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洛基启示录》的读后感大全

《洛基启示录》的读后感大全

《洛基启示录》是一本由[英] 乔安妮·M.哈里斯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基启示录》读后感(一):绝不相信任何人

看了一遍觉得洛基真是有些悲惨。连当初的记号都是奥丁突然给予,于是他就跟着奥丁去到阿斯加德,那个视他为外来者的神祇居所。 当看到红发邪神住在如此可怜窘迫的地方时,无疑是有些愤怒的。……连虚伪甜蜜的台面和给予都没有呢。一次次仿佛无关紧要的指责,一次次遭遇背叛后的复仇……就这样一幕一幕的糖纸被撕开,裸露出内核甜蜜的毒药。 期待续作。尤爱作者笔风,写弗雷看上的美人言行中就透露着:“跪下,渣滓,你知道我值得你这样做”这样霸气而性感的气息——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洛基启示录》读后感(二):毫无光彩

有关北欧神话读过一些书,漫威的电影也看了几部,尼尔盖曼的《美国众神》主要角色也是他们几个,所以看到这本《洛基启示录》就借了回来。

对北欧神话也就个大概印象,知道诸神的名字,他们和冰雪巨人岩巨人的对抗,重头戏是诸神的黄昏。想看看这个作者怎么以洛基的角度重写这些故事。尼尔盖曼的重写神话就写得很好看,有神话的底子又有自己的想象和调侃。拿尼尔盖曼来比照这位乔安妮女士,看样子是我的错误。

开始一章还算中规中矩,众神的起源,复述大概的故事,至于到头面人物洛基出场,整个人都不好了,混沌之子,奥丁的弟弟,怎么总是在唠叨,不管做什么都在唠叨,奥丁对他不义,众神不喜欢他,不接纳他,他做了多少贡献,他不得已使用狡辩他。。。洛基么,他是狡诈之神他是恶作剧之神,做么就理直气壮的做啦,唠叨啥。这么怨妇似的洛基实在不能接受。

草草翻过,还掉,真浪费时间。看洛基视角的北欧故事不就想耳目一新么,谁要看唠叨的洛基,奥丁托尔这些也就罢了。一点光彩也无。

《洛基启示录》读后感(三):从恶作剧之神到失败者——美的缺失

就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相当失败的书,而失败之处就在于本书缺乏美感。

作为一本以现实中存在的神话为背景的奇幻小说,作者选用当下炙手可热的北欧神话,又让其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洛基担当主角,讲述一个有违正统的故事。这些都是非常讨读者之喜的做法。

然而作者在这本书中,却将这些流行大热的元素写得一团糟。

洛基,本书的主角兼叙述者,可以算得上是作者唯一刻画过的人物,是一个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的人物。读者或是从原版的北欧神话中认识了一个火与恶作剧之神,或是叫漫威及电影中抖森扮演的反派电得心醉神迷,再或是《美国众神》里那个第一章就出场却没多少戏份的幕后黑手……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洛基了。

总而言之,这基本上是一个一出场就自带标签的人物。洛基极具美感,代表着火的不可或缺与两面性,又有男神倾力演绎,绝大多数读者愿意了解这里的洛基,对他抱有兴趣,甚至有部分人会先入为主地喜欢这本书里的洛基。

但是这本书究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怎么样的洛基?

一个爱过又无力去爱的失败的父亲,一个将自己妻子逼疯的失败的丈夫,一团被欲望做的饵诱骗的失败的野火,一个屡屡失败的阴谋家……这本书里的洛基只是一个失败者。没有人喜欢失败者,失败者毫无美感可言。

作者希望刻画通过洛基刻画一个表面一致然而内里完全不同的北欧神话,她把洛基变成串起所有珠子的那根线。为此,她笔下的洛基成为了一个自我意识过剩的阴谋家,成日以狭隘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低级的方式嘲笑他们,并且还成为了一切恶事的始作俑者——但到最后又总是不得不泪涕横流的收拾自己的烂摊子。当然咯,这个费尽心思的愚蠢的洛基也没有逃过诸神的黄昏,他晕晕乎乎地接受了结局,等着再说一遍“要有光”。

