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Enlightenment Now读后感锦集

Enlightenment Now读后感锦集

《Enlightenment Now》是一本由Steven Pinker著作,Viking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35.00,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Enlightenment Now》读后感(一):【4/27/18】Second Book - Enlightenment Now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Bill Gates近期推荐的Enlightenment Now. The author Steven Pinker provides more than 70 graphs to show that life, health,prosperity, safety, peace, knowledge, and happiness are on the rise, not just in the West, but worldwide. (so cheerful isn’t it? :) ) This progress is not the result of some cosmic force. It is a gift of the Enlightenment: the conviction that reason and science can enhance human flourishing.

Some people might question: if the world has truly become a better place then why there are still wars, famine, violence? Well one of the reasons lies in NEWS. This book explains how the nature of news distorts our worldview. “News is about things that happen, not things that don’t happen. We never see a journalist saying to a camera, “I’m reporting live from a country where a war has not broken out” – or a city that has not been bombed,or a school that has not been shot up.” 的确,新闻时常会报道着一些不好的事情,并且发生的为数不多的事情,比如飞机事故会被反复报道,导致有些人不敢坐飞机,但事实上汽车的事故次数要远远多于飞机事故。同时书中提到的Availability Heuristic理论也解释了我们的世界观是如何被一些新闻所歪曲的:我们估计一个事物发生的频率取决于how easy we can retrieve those instances through our memory. 每天,新闻都在被数以万计地被人们所浏览,所以不难想象,当negative news被不断的报道之后, 人们的确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So the next time when you read news, use the data to tell you the truth and embrace the world with rationality, not the illusion and unnecessary phobia caused by the news.

As usual, I have lined some of my favorite sentences from this book :

(这几个句子已经让我产生了内心的共鸣,字字回响在我的心间,现在我想把这些话分享给大家)

好啦,今天我就分享到这里,最后附上我们Berkeley校园里绽放的花儿,看到它们就可以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Wish everyone has a great day :).

Yours,

Claire

《Enlightenment Now》读后感(二):科学能够自我辩护吗?

史蒂芬·平克反驳现代怀疑论者,为科学辩护。

John Cooke

很难想象,如今我们竟然要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寻找例证。很长时间以来,这些稳固的价值观定义了我们的现代生活。多数人都以为,抨击这些价值观的人来自极端右翼分子:他们是进步主义的敌人、是反科学宗教运动的先锋、是封闭心智的代表。然而,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认为,还有另一类人,对启蒙遗产的攻击影响更大,他们来自于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当进步观的支持者看到如此之多的灾难、倒退、颠覆、新战争揭开了老伤疤、新秩序叠加了旧不义、作为进步副作用的新破坏超过了进步的好意图,他们就对进步观产生了信任危机。悲观主义者怀疑,进步观是否能承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愤世嫉俗者则怀疑,今天的生活是否真的比往昔更好。科学和技术是否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妙,或者当科技的巨轮滚滚向前,它是否又给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就像在《摩登时代》中查理·卓别林的那台永不停歇的机器?

这些问题并不新鲜。在启蒙运动发生的巴黎,让·雅克·卢梭问过这些问题;在令人胆寒的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后,浪漫主义运动分子问过这些问题;在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问过这些问题。而就在过去几年,这些问题再次以某些新的方式被提了出来。

于是,身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史蒂芬·平克开始问答这些问题,他捍卫了如下一些观点:人类的确取得了进步;今日的生活比过去更好;我们的未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超越今日。正如平克所说:“我们能够运用理性和同理心增加人类的福祉,这样的启蒙原则似乎已经变得理所当然,甚至陈腐和老朽了。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表明,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

