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精选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精选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是一本由(日)和田秀树|译者:冯莹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的146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2017-03-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一):一个通宵读完

有力量感

希望以后能结交类似的朋友,组个局,大家分享分享内心真实的孤独感!没有利益关系,没有复杂的其他关系

为关系简单,限女性!

如果可以,我们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前行!

深圳这座城市,原计划离开,终究没有舍得!

这本书的好些观点,比较认同!孤独可以享受,而不要害怕!

感谢作者,感谢译者!以后我会更加温暖!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二):一本能让你做到内心强大的好书

我们很少听闻某人因为和朋友一起去购物或赌博而染上了购物瘾或赌瘾,而那些经常在厨房里自斟自饮的人则更易沦为“瘾君子”。因为他们身边根本没有能劝解、开导自己的人。

“为何没人能体会我的苦楚……”这种排他想法就是病理学中最明显的表现,这种精神创伤会彻底打破个体对所处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人类并不具有超强的抗压力。孤独感与疏离感是现代精神疾病的病理学成因,它们会使人心理扭曲,也是产生压力的直接原因。

“孤独”究竟为何物?是什么让我们认识不到孤独?应如何与孤独为伴?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认清社会的本质,培养出独创性思维方式,这会更有利于我们完善自身人格,构建坚韧不屈的精神世界。作者认为,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孤独疗法”。作者认为善用孤独疗法的同时,再结交几个知己好友,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学会与孤独为伴。

在这里,作者要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倾囊相赠。希望您能从书中得到某些启发或能感到片刻轻松,又或者您能在它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个真正有底气、有魅力的人。那将是作者之一大幸事。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三):《与孤独为友》共鸣

用了近两个小时翻完了,收获不是很大,但却有几处共鸣:

1.我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是世界难题了,看清楚别人容易,看清楚自己难。从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始,我就一直在问,我到底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可是寻找了很久,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只知道,我很普通,是爸妈的乖乖的女孩,一个害怕孤独,却不愿融入到别人生活的孤傲,生活简单,思想单纯,偶尔有点自卑的一个人。可我了解自己得全面吗?我不知道,我还在一直寻找着答案。

2.我们就真的不能自己一个人吗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社会里能够正常点,我们拼命挤进别人的圈子。却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随声附和,明明不开心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而后才发现,别人的圈子不好呆,一起的生活还不去独处。刚刚从校园进入社会的我,离开了原来的好朋友,以前的形影不离,现在无论什么都要自己去做,开始真的很不习惯,很想有个人陪,可是经历了很多以后才明白,自己一个人其实也能搞定很多事情,自己独处的时候可以思考很多,思维清晰,做事随意。

3.走进书的世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以前我不懂,一翻开书就开始瞌睡,在社会上呆的久了,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随时随地地围着你转,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独处的时间太多,曾一度的时间里,我沉迷在网络里,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突然间意识到该学习点东西了,我就不停地逼着自己学习,就在最近,同事推荐了一个书吧,我每天坚持到书吧看会书,坚持了近一个月,感觉很不错,但愿也一直坚持下去!

4.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说实话,这个做到确实很难,一个人真的是要看淡很多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也在一直努力,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无法去堵住别人的嘴,那么我们就要学会淡化这些人,这些言语,如果很难,那就多看书吧,书里那么宽广,它一定能带你走出这个不开心的地带的。

5.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么多人,那么多思想,如果能遇到一个和自己合拍的人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啊,愿你遇到那么一个人,不求多,一人足矣。

最后,在忽晴忽雨的江湖,愿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四):读《与孤独为友》有感(故事与酒的故事)

前一阵子,有一句很简单的话:“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精准打击内心,瞬间流传极广,后来也被改造成为了网络中非常经典的语句,这里不深谈这句话,仅仅借用来,用于引出孤独的话题。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很容易让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领导们和职员们,有所感伤。

建议认真读一遍和田秀树先生所著《与孤独为友》,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和田秀树先生,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在精神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掌握大量的案例。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著书立作,令人信服,也成为了极受欢迎的文坛名家。

《与孤独为友》一书,作者以孤独和疏离感病因具体在哪里作为开篇,在阐述的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以各种瘾来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并用来佐证问题的本源来自于内心的一种不安定。接着,提出关键而又核心的问题:如何来面对并且解决孤独和疏离感?

