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丈量世界读后感1000字

丈量世界读后感1000字

《丈量世界》是一本由[英] 萨拉·巴克斯特(Sarah Baxter)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丈量世界》精选点评:

●徒步线路的百科全书。因为太全面,所以每一条线路介绍就有点浅了。可以作为全球徒步的导论,后续还需要针对具体的线路阅读相关材料。

●挺精美的,但只是很简单的列举介绍,并没有任何可操作性的攻略。

●信息太简略了,其实不用500条那么多的。

●多年以前妄自给人下定义,爱不得,求不得,去不得,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有些地方还是永远抵达不了。今读《丈量世界》,果然,我丈量不了太多土地。500条文明轨迹,一条旅途以平均一月算,得耗时15000天,大半辈子也就过去了,这就是人的有限。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两只脚抵达不了的,就在书中意淫一下可否,意淫不能满足的,就让想象去呈现吧。人不在路上,心却在路上,路上,意味着许多新的可能。

●可以收藏的书

●以历史为纵轴,用徒步建立横轴来画出旅行的意义。

●增长见闻

●蛮佩服徒步爱好者的,不过自己真是没兴趣

●日常码线路

●分类很迷的一本种草书,不适合检索。大多数人应该是会看季节,时间,国家地区等方面去选择徒步路线吧,有几个人会按照时间轴去徒步呢?太迷了,真的。

《丈量世界》读后感(一):优缺点随便几句

1、以“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为名但其实只是按地质形成或登陆/发现时间排序而已,不严谨就不说了,除此外并无太多有观察或参考价值的历史性背景,差不多不超过搜索引擎可以告诉你的导览介绍。

2、因为没有一份500项的具体目录,实在很不便于分类查找。不知道会不会真有人按史前-古代世界-中世纪-19世纪…的顺序去搜索和选择目的地,但个人认为按所在大洲/目的地、或地貌类型、或徒步时间、或适宜季节等等划分,都更适合在出行时翻翻有无合适的徒步路线,以及统筹制定行动计划。否则,就像新西兰南岛和北岛分别入选至少3条以上步道,却被分别放置在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不同章节,一旦你合上书,再想找其中某项,已经无所依凭。

3、中国入选的徒步路线包括:华山、黄山、峨眉山、西安城墙、九龙溪(在哪?)等,对了,还有韶山(它被划归到20世纪这一章因为它跟中国某位主席有关)——看不懂入选标准。可以说所有入选罗列的中国目的地,都不是中国顶尖的徒步路线(它们或许是中国最好的旅游景点之一)。

4、看到说John Muir的真爱是“约塞米蒂”并促成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国家公园时,才知道是说Yosemite——翻译如果能尊重约定俗成的译文,就更好了。而且显然“优胜美地”是更好的译文。

优点也很明显,我们有了更多的怀想之地。山在那里,路在脚下。

《丈量世界》读后感(二):在步行中学习

据说从古希腊时代起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就赶着骆驼,从默克莱徒步去300千米以外有地狱之称的达纳基勒盐漠,这趟行程要走七天七夜,他们与盐厂中的阿尔法人交易,通过脚力赚取10倍的收益。阿尔法人采盐,提格雷人运盐,这种默契已经延续几百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依赖于徒步来完成迁徙,追寻历史最好的方式,是以历史的方式去生活。提格雷人传承家族文化的方式是带着男孩重走默克莱到达纳基勒的运盐之路,而普通人想去了解一段段历史中破碎的时光,那你可以翻开《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从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去寻找一段你感兴趣的徒步路线,感受世界史中一段零星的碎片。

从身体到心灵的详细攻略

作为徒步旅行攻略,路线提供了可量化、可定义的的数据,起点、终点、距离,每条路线的名字,数百幅详细路线图与照片,路线涉及地名中英文对照,提炼路线长度、耗时、难度、徒步最佳月份等基本信息。