平克的新书《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系统论证了衡量进步的各种标准,用图表展示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进步,包括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同性恋厌恶、欺凌、交通事故、石油泄漏、贫困、闲暇、妇女权利等方面的进步。在这些变化中,有一项是出人意料的:在美国,无神论者正在增长,而宗教信徒正在减少。我们很容易从图表上找到一些瑕疵:比如,有图表显示,1945年以后每年死于战争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然而这一趋势似乎看上去还不如从1600年开始的下降趋势那般明显。但如果你能公正地看待这些图表,就会发现,平克提供的大多数数据和分析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他一再坚定地描绘了进步的图景。

对于一本书而言,叙述啰嗦、立场鲜明很难说是好的品质,但就这本书而言,却是它的优点所在,因为平克所要寻找的例证是如此重要、如此困难,以至于任何细微的证据都他不能放过——在当下的历史时期很多人都不相信乐观主义。平克借用了戴维·多伊奇(David Deutsch)(译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提出了平行宇宙概念,著有《真实世界的脉络》、《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对乐观主义信念的看法,认为“乐观信念的所有失败——所有魔鬼——都要归结于知识的不充分……”尽管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是第一次重大的反启蒙运动,但平克认为1960年代也出现了一些反启蒙的浪漫主义情绪。他提到了某种宗教倾向,由于人们专注于来世,这就与推动此世进步或者深度关注此世产生了冲突。他提到了民族主义和其他运动让个人利益或者所有人的利益屈从于特殊利益集团。他提到了环境保护主义的一种他所谓的新浪漫主义形式,它提倡让人类服从于自然生态,寻求绿色发展之道,但不是通过技术进步,而是通过谴责当今技术和生活方式来实现。他还提到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衰落叙事,一种预见了我们所在时代正在上演的衰落论或末日论,这种衰落要么通过核战争,要么通过科技毁灭,要么通过现代社会的虚无和堕落得以实现。

面对几十年来的这些怀疑,人们可能还会补上这样一个事实:人性的缺陷从来没有像在21世纪那样暴露无遗。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健康、贫困、平等、生态、正义。这些问题都不是新问题,但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挫败,通过数字媒体对负面新闻不间断地、连篇累牍地报道,并强烈呼吁采取行动,让它们变得更扎眼了,也耗尽了很多人的期望。

在过去两年中——之前从未发生过——很多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表示,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不平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严重过”。我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回答则是,“不,过去要糟糕得多,让我告诉你们1950年之前的生活……”然而,这样的回答似乎并没有让学生感到满意,尤其是当学生的愤怒和痛苦被现实所印证的时候。对于这样的问题,平克提供的大量清晰而科学的数据是一种更好的工具,比起我所讲述的前现代生活的不堪往事,更能重燃人们的希望。

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之后,该书用三个章节捍卫了平克所推崇的人类三大工具: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在关于理性的这一章节,他将政治偏见和极端化视为是理性实践的新的重大威胁,其中包括他称为学术圈“对自由主义一边倒”的现象。为了驳斥人类在根本上是非理性的这一信念,他正确地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只是表明了,人类有能力做到理性,而不是声称人类总是理性的,而践行理性是有价值的、有益的。在这里(在关于平等权利和进步的未来等章节中),平克对“特朗普主义”(Trumpism)和相关现象做了最有力的批判,但即便如此,他仍不忘持守理性,呼吁理性的拥护者抵制愤世嫉俗地把这个世界视为是后真相世界。他坚信,事实和逻辑是一种累积的力量,是具有说服力的。他观察到,事实证明,揭穿谎言的报道是很能吸引读者关注的,而且这类报道的数量和受欢迎程度都在上升,编辑们已经发现了这一趋势。

平克对科学的推崇是直言不讳的:他认为科学的成就超越了诸多艺术、音乐、文学巨著,是至美、健康、财富和自由的来源。他审视了那种反科学的论调,这种论调试图把科学局限在物质和技术领域,而将伦理、价值观、文化等领域视为非科学。他尤其批驳了把社会丑恶现象归结到科学身上的观点,强调我们需要区分科学本身与科学被人为用于歧途、被误解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源头、造成性别不平等等现象。有些人认为,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公等现象是得到了科学结论支持的,但平克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他正确地指出,社会正义运动能够从科学研究中受益,科学是它的同盟而不是敌人。