一个失败过的人并不等同于失败者。而这里的洛基就是一个失败者,顶着“洛基”的名字,活在类似北欧神话的世界里,却缺失了那个人物应有的美。

最后表示,这里的两分一分给流畅同顺的小说本身,半分献给“洛基”这一伟大的角色,最后半分给漂亮的封面。

《洛基启示录》读后感(四):邪神的胡言乱语

翻了一下记录,早在2年多前就像读这本书,也许因为题材和看着很花哨的封面吧。结果现在读了,觉得满不是滋味。

作者乔安娜·哈里斯以《浓情巧克力》闻名(大半沾了电影的光),又熟读北欧神话。我查了一下,她写过”runemark” 系列童书,讲述诸神的黄昏后,一些神在人间的故事,听上去有些像《美国众神》。《洛基启示录》为系列0.5,即前传性质,出版于2014年,以火神、邪神洛基的视角重新讲述北欧神话中一些故事。从流传的传说来看,洛基可能是古代北欧人比较喜欢的神,他的故事占了不少诗篇,而且他如火一般多变,亦正亦邪,从他的视角讲述也许会很有趣味。北欧很多神也许可爱,但是不一定可敬,主神奥丁睿智而且狡诈,在时间播撒纷乱;洛基更不用说,可能带来恶作剧甚至灾祸。以他的视角叙述,主神无不伪善而且愚蠢。如果引现在流行的评论,将诸神的形象塑造得灰色,显得富有人性。

然而,的确如此吗?

至少我不喜欢这本书。作者也许选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但是执行不佳,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但是称不上对古老传说的艺术化后现代解构,而是一种“庸俗化”。不错,很多故事很“俗”,或者是“限制级”,但是以小说的形式大条条写出来,反而显得有种艳情小说味道了。实际上写法还是显得小家子气,失去了神话那种“宏大”的味道。

本书不能称为“入门书”。出版物标题翻译本身就是错误,”gospel”应该是“福音书”,”apocalypse”才是“启示录”,我不是教徒,也知道两者不是一回事,这翻译无疑背离了作者的本意。有的译名并没有用“通译”,虽然可能根本没这个概念。本书作为奇幻小说系列前传,所以与其说与神话中的世界观契合,倒不如说将神话故事嵌套进自己的体系,所以运用了很多如尼文魔法。如果把如尼文字母对应魔法列表附录,也许我要怀疑是桑德森写的了。其次洛基虽然参与了很多故事,但是有些事他并没有参与,也就无从谈起了,换句话说叙述的故事真的就是单方面叙述。而且有些故事与我印象不符,比如洛基应该是奥丁的半兄弟(尽管我不记得是父亲还是母亲一方了),而不是混沌野火化成的;海姆达尔不是华纳神族,而是奥丁与九位河流女神所生;奥丁为了智慧献上了一只眼睛,而不是书中所述。所以与通行的其他本相比,要么少了,要么改了。当然,可以认为作者精于神话研究考据,根据其他文献记载找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流传文本不一,故事也未必相同。或者洛基也一知半解,讲述得泛泛而谈。或者根本就是作者所编,为神话加点新滋味吧。

然而新鲜在洛基视角,别扭也在他的视角。他并不信任其他神(反之亦然),唯独爱自己,所以他视角中的其他神,与其说是“更人性化的灰色神”,不如说是黑化扭曲的神。科勒姆、盖曼等人的叙述还是留待读者判断,并不带主观的评判,哈里斯以洛基视角做出的单方面评价恐怕有失偏颇。写法上可能是一种有新意的视角,但是本身也流于脸谱化,比如奥丁就是老奸巨猾,托尔就是愚蠢迟钝且强壮,巴尔德光明而虚伪。当然,洛基机智英勇忍辱负重。洛基看他们怎么样,怎么想是一回事,但是最好不能将如此主观的印象灌输给读者,何况从事迹来看,他的印象也未必准确,有些也不能体现。还有一种口吻难以讨喜,就是洛基在后来为自己辩护,好像因为其他神不爱他,不尊敬他,才自取灭亡,自己多么为他们着想,多么忍辱负重——然而,他是否想过扭转他们对他的不好印象(实际不好的第一印象也不见得是神话所述)?难道他没有挑起各种事端?恶作剧没酿成大祸大可一笑置之,难道害死巴尔德不是他一手策划的?问题是巴尔德似乎没有真得罪他。这种怨妇般的事后抱怨不休有些背离他的本性,如果本性如同火一般,注定要招惹是非和灾祸,也许就算大难临头,他也会欣然看着自己留下的火焰。因此,我认为有些莫名其妙的懊悔、抱怨,是对形象的降格。我又想起某些资深奇幻粉不当回事的罗琳,她在叙述“灰色”人物的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斯内普就是典例。

