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演技六讲》读后感锦集

《演技六讲》读后感锦集

《演技六讲》是一本由[美]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演技六讲》读后感(一):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喜剧之王》,那里面提到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使这本经典之书具有了一定幽默性,也是影片中很重要的道具,戏中的周星驰完全是靠这本书来自我升华。事实上,周星驰确实受到过一本电影理论书籍的影响。这得从周星驰的老搭档吴孟达说起。当年吴孟达混迹无线电视,每天只是混日子,收工后就去喝酒打牌,直到遇到老戏骨关海山后才真的开了窍。在关海山的教导下吴孟达从此明白了什么是演戏,当年虾叔不但亲自教了许多东西给吴孟达,还送给了他一本受益匪浅的《演技六讲》的影印本。结果传来传去,这本《演技六讲》就在香港的演艺圈火了起来,本书也逐渐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然而当我刚刚拿到这本《演技六讲》的时候,完全出乎我所料,这本书并不是纯理论方面的书,而是一本以对话构成的表演入门指南。文中的六讲分别为:专注力、情感记忆、戏剧动作、人物塑造、观察、节奏。我是学电影的,而且也主要研究过表演,但是一直停留于表面,这本书的作用可能不在于教人们如何表演,而是以认识为主,将表演这门艺术用文字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看完之后总结不过就是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学会演习,其实“演”不是说你扮演一个和你性格相似或是天差地别的人物,而是你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从宏观到细节都能够融入生活,这个时候才能称作是演戏。

每个专业的演员都会经历过这样一堂课,那就是解放天性,有人把解放天性理解为放开自我,抛开颜面,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解放天性,就是暂时舍弃自己的本性,将全新的灵魂注入到自己的肉体当中。真正的表演,是在表演结束一段时间内很难从戏中走出来的,这不是演的,而是真的“成为”了那个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知名演员,他们为了一个角色去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只为了成为那个角色,而不仅仅是去演他,模仿他。

书中提到的这六点是缺一不可的,没一点都是构成一个好演员的基本品质,表演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它是给观众看的,生活本身都是具有戏剧性的,但是更多的是心理活动,如何能把这种心理活动体现在肢体与台词之中,这还需要更深的琢磨。

《演技六讲》读后感(二):戏如人生,如何做一个演技派?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其实反之亦然。戏剧呈现的是多种多样的丰富人生,而演员要想演好这些与生活中的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自然要下一番功夫了。可悲的是,如今中国的很多所谓科班出身的明星,从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出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影子,即使在作为外行人的普通观众看来,他们的表演也是生硬夸张,演技不在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演技了。

波兰裔美国戏剧导演波列斯拉夫斯基的《演技六讲》,以对话体的形式,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使读者初步认识什么是演技,什么样的人是有演技的。他赋予表演很崇高的地位,称其是“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再现出来”的一门艺术。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表演的艺术家,才会将毕生投入艺术事业中而不为外界纷扰所牵绊,为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作出贡献。现在拿着巨额片酬的抠图明星们,拍着让人过目即忘的烂片,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人类精神世界,心中只想着自己名利双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的同时,带给中国荧屏一片虚假繁荣。

《演技六讲》有六个关键词:专注力、情感记忆、戏剧动作、人物塑造、观察、节奏。本书目录的这六个词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姑娘在导演的引导下对戏剧表演的认识逐渐深入,读者也对表演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同这世界上任何行业一样,表演最重要的是天赋,但要想成为一个实力派,仅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方面提高自我。

聚精会神、心系一处,这些都是表演所需的基本能力。试想在嘈杂的电影拍摄现场,如果不将注意力集中在戏上,怎么能有效地完成表演?在舞台表演上,演员与观众的即时性互动,更加考验演员提升自己和他人专注力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话剧演员都是实力派的原因。