按照作者的说法,从精神科学角度来说,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加强。

第一、正确面对,不逃避,不畏惧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伟人都是孤独症患者,也正是因为孤独症状的存在,才会在自然科学、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的更加深邃和透彻,所以说孤独与思考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孤独也能够促进思考。

当然,也要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天天推杯换盏,看似风光无比的人,很多也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祟,从内心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是不愿意一个人独处,是彻头彻尾的一种担心和害怕孤独的表现。

孤独无处无在,无人不有,只是处理方式各异,导致结果不大一样。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躲避和退缩均不可取,只会进一步强化。

承认、面对、疏解,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一句不太恰当词语就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当然狭路相逢勇者胜更加霸气一点。

第二、读书和交友

在承认问题、正面面对的前提下,孤独和疏离感,可以通过读书来持续提升自我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并培养和构建一套独创性的思维方式,避免陷入一味的从众心理中,进而泯然众人矣。

走进知识的海洋,相信读书的力量,在徜徉的过程中锤炼,在锤炼的过程中成长。

好书犹如慈祥的长者、睿智的前辈,可以更好地指引前行的道路,全面的权衡存在的沟沟坎坎、坑坑洼洼,建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能力。

与书籍交朋友,不断提升抗击打能力,不断提升段位,以便更好地面对风浪。

在读书滋养内心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外在知心朋友的寻觅。确定几位可以倾诉的对象,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毫不保留将坏的能量全盘托出,进行释放。

在朋友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不能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而从需要和真心出发,必要的时候,做一个不合群的怪人,也未尝不可。

此外,建立读书与知心朋友两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一内一外,相辅相成,灵魂和肉体同步修行。

除此之外,适当寻找一些同道中人,相信团队的力量,在互信共赢的原则下,依仗他人,构建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第三、看淡、笑对

遇到问题的时候,看淡一些,想一想,有时候就是因为太在意自己可能会出丑、可能会失误、可能会怎样怎样,而放不开。或者说,每一位都或多或少因为本身的性格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弱点,人无完人。

勇敢的暴露出来,才能够让他人认识到更加真实的你,才可能交到更好地朋友。

在对待一些无关紧要和无伤大雅的事情的时候,心态放平和,不用太较真。

说了一大堆,我个人认为:内心无处安放才是主因。

想到一个模型: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尊形态各异的座钟,内心就是里面的钟摆,左右摆动、上下伸缩、围圈旋转,总是随着外在的力量变化而调整,一直没有安定。

很是有点悲哀。

有时候,勇敢起来,遵从自己的内心,孤独的去尝试着走自己的路,修炼一股正气和骨气,爱读书,勤思考,不盲从,懂得取舍,及时调整,积极应对,过的也是精彩的人生。

引申那句流行语:也许你的故事太多,我的酒却不够,大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可爱;或者你的故事太多,多到酒量都会溢出,只能,卿醉欲眠我不归,一杯一杯复一杯,可怜。

愿故事绿水长流,敬孤独择日而终。

如果愿意,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浩哥爱读书

《与孤独为友(如何获得内心世界的轻松和愉悦)(精)》读后感(五):如何与孤独为友?是无友不欢还是独享孤独?---读《与孤独为友》有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阿玲读书

我被这句话吸引了:“明明内心充满孤独,但为了迎合社交的需要或别人的看法而硬去凑热门,那不是更悲哀吗? "

这句印在书背面的话,我看到后,如同见到一位知己,也如同见到一位拿着解药的人。

在步入社会之前,因为周围总是有同学围绕,或者说有集体的存在,较少感受到孤独。但在参加工作以后,尤其是工作性质较特殊,不需要与太多人的打交道时,一种孤独感才时不时萦绕在心头。

有时觉得自己像一页扁舟,小小地,在社会的大海中航行,常常会有些孤独无援之感。也因为生活中的种种际遇,使得周围那些热热闹闹的同学或朋友都不见了踪影,当我恍惚间感觉到孤独时,才发觉原来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已过了快十年。

不曾看这本书时,我以为这种痛苦是我自身的,但看到这本书时,却发现,原来作者也是因为身在痛中,才主动地去探寻解药。这本书,便是日本精神科医生和田秀树的著作《与孤独为友》。

如果是某些大众类的心灵鸡汤,我是断然不会去看的。而和田秀树有着特殊的双重背景,首先他是精神科的医生,有专业的研究背景,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本人有过长久的孤独经历,太了解孤独是什么滋味,所以经由他寻找的抚慰孤独心灵的方法,实在让人信服。

