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是一本由石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读后感(一):人生而孤独

每每读完一个故事,静待内心的波澜平息,谁知,每次都是一种心灵的激荡和冲击,这是来自内心孤独的呐喊和呼唤。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着各种角色,爱人、父母、孩子、朋友、情人,天天充斥着角色的转换,无暇消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然而,它却寸步不离的跟随着我们,前进后退,只有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的时候,它才会跑出来给你一个惊喜,它美丽因为它唯我,它妩媚因为它清澈。我一直害怕这孤独,因为我将它与寂寞混淆,我认为只要有人陪伴就不再孤独,其实是我自己给自己开的最大的玩笑。阅毕发现,孤独那么善良那么迷人那么不可多得。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读后感(二):滨海城下无处安放的孤独

故事始于一家坐落于海滨城市的普通旅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在以旅店老板‘我’为第一视角,描绘了夏氏夫妻、怀揣文学梦的青年、受家暴困扰的孩子、父子矛盾激化等一系列发生在旅店内并饱含社会现象的小故事。它们无一例外,都成了这个孤独旅店的载体与缩影。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夫妻也好,恋人也罢,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心事。它就像是一种精神寄托,能够暂时抹去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快,但这并不是某种意义上的解脱。孤独是一种可以传递的情绪,它所依托的媒介正是那仿佛无处不在的海风腥咸,以及那座耸立在月色之下的高不过四层的西式小洋房而已!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读后感(三):被掩埋的梦想在故事里借尸还魂

石尹的修辞好,好得令我有点嫉妒。

写一个女人得知心爱的男人结婚,是“她的感官和心脏被串在迎亲队伍里,浩浩荡荡地带走了。”

写另一个女人的笑容,是“从抽屉深处拉出来的笑,是极力掩饰了轻视的笑”。

写一个残疾的男人在舞池里跳舞,“看起来有点像少了什么重要螺丝的机器人。”

……

世上敏感细腻的人很多,但能够精确表达的人却很少,石尹是其中一个。那些无比微妙的情感,他寥寥两笔就十分传神。就像他的微信签名写的:“臆想症患者”,他就应该写作。

这是一本小说集,写了12个发生在“孤独旅店”里的故事,12种隐秘的孤独。梭罗说过,“大多数人过着一种平静的绝望生活,他们心中的歌和他们一起埋入坟墓。”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容易写,平凡人心中“注定被带进坟墓的歌”却不好写,但石尹却可以写。

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梦想,开一间旅店,收容孤独的旅者,也顺便收容他们的故事。晚来天欲雪,孤独的人相互依偎,就着红泥小炉,饮酒作歌,相互倾诉,多么美好。

可世上真的有那么多平凡美好又精彩的故事吗?也许并没有吧。绝大多数的人过着平凡困顿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消磨了激情和梦想,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生的结局。痛得发不出声音,到底也就那么地算了。可正因为如此,正因为难得,所以我们才需要小说,需要故事,我们在这样的故事里翻一翻那些孤独的灵魂,也顺便找找自己的影子。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各种千疮百孔的梦想不肯咽气,又在故事里借尸还魂,这种挣扎,本身有一种动人的颜色,最终他说:“学会与这世界的孤独相处,不因为孤独暗自神伤也不引以为傲,而是把它当做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平静地彼此陪伴。”

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读后感(四):每个写作者都开着一家孤独旅店

石尹写的,是每个写作者都想写的故事。

每个写作者都开着一家孤独旅店。有的日日客满,有的乏人问津。有的开出了名,无数人涌来一见老板真容,在旅店名牌下自拍,夜晚的厅堂从此灯红酒绿,孤独旅店就失了本意。

有的最后萧条成一个人的佛堂,每个字都呻吟着绕梁的梵音,在若干年后被人叩首供奉。

更多的,是做着小本生意,看着男男女女们来来去去,到天光微亮时,感到一点疲惫,低头盘一盘今日账单,回到自己的屋中短眠。日子久了,未再想过当初为何开始,也很少设想以后如何结束。

想起那一年看《后会无期》,大部分情节如今都忘记了,倒是对结尾记忆很久。结尾,陈柏霖成了满脸胡茬的作家,走在东极岛上,身后有导游对游客说,这是知名作家江河的出生地云云。听到导游的话,江河脸上,是一点作家们惯有的故作镇静,和一点惯有的无声慨叹。

韩寒在自己的电影里实现了一个天真而善意的梦。每个写作者都做过这样的梦,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挽留一些正在失去和即将失去的事物。而最好、最圆满的挽留,莫过于用自己的作家身份换取世人的郑重以待。

看《孤独旅店》的时候,我便时常想起这个结尾。写作的人,仿佛总处于旁观与挽留状态之中,为了记录“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行迹,甘愿耗费一生时光。这就是孤独了。写的是孤独,被写的人孤独,写本身更是孤独。只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人得以梳理来路与去路,如石尹在简介里说,“别再心存侥幸,是时候学会与这世界的孤独相处,不因为孤独暗自神伤,也不引以为傲。”

孤独旅店是一个纸上世界,也是作家的精神构架。是抽象也是具象。是生活的投影,也是生活本身。在狂风中行走久了,不若推开门取暖,和身边如影随形的伙伴谈一谈,“把它当做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平静地彼此陪伴。”

《孤独旅店:收留无处安放的孤单心事》读后感(五):无题

这是第一本读后我觉得应该给1星的书,我连副标题都没有想起来起。

先说我为什么会给一星,首先是书皮上的腰封。“人皆会因自己的不幸儿悲伤,当他发现并不孤单时,心情往往会好过一些” -- 这种观点我不赞同,难道我们缓解痛苦的方式是在他人的不幸中寻找平衡么,这必然是否定的。树中的每个故事都太刻意刻画悲情的氛围了,后面的故事甚至到了狗血的地步,目的就是让看的读者尤其是心情郁闷厌恶世界的读者觉得还有比自己更惨的人,更狗血的故事,让那些人找到心理平衡,既不写实,也很荒诞。

再说说为什么会给1星,而不是全盘否定不给星。对前几个故事还是有点触动的。“告白”的故事让我跟小伙伴共同讨论了一个爱情中很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安全感”。“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这是我最新的收获。爱情中的占有欲是人们经常会有的,曾看过其他书给出的一个观点“我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虽然做到这点很难,但是确实可以合理的控制占有欲从而使它成为爱情的发酵剂而不是毒药。解放对方也是解放自己,我们能做到的是提升自己,而他人的情感走势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把更多的关注和爱留给自己,“安全感”就会与我们不期而遇。万事过犹不及,抓住能抓住的,即使爱情之花最后凋零了,我们也收获了更好的自己,这怎能称得上是惨事一桩?还有一个收获是知道了居然有这么一种新奇的症状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情结。是指犯罪行为中被害人的生死操控在犯罪者手中,犯罪者让他们活下来,被害者便不胜感激,产生试图理解犯罪者犯罪动机的同理心,进而产生依懒和好感,协助犯罪的情结。好神奇啊,张大嘴巴~

再烂的书也能从中找到几个闪光点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