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独,怎么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孤独,怎么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孤独,怎么了》是一本由艾米莉·怀特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怎么了》读后感(一):即使逃不过孤独的魔掌,至少我能认清它的模样

在本书中,艾米莉从孤独的来袭谈到了孤独的真相,继而探讨摸索了一系列如何适应孤独的方式以及正确疗愈孤独的解药,并最终接受了孤独如影随形的陪伴,与之握手言和。

不可否认的是,它多少有一点心理类书籍共通而难免的阅读枯燥感,也不怎么容易进入。

但,还是值得一读。

当然,如果你业已习惯了孤独相伴,甚至万分之享受孤独所带来的欣悦,那么,也许你并不需要它。

只不过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发自内心地讨厌孤独、厌弃寂寞的吧。无论他们是否真正意识到并看清楚它真实的容貌。

而在此种情况下,或许这本书能够派上用场。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

“即使逃不过孤独的魔掌,至少我能认清它的模样。”

《孤独,怎么了》读后感(二):孤独怎么了 怎么了怎么了

【作者】她曾是一名律政界风云人物。金发碧眼苗条纤秀。获三个学位。曾因孤独而出众。在父亲癌症去世后,她的孤独开始深入骨髓,遂放弃律师工作。严重时想过自杀。如今她居住在纽芬兰专门从事写作, 平静地与四只猫为伴。

———————我时常在想,哪里机制错了,是我出生的时机不对,还是我本不属于这颗星球?

—————————————硬壳是包裹、保护,是周密而牢不可破的防御;当然也是拘束,禁止,是永不可质疑的体制的确定与权威的绝对。

【美】西北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加德纳:孤独和社交恐惧要分开来看。有社交恐惧的人可能会孤独,但大部分的孤独人群对社交不会感到恐惧。

孤独以它独有的方式蚕食,盘踞着我的心。

孤独与孤僻,是两种定义。孤独是因为内容独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却并无独特的内容,只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发生障碍。我tm害怕是后者

“或许幻想可以省去现实交往中的困难,让人快速找到一种安慰。孤独人群并不是不懂如何去社交,只是他们通过幻想去寻找一种融入感。”

“到静修处修行数月成为现代人追捧的生活方式,他们去那儿过远离尘网、自给自足的生活,独自探寻被写入《孤单星球》手册的神奇之境。”

“在商业化的世界里,变化和发展是本质,利益关系不可能长久。可以说我们这代人是经济衰退时期第一代独居(不会做饭)的人。许多专家预言:到2100年,地球上一半的动植物都会消失。”

为什么受罪的总是无辜的动植物。它们的思想我们从来不屑于倾听。我们只在乎自己没拥有的,我们的生活包裹在商业化的躯壳。我知自己假装对未来作出一副假惺惺的担忧样,总比现实中的人模狗样好太多。

“孤独患者并不需要一杯奶油可可,他们需要的是长久的陪伴” 奶油蛋糕只是短暂的慰藉,实际上他们更需要长久的陪伴。

“我们在选择未来时通常会借鉴过去。” 这是历史自己都不知道的价值吧。

“欲望都市、老友记、广告狂人 电视剧里全是对生活心满意足的人物形象” 大量影视作品被虚化,给人制造一种假象,于是人便轻信它。

“私底下的我大多是一个人。放学后我会偷偷打开学校后门,对着猫大声讲话来寻求陪伴;要么独自走去街角商店逛一会儿;傍晚时分,整个空房间暗下来,我就坐在后门廊上玩大理石” 我喜欢去阳台躲在书柜里假装自己进入异世界,邪恶地想象父母找不到我的着急样。

“一个人待在图书馆里好几个小时后 为了摆脱孤单的感觉 我会列出朋友的名字” 小时候我也干这种蠢事,还被同桌发现了,她质问我为什么没有她的名字。当时一个谎便圆了过去,人小鬼机灵。只恨今日圆滑朝着钻石的极致生长,反而被磨得越来越扎人。

“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所以我经常溜出实验室跑到对面的大学里。坐在美国文学区的铁板凳上找书看。”(实际上这也是我的内心独白)孤独的写手,是不需要爱情的。

哈萨克斯坦格言说,“当你越和别人交谈,灵魂就越轻。” 所以我不想再做沉默的大多数。我想替自己的良心向世界发声。即使我被铲死、电死、烤死。说真的,我还真不怕死。

“一起出游的时候,扮演一个总是会带足够的燕麦条和放久了的水果的小天使,并确保最后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个。” 我还没到作者这么善良的地步。不过我想遵照老子的《道德经》试一试这样做,或许会有些许收获