书中到处充满了他诚意的话语,也许因为曾经经历过孤独的痛也品尝过孤独的醇美,所以他坦诚直率地与读者交流他的心声,同时又劝慰同是孤独的人去积极寻找自我救赎之道。

我们先来看三种人,来一起判断下面哪一种是孤独的人。

一种人,整天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第二种人,每天工作,家,两点一线,或者学校,家,两点一线。除了工作与家庭中的人之外,几乎与其他人没有过多交集。

第三种人,每天干什么事都与一堆朋友在一起,甚至上个厕所也要找个朋友一起。朋友晚上叫他去酒吧喝酒,或聚会,明明自己有事,却不敢拒绝,委屈自己去和群。

首先第一种人,是最明显的孤独者,而第二种则可以称为准孤独者,第三种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们表里不一,压抑自己,除去和群的假面具外,剩下的自己却已不是自己,他们把自己弄丢了。

所以从这三种表现来看,宁愿坚守自我,也不要假和群。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就要勇敢表达,而不要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孤立而选择委屈求全,那不是真正的和群,而是扭曲自己的价值观,会渐渐丢失自己的本心。这是最可怕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来整理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探寻如何与孤独为友,快乐生活。

我的探寻之路将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孤独是什么。

接下来是我们如何与孤独为友,方法是什么。

因本文篇幅较长,如喜欢迅速获取答案,请只看黑体字及标颜色的内容。如想细细探寻缘由,下面我们一起,边看边思考。这张思维导图,也可以方便我们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在《与孤独为友》这本书里,作者和田秀树认为:产生孤独感的根源在于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

具体来讲就是,当你能充分认清自我时,就会从容面对他人的指责,偶尔的犹豫,彷徨也不会妨碍你选择属于自己的路。反之,如果无法认清自己,就会在他人的否定中逐渐丧失自信,变得随波逐流,盲目屈从,并最终扼杀了真实的自己。

从上面关于孤独的解释中,可以看出,要与孤独为友,成为快乐的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

打出这几个字时,我想到了咱们都知道的那三句非常著名的疑问句:

Who am I?

Where do I come?

Where will I go?

这或许就是所有与人有关的哲学问题的根本。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部分,也是我总结出的最重要的内容,如何与孤独为友?

解决之道是:正确认识自己,积极且随缘寻找同道中人。

1. 正确认识自己

1.1 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以 “我本位”理念为基础。

也就是说,不能别人说一,你就不敢说二。再具体说就是,我们每个人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别人说一时,你是否敢说二,或者说你是否有自己的判断认为说一是不对的。

只有我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不断认清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源头,也能通过思考建立自己的独特领域。

比如:苹果的前总裁乔布斯,与他共事过的人并不认为他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但他却有自己的优势,就是非常相信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非常具有独创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不从众,以及对自己理念的坚持,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受无数世人推崇的果粉系列。

1.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要想认清自己就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从《与孤独与友》这本书里,我总结出了三个方法: 读书、写作与批判性思维。

(1) 读书

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储备能力,而知识储备便是我们思考的素材。

有了足够的素材,思考的深度也会更广博,不会如坐井之蛙那般局限和浅薄。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里只有白水,又怎么能烹制出香喷喷的蛋糕呢?

读书除了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储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有首歌叫最熟悉的陌生人,说来好笑,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却常常是我们自己。

想要了解一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看看他的书架,看看他平时都读什么书。

那么同理,想了解自己,就去看看自己曾经读过哪些书。通过这些书籍,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喜好,从而认清自己,并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找寻到大致的方向。

(2)写作

在《与孤独为友》这本书里,作者认为思考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石之上的。那些无法转化为语言的想法显得模糊而难以捉摸,长久放置必将化为尘烟。所以将思考转化为语言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这一点与之前我看过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讲到的观点非常一致。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是这样描述思考转瞬即逝的: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忘记。

在《与孤独为友》里,和田秀树认为要把思考转化为语言,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奥野宣之认为应该将思考转化为文字。

而我通过阅读这两本书后,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应该把思考转化为文字语言和口头语言。

因为语言本来就有两种载体,一种是文字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长久以来一直是用口头语言,或类文字的图案进行思考记录和交流。所以为了让我们的思考转化率最大化,我们可以将文字和口头语言这两种方式都拿来使用。具体如何分配转化比例,这个就看个人了。

