船捕捞的5种鱼类的重量;

第三组:港口咖啡店的人数。

人生总是存在着种种无法选择,而我们自出生起就开始了同无序世界的斗争。事实上,对于无序的顺从并非来自真正的接受,而只是源于一种慵懒的习惯罢了。这也是一种寻找内心秩序的方法,也许可以称之为一种较为简单的途径。 亚尼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家庭、性格,可是他依然努...

《丈量世界的孩子》一书中有两个世界,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又共存于一个遥远的希腊小岛上,不要由此就以为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异国的奇幻故事,恰恰相反,这其实也是你我身边的故事。 书里给我们描绘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日渐衰颓、但熟悉平静的世界,这里的人们都互相认识,...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二):爱让一切困难变得不难。

三个孤独的灵魂,不言不语诉说各自的悲伤。更多时候,我们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因为缺少一颗同样孤独且懂你的灵魂。不巧的某一天,当两颗孤独的灵魂相碰撞,才发现,温柔只不过是回眸驻足多停留的那一秒。

故事发生在希腊卡拉马奇,这个不足千人的小岛上。与出轨丈夫离婚后马拉琪每天早早的天不亮就起床,十四五岁就跟随父亲出海的马拉琪对抛浮标,排母线再熟悉不过,她熟练的操纵着打鱼的种种技巧,而这也成为维系她和儿子亚尼斯生活的唯一希望。十二岁的亚尼斯从小患有自闭症,不善与人交流的他却在心底以他自己的方式默默丈量着这个世界,天生对数字有着绝对的天赋与傲人的记忆力。艾略特,来自美国纽约的著名建筑师,因女儿的意外离世,来到这座小岛,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建造戏剧与哲学学校的宏伟蓝图。就是这么三颗孤独的灵魂,在小岛相遇,从此,故事多了爱情,亲情,以及对热爱事业的努力与执着。三颗受伤的心灵相遇,改变了彼此的生命,也让困苦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作者用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小岛上人们的生活,让我透过文字仿佛置身小岛,海风,渔船,港口的咖啡店傍晚的谈笑与天空中飘荡着的淡淡的云。我看到了小岛上的人们内心深处孤独的一面,有些人爱而不能,即使守着一份苦苦的同性之恋,依旧执着,拥有为爱与整个世界顽强斗争的勇气。

我时常被周遭的嘈杂冲昏头脑,即使把日常安排的满满当当,也会感到莫名的孤独,仿佛与一切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在忙忙碌碌中寻求生活的稳稳当当,却很少停下脚步倾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我们抱怨时间不给我们思索的空档,却常常忽略身边的细小琐碎带给我们的温暖。或许某一个明媚的午后,驻足,你的目光中闪现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此后的每一分每一秒,生活都在重新开始,你点头报以微笑,谢谢你,来到我的岛屿,打开我的生命。

人,生而孤独,却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间找寻温柔与温暖的可能。如果说生活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灾难与无法预测的压力,那么爱就能让一切困难变得不难。当下有多无可奈何,未来就有多绚烂。至此,会有个他站在远方眺望,期待你跌跌撞撞闯入他的生活,从此寂寂夜可寐,骇浪好安眠。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三):这个世界,大抵还是温暖的吧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而天才却又总是孤独的,大概他们会比平常人更加孤独吧。

小男孩亚尼斯就是一个这样孤独的天才,他对数字有天然的敏感,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的世界里一切的一切都有秩序。所以他不跟别人交流,害怕一切会混乱起来。孤独而又倔强的活着。

他的妈妈马拉妮是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跟丈夫分开后一个人独立扶养孩子长大,当她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没有绝望,而是充满耐心的与他交流。当她说出,终于明白,余生的每一天,每一个早晨,中午,夜晚,我都要陪在他身边。深沉而又伟大。

而艾略特,一个悲伤而又温柔的绅士,温柔的对待这个残酷世界,他先是失去刚刚生出女儿的心爱的妻子,再失去挚爱女儿,你无法想象这个男人怎样承受内心巨大的伤痛,一遍一遍读着女儿的邮件,幻想着与女儿对话,一起工作。

当三个孤独悲伤的灵魂聚在了一起,他们相互依偎,互相取暖。艾略特慢慢的教导着亚尼斯接受这个世界,以亚尼斯的方式帮助他成长,而亚尼斯对数字天生敏感,过目不忘,以他的方式,丈量这个世界。最终帮助艾略特,帮助卡拉马基收获两个宝贵发展机遇,旅游综合体的伯里克利皇宫酒店和修缮了举世无双的古希腊剧场。

马拉妮和艾略特最终也走到一起,不再孤单。

而整个卡拉马基,更像是一个童话般的小岛,岛上的人都相互认识,亲切称呼。咖啡馆的老板格里高利斯,为了配合亚尼斯数数,让整个咖啡馆暂停的魔法,全部的人也都一一配合。科斯马斯主教虔诚善意的开导每一个迷失的灵魂,三锚船的故事,关于自由意志,复活与工作。整个小岛美好而又温暖。

