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遠的0》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遠的0》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遠的0》是一本由百田尚樹著作,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8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遠的0》读后感(一):全文都是在假设如果当初日本如何才会打赢那些仗

本书的内容属于东拼西凑型的,作者自己写的加起来也没多少,表现力不足,并且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右翼思想,抨击当时日本高层的愚蠢决策,认为是这些白痴军官才导致日本走向末路。从头到尾太多的如果怎样,就会怎样怎样,作者似乎给出了一个打赢仗的方法。而且到最后也不明白宫部到底为何参加神风特攻,以及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的飞机让给别人。。。这部作品不仅是假反战,也是对当时牺牲的日本兵的亵渎。

《永遠的0》读后感(二):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场战争

读这本书的感受还挺复杂的。基于我们的立场、还有生命的承重,没办法一口气看完,每次只能看一个章节就放下。看的过程中心里也是怀着各种纠结...

不是一本看完就忘了的书,这些天一直想着里面的故事。至少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那场战争。对于卷入战争的老百姓而言,不管是哪一边都是一场灾难。

不尊重生命的好战分子、崇尚军国主义的政治家,不管他属于哪个国家,都是祸害啊。

问题是既然这本书在日本有300w的销量,超过了《告白》和《嫌疑人X的献身》,为什么当下日本右翼还这么活跃呢?日本人都充当着沉默的大多数,甘心被少数人牵着鼻子走?

《永遠的0》读后感(三):一堆破烂的多边形

首先声明一下,两星评价与作者为军国主义洗地无关。

一部小说,要么讲吸引人的故事,要么塑造鲜活的人物。《永远的零》显然是奔着后者去的,想借众多讲述者给出的描述,拼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宫部久藏”;这手法有点像以前视频游戏用多边形构造立体人物一样。如果手法巧妙,人物确实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怎奈作者力有未逮,不光每块“多边形”都很生硬,最离谱的是这些多边形还没拼整齐:有差着缝儿的地方,有互相交叉抵触的地方。

宫部为什么对下级那么客气?他从哪里获得的自己老婆比国家、天皇更重要的价值观?他这种异类,何以诞生?再者,如果有这种价值观,那么他为什么试图去射杀跳伞的美国兵?为什么要把生的可能性交给一个陌生人?这陌生人干了什么让其必须以身报恩的事了吗?等等...

在文学作品中,奇怪的人很多,斯特里克兰德(《月亮与六便士》)怪不怪?拉斯柯尔尼科夫(《罪与罚》)怪不怪?都很怪。但这些小说,让人觉得角色奇怪的同时,有一种正常感。这种正常感来源于人物的“自洽”;怪,是相对于社会主流坐标的;自洽,则是相对于角色自己的坐标。

“宫部久藏”相对于自身的坐标并不自洽,是一堆破烂的没有拼接好的多边形。两星,不推荐。

《永遠的0》读后感(四):换一个视角看待日本的二战

作为中国人看这本书,心情上矛盾的地方有很多。

因为读者是很容易被作者的视角带领着走的,所以对中国人眼里的“战犯”们,会不禁流露出怜悯之情。在冷静思考之后,会发现日本人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的反省,的确与国际主流出现一些偏差。对于“人”,对于“生命”的不重视,该书也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提出了批判。只是站在了“假如这样的话,日本也许就不会输掉这场战争”的角度上。所以说,如果说该书是“右翼”观点上,我是表示赞同的。

总的来说,该书是在讲述了零式战机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时的辉煌,以及由于日本政府,军方的战略失策,最终导致了零式战机也无法改变的战局,以至于最终的战败。作为在日企里工作的我来说,结合日常的所见所闻,会发现其中有着“借古讽今”的意味。比如,僵化的体制,人员升降职任用的固化,官僚主义作风等等。对于我个人来说,在书中的这些发现,是最大的阅读获得,也对未来的人生职场道路上有所启示。

本书的陈述方式,采取了采访体,由不同人的叙述来描述那场战争的原委。索然构思巧妙,有时却显得拖沓,而且重复较多。很多时候,感觉是作者在借助不同人的嘴在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存在一些阅读上的不快感。