然而,科学很容易被误用于非正义或破坏行为。对于这种危险,平克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人文主义。它能阻止科学成为进步和幸福的敌人,他认为,要发挥科学做善事的力量,阻止它行破坏的力量。

人文主义定义繁多,但平克的定义是我们所谓的现代世俗人文主义,他把它理解为“追求人类福祉——生命、健康、幸福、自由、知识、爱、丰富的体验——的最大化”,并且“没有排除对动物福祉的追求”,人文主义要“倡导意义和道德的非超自然基础:没有上帝的善(good without God)”。他将这种人文主义与《美国独立宣言》中推动现世社会进步的价值观、与启蒙运动和后启蒙运动关于人权的思想联系起来。平克审视了他所认为的人文主义的智识威胁:比如,那些将人文主义看成是冷冰冰的功利主义的人;那些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宗教信仰需求的人;那种常见的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典型批评:没有上帝,就没有善或美德。有些读者可能会对该书感到不满,这本350页的书所提供有价值的、令人信服的数据,大多是信仰中立的,它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只有真正的无神论才能确保科学进步会造福人类,而不是伤害人类。然而,平克的世俗人文主义不像当今很多无神论者的言论那样激进。他关心现世的福祉,而不是谴责宗教。他得出的结论是很多有神论者能够并且已经接受了的:进步只是意味着要求我们珍惜生命而不是死亡、珍惜健康而不是疾病、珍惜富足而不是贫穷、珍惜自由而不是压迫、珍惜幸福而不是痛苦、珍惜知识而不是迷信。

平克还简要审视了人们将感性(爱、激情、感受)置于理性之上的信念。但他认为,这种信念是自败的(self-defeating):只要人们试图相信感性至上的信念,他们就需要为这一信念提供理性论证,而这种论证恰恰证明了理性论证是信念最坚实的基础。然而,当我反思平克的这一论证时,我想起了在科学发展历程的关键时刻,科学曾经以同样的方式遭遇了自败。

作为一个主动的、由人类行为驱动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进步观是由弗朗西斯·培根在17世纪初期第一次做出全面阐述的。当时他认为,人类对经验的协作探索能够发现有价值的真理,从而彻底改造人类文明,让每一代人的生活都可以逐渐比前辈过得更好。这种进步观似乎没有得到众人的响应,因为培根没有拿出证据,证明这一史无前例的进步观可以发挥如此巨大的威力——即便他掌握了证据,人们还是没有能力用合乎理性的证据去证明,合乎理性的证据具有证明的效力。那个时候,时常会出现一些新的发现——木星的卫星、各种昆虫、血液循环——然而,把这些发现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却进展缓慢。

正如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詹姆斯·汉金斯(James Hankins)曾经说过的那样,直到19世纪培根的信念才得到了认同:如果培根的同行们将金钱和生命投入到科研中,他们就会获得财富,以及能够改变人类境况的技术。正如培根在他的《新大西岛》(New Atlantis)一书中所写的那样,关于因果和事物神秘运动的知识能够扩展人类社会认识一切能够认识的事物的认知边界。然而,在鼓动起人类对理性和科学的热情方面,培根的确成功了。我曾向我的学生们提到过他的一个论证,令他们颇感惊讶:培根诉诸于上帝的性质,认为一个卓越的造物主不可能既将欲望置于人类的身心,又将人类置于荒野,而不提供满足他们欲望的工具和办法。因此,理性必定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独特礼物,也必定是人类想要并且能够获得的东西。

