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眨眼之间读后感锦集

眨眼之间读后感锦集

《眨眼之间》是一本由[美]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160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眨眼之间》读后感(一):记一下印象深刻的几个观点,非原文

1、剪辑、梦境和现实的联系以及人类思维的不连贯性。梦境和剪辑过的电影极其相似,而现实生活其实也不是一个连贯的长镜头,我们处理不同信息时往往需要眨眼,这相当于剪辑。

2、人们对于具有跳跃性的镜头有时反而能快速重新评估而容易接受,让人们觉得突兀的剪辑反而是连续性大而只有微小改变的镜头切换,因为人脑不会对切入镜头的语境进行重新评估。

3、剪辑师应该预知观众的想法和需求,先给观众他们认为合理的画面,然后在观众还没想到之前就呈现出他们想要看到的画面。(为什么一个简单的观点被我总结成这样……懒得翻原句了)

4、剪辑就像魔术,适当运用障眼法,引导观众视线。

5、一场戏出问题,有时候往往是别的镜头的剪辑出了问题,而不在于这场戏的剪辑。

6、剪辑师必须跳开前期制作记忆的干扰,必须尽量让只看到画面中的东西,像观众一样。

《眨眼之间》读后感(二):美好的分享

第64页:这样我们就又回到剪辑师的中心责任来:在最微观和最宏观的尺度上,建立起一种有趣的、保持一致的情感与思想的节奏来,让观众信任并把自己全部交托给电影。一部剪辑不良的电影,会让观众下意识地跟自己说:“这电影的思路有点散,呈现的方式神经兮兮的,我不想那么思考问题,所以我不会把自己全部交给这电影。”相反的,一部剪辑优秀的好电影会让人感到,它仿佛是观众自己思想情感令人激动的深化和延伸,所以他们会把自己投入到电影里去,就象电影把自己交到观众中去一样。

作者走在剪辑技术的前沿,开创了“声音设计”这个岗位。联系人类思维的生理与心理过程,探讨剪辑为什么可行。分享大量原创剪辑工作技巧,提醒我们大屏幕与小屏幕、独自观影与跟陌生人公共观影的区别。回顾人类的进化、两百年前的活动影响概念、一百年前的电影观念,提出现代电影完整进化的四个技术里程碑,展望一百年后的电影潜能与潜在危机。这种知识的分享除了让世界更美好,毫无用处。

《眨眼之间》读后感(三):《自以为是与自大狂之间》

这本书是别人推荐给我的。翻看一遍后,觉得言过其实。往往别人口中觉得还不错的书,你自己买来一看不过如此。这和大家彼此之间的阅读口味和阅读经验有关,当然也很有可能是推荐人基于推荐状态而夸大了其优秀程度。读书人或搞文艺工作的人总会自以为是,以为天底下自己读的书最好,所有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买来读一读。他们会把自己阅读的标准扩大到写作的标准,然后生拉硬拽的让自己的审美标准也如此。做到这个程度的人已经是自大狂分子了。自以为是还可以忍受,自大狂让人厌恶。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恶心你不是一天两天。此书的内容聊胜于无,书的题目起得倒是很唬人。一些金句仔细找找,可以在书中勉强发现。看完这本书的半夜,我想着有多少人在像我一样忍受着被迫的思维定式灌输,越想越觉得这个生命阶段完全就是蓄积能量然后甩开麻烦的一个阶段。有人叨逼叨再说哪本书确实好看时,我唯一的应对方式只剩下发呆。在这种层面上的交流全是逢场作戏,你傻逼来我也傻逼。

2013年5月26日

《眨眼之间》读后感(四):笔记-为什么剪辑可以被接受

为什么剪辑可以被接受:

电影的核心本质是不连贯,正如人的思维一样从一个物体跳到另一个物体,电影就是用影像贴切地展现思维的转换。

对电影自身来说,这样的特点保证其相比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脱离了时空统一性的约束,不像舞台必须在同时有同物,电影可以任意切换时空拍摄,再任意切换时空组接,在观看接受过程中也是任意时空碰撞。

对电影观众来说,电影就好像我们扭头去看某物中自然地会通过眨眼省略中间的视觉路程,我们就像蒙太奇一样自己剪辑了自己的思维,所以电影就是思维的再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接受剪辑,因为我们生理上思维的路径就和电影一样。

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剪辑为什么可以被接受:

在采蜜后,蜜蜂会根据对环境的判断自动地回到蜂巢,如果将蜂巢移动20厘米或者2公里,它们也能正常回家,但是如果将蜂巢移动2米,它们可能就找不到蜂巢,因为环境看起来似乎没变,但实际上变了,这说明大的环境变化(2公里般的剪切)会被自动理解,而环境看起来没变又好像变了的情况会让人难以理解,比如一个从全身切到脚踝以上的镜头,观众会不知道注意些什么。

《眨眼之间》读后感(五):第一遍看下来几个有价值的知识点

一上午刷完,主要收获:1.重要性排序(情感=故事,节奏,视线,二维特性,三维连贯性等之和),满足高层需求可掩盖低层问题; 2.剪辑前可将每个机位/景别选出一格画面罗列出来,其呈现的细节很多,也有助于整理思路;3.人能接受剪辑是因为和梦境相似;4.梦本身是隐藏在记忆中的,当它遇到别的版本的挑战时会显现出来(可以不断提供别的选择作为诱饵,诱饵质量有影响);5.面对大量素材保持敏锐尽量避免疲乏“这次试镜可能是她唯一的机会但她是你今天见的第16个人”;6.材料看两遍,第一次是刚拍出来第二天,记下第一印象和想法,第二次是即将剪辑某个特定场景时,把所有相关材料汇集再看一遍写详细笔记,能看到与第一遍不同的东西;7.当影片面对600个从来没看过它的人时,了解一下你的感觉如何,才是所最有价值的;8.眨眼:帮助思考做出内在区隔;9.什么时候转移注意中心?看那个时候观众心里在想什么、你需要他们下一刻想什么。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会的镜头,就需要多停留。“在他们正要开口索要之前把他们想要的交给他们”;10.思路不能散乱,影片要成为观众思想情感的深化和延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