《孤独,怎么了》读后感(三):Lonely:Learning to live with solitude

我自己想说却无法跟家人、朋友说出口的话,在这本书里详细表明了。

大学的周末,我去购物或者逛街是为了有一个说话对象,曾经一个人走在繁华的楚河汉街,只是看看,从没钱去买衣服,我也渴望有个猫陪伴我。

回家的时候,看到爸爸妈妈,我有的仅仅是距离感 好像每个人都离我如此遥远。

上大学的第三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当时,我遇到了困难时期,与高中朋友失去了联系,要在这个新城市里努力建立新关系。孤独如“刀割”鲜血直流,千疮百孔。

我的日记里有我对未来生活的幻想,有预言。我永远不结婚 不生小孩,不去经济管理学院。许多女孩从十九岁为找对象发愁,我跟她们不同,我担心自己越来越孤单。

大三,积极调整生活,拼命去夜跑,有规律的睡眠,曾经列出一个活动清单,从早到晚,即使安排好了,内心也无法平静,一想这些事都是我一个人完成,胃有一阵隐痛,像从悬崖边上往下望的感觉。

那时候,我一个人走在路上,都会听王杰的歌,想一个不可能的人,记忆的片段还残留,我拼命想要抓住梦里微弱的感觉,找到接下来一天的动力。

“乐单族”:拥有自我个性和内心力量的叛逆者,夜晚十分,我悟不出任何哲理,只是在操场边听着80年代的老歌。

孤独以后,我也得了自欺欺人的毛病,周末我常常一个人徘徊于校园,但我会发动态说我正在和某人在外面玩和吃东西。孤独的隐蔽性,我不曾向友人开口,缺乏安全感,他人十分危险,注意力不集中,睡觉断断续续。

母亲有父亲的照顾,也不会太孤独,有遗传的因素。考虑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时间是落寞的,食欲也大增。

对于社交,我不恐惧,只是少了群体的归属感,在聚会上,不说话也不参与,只是躲在角落里暗暗观察。我对社会越来越敏感,对社交渐渐失去了兴趣。 总是被说不实际,做着白日梦。

作为会计,需要记术语,还好有比较好的老师,修行在个人。独处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可以不用依赖任何人,凡事靠自己解决。只是这个过程很不容易,想想别人,感到不公平。他们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了外界的帮助,而我缺要独自面对重重难关和层出不穷的挑战。

孤独是避风港,带来压力也是平静。在环境里唯一有安全感是在打印店老板那里,修改毕业论文的格式,查重,听着关于学校里的小道消息。融入社会,有一个自我定位,借助别人来了解我们自己,也是子良先生(咨询师)所言。

推荐了几本书:《孤独与爱》、《战胜孤独》、《孤独与精神提升》。

“在你独自做事时,要把自己,放在独自之前,这会提醒你并不是真的孤独。”

孤独与收入的关系:社会人际关系普遍淡化,但拥有可支配收入和高学历的人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社交。

搬了家,换了新工作,来到新城市,继续对抗孤独,与之为伴。

美国加州大学“ucla 孤独自测表”

《孤独,怎么了》读后感(四):愿孤独患者都心有慰藉

是什么?

P135 我家后面的沟谷长有茂盛的植物,但因为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所以总是忽略他们。除非我知道他们叫连翘、风信子、野玫瑰,我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孤独症、孤独患者的存在。

P197 孤独虽然是个人情感,但他反映了我们与身边亲人和朋友的关系。

P199 哈利说,孤独是人的需要不被满足时产生的情感,是人对亲密关系的欲求未得到释放。

P73 矛盾心理。越孤独越想要保密,问题越严重越假装没事。

P75 当我处在孤独中,我随时都感受到压力,随时都有危机感。

P79 我无法专注于手上的事,总时心不在焉。

P81 孤独大多数时候都表现为焦躁。

P82 睡眠断断续续是孤独症最普遍也是最关键的临床表现。

P83 其他孤独患者和我的症状类似。偏头痛、消化不良、有时胸口还会刺痛、甚至患上心脏疾病。

P98 不管环境如何,活动性质如何,TPR(体温、脉搏、呼吸)指数高居不下。

P111 虽然我越来越需要别人的陪伴,但我开始躲着朋友。

P113 总时幻想负面的结果。

P113 我虽然拒绝了别人的邀请,但我越来越喜欢陌生人了。……不需要和别人地接触,我就有一种满足感。

P114 孤独人群对社交讯息的记忆力很强,而且他们对陌生人表情解读更准确。

P115 我的白日梦无边无际,我会在其中觉得越来越轻松。

P117 我想打电话叫朋友来陪我。……真正在一起的时候,我又开始厌烦,觉得不自在。

P126 孤独的人会尽量“避免”而不是“发展”人际关系。

P136 孤独有共同特点,比如威胁感、缺乏安全感、自闭、沮丧等。

P155 孤独者将自己置身人海中,会感到抚慰,例如:教堂、火车站、十字路口。陌生人对他们来说不是威胁。陌生人并不会引起他们的孤独感,反而熟悉的人才会。

P185 对承认孤独有心理障碍。

P198 我们回避问题,也许正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就算我们克服了心里障碍说出来,对方的建议也不一定靠谱。

