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找马洛里》读后感摘抄

《寻找马洛里》读后感摘抄

《寻找马洛里》是一本由(英)杰夫·戴尔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 元,页数:1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马洛里》读后感(一):新建百度贴吧:杰夫戴尔

新建杰夫戴尔贴吧,欢迎喜欢他和他作品的朋友们入驻,一起畅谈,一起分享!

http://tieba.baidu.com/f?kw=%E6%9D%B0%E5%A4%AB%E6%88%B4%E5%B0%94geoffdyer&ie=utf-8

《寻找马洛里》读后感(二):光怪陆离之梦游仙境

最初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看到腰封上村上春树的推荐。因为非常喜欢他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本书,而对他推荐的这本书有了兴趣。而他的推荐并没有让我失望。对于书荒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杰夫戴尔的文字是细腻、温柔,又不缺韧性的。当你认为那些精致、摇摇欲坠的文字快承受不住情感的重量时,你会发现你已经被那漂亮的字符带入了这光怪陆离的世界。

题材上虽和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有些相像,但《寻找马洛里》更注重连贯故事性。

这是一个不像侦探,却带着悬疑;并非情侣,却带着陌生人间疏离脆弱的性感与信任;更非真实,却让你心甘情愿逗留的世界。刺激,神秘,虚幻。从第一章你误闯入这个地方,你便再无可离去。不想,不愿,不能。

无处可逃,不如便顺其自然沉溺在这奇光异彩的温柔乡里,再不离去。

《寻找马洛里》读后感(三):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

有的书就是要让你眩晕的,比如杰夫.戴尔的《寻找马洛里》。

“这场搜寻开始于沃克与蕾切尔的相遇。”小说就此开篇。很简洁,很干脆,并且,清晰明了。读起来的感觉非常愉悦。人生中的任何一场寻找,或者其他的什么,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简单愉悦的开始吧。

只是,开始以后,许多的东西就不简单了。沃克受蕾切尔所托,去寻找她失踪的丈夫马洛里。可蕾切尔提供给沃克的关于马洛里的线索非常有限,甚至连一张马洛里的照片都没有。这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的寻找。而这样的寻找又是违法的。并且,沃克以往类似的经历也昭示了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危险。此外,虽然蕾切尔承诺的酬金不菲,但沃克似乎并不缺钱。总而言之,从种种角度来看,沃克接受蕾切尔的委托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鬼使神差,沃克选择了答应蕾切尔。如果一定要究其原因,恐怕不外乎两个。其一,是蕾切尔身上那种不确定的美带给他的某种诱惑。其二,或许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沃克已经无所事事好几个月了,似乎正承受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许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或许都需要一些外在的事件打破过于平静的生活。否则,无休止的平静有可能会让人窒息。至少对于书中的沃克绝对如此。)

然后,一场完全无法预计的、惊心动魄的寻找之旅拉开帷幕。马洛里若有若无的行踪。极端恶劣、异常的天气。追踪与被追踪,甚至被追杀。荒诞诡异的城市。梦境般神秘的旅程。许多次,马洛里分明已近在咫尺了,却转眼又失之交臂。那些莫明其妙的人和事。那些突如其来的危险。读的时候,常常忍不住想:怎么会这样?站在沃克的立场,心里充满了迷茫、困惑、紧张、焦虑。寻找马洛里,原本很清晰明了的一件事情、一个目标,却不知怎么就变得仿佛隐喻一般。甚至途中遇到的一切事物,比如街道,商店,桥梁,书本,电话机、录音带,等等,似乎也都变成了隐喻,似乎都是命运的某种暗示,却又让人不得其解,云里雾里。于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又常常忍不住发问:作者到底想要说明什么?

不过,好吧,最终还是会明白的。不一定是完全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而是自己多少会从中悟出一些东西(至少对于我是如此)。比如,这世上任何一趟旅程,无论有着怎样的开始,其过程和结果事先都无法预料;当我们踏上旅途,就一定要坚持着往前走,因为迎面而来的一切惊喜和艰难(往往艰难会极大地多过惊喜)都是命运所赐予的弥足珍贵的礼物;无论对谁而言,这世上都有太多太多未知的事物,所以永远不要说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当残酷的现实扑面而来,我们远比自己所想像的要更勇敢、更坚韧,并且,充满智慧(想起朴树的那句歌词——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诸如此类。当然,纯粹是一己所悟。或许跟杰夫.戴尔想要表达的东西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我就是从他的笔下读到了这些。

而书中最让我喜欢的则是沃克在这场寻找过程中的几个转折。最初,他的寻找主要是依赖蕾切尔提供的(也包括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外在线索而展开。当然这也是侦探破案的最常见的思路和做法。然后,他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直觉——对相似的情景下马洛里会做些什么的直觉。再然后,“他考虑的是自己应该去哪儿而不是马洛里去了哪儿。这并不代表马洛里去哪儿了这个问题不重要——而是这个问题已经完全变成了他自己去哪儿的决策过程,不需要再问了。”

我觉得这也像极了我们的人生。当一天天成长,我们终将学会,或者说应该学会,在做出某个决定时,不再一味遵循外部世界的风向标,而是更多更认真地倾听自己的内心。

沃克最终也没有找到马洛里。但他并无遗憾,他觉得自己“尽力去做了某件事,现在可以回家满意地待上一阵子了”。而小说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在结尾处,在沃克为了寻找马洛里而经历了一场惨烈的生死较量后,作者似乎在强烈地暗示读者,其实马洛里并不是别人,正是沃克自己。当然,只是“似乎”。而我却由此想到——,

我们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大到学业、工作、情感,小到一趟旅行、一场约会甚至一次阅读,在潜意识里,无不是为了追寻或靠近自己(或是我们努力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而所有这些选择之后的经历,那些欢乐与悲哀,那些折磨与煎熬,那些眼泪与血汗,那些希望与失望,那些身心所亲历的一切起伏与曲折,终于将我们打磨成了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从这个意义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寻找自我的旅途。而这场寻找,在有生之年,永无止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