路线中的重要提示很重要,比如乌卢鲁山脚徒步道

还会在注释中,标注一些政策信息。

如果你在城市中,也能找到经典徒步路线。比如中国香港的凤凰径,日本本州岛的熊野古道,美国波士顿的自由步道。

以徒步路线串取历史中的故事

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旅行书籍,《丈量世界》以徒步路线串取历史中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那你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习到不一样的世界史。作者萨拉·巴克斯特以年代顺序编排,从史前时代到现代,让这些经典徒步路线沿着这个星球的时间轴移动。

你可以从古老山脉中那些光辉地质奇迹中,去感受那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那些失落的世界。沿着我们祖先的脚步,去追寻神话中的人物与遗迹,在传说中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分中,长城路线的提示是避开10月的第一周。如果你对十字军东征感兴趣,那可别错过中世纪的经典路线。想采风的绘画者会喜欢第4章现代世界的画家之路以及泰姬陵的自然步道。

轻松有趣的延伸阅读

作者萨拉·巴克斯特作为旅行家和作家,的确见多识广,虽然《丈量世界》是本徒步旅行攻略书,却包含大量的知识,从作家史蒂文森到勋爵默里·麦理浩,这些世界各地经典徒步路线中隐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徒步中,你可以想象这些人物当年走过这条路的情景。

《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更像是引导读者在步行中学习,以历史为纵轴,用徒步建立横轴来画出旅行的意义,通过一个个故事,那些历史中零星的人物,串起了这本大书,看似出于寻找自我的行走中,那些美丽的景色,历史的印记,地理的变迁都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丈量世界》读后感(三):引言

你随便问任何一个人最想拥有什么超能力,我打赌时间旅行在大多数人的前三名之列。这是多么诱人的愿景:你有机会偷看一眼早已消逝的时代,可以亲眼目睹重要的时刻来理解我们的现代世界,而正是这些时刻将我们送达今天;能看到协约国在“一战”的战壕里战斗,或者看到罗马帝国的兴衰,那真会让人大开眼界!想象一下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的时代:非洲的早期人种头一次直立,或者恐龙还在世界上漫步。

然而,你可以选择正确的传输模式让时光倒流—那就是走路,再发挥一点点想象力。走路这件事跟早期人种一样古老。摒弃了汽车、飞机和火车,我们与祖先处在同一水平的竞技场上,让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即便视野环境已经在几千年间变化,踩在往日士兵、国王、先驱者和朝圣者踏过的大地上,还是能让我们与他们产生联结。

所以,就让这本书做你的时间旅行向导吧。《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是一个路线的纲要——距离、难度各异,跨越全球——目的在于帮助你与过去联结。本书以年代顺序编排,分为6章,沿着我们这个星球的时间轴移动。我们就从最初的起点——史前时代——开始,那是个书面记录尚未出现的神秘时代,当时的世界还在忙着塑造自我:板块在移位,火山在喷发,山脉在缓慢升高和侵蚀风化,人类首次开始“入侵”世界。

我们从地质学的光辉岁月,来到文明破晓的起点,并且经由澳大利亚原住民、布须曼人、古希腊人、罗马皇帝、佛陀和耶稣,最终纵身投入于公元后(AD)。过去的这2000年是与朝圣之旅、贸易路线、战争行军及伟大探险家的冒险大量交织的。我们追随著名的远征,记述革命与文艺复兴,见证休闲旅游(即单纯为了走路而走路)的兴起,甚至与宇航员一同漫步。每一条小径,不论它是1000米还是1000千米,都对这个星球的起源有话可说。

所以,要从哪里开始呢?本书中有500条独立的步道,部分附有激发灵感的地图与照片。它们基本都是可量化、可定义的路径:已知起点、终点与距离,或许还有引起共鸣的名字,比如南非的逃亡步道(第279~281页),日本的哲学家小道(第382页),或者意大利的恐龙步道(第19页)。一些徒步路线包括了更多的细节,能让你更好地了解将会面对什么;其他的仅提供一些迷人片段,让你心动脚痒,想象力爆棚。所有路线都深深地植根于历史,全都仿佛最棒的教科书,在眼前鲜活地展开:全彩、环绕立体声、嗅觉影视及3D影像。简单来说,世界历史在这些路线中栩栩如生。