人孤独的行走在这个世间,没有迷失方向,充满力量走下去,大概是因为有这些温暖的人,温暖的地方。

以前总是在想,自己要做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样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怎么样才不会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如何活着。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我们自己可以以这个为目标,把自己变得更好,可以让身边的人感到阳光,感到快乐,感到温暖,就足矣。

这个世界,大抵还是温暖的吧。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四):每一刻,存在都重新开始。

每一刻,存在都重新开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她扶着他坐上摩托,自己又坐上驾驶位,闭上眼睛,等他的双手环上她的腰。如果没有感到危险,就连碰都不会碰她一下。只要他们一回到家,她就再也挨不到他了。”

故事的开篇场景是马拉琪教自己的儿子亚尼斯游泳,亚尼斯是患有自闭症的12岁儿童。看到这一段描写的时候,其实挺心酸的。马拉琪天不亮就起床,靠打鱼辛苦谋生,独自抚养着儿子,而她和亚尼斯有一种说不出的距离感。

“有一分钟的时间,艾略特静静地任眼泪流淌,然后弯下腰,摸了摸她的脸蛋、胳膊和小手。她都冻住了。他把嘴唇贴在她的额头上,过了好一阵子,又亲了亲她的嘴唇和嘴角,最后吻了一下她的脸颊。”

紧接着场景转换到了艾略特去女儿迪姬的墓地,迪姬在12年前因为一场意外去世。艾略特深爱着他的女儿,他翻看了迪姬生前留下的笔记之后,希望在岛上建一所教授戏剧与哲学的学校,完成女儿的遗愿。

作者设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迪姬去世的时候,刚好亚尼斯的妈妈怀孕了。亚尼斯在某一方面来说,填补了迪姬的空白。而艾略特对于马拉琪和亚尼斯而言,改变并温柔了他们的生活。三个寂寞的人相聚在小岛,三颗受伤的心逐渐建立起一种独特的联系,而他们的相遇,也改变了彼此的生命。

自闭症儿童亚尼斯,他每天用自己的方法来建立世界的秩序,丈量着这个世界。除了对数字有着特殊的敏感之外,他还是一个神奇地孩子,能让人们化干戈为玉帛。所有人都给予这个孩子关爱,整个故事沉浸在这种温情的氛围。还记得岛上给男子剪发的理发师说斯蒂凡诺斯说:“亚尼斯是所有人的孩子。不管来的是投资集团还是英国女王,他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

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讲述了小岛上的平静生活和经济危机背景下遭遇的一段故事。当然这也是整本书的短板,缺少一种悬念和层次感。比如看到开头故事转到艾略特和迪姬,就知道之后他会和亚尼斯相遇。看到艾略特研究迪姬所留下的黄金数字之谜,就知道之后亚尼斯会破解这道谜题。

“我们回家吧。”

“回家。”孩子说。

孩子牵起他的手,两人一起走向大海。

《丈量世界的孩子》读后感(五):失序者的乌托邦

其实这就是本“内容约等于评论”的小说,没什么野心,读起来就像第五十次失恋后中奖去了克里特岛,在海边遇到了恋人刚死独自去疗伤的初恋,再治愈不了的话说明心已经糊透了,不是读几本书就能活回来的。

想写几句的原因是看到有人DISS说书中关于自闭症儿童中心和作者本人的身份都是虚假的。对一个故事来说,这就跑太偏了。

这书大概是我读过涉及自闭症儿童的作品中最不煽情的一部,作者本身也并没想把这个作为噱头。

他找到了一个相当不错的表达角度,用孩子的主视角展示出了他眼中与常人不同的精彩世界。那些数字与秩序对孩子来说是那么美好,那么日常,他不容许它们被随意变动或破坏。这些段落独特而让人印象深刻。

那些配合着维系这些完美秩序的岛民们拥有大都市人最欠缺的善良,这善良不是来自于怜悯或利益相关,而是完全出自同居乡里甚至同为人类的本性。这也成为贯穿全书的拆迁抵制事件最为动人的发起原因。

父亲对亡女的爱是抗争的另一个理由。意外故去的女儿留下手稿指引父亲行动这样的梗堪称狗血,而有了前面那个孩子的铺垫,就变得合理起来。毕竟故事发生的地点特殊,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世外桃源,却在收容着一个又一个被生活的“意外”撕扯得无比破碎的灵魂——孩子,母亲,大师,女儿,神父,情人……

秩序很重要,它使国家存在,驱动经济发展,催动城市扩张,役使人们按部就班,“不理不问不想”。《丈量世界的孩子》并未像键盘侠般呛声体制,也没让受压迫的人们来一场末路狂花秀,它找到一个别致的视角,把几个生活失序的个体放到整体濒临失序的微小封闭区域之内,努力营造出一个温暖双赢的结局,让读者相信温情脉脉的面纱撕下后露出的不一定只是虚伪乖张。

如果非要过度诠释,那这个故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乌托邦式的方案,很难照进现实,却很难不作为一种理想存在下去。

相当合格的治愈系小品,DISS它干什么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