成为一名演技派,不仅要从外在形象上提升自己,更要在内在精神层面丰富自己。表演类的专业院校都设有形体必修课,这是外在改变的一个过程。较之勤奋努力就可以改变的身体形态,丰富内涵要难得多。波列斯拉夫斯基在《演技六讲》中提到学习掌握各类知识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起来很难,这需要演员要有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如今在老戏骨中还能看到这样可贵的品质,而在年轻明星中实在是凤毛麟角了。

好的剧本需要优秀的演员使其登上舞台,好的角色需要优秀的演员用心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才能成功塑造,如果每个演员都能拥有波列斯拉夫斯基在书中介绍的这些素养,那演技派便不是中国现在的荧幕上稀缺的物种了。愿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演技六讲》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 艺术启蒙—如何观察和欣赏

对话体读起来不费劲,最大的收获是关于观察力与节奏的,没想到在一本讲演技的书中,我获得了艺术方面的启蒙,如何欣赏艺术换言之可以说如何观察艺术。 欣赏演技时,可以看演员是如何设计动作的,以及对当下的情景,演员是如何应对的。演员设计动作时,一定要根据他演对手戏的角色性格来选择自己的动作,因为对手的性格决定自己采取什么反应。 观察力包括专注力(专注可以通过不说话来集中注意力并激发自己的潜在情绪),记忆力(通过回忆再现加深记忆,并在回忆的过程中对动作进行分析),以及包含眼睛在内的各个身体部分(如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的训练。 观察要做到事无巨细,直到可以重现,只要观察消化得当,深入了解,哪怕素材很少也能重塑生活,不担心没有素材。 对日常生活长久而敏锐的观察,有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关键在于是否对观察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所以不要担心没有对象可观察。

灵感库的建立非常必要,要随时随地拾取并储存各种经验。灵感库究竟如何建立,暂时没有清晰的思路,但最终这一切都是要存在脑子里面的。

「每一个细心塑造的角色是对隐藏价值的宝藏的侦查发掘。」

偏见是有必要的,对于持有偏见的人来说,就是通过与他人的争论来对自己的观点有更好的把握。

矛盾是戏剧展开的必要手段一样,但矛盾是被创造出来的,戏剧的关键不仅仅在于What「主题是什么」,而是How「主题是如何通过无数难关最终贯彻到底,或者半途而废的」,是如何展现主题并冲击人思考的。

How的另外一个称呼是节奏,节奏是音乐和舞蹈的重要元素,甚至看似混乱的壁画都隐藏着某种节奏,一切元素「按照最有次序和节拍」的变化组织而成。

「节奏是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次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一步一步地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地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

(这是作者对节奏的定义,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定义)

只要是能够「一步一步激起欣赏者注意」的东西,一样都别放过,要想拥有好的节奏感,就得在生活中尽量自由地去适应所碰到的一切节奏。最好是从音乐入手,全神贯注,放松身心去听,任由自己的身体随着音乐节拍摇摆,任由自己去感受音乐带给你的各种不同情绪并随着音乐而带来的改变。

去倾听一切,去观察周围人事物的每一处变化,用自己更新更好的水准来应对,去解开万事万物活动的秘密所在。

《演技六讲》读后感(四):何处找演技

在我们的时代,剧场艺术不可避免地式微了,但它不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灭绝,也不应该在文化生活中占据边缘的地位。和过往的种种艺术门类一样,在新的技术条件的压迫和加持下,它一定会为自己演变出新的社会和美学范式,但来自过往的基因也一定会顽强地在新物种中以各种痕迹展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主流表演技艺训练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跑江湖的班主、高居庙堂的正式古典训练、现实主义和心理剧的“身心”训练,人类学思维引入和相应的“全球化”的方法收集。随着各类肢体剧场、机制剧场、意像剧场等所谓“后戏剧剧场”、以及各类非剧场艺术表演引发的对非系统碎片式训练和修行的兴趣,新的美学模式革新更多地诉诸于从创作各阶段到接受各层面的整体,而表演者的训练体系则是这些革新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扎里尼的《表演》一书中,艺术表演的意涵至少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方法为基准的角色创造:心理学意义上的真实;二是表演者作为布景场景法意义上的工具:表演是人工制品;三是即兴和游戏:戏剧创作的过程作为剧目本身;四是表演作为政治实践:表演是真实变化的排演;五是对自我和他者的探索:表演成为个人际遇和修炼的载体;六是表演成为文化交换:对一个人的他者性进行游戏。