我在为这本书收集路线时,有几条路线立刻脱颖而出。比如印加小道(第181~183页),这是一条四天的徒步路线,穿过秘鲁安第斯山脉,沿着15世纪精确铺砌的人行步道来到摇摇欲坠的城市马丘比丘,这里从未被西班牙征服者发现过。要理解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南美洲文明的工程天才、社会结构及精神信仰,没有比走路更好的方式了,走在过去500年里几乎没有变化、他们称之为“家”的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同样,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南北穿越路线似乎也必须在列(第25~27页)。从这片令人陶醉的峡谷边缘的一边下降,再从另一边爬上来,可以极近地观察数百万年的岩石形成与侵蚀。这比任何地理课都更加生动,触手可及。

然后是柏林墙步道(第340~342页),它讲述了一个更加当代的故事。1989年,柏林墙才轰然倒下,而这条环道正是沿着曾经环绕西柏林的屏障延伸,它展现了一段最为原始、刚刚形成的新鲜历史。站在查理检查站或者如今欣欣向荣的城市里的大块涂鸦混凝土旁,你会感觉后背一阵发麻。

本书收集了很多迷人的路线,能满足各种兴趣与心境。有你的心头好吗?格陵兰的超棒北极圈步道怎么样?(第56~58页)既包含数世纪以来大自然的慢工细琢,也反映了现代气候变化的问题。或者约旦的达纳-佩特拉徒步路线呢?(第88~89页)这条线路经由贝都因小道穿过沙漠,再经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抵达拥有2000年历史的岩凿城市。还有英格兰壮观的西南海岸路径(第307~309页),与19世纪的走私贩一同在沿岸漫游,还有喊号子的海员、姥鲨和与康沃尔烘饼。以及希拉里步道(第380~381页),它从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深爱的新西兰风景中穿过。希拉里爵士是第一批征服珠峰的人之一。

徒步登上一片山腰,你或许会赞叹它的绿草如茵,或白雪皑皑的戏剧性场面。但如果你知道曾有一个军团在这里行军,或者这些山坡曾启发一位作曲家写出旷世杰作,那么整幅场景就变了。这座山仍有戏剧性,但现在,它变成了一个战略要塞或音乐灵感。

我从写作这本书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到处都能发现历史。无论你何时走在何地—经常步行去各处本身就很好—总有前人与往事来过,发生过。这不是坏事,它充实了每一次漫步。这意味着我们在地热活动创造出的美妙而奇异的风景中大步前进。我们可以在摇摇欲坠的城堡里、囚禁人们的高墙内、阻隔人们的高墙外、奴隶与逃亡者挖出的沟垄里、两侧林立定义新纪元的建筑的街道上,或者非常非常古老的树林间散步。

地球如果会说话就好了。尽管如果你看得真切——观看细垄与山岗,观看四散的废墟与保存完好的遗迹——你会发现它真的在说话……

《丈量世界》读后感(四):看世界——助成长!

最近收到悟空问答的“丈量中国巅峰之巅峰”活动信息,并没有什么想法,指尖划过就放下来。昨天收到朋友发来的 “亮眼”新书《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读了前几页不由得怦然心动,与以前看的书不同,他是从史前时代开始以年代顺序来编排的,把地质、文明、政治历史延革、经济发展等融为一体的,看似简单,读起来却有要去看世界的冲动的图文并茂书。前后两个地图上标识出书中介绍的位置,以历史为主线,把遗存的经典最佳观景点串联起来。刚开始我想500个呀,估计我一个都没有去过呢!

翻开书,精美的照片映入眼帘,惊喜中发现还真有我去过的地方啊!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美国和日本比较多,所以对书中介绍的一部分景区比较熟悉,比如:美国的加州山脉和东海岸、夏威夷火山岛、日本的寺庙。。。。。。中国共介绍了16处,我竟然去过一半,读过全书惊讶的发现500个景点里我还真去过不少呢!

