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众声》的影评大全

《众声》的影评大全

《众声》是一部由程工执导,蔡康永 / 汪聪 / 孙俪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众声》影评(一):但是他并不仅仅是被玩梗的一个符号吧

真的没有想到过了这些年,汪峰竟然还愿意对着镜头袒露自我:

“你所有的心血眼泪都会变成不相信的人的酒资谈资,就是一个笑话”

“过气不是因为你可怕就好的”

“你骂别人,如果你还不如他,那这有什么道理呢”

在众声大段自述中,汪峰讲述了许多对家人的细微感受,不管是他父亲的意外离世给他的冲击,他母亲去世前仍然想要写一个万字长文让公众明白汪峰并不是外界所说的那样,他都只能苦笑着拒绝。

提到“汪峰定律”这四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就想到了“只要汪峰一发新歌就会有别的爆炸新闻抢走他的头条”,以至于根本想不到汪峰近几年在干什么。大家一方面苦于内娱没有活人,一方面又在不了解一个人的基础上跟风玩梗。

当一个摇滚歌手被碰巧选中,就成为某种玩梗的对象,或者嘲笑说他已经过气,“江郎才尽”,提到他就是“皮裤”,“爹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了解过汪峰,把一个人的半生,浓缩成某种符号,省略了他身在其中发生的所有故事情节。

从鲍家街时期,到十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春天里》,再是后来他结婚生子,写给章子怡的《无处安放》。一个创作型摇滚歌手不被谈论他的创作,编曲,歌词,舞台,被讨论的全是一个个被浓缩的梗。

也许他努力着想调节自己不去在意这些,但其实这些年很多人对他的“恶评”,还是伤害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尊心。从这方面讲,这个部分其实是他的修行,也是我们很多观众的修行。

蔡康永说:“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娱乐产业是一个靠人来完成的产业,然而我们现在已经似乎认为娱乐内容是自动生成的时代了。”我们好像忘了,这些人也是一个个真实的、会爱会恨、会喜悦会感动会伤心的人

《众声》影评(二):如果我认识孙俪,逃难也会带上她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蔡康永的印象是不是和我一样,还停留在那档至今也会被大家回味的「康熙」,所以蔡康永现在有一档新的节目,我还挺意外的。

当然,还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谈话对象会是孙俪。

孙俪,一位「大女主」,我为什么说她是大女主,因为在我印象中的她一直是大女主的角色,甄嬛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连我爸这种不常看电视剧的人,都把《甄嬛传》看了三遍,在与蔡康永的对话中也聊到了这部剧。

但孙俪给到的回复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是在捧我场。

她甚至说直到去年才意识到这部剧真的很火。我想了想,这可能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谦逊感吧。

但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她曾因为自己的放松差点丢掉来之不易的机会,那次“到现在想起来还会冒冷汗”的经历,依旧能让自己“患得患失”。

我在这次的对话中感受到孙俪所拥有的能量,是很多演员所没有的,生活中的烟火气。她可以是宫中的娘娘,也可以是照顾等等和小花的孙俪。蹲着闻留兰香薄荷,用菜园子代表自己,这会是我们想象中的她来形容自己的方式吗?并不会。

孙俪给我一种虽然我已经是二孩妈了,但也正是这样,我更需要活成我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时代所赋予的形象。

她说自己会在孩子面前崩溃大哭,孩子甚至还会递上纸巾,这段好笑但也温馨。成年人也会有情绪,不是当你步入社会就该为自己戴上面具,成为一个冷感的人。孙俪会在世俗所给予的条条框框中突破,女性心中真正的自由,直面自己年龄的衰老,如何定义世俗意义的好……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她,甚至可以说,孙俪还保持着对于这个世界的热情与探索欲。

时代的齿轮不曾停止转动,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们是不是也很久没有想过自己还会做什么了?是不是很久没有去尝试新鲜事物了?

孙俪唤起了我的过去,在这个“丧”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的想法都是被自己掩藏的,我们总想着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解,而忘记了自己还拥有去尝试的勇气。

所以如果我认识孙俪,我也会跟蔡康永一样,逃难的时候带上她

《众声》影评(三):蔡康永真的敏锐又聪明!