20 世纪,全球各国的戏剧革新潮流,涌现出非常多有成就的戏剧人物,对演员训练也提出自己独到而系统的见解,而非仅仅止于简单风格追求的导演实践者。他们是对传统叙事性再现表演技艺的革新有所贡献的人,其艺术成就未尽然要比那些不关注此方面的戏剧工作者要高。近几年,和以往拒斥媒介传播的秘笈态度不同,很多关于表演训练的影像资料都被上传到网上,主要集中在视频网站。这些珍贵资料的公开,非常有助于去除不必要的师徒亲传神秘感(尤其这种神秘感被主流影视工业和艺术高教体制商品化),以及只阅读书面材料所带来的困惑,让自学和自我探索成为可能。另外一个优秀的资源,是“国际工作坊艺术节”,这是一个由大英图书馆声音档案部门和相关学者主持的非物质文化档案,搜罗了现在能够找到的大部分演员训练方法的实践者和大师,留下关于课程的影像资料,这个档案没有在线公开,有心者暂时还必须亲身借阅。

文本表演的区分与英美分析哲学-欧陆哲学的区分大致一致,而表象和真实的关系这个最古老的诗学问题,和再现表演训练的核心问题,即“肉身在场”的建立息息相关。而这个美学意味的建立,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语境中,是围绕着“假定性”所牵扯到的一系列能力所建立的:演员的注意力、想象力与身心控制的能力。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现象学领域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技能的习得,可以说是习得一种以心把握与探讨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对这个问题的辨析,以及在实践中的确证,为再现表演中角色、自我、中性面具-观众意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了思辨和行动的基础。

《演技六讲》读后感(五):《演技六讲》摘记

●要想演戏,你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由你自己塑造出来的或者想象出来的情感上面去。

●学会掌控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这五种感官,是戏剧表演的关键。得知道怎样驾驭它们,让它们运转起来,最终达到让这五种感官去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地步。

●演员的培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身体。要训练演员的所有肢体器官,训练演员的每一组肌肉和筋骨。练习项目包括体操、古典舞、形意舞、击剑,还有各种呼吸练习,发声练习,演讲,歌唱等等。每天一个半小时,坚持不懈地练两年。二、学识和文化上的教育。演员要通晓世界文学,通晓关于绘画、雕刻以及音乐方面的历史。对运动心理学、心理分析、情感表达以及情感原理要有很清楚的认识。还得对人体解剖学有一些了解。这种学识方面的训练使演员可以在舞台上驾驭各种不同的角色。三、对演员精神层面的培养和训练。这是表演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演员在精神层面必须收放自如,才能够将剧作家所设定的任何情境展现出来。而这需要通过长期的刻苦训练,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体验过各种不同的角色才行。这方面的训练需要从以下几点脚手:全面掌握五种感官在各种可以想象得到的情境中的运用;情感记忆、灵感与洞察力记忆、想象记忆以及视觉记忆方面的培养。

●创作一定要真实。如果你的艺术感悟告诉你,某种过去的情感与当下的问题相关,可以帮助你塑造人物的形象,那你就要大胆地采用。模仿是不行的。创作才是正确的道路。

●要想调动情感记忆,做到感同身受。只有勤加练习,熟能生巧。到最后只需要一个闪念,你就能触景生情。心里有了既定目标,你就可以直接从众多的过往当中将你所需要的情感经历锁定,稍加练习之后,只要一点提示你就能随心所欲地表演出你想要的样子。

