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100字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100字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是一本由许倬云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一):台湾观感

最近花时间读了一下这本书,讲了台湾的历史。从大航海时代一直到近代,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台湾的社会,地理,人文。历史演变,讲述了这座城市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台湾就是台湾,人们积极的生活,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上的台湾总是多灾多难,荷兰人,郑成功,清政府,日本人,国民党。统治者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这里的人民还是坚持自己的生活。台湾是亚细亚的孤儿,离开母亲太久,而如今已经独立成长起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和大陆一海相隔,虽然都是用中文但是还保留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片净土,希望一直这样下去,统一或者其他应该由台湾人民自己觉得,大陆就像是一位严肃的家长。台湾像是离家很多年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生活,两岸人民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很好了。衷心的祝福台湾和大陆人民生活幸福安乐。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二):带着期待去台湾

昨天熬夜把这本台湾历史看了第二遍。

坦白说,我是一个历史白痴,因为年纪增长的缘故,慢慢地对于历史有了些许的兴趣。因为下个礼拜就要赴台,于是,把我挑选的这本台湾简史认真地读了一遍。

可以说,终于对于两岸复杂的情绪有了一些从历史角度的认识。从郑成功到清朝的统治,再到日本50年的影响和近代国名党的统治。每一步给台湾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台湾经历了大陆不曾经历的漂泊和抗争,大陆人自然也无法理解台湾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本书中有条有理地按阶段介绍了台湾400年的统治历史,在台湾问题如此紧张地今天,好奇心的驱使,让我更想探究台湾问题到底如何而来,又为何会走到今天,我想这样的敏感话题应该是无法从大陆发行的资料中找到答案了。从国名党统治阶段开始,能够看出被反复修改和删减的痕迹,已无法正确看出事情的全貌了。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喜欢的。在今天这样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何能够用封锁信息来统治人民?越是避而不谈,我想好奇心越是想要追根究底才是。

此次台湾出差,有机会我想像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参观一下,然后去诚品书店看看关于历史的书籍。我记得曾有人说过,精通异国的语言,有时不是为了更加了解异国,而是了解在异国人眼中中国人的样子。说这话的人当时是有稍许的沮丧和无奈的。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三):四百年飘荡

国共两党、大陆与台湾的近现代史,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四百年前的台湾大多是原住民(我猜可能是古代华南人移居的),全球化把台湾拖入贸易活动的链条。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中日混血,似乎与台湾后来“亚细亚孤儿”的命运不谋而合。郑成功在台湾立国却并未带入大陆精英,此时的台湾文化氛围是庶民文化。

清统治时期已经有了近现代化进程,日据时代日本经济建设更加繁荣。由于本身文化贫薄,经日本之手传播的西方文化很快扎根。但作为殖民地,台湾被排斥在日本精英阶级之外。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历史进程与大陆惊人相似。

改革开放后,由于带来了许多大陆精英,以及有美国的援助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李登辉执政后停滞不前。

蒋经国执政后民主政治发展,以《美丽岛》为据点,本土意识浓厚的民进党形成了。但台湾的民主政治陷于族群意识:国民党根源在大陆,民进党则是本土复杂形势的政治产物。民主投票时人们不以政治立场却以族群立场投票,台湾的民主政治因而带有先天缺陷,公权力不能很好地服务人民。

此外,中国日本以及西方文化在台湾交流冲撞,但人们似乎没有学到各种文化的精髓。近二三十年来,大学热兴起,但高精领域的人才稀缺。(插一句,我看了今年大陆和台湾大学的财政预算,台湾几大高校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华科。)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房地产充斥着大量泡沫,家庭主妇把希望寄托在炒股上,这和多年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何其相似乃尔。

晚上花了两小时翻完了这本小书,作为历史类读物很简洁,我颇喜欢关于两岸相似性的讨论,但还是有些主观论点和不够严谨的地方吧。我对台湾史不太了解,以这本书开拓眼界还是蛮不错的。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四):岛上发生的一切

真的太棒的一本书!

许倬云先生从四百年前葡萄牙将“大员”(台湾安平附近,旧名)作为一个临时基地并将台湾牵扯进如人们视野开始,到郑成功退守台湾保留汉文化遗珠,到清领时期“移民”逐渐开发台湾岛,到日据时期,到国民党威权统治,到后来的民主经济腾飞时期,一直到对于台湾现状的分析与台湾未来的担忧,把台湾岛上发生的大事件全都串联一遍,让读者惊叹,并理解原来台湾的历史就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许倬云先生的笔触很细腻,在尽量保持客观的同时保有了对于台湾岛的爱,理解,与关心,让这段历史更加生动。尤其从最后一章中,在许先生的描写中,我看到了台湾当今繁荣背后的重重忧患,但同时也有许先生的担忧着急,并指明中国人应该寻找自己的理念,有一个新的价值体系。作为一个台湾人,他热爱他的家乡,并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热爱,并为其感叹。许先生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有良心的忧国忧民的学者形象。

这本书我一边读一边查字典,有很多字都不知道读音,很多用法我也不知道,但很清楚地能看出,有一些很典型的台湾写作风格,比如一些词语的运用,有一些很古老很有文化底蕴,我真的是长见识啊。

最后,这本普及性书目为我们展现了台湾这么多年复杂艰难的挣扎努力,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两岸关系,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绝对性的,更是让我们有一种同理心去思考。台湾人自己也是很疑惑的吧,经历了那么多身份的转变,被一次又一次的抛弃与接收。很多时候,台湾只是作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对象,岛上政治风云变幻,但人民作为有情感有体验的个体,怎么能够随时随便接受新的身份呢?

台湾人,又是谁呢?大概是亚细亚的孤儿吧。

台湾问题是一个太复杂太复杂的问题,历史遗留下来,一代又一代,哪里能够简单随便的解决宣布呢。但毋庸置疑的是,台湾岛与大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未来是不确定但又值得期待的。

强烈推荐一下这本书,许倬云先生的其他书我也想读一读。

《许倬云说历史05·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五):读《台湾四百年》

读《台湾四百年》 很喜欢读大师的作品,总能学到些什么。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于1949年10月1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世界瞩目中站了起来。说到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得不提。 提到台湾,就又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揆一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福尔摩沙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清明政府刚开始管理台湾的时候,由于台湾社会秩序较为混乱,清明政府禁止大陆人移民台湾。但那时候在大陆,由于耕地少,战乱频繁,饥荒连年,福建闽南和广东嘉应州一带的大陆居民,照样一大批一大批地向台湾迁移。清明政府没办法只好逐渐放宽限制,直到最后取消禁令,允许大陆人携家带口迁居台湾。 据统计,清朝政府刚收回台湾时,台湾的汉人只有10多万,但到了1877年,汉人已增加到300多万。移民的增加和清明政府前期推行的少收租税和政策,促进了台湾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到了10世纪中期,也就是距现在250年前,台湾已成为“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祖国宝岛了。 我们小的时候学习历史,都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

但是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日本,法国都对台湾蓄意已久,有名的甲午战争爆发了,清朝政府仓促应战,一败涂地,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希望从外交上得到支持,并在谈判桌上减少损失,但在“弱肉强食”的时代,衰弱的清政府最终不得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被迫割让了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怎样,总是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