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中途岛海战的描述,当然毕竟是扭转战争格局的战役,所以本身内容就已经足够精彩。最后的结局,揭示了自己的姥爷明明一直想活下来,却为什么选择了“神风特工队”的原因。只不过,依然是所有战争反省的主题”为了更多人的活着,所以选择了战死“,这点显得不够有新意。后来妻子的一些奇遇,也对”生命“的意义提出了解释,但是依然是非常的”日本文化“,会感动,但是又显得老生常谈。

虽然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但已经是我所能提的全部。所以说,这依然不失为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推荐一读!

《永遠的0》读后感(五):慈悲是人性的真谛

整书条理分明,所以也想试着用直白易懂的方式来写书评

1. 不管是对于喜欢研究战争史的人来说,还是对二战历史比较模糊的人来说,这本书读起来都很精彩。战争的细节和背景知识科普地很到位。从一个战败方眼中看到战争,未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2. 这本书跨越了国家的界限:我们太习惯于从一种“国家”或者“民族”的角度去狭隘地理解一场争斗:己方为善,敌方为恶。而本书中,虽然是无时不刻站在日本的角度去讲故事,但完全没有在抹黑敌方,没有将自身的失败英雄化悲壮化(悲壮的是士兵,而不是国家)。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历史上确有发生的事情),是老兵描述休战多年后,全世界还健在的二战飞行员汇聚一堂,美国飞行员听到当年那个试图射杀自己的优秀日本飞行员在神风特攻中死亡后,无法克制地哭了。

3. 这本书跨越了阶级的冷酷:这本书中,作者一直站在士兵的角度。在战争中,士兵总是罪恶的,因为使他们最终取走了他人的性命。这本书的闪光之处在于,它不仅描写了士兵的狂热(祖父和别的士兵的对比),更刻画出了统治阶级的荒谬。这种荒谬不是某个民族某个时代特有的,趋炎附势的精英阶层在如今的现实中依然满目皆是。

4. 这本书展现出了人性的多面:浅一点说,书中的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记者、“我”、姐姐、每个老兵、还有两位祖父,不同的性格勾勒出了不同的人生。深一点说,即使是某一个人,其性格深度和广度都值得品味。士兵家乡的人在战争时将士兵们视作家乡的骄傲,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战败后却对他们冷眼歧视;直言“宫崎就应该”的黑社会老兵,在对宫崎的厌恶中逐渐见证了他的不凡,也因此在宫崎死亡后混迹黑道默默保护他的遗孀;在每天面临生死考验依旧保持自我的宫崎,一直为了所爱之人珍视着生命的价值,却在悲愤中自愿要求坐上老式零式,用生命告慰那些自己无法拯救的特工队员的亡灵。

5. 这本书通过宫崎的性格来展现人性中最闪光的一面:他热爱生命珍爱家庭,他聪明优秀在自己的领域中无人能及。他痛苦地残忍,他相信只有射杀掉技艺高超的敌方驾驶员才能避免更多己方士兵送命;他平淡地宽容,在因为不满自己作风试图杀死自己的己方驾驶员进入射击点时,他没有开枪,只是用高超的技艺和宽容让对方获得人性上的一次新生。然而最终,他选择从小我的善良,走向了大我的慈悲。

是不是只要自己能凭借精湛的技艺,在身体都断掉时依然用飞机炸毁对方战舰,那些被人像炮灰一样牺牲掉的生命的痛苦和悲怆,就能被多铭记一些?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存在,就不会显得那样无足轻重?最终作者没有让炸弹炸响,这是对士兵命运的扼腕:即使个人技艺无比高超,让最后目标没能实现的,还是无能的国家制造出的哑弹。而作者选择了让美军士兵来进行海葬,这也更是对和平的呼唤:人存在的价值不需要敌方的牺牲来证明,那些为生命奋力拼搏的姿态,会跨越民族跨越文化,唤起人们心中的最深刻的敬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