培根的这一论证时常——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会让世俗科学的信奉者感到尴尬。作为无神论者,他们担心,如果他们的追随者意识到,早期的科学没有世俗的证据支持他们对于理性和证据之力量的信仰,会有怎样的后果呢?人们不禁要想知道,培根所在的时代会如何看待平克所提供的这些丰富证据呢?培根自己也许会很高兴地看到,他所预言的未来得到了实现。但当他手里捧着平克的这本书时,他也许会感受到两种观点之间的冲突横亘于自己的内心:一种是他所确信的观点:认为理性、科学、人文主义和进步能让我们的今日胜过往昔,并且还能让我们的未来胜过今日;另一种是他不那么确信的观点:无论其论证有多么雄辩和充分,平克坚信,能将我们的才智转化为善并摆脱邪恶的那种人性和富有同理心的人文主义,必定是世俗主义的。

如果不循环诉诸于科学和理性,平克对于科学和理性之力量的证明就不会比培根做得更为成功。然而,对于那些始终相信证据的说服力的人而言,他们很难想象还有一种辩护,能比平克对于进步的事实和可能的辩护做得更成功了。

关于作者:Ada Palmer是芝加哥大学研究近代早期欧洲史的助理教授,获得过奖项的科幻小说家。她与詹姆斯·汉金斯合著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复兴》(The Recovery of Ancient Philosophy in the Renaissance: A Brief Guide),还著有《在文艺复兴时期阅读卢克莱修》(Reading Lucretius in the Renaissance),该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翻译:王培;编辑:EON

原文:Can Science Justify Itself?

《Enlightenment Now》读后感(三):心智 | 尚未启蒙的思考--约翰·格雷评斯蒂芬·平克新作

《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是向惶惶无措的信众做的一场理性主义布道。要是认为这本书是任何意义上的学术作品,那就犯了范畴错误。

尚未启蒙的思考

斯蒂芬·平克令人尴尬的新书不过是一篇写给慌乱中的自由主义者的孱弱布道词

译者的话

《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 The Case for Reason, Science, Humanism, and Progress) 是当代著名认知科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新作。

该书延续了平克的开创性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主题,致力于呈现了人类进步的大图景:人们如今过着寿命更长、更健康、更自由、更幸福的生活,我们当下的问题虽然令人生畏,但是解决之道恰是在于运用理性和科学这一启蒙理想。

平克的著作几乎每本都是畅销书,也往往引发激烈讨论。这本新作尚未正式出版,《卫报》《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上就出现了热情洋溢的的赞誉,在国内也很快有一篇大加褒奖的书评译文问世。而平克一向的忠实拥趸比尔·盖茨更在自己网站上撰文力荐,并称该书是继《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之后他的“又一本最爱书籍”。

在这样的气氛中,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火气十足的批判性书评。格雷的《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稻草狗:进步只是一个神话》等近著本就与平克的进步主义叙事势同水火。他的这篇书评,可以为我们走进平克的新书提供一条不一样的进路,并保持必要的间距。

现将此文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依据定义,反对理性,就是不讲理的。”斯蒂芬·平克很爱下定义。在他这本为眼下流行的启蒙观所写的气势恢宏的辩辞中,他在开篇处写道:“在信仰上接受某一事物意味着不诉诸健全的理性就相信它,所以,依据定义,对超自然实体存在的信仰就是与理性相冲突的。”

好吧,要是这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信仰问题,倒也不错。这样一来你就不需要再去费心研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的论点,他们认为宗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现象,满足了众多人类需要。你要做的就是查查字典,然后你就会发现,宗教,依据定义,就是非理性的。

相似的,你也不必再为启蒙运动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费心了。不论基于何种标准,大卫·休谟都是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正是这位怀疑主义的苏格兰哲人将伊曼努尔·康德从他自己所描述的“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而平克在他这本书一开头充满敬意地引用了后者论启蒙的名篇。平克几乎没提过休谟,而这一疏漏并非偶然。他告诉我们,启蒙运动是由一种对于理性“不容商量”的承诺来界定的。

大卫·休谟,英国十八世纪时尚名媛(哲学巨擘)

