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皮卡德罗》观后感精选

《皮卡德罗》观后感精选

《皮卡德罗》是一部由Ben Sharrock执导,巴巴拉·戈纳加 / Zorion Eguileor / Lander Otaola主演的一部西班牙 / 英国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皮卡德罗》精选点评:

●全程都在看构图摄影

●都是选择吧,看得很唏嘘,想起了一些人

●画面牛逼镜头牛逼,果然没有性生活会导致分手

●因为封面看的电影这大概是第一本

●难得小清新的板鸭片

●打开电视

●看到后面我的忧伤就像黄昏时刻,一直一直往下沉,在等待沉到底的时候似乎永远也到不了底,但结束后却发现稍纵即逝。虽然是用了一个清晨,那就反过来说,一直在等待太阳升起,等待着云层的霞光被刺破,那个似乎永远也没到,但却快得转眼就不见的瞬间/停滞时刻。

●有趣的小清新 配樂淡淡的 憂傷淡淡的 愛情也淡淡的 鏡頭充滿趣味 空鏡頭乾乾淨淨 女主在男主身邊時候色調暖暖的 給男主乏味的生活增添一絲波瀾 女主離開後色調偏冷 男主的生活呀 蕭條⋯

●景致,构图,打光绝美,但是怎么一点动感都没有....

●处女座友好的构图配色,过于真实的荒诞无聊,和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当年轻人已经无法拥有做爱的地方,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皮卡德罗》观后感(一):男主不跟女主去的三个原因:

①男主不会说英语 这个有女主交男主英语,所以解决了 ②男主一家就他一个劳动力,三张口等着男主养 这个问题也有方法,男主跟女主去也可以往家里寄钱 ③你应该也注意到了 里面有中国去他们工厂参观,最后也说现在的扳手,螺丝刀都是中国制造,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这些可以量产的中国可以大批制造,而在西班牙,劳动力昂贵,他们厂肯定会裁人,从而导致这一个永久的岗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男主如果去英格兰,那里是高新技术产区,不会雇佣这些初级劳动力,男主去可能就是下层工作了。 最后男主也是开始对女生主动了,但是被女主拒绝了,男主也舍不得放下啊,这就是生活和现实爱情的冲突吧。

《皮卡德罗》观后感(二):在生存里寻找浪漫主义

地点变换,空镜头,对话编织起整部电影。

一直在寻找的皮卡德罗——浪漫的约会场所,不仅仅只代表爱情,还有西班牙的青年人对于生活方式的探寻。因循守旧的原生家庭,父亲都留着胡子,母亲听到恋爱便织起新生儿的小衣;一起吃水果的兄弟要远行;稳定而毫无期待的工作;青涩的新恋情,没有经验的火热女友及女友的梦想。主人公在此间游离探寻,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交谈,困惑,犹疑,努力,甜蜜,决定,放弃,妥协,在舒缓的钢琴节奏里流淌出来,十六岁还可以想象十年以后,二十多岁面对的全是未知,没有大起大伏的是真实的生活,用螺丝钉拧上浴帘是生存?

皮卡德罗,浪漫约会的地方,有爱情的地方,在琐碎的生活里寻找爱情,在生存中寻找浪漫主义,电影的最后主人公留在了螺丝厂,画面像极了监狱同劳改犯,这是一部悲剧,或许因为后面的未知才没有那么悲伤。

它终究还是把难题推给了观众,在未知的年岁里,何去何从,怎样又可不可以找到合适的生活之地?

《皮卡德罗》观后感(三):欧洲经济危机下青年男女的幽会烦心事

事实证明,北欧的冷幽默移植到热情似火的伊比利亚半岛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当我在看这部《皮卡德罗》时就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跟我看过的大部分西班牙电影截然不同,没有热力四射的情欲角力,也没有惊悚悬疑的情节,却有一种干涩的幽默感贯穿全片。这位在英国土生土长的导演本·夏罗克(Ben Sharrock)为何会挑选一个西班牙题材作为自己的首部长片作品?从一篇访谈中得知他曾在巴斯克地区呆过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他的伴侣、影片监制Irune Gurtubai是巴斯克人,这个线索令我如梦初醒。

这故事未必是导演和伴侣的亲身经历,但是他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切入点去探讨欧洲经济危机对青年人的冲击,那就是片名所指的公众约会场所。这个小镇的青年男女似乎在公墓旁的停车场、咖啡馆的卫生间、荒郊野外的火车站里都能随时打得火热,最后实在找不到地方,就趁周末家人不在的时候在家约战。除了这些略带夸张和噱头的情节之外,这个爱情故事过于单薄,与其说是经济危机,倒不如说是两人志向不同而分道扬镳:一个安于平淡的男孩与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两人的爱情注定是不会开花结果的。

相比之下,影片的视觉风格相当突出。强迫症的对称构图让人联想到韦斯·安德森,正对着人物的固定长镜头,在前景或背景闯入不相关的人物引出滑稽的反差感。火车站长凳、橄榄球比赛,以及一家人看电视的画面,都是这种独特构图美学的展示。其次,导演毫不掩饰其迷影情结,从德·尼罗的《出租车司机》到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都以夹带私货的方式出现在男女主角尬聊的对白里,给乏味的台词和不够饱满的人物填补空缺。

而音乐的运用可圈可点,这在之后导演第二部作品《边缘状态》里更为出色。他在这部处女作里选用了不少巴斯克风味的老歌,逐一打破冷场感,为这个老生常谈的爱情故事带来难得的一抹亮色。

尽管夏罗克强调在拍摄这部处女作之前并没有看阿基·考里斯马基的作品,但是影片的色彩、构图、幽默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处理,都与这位芬兰电影大师如出一辙。作为一名新导演,夏罗克在这部处女作里显然没能达到考里斯马基那种冷面笑匠的境界,感觉是在拼命拗出一个个侧目的造型姿势,而实质上却没有太丰满的内容表达,尽管掩藏着再精彩的社会议题也令人无感。

《皮卡德罗》观后感(四):皮卡德罗 不要太美

皮卡德罗是一部唯美的西班牙小众剧情片。

首先被它所吸引的是它的摄影构图,画面很空静,内容却很实在。

整部电影就像一部摄影集,每一帧画面独立出来都可以是一张很美的照片。

画面色彩简约干净却不单一,有很鲜明的色觉对比冲击感,这里必须得夸夸导演的摄影功底,拍摄画面的角度,景深,光线拿捏的恰好,人,物,景在画面中的选位和配比,画面动静态的转换,衔接的十分舒坦。

电影讲述了一堆在西班牙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艰难”恋爱的男女主,男主是一名工厂工人,女主是一名英语翻译,两人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却又被一种不可言说的感觉互相吸引,然后相互尬聊。电影来到了转折点,同厂的好朋友要去德国发展,女朋友要去苏格兰,工厂却给了他永久岗位,这对男主来说就意味着稳定,最终他没有选择和女主去苏格兰,女主也没有成为一名英语翻译,只是在一个旅馆里换床单,结局很安静甚至有点小丧,电影的最后女主给男主写信,是因为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三个字也是电影中出现最多的台词。

这部电影会给我一种累的感觉,但电影里的冷幽默和多处响起的巴斯克民歌,也不会让我感觉太消极,甚至会有一些文艺,不悲不欢在这部电影里达到了一种唯美的平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