节目组的初衷是“看看那些活对了的人,是怎么活的。”

孙俪显然是那个活对了的人。

孙俪选择了在自家的菜园子接受这次采访,在蔡康永看来是有所准备的。

尽管整个访谈很平和很日常,但我依然认为这只是一次“程序性完成的”任务,我没有感受到他们真的在“沟通”,因为孙俪的表现很“程式化”,哪怕她有意选择了菜园子这么接地气的地方。

孙俪表现得很热爱种菜,于是蔡康永问,你亲手做菜吗?孙俪回:会做,但不能天天做,天天做没这个耐心。蔡康永又问,多久做一次,她答:有心情的时候。

孙俪说不会干涉家人吃什么,但自己吃健康烹饪的食物,比如水煮清蒸,因为调料品多的菜吃进去和调料品少的菜吃进去对身体的反应不一样。蔡康永敏锐地抓捕到,虽然你不干涉,但你还是会提醒对不对?

孙俪说我不会说,但他们昏昏欲睡的时候我在旁边蹦跶,精神特别好,他们知道原来吃健康的东西是这样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

前10分钟是两个人互相寒暄的过程,或许是在孙俪的主场,孙俪的话反而更多,颇有点刻意让场子热起来别冷下去的意思,蔡康永更多的是观察。

孙俪说她现在会直白的表达自己不会弯弯绕绕,因为连自己的孩子都可能会误解get不到你的意思,何况不熟悉的人,所以她必须说的很明白,他可能只get到80%。

蔡康永很敏锐地反问,那有别人讲话,你get不到的吗?孙俪迟疑了下,说,应该比较少我觉得。

蔡康永像个淘气又聪明的小孩嘿嘿一笑。

因为按照孙俪的意思,我们说话可能别人不能完全明白,那同样,别人说的话我们也存在误解的可能。怎么反过来,孙俪就觉得她能100%get到别人的意思呢?就像蔡康永说的,当我们觉得别人没有get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很少管我们有没有get到别人。

哪怕是有所准备的嘉宾,蔡康永也能在准备中寻找线索撕开口子。

在饭桌上,蔡康永问了个稍正式感一点的问题——我听说演员会抢好的位置让自己在镜头前有重点,有这种事情吗?

孙俪答:我如果懂这些,就不会经常站在顶光底下把自己拍的这么难看了。但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并没有直视蔡康永。

又补充道,我经常问我的助手,问灯光师,我应该站在什么光位,会显得自己美一点。【这是典型的怕对方不信上一句的追加解释】

在我看来,孙俪完全没必要这样说。因为蔡康永问的是“有没有这种事?”而不是“你有没有这样做过?”

试想一下,这个问题如果问周迅或者郝蕾,她们会怎么回答。我想看过周迅或郝蕾采访的人,多半能想象出来,她们大概率会认真地解释是否有这种情况的存在,以及抢占光位对表演的作用,是否有必要等等。

但孙俪以笑嘻嘻打哈哈的方式化解了这个问题的专业性和必要性。

孙俪为什么这样答。孙俪一直在营造一种“我在表演上不费劲”的感觉。我平时的生活是很舒适自洽的,我跟你聊的大多是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才知道《甄嬛传》原来那么火……

所以在这个状态下,蔡康永没有打开孙俪,很多话头都戛然而止。蔡康永问出很多表演的问题,比如年龄焦虑,孙俪说着说着自然而然拐到我的家庭我的孩子……

到了后面,蔡康永能敏感地察觉到这次访问的尴尬之处,所以他后采时说,我们做访问,有时候是要服务感觉不幸的人,有时候是要服务感觉幸福却不安的人。

蔡康永大概率是想探寻这个人是否真的如社交网站显示的那般“完美”,他说他好奇家庭的那个部分,真的有那么坚固稳定的东西吗?想必破碎的感情他见过太多。即便孙俪看似无懈可击的回答之下,蔡康永依然捕捉到了她的不安,并且没有利用这种不安。

整场采访看下来,蔡康永一直试着进行些思想上的交流,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年龄、容颜、名气、作品,能看到这不是随心所欲的交谈,蔡康永的本子上一定有更广度的脉络。但孙俪一直落脚在具体的小事上。

蔡康永真的有同理心和慈悲心,面对任何嘉宾都能既找到自己想要问的问题的突破口,又能不冒犯对方,并且发自真心的去理解对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