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绝命海拔》经典影评有感

《绝命海拔》经典影评有感

《绝命海拔》是一部由巴塔萨·科马库执导,杰森·克拉科 / 乔什·布洛林 / 约翰·浩克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冒险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命海拔》影评(一):没有假如

故事更像一个复原版的纪录片,非常真实。 大多数爬珠峰的人都是骄傲的,因为对登山的人来说,这是最后一个关卡了。那种骄傲体现在细节上的争执,比如要不要吸氧,何时下撤。登顶和下撤就是一念之间。 Rob 死的那一段看得我直掉眼泪。 无法和自己的爱人团聚,甚至无法见到未出生的女儿。人生至痛于此。清楚知道自己的命运,然后等待自己一点点被雪山上的寒风带走。 RIP Robert. 假如没有那些意外,也许他们就能活下来? 假如Doug不执着为了小孩子登顶,假如没有暴风雪,假如氧气瓶储存够了,假如绳子是提前修好的。 可惜没有假如。真实攀登中也没有上帝视角去避免所有问题。只能尽可能去避免可能的风险因素,然后积极应对。

《绝命海拔》影评(二):人类太渺小了

我的评分:8.0

影评:

一群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在珠峰大本营集结适应训练后出发,这些都是一群登山老手,最后来挑战世界最高峰。这次登山死了3、4个人还有几个人受伤。有的人就是明明时间已经不够了,也非要爬到山顶,最后死在下来的路上,但我认为他内心并不会后悔,他活出了自己的意义。

每年珠峰都那么多登山队,登珠峰的费用相当高,每年都死人,但是大家还一如既往的去。所以说人生精神上的东西是必然在物质满足之后要追求的。只是选择的方式与方向不同。

大自然是残酷的,是伟大的,人类太渺小了。

《绝命海拔》影评(三):登山不是爬山

曾经看过有人对这两个词汇的争辩,当时也不太明白,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更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执着于登山了。

爬山和登山的区别是登山更具有挑战性,而爬山更适合休闲运动。 大家一般选择去爬山,更多去的都是那些休闲的那些地方,或者说去一些比较好看的旅游景区。这些地方的山是可以说他们没有那么陡峭,并且这些山的高度也是很低的,一直大家去爬的时候并不需要多大的技巧。而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也就可以回家也并不需要带那么多的装备。 但是登山就不一样了因为一般登山者去的地方都是一些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地方,比如说像以前大家去比较高大的山脉,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不具备很好的登山装备,那么可以说在登山的过程中可能会收到很多让大家崩溃的事情。所以大家在登山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很多方面的,也要作出很大的准备,这样的话才能更加便于自己去登山或者说爬山。

《绝命海拔》影评(四):怪天怪地还是自己

当大自然的威力袭来

你能承受得了多少

总以为人定胜天

但其实在现实的大自然中

我们其实是很渺茫的

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与地位

并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

其实我们并不能知道当初确切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只能依据这个电影来评论说

为何Rob觉得他自己可以把Doug平安带下珠峰

这就是没有认清在大自然威力下自身的能力

最后才会害得两人都丧命

也连带了其他上山救他们的人

其实一开始可以没有这么多人丧命

但就是男主角高估自己的能力

就算是为了让Doug如愿以偿

但也不能拖这么多人下水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让我体认到大自然的威力

可能会有一阵子恐惧爬山

《绝命海拔》影评(五):命运其实是习性

大叔和领队都因为去年登顶失败而影响了当下判断,致使副手回去救他们而一同遇难。

两名团员亦因没有领导和副手陪同下山,在危机时其他登山队工作人员只顾拯救自己的团员,而不得不遗弃他们。

所以这整个是连环作用,甚至风暴亦是人们思维的结果(这是能量科学吸引力法则的范畴)于是整个故事看起来如同宿命。

人的命运之所以能预测,其实只因人们无法时刻保持觉察,活在当下;却总是受过去记忆影响,而记忆又是营造未来想象的主要原料。

即头脑中的过去和未来,其实都是习惯性思维的产物。于是人就总是活在习性中,被限定了选择范围和视野,而变得可被预测,变成宿命论的活证据。

玄学中有种讲法:得道高僧的命是无法批的。原因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能保持觉察活在当下,因此亦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惯性轨迹,变得不可预测,因而亦无法被操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