科勒姆的叙述偏人文学者讲童话,有些故事隐去。方璧(茅盾笔名)可能不受一些人待见,但是他写得也比较详细,更倾向介绍外国文化。盖曼口吻比较调皮,不过没多少个人发挥,写了本不错的入门书。同样为一些故事少的神补充材料,盖曼为提尔为什么失去胳膊补充的细节,写出了战神的英雄气,还有其他神的虚伪;哈里斯倾向性强,恨不得抹黑其他人以衬托洛基,实际没有说服力。比如单方面说巴尔德虚伪,却没有什么证明;就如同认为灰姑娘很心机一样,是以自己的心胸揣度传说人物了。在人物塑造上不如罗琳,奇思妙想不及盖曼,只能说这些好素材,写得乏善可陈。

《洛基启示录》读后感(五):邪神就算胡说八道也轮不到你管教

这篇书评是为了给一篇叫《邪神的胡说八道》回复而写的。无意引战,只是怕好的作品因此而被埋没,被误解。 我借你的话来反问你:然而的确如此吗?

作者是英国作家,那里的书籍记载应当比国内完全很多,也会有很多不同之处。我想问问你读过多少关于洛基或是北欧神话的书?我想我们并没有资格去质疑作者是否执行得当,是否乏善可陈。

众所周知北欧神话受到基督教的迫害,在诗人们将它保存下来之前,很多记载都被毁了。各地各书籍的记载都不一样,光是洛基,就可以和乌特加德·洛基和洛吉等译文搞混。人物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弗丽嘉有时是巴尔德的母亲,有时和弗雷是兄妹关系。乱的不能再乱。但这也正是北欧神话的特点。试想国内的《西游记》被个各导演改了又改,完全照搬原文谁还看?无伤大雅的加些细节,完全不值得写书评的人大惊小怪。也只有我70后的老爸还在介意作品中流露的现代元素。

至于书名的翻译,作者在书中有提到"我要将这个故事命名为《洛卡布雷那》,大致可译为洛基启示录。"也就是说在英国这压根不叫洛基启示录,那你还在纠结啥呢,何必在此上做文章。洛卡布雷那的意思为"洛基的火把""为洛基所烧"作者用天狼星在纳维亚地区的名字做书名,我认为是很巧妙且有深意的。而书面上的"the gospel of loki"我觉的也问题不大。gospel在中文里有真理,信条的意思。 洛基事实上是奥丁的义兄弟,而非半兄弟。毫无血缘关系,洛基是劳菲女巨人和法布提的儿子,这点没有疑问,是有官方证明的。而奥丁是勃利的孙子,也就是勃尔的儿子,勃利则是那只奶牛舔食出来的祖神,站在冰霜巨人的对立面,书里也有描写冰霜巨人的诞生,并且描写的很细腻,说是下界的火焰刺破上界的冰层,我自以为描写的极好,但如不了解火焰巨人苏尔特尔与冰霜巨人伊米尔的故事,我想是看不懂的。故事里洛基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混沌之地,那就是火焰巨人苏尔特尔的地盘,只是书里翻译成了苏尔特。翻译总是令人疲惫。经常有人认为劳菲是奥丁的养母,但神话原本故事完全没有提过这一层关系。这个是上海方壁创作的《北欧神话ABC》对某些原典文化的误解,这不是我空口白话,在百度上能查到。甚至在漫威漫画中劳菲是男性,真是版本各异。