然而,在《人性论》(1738)中,休谟写道:“理性是,且只能是各种激情的奴隶,除了为这些激情效劳并服从激情,理性永远不能假装还有别的作用。” 休谟认为,要成为有理性的人,就意味着要接受理性的限度,后来的启蒙理性主义者,像是凯恩斯和弗洛伊德也秉持这个观点,尽管方式迥然不同。平克谈论的启蒙与历史上存在的那个有趣得多的思想运动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

这种非历史的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平克重复了一些已经反复被人揭露的谬误。他是科学的福音传道士,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传道士。科学,与理性、人本主义和进步一道,都被平克在此书一开篇就列为启蒙的核心价值。但是,对他而言,科学并不仅是一些可以用来推测世界如何运作的方法。科学为伦理和政治提供了基础。

他用一个公式来总结这一主张:“Entro(熵),evo(进化),info(信息)。这些概念界定了人类进步的故事,界定了我们诞生其中的悲剧,以及我们奋力获得更好的生存的方式。”这里的“entro”表示熵,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界定的一种无序状态不断增长的过程。“Evo”指的是生物体的进化,生物体总是在吸收能量,因而也就是在抵抗熵。“Info”即信息,当信息在这些生物体的神经系统中得到收集和处理之后,就使得生物体有能力发动针对熵的战争。

在平克看来,热力学第二定律绝不仅仅是确定了一条自然世界的普遍规律,“它界定了宇宙的命运,以及生命、心灵与人类奋斗的终极目的:运用能量和知识来击退熵的潮流,并开辟出有利秩序的庇护之所。”

科学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进化论的预言家赫伯特·斯宾塞就认为,宇宙、生命和社会都处在从浑然不分的简单状态到更高级的复杂秩序的运动过程中。在政治上,这就意味着朝向放任资本主义的运动。在社会环境中,“适者生存”(这是斯宾塞在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之后发明的说法)意味着任何人若是没有能力在这样的社会中顺应潮流,就将挣扎、沉没,然后消失。斯宾塞欢迎这一过程,因为对他而言,这正是处于运行中的进化——从低级的生活形式到高级的生活形式的运动过程。

平克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热切拥护者,他认为过去数个世纪中生活水平的进步大部分要归功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不同于斯宾塞,平克似乎已经准备接受,要为那些落在后面的人采取一定弥补措施。为什么他要做此让步,这并不清楚。在他的公式中,没有说到人的善意,或是公平。实际上,他的格言指向的倒是另一个方向。

20世纪初的许多启蒙思想家都支持优生政策,因为他们相信“改善人口质量”(把那些在他们看来没有生产力或招人厌的人类清除掉)将会加快人类进化的过程。平克在这本书的结尾部分用几张图表谈到了优生学,他把这怪罪到社会主义头上:

但是,熵的理论并不会为限制政府权力提供理由,正如它也不会为帮助弱者找理由。科学不能为任何政治规划做担保,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其他什么,因为科学并不能规定人类的价值。

科学主义的支持者过去曾用它来拥护费边社会主义、马列主义、纳粹主义,以及一些更具干预主义倾向的自由主义。他们这样做就是在吁求科学的权威来为他们当时当地的价值做合法性辩护。平克用他那个科学公式来鼓吹市场自由主义,其实做的是一样的事情。科学主义是启蒙运动的坏观念之一。但是坏的观念并没有进化为好观念。它们不断重现,而且常常是以更粗鄙、更愚蠢的形式。平克的人类进化公式就是一个当代的例子。

启蒙运动: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

可以肯定,对平克来说,启蒙的观念就没有坏的。他写出的这本关于启蒙历史的漫画书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启蒙没有任何罪恶。故而,当列宁这样的专制者反复声称他们从事大规模杀戮就是为了实现一项启蒙规划时(列宁做的事情就是更为全面地施行一项雅各宾派的规划:通过合理运用恐怖来重新教化社会),他们必定是在犯蠢,或者是在说谎。一套理性的哲学怎么可能与嗜杀成性的极权主义有什么干系?