我夏天打算去新西兰,看到书中的介绍马上更改了行程计划,增加二个景点。。。同时有了下一个旅行的冲动,11月富士山已经约好;在下一个,2020年美国加州的John Muir Trail。。。

为了方便做出行计划,我把书中的景点按国家写在小卡片上方便进行检索,见下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波士顿我去过几次,最后一次是去年夏天,书中P213,第264景点介绍的所有内容我都细细按城市地面景点标识路线走过,读这到此处时仿佛把我带回了波士顿,熟悉的照片和地图(注:我所到之处都会保留一张地图作为纪念)历历在目。

2007年我在波士顿遇到了美国小学生上历史课的情景,当时的小学生围着一个穿美国独立战争时传统服装的男士,看上去好像在做街头表演,其实是现场实景给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语言生动、易懂,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上课的形式使我大开眼界,出于好奇不自觉中我跟随着小朋友的队伍完整的听了一次美国人的历史故事课,至今印象深刻。

在中国,我最喜欢的地方尚属黄山了,它不仅是我们蜜月的圣地,也是赏日出、观夕阳的绝地, “八仙过海”处观斜阳,让人如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可以说黄山是我一年四季都喜欢的地方,百登不厌,冬天山上的雪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观了,一次在山上巧遇大雪封山,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一会儿就没过了脚面,树上冰雪覆盖真真的银光素裹,第二天冰雪在阳光下开始融化,其松柏叶上冰雪融化的过程我们肉眼可见。。。晶莹剔透堪称奇观,让人终生难忘,只是当时不比现在可以录像,我们只有手动相机设备,连拍下来很多不可复制的照片,这些照片保留到现在,我一直视为家宝!

——建议带孩子去登黄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我和先生结婚时就有个小计划,每年寒暑假带孩子周游中国,30年过去了,回想起来真的实现了。我们儿子从三岁起,每年寒暑假都带他去各地旅游。90年代,出行都靠绿皮火车,比如:去张家界要从北京坐一宿的火车到长沙,再从长沙坐几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张家界;车上的条件比较艰苦,费时费力。现在就方便了直接坐高铁当天就到了,车上也环境也不错。当时张家界全部景点都要步行,一天下来很辛苦,而且非常容易迷路,因为当时没有完整的清晰路标。记得那天已经黄昏,我们找不到出山的方向了。。。情急之下,儿子拿起我的摄影包说:“跟我走,半小时一定找到出山的路口!”我们一行7个人(3个小孩),在这个小大人(当时他10岁,我独自带儿出行)的带领下,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真的找到了出山的主路,大家松了口气。。。在韶山(书中P381,第482景点)附近,我们顺河流漂流而下,坐在简单的皮筏子(后来想想挺可怕的)上一共8个人,每个人都要求穿上救生衣,记得我让儿子坐我前面比较安全,而儿子坚持他坐我后面,当时我不懂他为什么坚持。。。后来他告诉我——因为他游泳好,可以保护我!从那次旅行以后我觉得我儿是个男子汉了,特别有方向感,遇到事情非常沉稳,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强;而且方方面面会考虑安全周到。儿子高中以后就和同学自己组织出游了,独立生活能力很强。

——带上《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走出去,看世界,不仅使人开阔眼界,收获各种人文、历史、文化、地质地貌、环境等等知识,而且也为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世界方方面面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无论你是孩童还是成人,你会发现不经意中渐渐在成长!

《丈量世界》读后感(五):穿越500条经典徒步路线,圆一个环球旅行之梦

前不久,去电影院看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不仅被两个抗癌家庭的故事感动得稀里哗啦,也被男主人公旅行的梦想深深震撼。

男主韦一航是一个20岁癌症患者,因为病痛而长期自闭,因消极悲观而拒他人于千里之外。

患病之后,他常常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一片神秘的湖泊,湖边有一个朦胧的背影,但是他不知道这是真是假。

幸运的是,他遇见了同样患病,却乐观积极的女主角马小远,她就像是一束阳光,照进韦一航的生活。

得知他有探险旅行的梦想,马小远就想办法帮他实现这个梦想。

不能远行,就带着他在菜市体验海洋世界,在屋顶体验科罗拉多的风雪,在沙堆上探险撒哈拉大沙漠,在水上感受浮在死海上阳光的温暖,在夜晚看南极的美丽极光……

下水道,臭水沟,施工现场,坐在原地,日行千里。

画面很搞笑,我却泪眼婆娑。

哪怕是身患癌症的病人,依然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当他发现梦中的湖泊就是青海湖的时候,两人想尽办法筹集路费,一起踏上了通往青海湖的旅行列车。