我以为混沌之子是洛基对自己的定位,劳菲应该并未抚养他长大,至于他化身火焰也算合理吧,劳菲被闪电击中后诞生洛基,可不就是野火的化身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别出心裁,不论是盖曼的《美国众神》,还是方壁创作的一些书籍,我觉得都没有必要拿来比较,每个著书者都将自己的想法执行得漂亮。作者更没有说我要写的必须是一本"入门书"。她为喜欢洛基的人写出了一个真正的洛基,不再为某些漫迷而写,如果要撕,说实话漫威的版本更应该去撕,虽然形象演绎的十分完美,但故事情节根本是乱了套。哈里斯的这本书是mystery ,而非history。希望所有读者们都能明白。 我的确是喜欢洛基才读这本书的,我对洛基的了解远超于我对北欧神话的了解。此书以洛基的视角进行描述,第一人称的书不带感情色彩还如何去使读者代入?而问问我们自己,何时才会成熟到对自己的敌人不啬赞美之词。众神从未欢迎过他,视他为奥丁引狼入室的所带来的恶魔。一开始洛基就知道,这些混蛋是真的不喜欢自己。名声总在一件件事情中漂浮不定,捧到高处,又被狠狠摔下,这种漂浮不定是专属于洛基的,就算不是那些恶作剧,洛基的身份也直白的放在那里,区别于金童巴德尔,区别于托尔,区别于弗雷,区别于任何其他神祗……正是这点尴尬的不同,使他不断地被猜忌。他怎能不恨,他早该料到奥丁是善许空头支票的伪善者。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就不被接受。巴尔德被夸耀的多高贵,谦逊,纯洁,可他也在洛基被缝针的时候随众人一起嘲笑他,温柔可亲的巴尔德,真的完美无瑕,温柔可亲吗?巴尔德此时的卑劣难道不是本我被压制太久后的爆发吗?在最不会被责怪的时刻做别人认为对的事。 而洛基比起巴尔德更加单纯,他我行我素着,不用挑时间,不会看眼色的做着恶作剧。恶作剧也是要有足够实力和自信的行当,而洛基正有这种实力和自信。 一切开始时,他更像个需要被人关注的孩子,他天真的妄想着自己会融入进诸神的行列的。他变成母马换取阿斯加德与人一战的本钱,讨好地将儿子献给奥丁当坐骑,虽不知神格与金发的联系将西芙的金发剪去,却带回数件至关重要的法宝。可阿斯加德的诸神呢?明明可以阻止洛基在大殿上被矮人羞辱,可诸神却在赌局中支持矮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抉择更像是蓄谋已久。坐在神位上旁观的丑恶程度,分明远超洛基的恶作剧。洛基的下巴上的伤痕不会消失,而你却要求他心中的怨恨消失吗?没有道谢,没有接纳,没有尊重。那受伤的嘴唇,受伤的名誉,受伤的心灵……野火跳跃式的思维,老鹰盘旋般的步步为营,洛基的品性至此朝着更恶劣的方向前行,但须知这是诸神们一手造成的。

从此以后的恶作剧叫做报复,混沌从不知宽恕为何物,宽恕倒显得强人所难。

《冰岛史诗》里,洛基说:“记得在远古洪荒的时候,你我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你说有酒务须两人共醉,不然你绝不背后单独饮。”奥丁回答:“如此说来维达你快站起,给恶狼的父亲中腾出席位,请他共享我们佳馔美酒。洛基你若肚里有气难消,在艾吉尔厅堂借酒浇浇。”本书有很好的还原,我看到洛基的愤怒,奥丁的不屑,等到洛基要求兑现那张空头支票,却发现自己的诡计棋差一招,满盘皆输。众神就是有黑暗面的,这不可否认,看在洛基眼里更是如此,责怪作者是在扭曲众神形象也太主观臆断,一开始,作者就一直以鄙人洛基的身份自述了。剖白洛基的内心,将读者带入故事并非易事,又何来责问? 我以为将作者与作者之间比较,作品与作品之间比较,是花边新闻的事,居然也出现在书评里吗?还不只一次的提到,本书中实际上没有完全的灰色人物,全看个人理解能到达哪个高度。 故事是非常新奇的,帮助喜欢洛基和北欧神话的人知道洛基很多的故事,理清混乱的神族脉络。

任何作品都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何况作者幽默的语气,完美塑造了洛基的形象。值得一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