虔诚的信徒对你说基督教是“一个爱的宗教”,它和宗教裁判所没有任何关系,平克说的和他们差不多,他规定,启蒙,依据定义,本质上就是自由主义的。因此,现代的暴政必定是各种反启蒙意识形态的产物,比如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之类。这个观点能够让自由主义者免于艰难探问为什么他们的价值节节败退,所以就流行开来。但证诸历史事实,这也是个神话。

很多启蒙思想家公开地或暗地里对自由主义抱有敌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是平克没有论及的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者奥古斯特·孔德,孔德拥护的那种科学主义显然是反自由主义的。人类进步意味着遵循理性之路,从巫术思维走向科学探究。一个基于科学的社会不需要自由主义的价值,因为道德和政治问题将由专家来解答。

孔德钦羡中世纪,认为那时的社会是健康的“有机”社会,由一套单一的正统学说统一起来;而未来的有机社会将由科学而非一神论宗教来主宰。早先时代的那种迷信将会被他所谓“人性的宗教”代替,即一种理性主义的信条,在这种宗教里,想象中的未来人类种族将占据至高存在(神)的位置。孔德的核心观念——理性、科学、进步和人本主义——正是平克在他这本书开篇罗列的启蒙核心价值。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人都没有提到自由或宽容。

平克和现在的很多人断定启蒙和自由主义价值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普遍真理,实际上这种联系相当微弱。这种联系在那些坚守一神教的启蒙思想家那里最为强烈,比如洛克和康德。启蒙对一神教的敌意越大,它也就越是非自由主义的。孔德的反自由主义启发了夏尔·莫拉斯(Charles Maurras)为整体民族主义(nationalisme intégral)所做的辩护,这是法国的一位与纳粹合作的通敌者,也是德雷福斯事件期间形成的“法兰西行动”(Action Française)的理论发言人。列宁则继承了雅各宾派的反宗教事业,以及用恐怖教化人民的做法。

平克不仅没有承认启蒙本身往往是非自由主义的,他反而呈现出一个摩尼教式的景象:“启蒙的自由主义价值”在各个方面都在遭受各种黑暗势力的围困。好笑的是,对于这一攻击背后的思想主犯的身份,他一点儿都不怀疑。现代反理性主义背后的莫里亚蒂教授,“人本主义的敌人,复兴中的威权主义背后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反动思想,甚或法西斯主义的渊薮”最终被揭露了出来:

各类福尔摩斯故事中出现的大反派,莫里亚蒂教授(Professor Moriarty)

为了给这段过分的谩骂寻找一点思想上的权威,平克引述了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罗素在这本书中斥尼采为理性的浪漫主义敌人,说他宣扬的是一种崇尚本能和情感的生活。罗素的书出版于二战刚刚结束之时,他对尼采的评断失之粗陋也情有可原。放在今天,这样的说法就算是出现在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文章中都是不过关的。

尼采终身都是伏尔泰的仰慕者,他之所以成为了启蒙的批评者,恰是因为他就归属其中。他远不是什么人本主义之敌,他反而是提倡一种最为激进的人本主义。在未来,人类将依靠自身不受束缚的意志塑造自身价值和命运。诚然,尼采只将这一特权赋予了少数获选者。

尼采也不认可任何人类平等原则。但是,对于平等的关切,从何而来?不是出自科学,科学可以被用来拥护很多种价值。正如尼采总是不知疲倦地指出的那样,平等的理想是一份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遗产。他对平等的憎恶正是他成为如此热忱的无神论者的原因之一。