P218 孤独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要走出孤独就得改变生活方式,但改变生活方式并非易事。想到不再孤独的生活,我既感到高兴又有点迷茫,高兴的是不再受孤独折磨,迷茫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熟悉感。

P88 他们有这种感觉,可能父母有一方也是孤独的。

P138 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成人的孤独感跟童年时父母离异的经历有关。如果某人童年时经历了家庭分裂,他就会怀疑自己能否跟他人相处,因为他们看周围的一切都是灰暗的。他会渐渐形成一种认识,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东西。所以他就很难或者说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因为他害怕再次失望。

P139 你不依赖别人,凡事都靠自己解决。也许是信任体系崩坏导致的,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把孤独当作避风港,这种矛盾的情感既给你带来压力,又能使你归于平静。

P143 本身为少数人群,如同性恋。

P147 离婚、生病。

P160 和乡村相比,城市会增加人的孤独感。

P167 工作太忙。工作时间延长,意味着我们与亲人朋友的来往减少,与同事间的利益来往增多。在商业化的世界里,变化和发展是本质,这种利益关系不可能长久。短暂的同时关系满足不了我们对社交的需求。

P171 独居的人比生活在大家庭里的人更容易孤独,尤其是被迫独居,例如离婚、失去伴侣、小孩子离家生活。

P172 穷,没钱参加社交活动。

P175 市场的触手频频深入我们的生活,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交生活和五十年前一样,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照常,只是少了真诚和实质的内容。

P176 我骑自行车到国家公园转,停下来感受周围的世界,我的孤独感就会减轻,自然界能给予我安慰。环境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一旦失去了物种多样性,我们将更加孤独。

P179 我们的文化表现出社交的丰富性时,感到孤独就是一种失败。……文化环境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反倒怪自己需求过多,不断抑制自己的渴望。……我们如此孤独,却只能压抑在心里,还需要自我反省。

P180 有人说在网上认识“朋友”弥补了他们的空虚,但我采访过的朋友都说网络会加重他们的孤独感,有害无益。心理学家将网络形容为“触不到的存在”,我们通过网络和朋友联系,但这跟朋友就在身边是两码事。网络虽然不受地域限制,但也剥夺我们与亲人朋友零距离交流的机会。

P187 我们认为孤独的男性常怀有图谋不轨的想法,所以对他们更无情。

P188 男性对自己的问题比女性更保密。例如光从测试结果看他们孤独的程度要轻很多。

P191 就算同为孤独患者,也不一定能发现别人的问题。

P193 孤独的隐秘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孤独患者的福利。只要他们自己不说,别人就不会做什么评价。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抑郁当借口,因为大家普遍能接受抑郁症。

P202 孤独的人希望可以大方讨论,希望有人会倾听,也不用担心别人的评价。

P215 收入减少,有孤独感的人就会增多。

P99 社会交往是我们人类活动的核心内容。满足人们对人际交往和深入交往的需求至关重要。

P140 解决孤独的办法很多:为孤独患者建立一个聊天群;亲自教他们怎样去开始和建立一段人际关系;给他们提供咨询。……最有效最显著的是让孤独人群去重估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安全期望值。

P141 摆脱孤独就是重建信任的过程,解除对他人的戒备,对他人予以信任和依赖,要意识到社交与独处一样安全。

P144 你遇见的每一个人,或跟你有交集的人都会帮你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会对自己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身上还有更多的特点待挖掘,还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待发现。

P154 利用网络同有相同经历、感受的人交流,是有益的。但电脑绝不能取代实际的陪伴。

P171 被动陪伴。即,你在厨房煮饭,你爱人在餐桌前读报;你在刷牙,你哥在客厅玩游戏。

P194 孤独的人首先得承认自己的问题,才能谈帮助和治疗。

P208 让孤独人群相互支持,帮助彼此解决问题。

P210 孤独感是来自社交关系,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指导。自我调整的方法效果不佳。

P211 孤独的人表示他们不需要享受独处之类的建议。弗兰克说他的问题不是独处,而是摆脱不掉的孤独感。

P214 催眠法效果不佳。催眠师让我想象和他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想象自己用微笑待人,而别人也报以同样的微笑。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幻想会和现实形成反差,反而会加重孤独感。

P230 有研究者认为孤独的人只要遇见合适的另一半,他们的孤独感就会立刻消失。但事实上,要几周或几个月才有效,这一恢复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慢。

P230 渐进法。既给自己留出独处时间的同时,也要走出去参加社交活动。

P237 孤独让人产生的舒适感和熟悉感是慢性杀手,我必须要大胆走出去才能得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