如果你的生活中更适合将思考转化为口头语言,也就是总有人可以听你分享你的思考所得,那你就用多用口头语言的方式;反之,则可以多使用文字语言。

总之我觉得两种方式兼而有之,是最好的。

(3)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是:对某种广泛被认同的观点保有怀疑的态度。即不要偏听偏信,要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

养成批判性思维的好处:一是可以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二是有利于形成弹性思维模式。也就是你会有自己的判断,不会人家说是一,你也说一,同时你还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从人家说的一,想到二,甚至三。

比如前段时间那个家庭生活类的电视剧《幸福一家人》。那个律师在听委托人房爸爸陈述儿女不孝的事件时,律师不会全盘接受房爸爸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的判断,于是他帮助房爸爸起述房爸爸的儿女。后来当儿女们领悟到房爸爸的良苦用心后,律师又帮助房爸爸和子女双方进行调解,充分听取两边的意见。

所以这里所说的批判性思维,不是说我们要事事跟人家辩论,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是说要敢于有自己的判断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会充分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意见,得出自己的最终见解。

说实话,要认识自己,确实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你看,光是总结这本书中认识自己的方法,我都写了三大段,一千五百多个字了。

小结1:上一部分我们说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方法就是——首先以我本位为前提,再通过读书、写作、锻炼批判性思维这三个方法,就可以了。

2. 积极且随缘寻找同道中人

在前面我们逐步学习了认识自己,能够通过读书写作来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我也就敢于享受孤独了。

只有我们不惧怕孤独,我们才可以去积极且随缘寻找同道中人。

因为“不惧怕孤独”是建立我们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前提,否则就会因为惧怕孤独,而成为他人的附庸或者因为无友不欢而限制了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发展。

好了,强调了半天,现在开始说正题吧!

孤独虽好,也不要独享,就像美酒虽好,也不能贪杯一样。

人必竟是群居种群,所谓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能觅得知音,仍是人世一大幸事。但我必须要说一点,现在的社会必竟是更复杂和多元化,所以也常会出现“最危险的敌人是闺蜜”又或是“感谢同窗不杀之恩”这样一类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所以我们才说知音难觅嘛!

当然仍有方法可寻,在《与孤独为友》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一些觅知音的方式。

寻找同道中人的方法:

(1)首先,从心态上改变。虽然享受孤独,但不排斥寻找同道中人。

就像咱们国家当年,从闭关锁国变为改革开放。为了提升自我,让自己享受更加精彩的人生,还是要敢于面对风险,也对自己进行改革开放呀。

(2) 增加新行动

可以在平时两点一线,或只有一条线的生活中,设法多加入一些新颖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加入哪些新行动呢?

例如:可以参加兴趣小组,或者志愿者活动。哪怕是每周末去一家心仪的小吃店去坐坐,或去图书馆逛逛,也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不一样。

此时我们无需着急,也无需刻意,只需为生活增加些变化就好。因为只要有新的行动产生,那么这些新的轨迹自然会慢慢孕育出新的人际关系。所以随缘等待花开就好。

(3)交际秘诀

作者和田秀树认为人际交往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交际能力,一种是交流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出色的解释说明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而交流能力是指你能将自己的主张用一种易于让对方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也可以说交流能力是基础的合格线,60分,而交际能力则是优秀线,90分。而对于人际交往来说,具备基础的交流能力就够了,不用刻意逼自己成为优秀交际能力的人,所以具备交流能力比交际能力更重要。

总结下,交际秘诀就是:在表达自我主张时,无须太在意交际技巧,也无须刻意讨好对方,只需要用坦诚、率真的态度让自己处于与对方平等的位置,从而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

也就是我们在实际交往中,不要当老好人,放松地做自己就好。其实有时偶尔暴露自己的缺点,也未尝不可。

比如有些演讲者在开始正式演讲前,会拿自己开涮,先讲个自己的糗事,或直接对观众说:“今天我实在是紧张啊,差点上不了场,光是洗手间我就去了十次。”

或者有时明明自己不想去赴朋友的约会,那么就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要敢于拒绝。如果因为这样的拒绝,你们连朋友都做不了了,那我觉得你应该庆幸:因为你的知音肯定不是这个人。

小结2:这一部分我们说了积极随缘寻找同道中人,方法就是——首先以不排斥寻觅,再通过增加新行动,以及掌握交际秘诀。

好了,这篇关于《与孤独为友》的读后感终于写完了。

说了这么多,如何与孤独为友呢?

其实就一句话:多读书,多思考,多逛逛。

这样我们就可以既与孤独为友,又生活快乐了。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阿玲读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