●如果扮演的是一名杀人犯,可是演员从来没有杀过人,那从哪里去找那种感觉?想一想你看见一只落在你手臂上的蚊子,心里是否只想着要弄死那家伙?就利用那股劲来演杀人犯准备杀人的戏吧。当然,还要把那种感情放大,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要当心的是,不要将“感同身受”做得太过头。该靠“动作”来表演的时候,就不要试着用“感同身受”的方法来表演了。

●每部剧都有一个或几个“最紧张”的时刻。观众花钱买票可不是为了那整整两个小时的戏,而是为了那最精彩的十来秒钟。演员的所有能量和艺术创作都应该直指这最关键的十来秒钟。

●注意观察你周围的一切,自身要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仔细体味。要将多姿多彩、丰富充实的生活财富收集起来,并且将它们存储在你的心里。有了它们,你的表演就会更精准、更简洁。

●戏剧动作的三层次法则:用一棵树来做比喻,首先是主干,也就是剧本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在舞台上,这个得由导演来掌控。其次是旁枝,也就是中心思想和主旨的构成成分及组成因子。这个是由演员负责的。第三是树的叶子,也就是主干和旁枝的具体产物,是中心思想的精彩呈现,是主旨的闪亮概括。而剧作家就好比是供养整棵树营养的汁液一样。

●演员每扮演一个角色,都需要在舞台上把这个角色的全部精神生活给塑造出来。得让观众看到这个有灵魂的人物的身体、心理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活动状况。除此之外,这个人物的精神生活还必须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要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中去,要到生活中找活生生的例子去参照、去借鉴。比如不同的画作、周围的人。研究他们在不同状态下手的动作、走路的样子、坐着的姿势、说话的特征……这样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人物角色。

●舞台上角色心理活动的塑造,实际上就是内心活动节奏的问题。而这种内心活动的节奏跟剧本的作者(剧作家)的关系很大。要紧紧把握住剧作家的心理活动,遵循他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来进行人物塑造。所谓剧作家的心理活动, 就是剧作家的意图——比如想要创作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在实际表演中,演员要面对诵念剧作者所写的台词时的能量组织问题。经过仔细研究、排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演员应该就会了解剧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趋势。而这种变化带来的节奏,一定会影响到演员的节奏。

●角色情感是由演员来塑造。演员甚至可以要求剧作家根据他的表演来调整剧本。

●在你能够完全把握角色的一般人类情感的时候,你清楚地了解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你所饰演的人物角色生气了,或者是伤心了、高兴了、绝望了或者是有求于人,反正不管剧情要求角色有什么样的情绪吧,你都能了然于胸,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去追寻情感塑造方面最基本的一点要求:自由自在地表达你的情感。绝对无拘无束、不受限制的自由发挥。

●善于观察可以帮助演员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留意到那些不平凡的、异于寻常的东西。可以帮助演员提高感官记忆能力和肌肉记忆能力,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调适自己以适应角色所要求的任何表演需求。它还可以帮助演员最大限度地打开眼界,让他们学会欣赏不同人物、不同艺术作品的不同特点和价值。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演员还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的一切外在生活,从而丰富演员的内心生活。

●我们要把每件事、每个人都当成观察的对象,并且把它“演”出来。

●借助于舞台上出人意料的自然发展以及不可预知的推动力,冲突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并且这种冲突能够促使观众对冲突的一方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督促他们去思考自己生活的轨迹,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动答案。这才算是戏剧。所以戏剧艺术的关键并不在于“剧本的主题是什么”,而在于“主题如何通过无数难关最终贯彻到底”。

●节奏是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的有次序、有节拍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一步一步地激起欣赏者的注意,始终如一地引导他们接近艺术家的最终目的。

●音乐方面的节奏最明显。听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身心要完全放松,任由自己的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摆。任由自己的情绪随着音乐的改变而改变。总而言之,要凝神以应变。然后我们用这种对待音乐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其他艺术形态就可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