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打造读后感摘抄

打造读后感摘抄

《打造》是一本由池莉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打造》读后感(一):【鉴书团】《打造》书评

《打造》一书中收录了作者池莉的三篇小说,《打造》讲述了一对小夫妻拼二胎的故事,《爱恨情仇》描述的是一个女人的一生,《她的城》则是讲述了一家擦鞋店与两个女人的故事。

我对第二个故事《爱恨情仇》的印象非常深刻。女人的名字——命大,就像是一个讽刺,重男轻女的父母在她刚出生时便想抛弃她,但命运就是这样,偏偏让她命大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了一个“神话”,而这也给她带来了更多不幸。当她成年后,为了钱又被父母轻易地许给不爱的人,甚至不惜让她变残。当她终于逃离一切,隐姓埋名过上一段平静时光后,命运又再次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到最后,她总算可以解脱了。

这三篇小说,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讲述的都是女性与时代的故事,我们总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影子。

《打造》读后感(二):池莉和「她的城」

我媽在書店上班,小時候她經常「借」書回來給我讀,我讀完她再「還」回去。有一次她帶回來的是池莉的一本寫她女兒的書,我媽說她讀完了,想讓我也讀一讀。我打開看到封底背面印著作者介紹和其代表作,念了出來:「⋯⋯代表作:⋯⋯《怎麼愛你也不夠》。讀這幾個字時有些不好意思,可能因為我們的教育是不鼓勵說愛的。這時我媽說:《怎麼愛你也不夠》也是講她女兒的,我這才鬆了口氣。後來已經想不起這本書的名字,直到大學時有一次在圖書館翻到池莉的《來吧孩子》,才感覺小時候讀的就是這本。

還有一次在一家有滿牆舊書的西餐廳,等餐時想找一本女性作家的書來看,翻到了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裡面有一段:「卞師傅在新華書店工作一輩子的最大收穫,就是從書山書海裡摘錄了三大本人生警句格言座右銘,他非常敬畏這些智慧的結晶,他才不會膚淺地隨波逐流。」我把這段話標在了我的豆瓣「在讀」裡,可能因為我也是個愛摘抄的人。

作為半個武漢人,我對池莉自然很有印象,但是並沒怎麼讀過她的作品。於是,帶著對她並不深的了解,我翻開了這本《打造》。之前在網上搜過這本,書名後面有個括號,裡面寫著「池莉的女性婚姻啟示錄」。讀的時候還沒覺著,讀完回想,確實三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已婚女性,同時也有出彩的其他女性人物。最喜歡《愛恨情仇》,其次是《她的城》。

《打造》

《打造》的文筆讓我嚇了一跳,因為小時候讀池莉寫她女兒,以為她是很溫柔的。沒有想到她的文風如此潑辣市井,在遣詞用句上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粗俗」。如果從語言中能夠洞悉作者本人,那她倒是很符合我對大部分武漢女性的「刻板印象」。但無奈這篇用了太多網絡用語,再加上是以前的作品(網絡用語過時得實在是太快了),讓我覺得不是很好。但是故事本身給我的感悟倒是有點深刻的,也許對她筆下的主人公俞思語來說也是,最後發現婚姻不過就是什麼回事。鍾欣婷這個人物也很有意思,「離經叛道」,給孩子改隨自己姓。不得不說女性作者的作品果然很有女性思維和女性意識。包括直面主人公的生理慾望,將其直白地寫出,令人極度舒適。

之後發現《打造》似乎是她另一本書《大樹小蟲》裡的一部分,怪不得讀的時候感覺前面鋪墊地不是很到位。

《愛恨情仇》

說是「愛恨情仇」,我只看到了一個女人不受自己左右命運的一生,真的很苦。也許對顧命大來說,這也是最好的結局。看到她終於解脫,也替她鬆口氣。

《她的城》

《打造》裡的人物是江岸的中產階級,《愛恨情仇》是武漢郊區的村民,而第三篇是漢口的普通人。但隱晦的性取向、對婚姻灑脫的態度、女性的堅毅和她們之間真摯的情感,又讓這個故事沒那麼普通。

雖然整體沒有覺得這本書特別好,但我們的女作家們還在繼續書寫(也不知道池莉還在沒在寫),我們還能讀到如此豐富的女性故事,無疑已是幸事。

《打造》读后感(三):《打造》——汉口,和这座城的新女性

池莉,一直在贴着时代的脉搏。20多年前,在这个新世纪的初起,池莉带着她的《生活秀》,给每一位读者讲述武汉,和这座城的女性。如今,她继续讲述社会中的女性。

读过池莉的第一本书是她的《水与火的缠绵》,那本书讲述的还是八十年代初的故事,在讲述八十年代故事的池莉像是一个成熟的“过客”,像是经历过那一段时光,从而写下文字去纪念和回忆自己的青春。

原本以为一个这样的作家,或许在文学的框架就适合写着青春的回忆,就如同很多作家一样,创建出自己的“文学年代”。从而在这个时代的宏大背景之下,深耕一种价值或是能量。

但这本书让我惊喜的是,池莉并没有在自己文学的芳草地禁锢,而是一直探索每一代的新女性。

《打造》收录了池莉的三篇中篇小说。讲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

或许最让我惊艳的是第一篇选文,也就是书名的由来——《打造》。

这讲述的的是一个2015年的一对年轻小两口。或许这样的切入点不足为奇,但池莉在讲述这个与她相差年龄或许已经间隔一代多将近两代人的“新故事”,还如同她描绘三十年前的年轻人一样,她还如同一个同龄人一样的口吻,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写这样两个年轻人备孕的故事。她甚至能在文章中恰当的用着当年流行的时下热梗去讲述着年轻人流行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我感叹她对于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贴近感。

余下的两篇分别是《爱恨情仇》和《她的城》,一个讲述农村,一个讲述城市。

池莉笔下的人物是没有具象的形象的,她从不过分浪费笔墨去描绘书中的人物外貌应该如何。而这种没有具体形象的人物却恰恰最有利于读者建立人物,给读者自由,让他们去自行想象那个属于他们的“哈姆雷特”。她的每一个人物或许都不局限于固定的躯壳之中,但因正因为如此,每一个人物都变得渺小。

历史之中,没有什么“大人物”,一切都是无数个小人物组成的尘卷。

渺小,不仅仅是这三个故事的主人公的代名词,更是每一个人的代名词。放在历史的眼光之中,似乎这样的小人物都不值得一提,但在池莉的笔下,她用流畅而自然的言语,那种不特意加上修饰的状态去描绘小人物的小事。他们生儿育女、恋爱、变老、最后死去。人生没有什么是大事,但人生也没有什么是小事。

三篇故事,都在讲述每一个时代的女性和时代的故事。这本书的巧妙恰恰在于,选文的几篇并非在同一时间写出的,而是选择了池莉往复20年的三篇文章。我们如今的读者看这三篇文章,似乎有一种拨开历史窥探人物的质感。但有趣的是,或许故事的背景在变化,人在变化,它的内核的一致的——蜷缩在社会之中的灵魂。

或许,池莉老师的“文学故乡”是汉口,但不是任何一个时代的汉口,而是每一个时代的汉口,每一个发展的、年轻的汉口,在这个城市,以及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代年轻人。汉口永远年轻,汉口的年轻人永远在。

纵使像是《爱恨情仇》最后一句说的:“猛烈撞击后的一瞬间,世界静如史前”,但在碰撞之前,纵使渺小,依旧绚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