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搭车十年读后感锦集

搭车十年读后感锦集

《搭车十年》是一本由丁海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01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搭车十年》读后感(一):文字不错

这哥们文字功夫不错,挺有文学气息的。搭车十年这样的字眼看到太多了,相关内容也读的有些多,有点审美疲劳。地点好像只局限在新疆附近,一会抽象,一会又有具体情节,让我匆匆之下有些回忆不全了。记忆最深的还是觉得文字不错。

《搭车十年》读后感(二):一份旅行上瘾者的”病例“

如果说你指望在这本书里找到类似“攻略”的东西,那么可能要失望而归。我想封底标签上的上架建议说明了一切:“旅游,文学”。

对,这是本意识流的思考录,和其他有所区别的是,这些文字的属性是“在路上“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揉进去了他的田野见闻,摄影作品,诗歌,以及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冒出来的近似呓语的片段。

这本书脚注很多,一方面能看出作者涉猎广泛,一方面又体现出geek一般的论文式的严谨。

这是对人生最初十年旅程的一个最忠实的记录,那些零零碎碎的热望,小小的感情,在异乡碰到的陌生人,和他们的交流总能得到稀奇古怪的答案……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为什么总是不停地上路,去遥远的地方流浪,那这本书是份很好的自我精神剖析”病例“。

《搭车十年》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有一个疯疯癫癫的热望

在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旅行书中,《搭车十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人们常说,旅行是一场发现自我的修行,可现实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攻略,这一定不能成为你的最佳选择,可如果你如作者一般有着曾经独自闯天涯的经历,兴许你能从书中寻找到你最初的梦想和身影。感谢作者带给我们这样的回忆,书中每一副如梦境般的照片,总让我想起Jack kerouac那句著名的话来:“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感觉有兴趣的人,因为在我心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罗马烟火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像蜘蛛那样拖下八条腿,中心点蓝光嘭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

《搭车十年》读后感(四):我弟和我

那天我从首尔会回北京,我弟海笑来接我,突然发现他剪短了头发。

我因为要转机去郑州,所以来不及跟他多聊天,只是让他帮我把给我姐的东西拿走。于是他就这样晃荡坐了好久的地铁来机场找我,等我出海关等了半个小时,说了不到5分钟的话,又坐地铁晃荡回去。

这种在我眼里看来心存愧疚的折腾行为,在他看来,只是举手之劳罢了。那么多年的旅行已经把他磨练成为一个心如止水的人。

虽然是独身子女。但是我家的小孩都不是我们族人眼中的乖乖孩,或者只是我和我姐伪装的很好。我想这跟我们整个家族80%都是水瓶座有关系吧。我和们外公是抗美援朝的翻译。但是私塾的身份让他很容易跟古板、教条联系起来。然后他们的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本应该这样成长起来的我们,又不甘在这样的人生中度过一生。

我和弟弟都是旅行上瘾者。

弟弟这一路走来,我好生羡慕。因为我不如他那么洒脱,去年本想辞职环球旅行,办好了各种证件,买了环球机票,结果还是在工作面前妥协了。只能零零散散的去一些国家浅尝则止。

其实更多的是,工作了那么多年,似乎已经丧失了静下心来去享受孤独旅行的能力,就是所谓的由奢入俭难。

我还记得当时跟弟说,等我来伊朗请你吃顿好的。

不知道胡乱说些什么。好在我还没有老到走不动了。

所以,我们下次约个地方,我请你吃顿好的。

哈哈

《搭车十年》读后感(五):窥视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

最近干活干的太累,想调整一下生活的节奏。强制自己读一点离自己很远的书,看看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所以利用各种时间装似的看了一本游记《搭车十年》,作者丁海笑,江湖人称冷狗,是Lonely Planet的作者。

话说,内容真的意识流,作者想到哪说哪。作者真的是读过很多书的,就是仿佛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只是不停的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想到某某之前这样说过,这印证了谁谁的想法。(这样也很了不起了,至少我做不到。)书看了过半的时候难免会想,作者是不是从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仅仅是熟悉了这样的场景,所以需要不停跳出日常生活投入长时间的旅行。不是说这样不好,意识流其实很好,尤其是对迷茫的人,看看人家是怎么想的,比看一堆方法论有效。

然后不禁开始反思,旅行的意识到底是什么。标准答案估计是,旅行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意义。就我现在来说,旅行可以是放松也可以是逃离。有人说旅行的意义是找到自己,但是我怀疑真的能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么,有些事确实时间可以给出答案,但更多的事儿时间给出的答案未必会比主动选择的好,况且还有一部分事儿时间根本就是牢笼,让人逃避不掉,而这些都不是找到自己。

我也不知道找到自己到底是什么,并且以上这段话,恰巧反映出我还跳不出现实的生活,也没找到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

最近一直在反思,我所谓的兴趣爱好都太功利了,总希望“有用”,结果导致“乐趣”感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难靠近真实的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觉得日常的“努力”很烦很累。也许一场漫无目的的长途旅行,能让自己跳出日常的牢笼,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真正的想要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