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赵子曰》读后感锦集

《赵子曰》读后感锦集

《赵子曰》是一本由老舍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211图书,本书定价:18.80元,页数:20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赵子曰》读后感(一):嗝~

天台公寓聚集这一群所谓的新式知识分子。赵子曰、莫大年、李景纯、欧阳天风、武端、周少濂。从学潮开始,赵子曰集合着武端、欧阳天风殴打校长。吃酒楼、打牌、逛公园。看上了王灵石女士的赵子曰迫切打探其消息,谁知早就被狡诈小人欧阳天风看透,莫大年告诉赵子曰,欧阳与王女士似乎关系不浅。赵子曰竟然逃离到了天津,找到了周少濂,某得一个差事。又遇到一个穿着体面的女子谭玉娥,赵以为又爱上了,谁知最好还是害怕军阀报复,逃回了北京。回到天台公寓后 自然还是这群人,只不过明显的划分了阵营,真君子李景纯、莫大年,小人欧阳天风和武端混在一起吃吃喝喝。最终人们发现了欧阳天风的真面目,势力小人,掌控着王女士,把她当做工具。李景纯也因为谋杀被捕杀害。 表现五四后大学生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学潮,女权运动,神易大学等讽刺抨击。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旁观,在作品中态度才显得清醒。

《赵子曰》读后感(二):凡事长点心

冥冥之中命运把我和这本书安排在了一起…原本是想借阅《人间词话》的,但是没注意拿成了旁边的《赵子曰》。 对于老舍的了解很少,也多是初中时了解的,记忆有些模糊。抱着看看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 嬉笑怒骂的语言中,人物活灵活现。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个性特征,其中人物塑造尤推赵子曰。 打校长,随波逐流,未当官却有当官人的脾气,识人不清等等,这么一个没脑子的大学生实在让人气愤。 家中老父艰辛,却只知催促要钱。结婚时欢欢喜喜的美娇娘,经社会风一吹,摇身一变,成了阻碍你赵子曰自由的心头刺,恨不得鬼神立马把她带走。自诩学问颇多,精攻却无,浑噩度世,甚至一再被诓骗。 赵子曰,你可长点心! 天津一事,幸得谭女士主动相告,还不知你赵子曰是不是到现在还抱着迎娶大美人的泡沫美梦。回家后,朋友一个一个地“告密”,你也只是一点一点的怀疑,若不是王女士的书信,还不知被诓骗到几时。 故事的高潮是李先生的死。这一死,才真正唤醒了属性带着“傻白”的赵子曰,听从好友的号召,找到自己真正该做的事。 赵子曰们,可别再被熟人一句两句就诓骗了,凡事长点心!

《赵子曰》读后感(三):老舍才是老师

老舍是不善于写大场面的(或者是不屑于?),所以他写学潮,写刺杀军阀,都一笔带过,似电影的场景切换,淡入淡出的;女子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在老舍的小说中,正如她们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一样,可悲可叹,丝毫不能左右自身的起伏,不管这女子是不是有智识;李景纯的形象设置与《二马》中李子荣的形象设置有可参照之处,甚至二人名字的读音声调也惊人地相似,只不过李景纯和李子荣在两部小说中,对主人公所起的作用不一样罢了,《赵子曰》中,李景纯用自己的死唤醒了昔日天台公寓中沉迷于吃喝嫖赌的狐朋狗友们,也可以看作是实现了自己救民、教育人民的目的,虽然他并没实现杀军阀的计划;赵子曰最晚受李景纯的影响,但是他的悔悟最为彻底,从这一点上来说,小说的富有激励性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失真的,或者毋宁说,是有点潦草收尾的,老赵们自然大有可能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但也许,天台公寓的才子们,大义凛然地收拾了老友的尸体、暂时地铭记了老友的死,几天后又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了,如欧阳天风之流,则虽不得不服用大将五淋汤治疗隐疾,却还被列为座上宾地在各大军阀的宴会厅内悠游,人生沉浮,大概从古如此。

