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投资人》读后感锦集

《中国投资人》读后感锦集

《中国投资人》是一本由庄神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投资人》读后感(一):了解中国PE发展历史的一本书

通过小说的形式,以主人李开阳创办PE公司为主线,讲了中国PE发展的历史。因为很多事情是作者经历过的,所以比较有趣,当然讲主人公爱情的部分有点跳戏。

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经历了几个阶段,随着创业板开启的野蛮发展时代,IPO暂停的调整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扩张期,以及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期。PE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资金提供者在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但行业周期变化快,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规模的增加,未来还会有许多的企业需要PE。

从PE从业人员看,作者讲了很多细节,投资人的能力模型,面临的生活困境,以及佛、茶等话题。得到的经验是佛教是调整身心非常好的方式,以佛教的视角能更加清楚的认知这个世界。还有一方面是要不断的学习、积累,茶、红酒等等很多事情都需要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加深了解和认知。

回头想想作者讲的故事不是很复杂,情节也不能说是特别巧妙,但从中能了解很多PE的实际情况,从这个角度看是本蛮不错的PE扫盲小说。

《中国投资人》读后感(二):一本优秀的企业家传记

《中国投资人》大概是以九鼎投资公司为主要原型的一本小说。2007年,两个证监会出来的年轻人吴刚与黄晓捷创办了九鼎投资,几年时间,成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后,九鼎市值一度超千亿。这些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这本小说可以当作企业传记来看,也可以当作一本企业家传记。小说以九州资本公司李开阳为主角,展现了九州资本的成长过程,也相当于书写了李开阳的人生传奇。小说比传记要好看,传记大部分是材料罗列,但小说里有很多人生和事业详细决策过程,更有学习价值。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有大学打工经历,有大学生社团创办经历,有大学毕业后艰难创业过程。大学时应打什么工,参加什么社团,创业时如何定位,如何把握行业机遇,一个职场成功人士的最重要能力是什么,这本书里都有说明。时势造英雄,英雄要能看清时势和机会,李开阳抓住了创业板这个机会。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好老板是什么样的,从书里也可以看出来。优秀的领导对行业的前景未来会有深刻认识,并且善于给下级“打鸡血”,让下级有目标有动力有激情。还可以把李开阳和《金融街》(梁成著)里的吴伟群做做比较,差领导似乎有个典型特征,喜欢开空头支票。

书里主要通过金雅科技,金凤农机,彩云环保,天河环保,收购意大利珠宝公司,瑞士度假酒店公司,太子控股,玉喜金融,管道金服等项目展现了投资公司运作方式。

书里有个段子不错:乞讨的改叫众筹,算命的改叫分析师,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 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改叫可穿戴设备,IDC的都自称云计算,办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圈地盖楼改叫科技园区,放高利贷改叫P2P,看场子收保护费的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改叫颠覆式创新。借钱给靠谱朋友改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叫风险投资。

还有一段,介绍私募和非法集资的区别,很详细。

书里还有一句话也很重要:投资应该是人生最后一份职业,在个人心智、社会经验和商业直觉尚浅时进入这个行当,注定会非常辛苦。

这本书大概是最适合学生看的金融小说。

《中国投资人》读后感(三):资本寒冬下的创新促进力量

纵观中国投资界三十余年的发展,风险投资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投资仿佛一个资本的孵化器,将无数的创业型企业从艰难困顿的创业之初一步步扶持发展起来,用资本武装其力量,用专业化建议辅助其发展。在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携程、小米等一系列互联网巨头的背后都有着风险投资的身影,正是由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援助让无数的创业者圆了创业之梦,从阡陌中崛起,取得了异常辉煌的胜利。正如陈俊宇先生在其《中国投资人》一书中所说的,任何一家民营风投的崛起背后都是艰难的挣扎,痛苦的求生,在这个黄金的时代背后是民营风投的抗争。可以说,从2008年开始,借助创业板、新三板的有利时机,风险投资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明星企业,更是迎来了中国风险投资的黄金时代。但是,2012年之后的IPO停摆,2015年年中的股市股灾,2016年的熔断风波,这一场又一场的资本市场危机让风靡一时的风投也不禁陷入了资本的寒冬,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求得生存成为了大多数民营风投的最大问题。

回顾中国风投尤其是民营资本风投的发展历程,中国风投崛起之迅猛,发展之快速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与美国、欧洲多年形成的风投发展历程不同,中国的民营风投形成时间更短,发展速度更快,但是在这样高速膨胀的背后,也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正如《中国投资人》一书中反复论述的,中国的风投界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风格——资本工厂模式。由于中国风投形成时间短,上马迅速,以一个个企业进行深度调研考察投资的传统风投不同,越来越多的风投企业将投资划分为可以分工协作的流水化作业,将风险投资的融、选、管、退四大步骤进一步标准化、流程化、协作化,将原先依赖于单个投资经理的风投演变成为可以工业流水线生产的风投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可以迅速的找到投资标的,快速介入投资从而抢占有利时机,但是一旦资本市场不景气或退出机制不畅的情况下,资本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就会存在大量的系统性风险。并且这种模式的发展过于迅速,容易导致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业内投资标的过于集中,投资虚假繁荣的弊病。

正是这种模式塑造了大量的明星企业,但也是这种模式在2015年将大量的风投资金投入了O2O的无底洞,就像美国互联网危机的时候一样,只要是带着dotcom标志的企业就完全不经思考的去投资。2015年中国的O2O市场就是这样,凡是扯上O2O的企业都会有风投抢著去投资。O2O虽然是解决消费用户痛点,用互联网化思维解决传统产业问题的良方,但是这种方法却远不是万能的。O2O企业除了滴滴打车、美团、饿了么等少数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之外,大量的企业却折损在投入成本过高,烧钱速度过快,光有流量不见收益,叫好不叫座的大陷阱中,也让无数的风投铩羽而归。再加上中国经济不景气,制造业萎靡,资本的寒冬来了,创业者与风投都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处境。

面对着资本寒冬,中国的广大民营风投该如何自处呢?可以由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优化资本工厂模式。多快好省的资本工厂模式虽然投资速度很快,但是其内含的深层次风险依然十分显著,会造成投资光追速度不重质量,优质资产跟风投资,草根创业却无人问津的问题。因此,第一步需要风投企业从根本着手,优化流水线式的投资模式,从投资长远角度出发,进一步找准投资标的,实现投资的精细化、优质化。

二是减少A轮,注重C轮。对于大部分的风投而言,风险投资都是一种赌博,赌博的成功率却不高,虽然一旦成功一家企业可以一本万利,但是大多数投资都是不那么成功的。在资本寒冬,LP(投资人)逐渐收紧自身钱袋子的时候,风险投资更需要提高自身投资的准确度,与广泛撒网的A轮融资不同,注重C轮可以让风投更加明确的找到项目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升成功率。

三是TMT为主,用户体验为王。长期以来TMT(科技、媒体、通信)是风投的主方向,这个方向不错,但是却贪多嚼不烂,在资本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把有限的资源投到关键性领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可以提出一个概念,TMT在“互联网+”、共享经济下依然是风投的主体,但投资的选择要将注意力由概念吸引到真正的消费者痛点来,解决消费者痛点的产品就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投资标的。

在风险的寒冬之下,一切都不容易,但在金融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风险投资依然是推动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推动力量,资本虽然进入寒冬,但是在创新创业的推动下,这依然是一个风投的大金融时代,需要更多的风投去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