平克的书要传达的消息就是,启蒙造就了现时代的一切进步,而对于现时代的所有罪恶一概不负有责任。这就是为何他试图把20世纪残酷至极的屠杀归咎于所谓尼采的反启蒙哲学。在这一点上,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2011)一书中,平克认为他所说的“血潮”(Hemoclysm)——他用这个词来指称20世纪上半叶突发的大规模杀戮,他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古拉格、纳粹的大屠杀都囊括在内——不过是统计上的一次意外。这一观点上的改变要如何解释?平克就这个主题所引述的历史证据并没有改变。

其实,改变的是自由主义者的心态。不到十年之前,他们充满信心地认为进步一直在持续。无疑会出现一些衰退的时期,我们当前可能就处在这样一个衰退期中。但是,从长的历史距离去看,理性的力量无疑将持续前进。如今,自由主义者已经丧失了这种本就难以置信的信念。面对着过去数年间政治形势的逆转和威权主义的步步进逼,他们发现自己的世界观正在分崩离析。当下他们比什么时候都需要某种思想上的镇静剂,来安抚神经,打消疑虑,缓解恐慌。

于是平克就来了。《今日的启蒙》(Enlightenment Now)是向惶惶无措的信众做的一场理性主义布道。要是认为这本书是任何意义上的学术作品,那就犯了范畴错误。500多页的篇幅有很大一部分是图表组成的,用来证明在启蒙理想的庇护下取得的进步。这些图表当然解决不了任何事情。与平克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和平”这个著名论断一样——这一论断的统计学基础已经被纳西姆·尼克拉斯·塔利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摧毁了——一切都依赖于哪些材料被包括进来,以及是如何被阐释的。

Steven Pinker

关押在美国庞大的监狱系统中的千百万人,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假释出狱的人,有没有被包括在这个说人类自由正在增长的算术之中?要是我们庆幸自己对待动物已经没那么残忍了,那么无数在工厂化养殖和骇人的医学实验中受苦的动物,又要在计算中占多少权重?这两件事在过去可都没有足以与如今相比较的施行规模。

追问这样的问题就是白费时间。平克费力收集的这些图表和数字用意就是向他的读者确认,他们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方”。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尝试无疑是成功的。但那些绕不过去的问题当然还会重现。即便一个启蒙的规划幸存下来,又有什么理由认为它将会体现在自由民主制中?启蒙的未来,如果并不在深陷文化战争而不堪治理的自由主义西方,而在当今的中国,又当如何?那里可是已经由一位更强硬的理性派在掌权了。这样的前景正是伏尔泰、边沁等开明专制的拥护者将会由衷乐见。

要是当作一部思想作品来做评判,《今日的启蒙》孱弱得令人尴尬。以其低级的科学主义和漫画式的观念史叙述而论,这本书堪称对启蒙思想最为粗陋的戏拟。更富有思想探究精神的作者理应传达出启蒙运动的丰富和多样。不过,即便平克有能力提供,他的那些焦虑不安的芸芸读者有求于他的也并不是思想探究。他们要的就是一针镇静剂,而神话一般的启蒙运动可以给他们所渴望的东西:从痛苦的犹疑中解脱出来。

鉴于他们有着这样的情感要求,我们不妨说,给他们呈现一个实际的、矛盾重重的,而且往往反自由主义的启蒙运动,这样做,依据定义,就是不讲理的。要是当作一本写给慌乱中的理性主义者的治疗手册,那《今日的启蒙》就是极富话题性的一本书,也是当下急需的。到最后,理性终究只是激情的一个奴隶。

Tips:

* 神经现实团队推送过关于本书另一种角度的评论《科学能够自我辩护吗?》,也可作为参考~

* 豆瓣网友知常推荐了Nature杂志上一篇更为平和的批评文章,值得作为参考。这里也感谢知常的认真回复。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148-1

作者:

约翰·格雷(John Gray)

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的首席书评作者。学术代表作为《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

文章首图/尾图:rene magritteEdward Hopper

文章来源:brainpickings

图片来源:Google

翻译:陈通造

编辑:华夏

版式设计:童画 姜如月

排版:姜如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