《赵子曰》读后感(四):评《赵子曰》

花了十天的时间读完了《赵子曰》,老舍的第二本小说。晚于《老张的哲学》一年,是1927年发表的。这本书描写了新旧社会交替、时局动荡的环境下一些青年们的生活日常。关于主人公的年纪,《四世同堂》在三十岁至七十岁的样子,《老张的哲学》则在十七八岁和四五十岁,《赵子曰》是二十五岁左右。可见老舍对人物观察、琢磨的范围十分之广。但是,在许多地方我们又能看到这些人物之间的相似性。比如论起无聊程度,当属祁瑞丰为最,但我们可以看到赵子曰打麻雀、混天津的时候也十分的无聊;说起爱慕虚荣,似懂非懂但又喜欢装腔作势的劲儿,无人能出冠晓荷其右,那么赵子曰、武端等人不也有为了爱美、为了做官在冬天穿大衫的行径吗;说起天真无邪、善良纯粹,我们都得让过王德去,但其实,赵子曰的内在,和王德十分相似,而赵子曰和祁瑞丰的行为好坏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四世同堂》写于1945年左右,那时候老舍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作家了。他自己也表示,《四世同堂》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小说。我们可以推测说他将之前所写书里所有人物有趣的点都攫取来放在了《四世同堂》里,我们也可以说老舍这一辈子身处的环境中无外乎就这几类人:王德、赵子曰一样的单纯;赵四、小文、李四爷一样的仗义;老张、欧阳天风、高亦陀一样的狡猾、狠毒;还有若干多像祁瑞丰一样无聊的行尸走肉......而至于老舍本人呢,我更倾向于他像祁瑞宣、李应、李景纯一样:细腻、敏感、善良、正直而对时局无可奈何。

在读《老张的哲学》的时候,会为李应、王德、李静的遭遇而感动惋惜甚至痛心。他们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好孩子,却在最该快乐的年纪被时代裹挟、被坏人玩弄。而从《赵子曰》中渗透出来的感情就十分复杂,有对赵子曰一直心甘情愿被欧阳天风利用的气愤,也有对李景纯侠义精神的敬佩以及对他最后遭遇的难过——那个时代就是容不下好人,容不下明白人。整本小说可以说是赵子曰的成长史,但具体他真的能成长多少,我们确实不好下结论。我们只知道,他十分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他周围全是欧阳天风那样的小人,那么他必定整日吃喝嫖赌,甚至可能行凶作恶,只为博朋友一笑;如果他周围多一些李景纯那样正直的人,那么他虽然会对逆耳的忠言有所排斥,但他走上正路的可能一定会更大,毕竟他是十分愿意为朋友牺牲的。但是正如老舍所写到的,那个时代能容下臭虫、糊涂蛋、狐狸、寄生虫,可就是容不下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像赵子曰他们这种容易在善恶之间摇摆的人,注定很难自我匡正。那么,在李景纯走后,赵子曰、武端、莫大年还能否按照李景纯的愿望去行事、去做人呢?文章在这里戛然而止了,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

《赵子曰》全书延续了老舍滑稽幽默、丰富细腻、善于讽刺的语言风格。幽默的片段常常和反话正说的讽刺联系在一起,比如他说赵子曰是一个十分富有牺牲精神的人,宁可陪朋友打一整宿的麻雀也不会去休息;再如他说中国人不知好坏、不觉香臭的一味无聊是因为他们已经进化到了人类的更高级状态,所以这些行为是外国人所不能接受和理解的。说起语言的丰富细腻,我又会想起他对北平端午节的描写:有热闹的人群、繁华的街景、喜庆的吃食,也有脏乱的市场、饿死的工人、吵架的百姓。另外,在这本书里,老舍对于人物心理的剖析是十分深入的,他会将很多人人都有、也都察觉的到但是不知道怎么说出来的感觉完美的描写出来,比如他说会说话的人不是一味的只会夸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逆着你的意思说,让你把情绪宣泄出来这样你才舒服。老舍也将许多平常的场景描写的十分生动而有趣,比如他写武端和欧阳天风两人吃饭的时候,彼此偷偷地看对方,但又要小心避免眼神的碰撞,简直是神来之笔,将二人那种微妙的关系描写的惟妙惟肖。

老舍在这本书中,也对新的小说写作技巧进行了尝试。故事进程不再像《老张的哲学》那样平铺开展,而是想“蒙太奇”的手法一样,把一个故事分成好几个侧面去展示出来,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真实和立体。对于小说的情节也不是直白直叙的,比如对于欧阳天风的很多陈述,老舍并没有站在上帝视角说出那是真是假,而是留给观众自己体会、判断。中间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欧阳天风和武端都在骗赵子曰,但是我又不太确定欧阳天风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如果他是好人的话,那么李景纯就是坏人了。以上二点结合起来会让读者感受到故事的跳跃感和节奏感,但是又不会产生断层,这种感觉是十分奇妙的。这种小说是可贵的,尤其是在1927年的中国。再加上老舍独到的文字把控能力,小说语言十分精炼,这让我对于小说的很多段落都要反复阅读、仔细思考,才能不漏掉、不篡改作者的本意。

老舍是有担当的作家,他想国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他讽刺是为了警醒,写实是为了呼吁。他是黑暗社会的洞察者也是引路人,他是我们的英雄。

2021.4.1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