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和食经典读后感有感

和食经典读后感有感

《和食》是一本由徐静波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食》读后感(一):原来,寿司的源头竟然在中国!

文/潇逸霏

《和食》读后感(二):和食-日本料理的最佳科普读物

一本学术论文研究框架的日本饮食文化专著,解析了日本主要饮食即“和食中的鱼与米”形成和变迁的“起承转合”以及大陆文化的影响和本地化。从绳文时代的历史脉络开始讲起,一直到如今的全球化时代,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别,包括:江户“握寿司”起源以及到美国后“卷寿司”的兴盛,拉面、天妇罗、寿喜烧、渍物、怀石/会席/乡土料理、各类丼、以及清酒烧酒和茶道文化。在国内,上海作为日本料理的绝对龙头优势不减,北京也在努力追赶(最近开了具备星级潜质的桐寿司),对于想了解日料的读者是本酣畅淋漓的书。

《和食》读后感(三):从博多一幸舍的面、吉野家的丼说起……

虽然对日本文化颇感兴趣,但对日本饮食却并不感冒,甚至一度很拒绝吃日料,一因肠胃不好生冷食物易拉肚子,二因吃完并无满足感,去完日料店回来,常常恨不得要再吃点香的辣的才算痛快。

事情的转折是,大概春天的时候,把《小森林》春夏秋冬都翻出来又看了遍,发现日本饮食文化竟与儿时的饮食有着很多的重叠,像米酒、时令野菜、红薯干等等,便开始迷恋上里面的饮食并尝试着做了一些。后面陆续把《海街日记》《步履不停》等日本电影翻出来重看时,也就格外关注里面的饮食了,也渐渐开始接受一些日本料理。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日本的饮食却仍有诸多不了解甚至是误解,比如说以为博多一幸舍的博多是店品牌名,以为牛丼饭的丼是里面的一种食材,以为三文鱼是类似酸菜鱼的一种做法……

如果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一些误解,又或是对日本文化或是饮食文化感兴趣,不妨可以打开徐静波先生《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这本书探一探究竟。

《和食》读后感(四):饮食文化看日本历史

因为自幼就接受历史教育的缘故,抗日战争这段屈辱史让我看待日本总是有着一丝的偏见,虽然我知道每个民族都必然有其优秀的传统和品质,我还是无法正视日本的文化与历史,直到遇见《和食》,一本看似以日本美食为主要线索,却清晰的阐述了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的书籍。 《和食》是徐静波先生的作品,徐静波先生曾在日本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具有丰富的日本生活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和食》是真正的学者之书,书里的语言逻辑清晰,充分展现了徐静波先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和食》全书共分九章,以日本的饮食文化为线索,梳理了日本的历史。日本美食很多,无论是寿司、天罗妇、刺身还是乌冬面,都是日本的美食代表,但日本最常见的还是海鲜鱼类,主要原因是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追求食物的真实味道,注重装盘的艺术,日本的饮食的改变也是日本历史逐步演变的过程。 记得几年前曾看过一档节目,节目主要想要表达日本五星米其林店老师傅的工匠精神。在节目中,嘉宾被要求和老师傅学习做刺身,而嘉宾并非专业厨师, 在食材的处理上并未做好,这道菜最终失败了。老师傅看见被浪费的食材勃然大怒,因为上等刺身是需要新鲜的鱼,而这种鱼又十分难得,这次的失败毁掉了好多人的心血,是对食物的不尊重。可见日本对饮食始终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所以他们的食物存在不一样的味道。 在《和食》中多次提到东亚文化对日本饮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印度以及中国。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和日本存在使者往来,文化上的交流深刻的影响着日本的发展,印度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皇室颁布禁杀令,更是影响了日本饮食的风格。 《和食》更是详尽的讲述了日本的茶文化和酒文化,日本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均源于中国却胜于中国。日本人对品茶这件事极为重视,茶道更是融入了宗教、哲理等思想,茶早已不是一种饮品,更像一种艺术形式。在饮酒方面,日本也极重视礼仪,喝酒不是一种比赛似的应酬,而是一种精神享受。 《和食》从学术的角度讲解了日本的文化形态,在书的最后附加了好多参考文献,可见徐静波先生怀着严谨的态度写下的每一个字。徐静波先生以专业的眼光评价日本文化与东亚文化的区别和联系,从根本上解释和食为何物,又为何不同于其他饮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类书籍。

《和食》读后感(五):日本料理的高级感从何而来

日本料理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越来越高了,而且小伙伴们约吃日料的感觉有点儿像90年代大家约吃西餐,总带着点今天要去吃高级货的味道。可能并非本意,但日本料理确实给其他国家一种高级料理的感觉,尤其是其中的怀石料理。这份高级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徐静波教授,一位曾久居日本且在日本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的中国人,基于自己的兴趣对日本料理进行了研究,更多地是想透过食物来窥探背后的日本文化。于是就有了我手边的这本《和食》。这本书很厚重,600页满满当当的文字,逻辑清晰的框架安排,总给人一种在读博士论文的错觉。但也幸得徐教授的严谨,我们能够对日本料理的上下五千年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至于日本料理的高级感,大概也来自于其饮食的三大文化特征。

与爱用调味料的中国菜不同,日本料理更偏爱保留食物原本的滋味。寿司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之一,看起来很简单,一小撮米饭上盖上一片生鱼片。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料理,看起来谁做滋味都差不多,那么好吃的秘诀便之一在于食材的选取。食材越好,滋味才会越好。所以才会有筑地市场每天清晨那派繁忙地拍卖景象吧。

日本的多位料理人都曾说过,日本料理的原则在于美味不能超过材料原有的滋味,止于该材料所具有的滋味的最高点,禁止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基于此,日本料理人的工作便成了将食材所具有的滋味最大限度地调取出来供食客食用。无法借用调味料,无法借用烹饪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能作出好吃的食物的才是真料理人。

这样看来日本料理好像真的挺厉害的,执着于不借助外力来制作食物。而这完全有可能是日本人迫不得已采用的一种方法。毕竟近代以前日本经济不发达,与海外贸易也较少,本土产出的调味料又稀少,就是想

日本人注重食材的季节性,比起中国人来是“有甚至而无不及”。就连当季的时令食物都有分两个词语来表述,一个是“初物”,一个是“旬物”。旬物就是我们所说的当季食物,而初物则是指旬物中的第一批。

不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大家对于摆盘都有一定的讲究。而在摆盘上能讲究成日本人这样的也实属罕见。如果去高级一点的日料店,摆在桌上的料理本身就已经是一场眼睛的盛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