我自己从小也有一个环球旅行的梦想,大学期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因经费不足,全靠廉价的绿皮火车,览尽国内繁华。

我时常庆幸,就像是传统的纸质书依然可以和电子书和平共处一样,火车没有被货车、轿车、地铁、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所取代,反而升级成动车和高铁这样便捷的工具。

驾车旅行固然自由,却多了很多麻烦;飞机旅行固然高效,但少了旅途的美好。

唯有火车旅行,可以随意眺望窗外流动的风景,可以安静地阅读和遐想,好让异乡的风景刻印在脑海之中。

毕业后出游的次数越来越少,缺的是时间和精力,出国的旅行计划一再拖延,疫情之后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直到我看了巴克斯特的新作——《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之后,才惊喜地发现,与其到国外旅游胜地打卡,不如打开一本好书,站在原地,和韦一航马小远一般完成环球旅行的梦想。

作者萨拉·巴克斯特极度热爱户外活动,她穿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登上过乞力马扎罗山、曾与虎鲸一起浮潜,也曾在双翼飞机的翅膀上行走。

译者袁田,既是旅行作者,也是瑜伽老师。曾出版旅行随笔《印度,去十次都不够》和《肯尼亚,很甜》,译有《走出非洲》等作品,妥妥的心灵旅行大师。

《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不同于一般的旅行指南,而是铁路为引子,从历史遗址到最佳观景点,罗列每条路线的细节与亮点。

路线非常贴心,提供了可量化、可定义的的数据,起点、终点、距离,每条路线的名字,数百幅详细路线图与照片,路线涉及地名中英文对照,提炼路线长度、耗时、难度、徒步最佳月份等基本信息,帮助你选择最佳的列车以及步路线。

坐上火车,探索中国首条铁路——北京至八达岭线,参观世界奇迹中国万里长城。

从塔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穿过《圣经》中提到的犹太山丘,最终抵达耶稣的墓地。

路过俄罗斯阿尔泰山脉,看壮美山脉与悠久文化的交会之地,从当地人的血脉追溯至成吉思汗。

踏上国王路德维希之路,在德国巴伐利亚王国最疯狂的皇室阴影下行走100千米,探访童话般的新天鹅堡。

“走在古老山脉,炽热火山、光辉地质奇迹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学习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

疫情横行的日子里,可能不太适合做个背包客四处游走,不妨带上帐篷到附近小而美的景点露营,不如捧起一本《丈量世界》,让心灵来一场环球之旅。

“如果说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那么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

电影中的马小远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两个人的青海之旅被打断。

最后韦一航一个人踏上了寻梦的旅程,火车将他送至梦境中的青海湖,他在平行时空看见了另一个健健康康的韦一航和马小远,他们没有疾病的折磨,父母没有经济的压力,老奶奶的孙子没有走失,四川父亲的女儿快快乐乐……

“那是一个没有病痛和悲伤的世界。那里从不落雪,也没有风,是亘古不变的地方。大家都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简单而美好。我们珍惜每一刻,我们很少说话,但常常微笑。”

如果是真的,那该有多好,眼泪不必流,爱人没有走,一朵朵小红花漫山遍野开放。

也许我们不知道所谓的“虫洞”究竟在何处,不如就把时间旅行当做一个出口,坐上火车轰隆隆向前,去会一会埃及法老、古罗马人、原住民部落、柏柏尔人、佛教徒,去认识一下铁路如何塑造国家、促进经济、助力战争,又是如何成为旅行的工具。

不妨就把《丈量世界:500条经典徒步路线中的世界史》这本书一个时光机,带我们从史前时期,穿过古代世界、中世纪,走向现代世界,迈向未来。

甘地曾说:“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的。但是,人类却兼有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旧的铁路被废弃,新的线路一条条开放,蒸汽被柴油取代,车轮被磁悬浮取代,时间的脚步不曾停歇,历史的故事一再上演,打开一扇火车旅行的窗户,让我们眺望更广阔的风景。

行在旅途,心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