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锦集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锦集

《歌尽桃花(新版)》是一本由靡宝著作,团结出版的601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一):看一遍即可

记得很久前看第一次的时候,感觉是篇不错的穿越文,今天为了公正地写书评,又重新看了一遍,有点失望,大概是最近看文越来越挑剔的缘故吧~

比较喜欢还是二哥的男主,与女主互动十分有爱。当上燕王后就变成大部分古言小说中的男主形象,没什么特色。

全文故事性还行~可以用来消遣。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二):我为它正名而来。

这本小说其实我在很久之前就有看过第一版的实体书了,可不得不说,对于这套书我还是留有遗憾的。因为之前出版社的关系,对于上本不明不白的结尾,我感到迷惘,所以打分不高,并且憎恨作者的虎头蛇尾,当下册的终结篇出来时,我悔到肠子都青了,不负责任的把一本好书给糟蹋了,至今对此耿耿于怀,这套新版出来后,我毫不犹豫的购买,也是为了这篇正名的评论而已。

由于这部小说之前的名声太盛,我想内容等细节,喜欢穿越的书友肯定都已熟悉,而且对于某些经典场景更是可以倒背如流,因此我也不花费唇沫在这上面了。但是对于这部新版与旧版的不同,我还是要告诉各位的,除却云香这里有些小小的变动,最大的不同来自最后一卷“离国篇”,相信熟悉旧版的书友都记得那个随时自恋的小候爷吧,就是那个带着假面皮出现在小华身边的富人,可在新版中你们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作者把他给“灭”了,取而代之在那里陪在小华身边的,变成了她二师兄程笑生同志,大的事件依然有发生,只不过换了另一种场景。番外写了让大家更想关心的小华和萧暄婚后的生活,从小华记录的点滴看出她圆满的爱情。同时,小说也去掉了以前宋子敬的番外,但增加了一个新的关于宋子敬的番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番外。

我觉得新版大部分还是延袭了旧版的风貌,新的离国篇让读者更了解分居两地之人的牵绊和心心相印,但我个人更喜欢旧版中的离国篇,喜欢毒发时身为皇帝的萧暄对小华的不离不弃,他温柔的背着她缓缓前行,轻声呢喃,都已经令我感到那种深入骨髓的温暖,旧版中爱的份量更重。当然,作为读者总是喜欢作者的一些改变,也不断希望作者能出出番外,让读者过过书中男女主角的瘾。新的宋子敬的番外,不知道是作者的突发奇想,还是有考虑作为创造源泉,期待有作者再有好书出现啊,也不枉我特意买书为它正名!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三):别扭

看完上册,我觉得一定要打五星;看到下册一大半,我觉得五星跑不掉了!几年前的老文,以我现在挑剔的眼光去看还能有这种感觉,此文说是经典好文不为过。

可惜,下册“离国篇”大大吓掉我眼镜。犹记小学写作文时老师说过,人称一致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纵观现在小说的人称常见的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容易充分表达主角的心理,几年前的小说比较喜欢用;第三人称则较易于故事情节的表现。当然,那个华丽丽的“上帝视角”文懒得说。

此文在离国篇之前一直是用第一人称,可谓“我”了三分二本书,到离国篇时生硬地扭转成第三人称,通篇主角不是“我”,而是成了“谢怀珉”。我不清楚作者是有意为之抑或是失误,但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用第一人称已无法掌控整个故事情节,于是强制转换成第三人称,以更利于故事的展开。但不管如何,人称不一致造成本人在看此文后部分时感觉相当别扭,我没看过旧版,也不清楚这个低级错误是作者新修后犯的还是以前就是这样的。

除了人称不一致让我感觉别扭外,还有那一大句一大名由七八个成语组成的长句。我明白这样是为了更好表达女主的伶牙俐齿和活泼个性,最初看着并无不妥。但是这样的句子时不时冒出几句,而且不单是女主,还有男主、男N之类的都来上一句,让人怎么看怎么烦。你这是说快板啊?

程笑生在文中的塑造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小受,而且是和那个大辽皇帝有JQ的小受。从一开始在大漠遇险,耶律皇帝华丽出场救走小程筒子时,我就想,“这二人必有JQ!”然后就是在城墙上,耶律筒子搭箭要射女主,小程筒子挡在女主身前时,耶律筒子的表现更让我充分肯定,“这两人没JQ,谁信?”结果……

最后的番外二,实在懒得说了……你是来恶搞的,还是来凑字数的?抑或是为下一文打广告的?

总结:文是好文,值得买,若大家对上述别扭处不在意的话倒是可以收藏!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四):歌尽了桃花,诉不尽的衷肠

新版的《歌尽桃花》修改很大,大半年前得在晋江就看到作者靡宝,大刀阔斧地在修。终于等来出版上市,看到别的读者都掰着手指头细致新旧两版的区别,分析新旧二版到底哪个更有爱啊。我囧啊,猪脑子装不下东西,旧版看的太早了,隔着有了四五年了吧,故事大概朦胧地还有些印象,细节嘛全忘光光了。这倒也好,没有旧版情节的干扰,权当成新书看了,何乐而不为呢。

靡宝的文字,非常喜欢,不矫揉不造作,给人一种平淡又自信,信手拈来的感觉。我想到了一个比较恶的词,低调的华丽,嗯,把网友发展出来的该词的贬义成分撇去,真的蛮适合的嘛。总之,是一位非常非常有实力的作者啊!不过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这本书中的文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贫,特别是对话,好贫啊,笑的人肚子都疼了。因为差不多是将旧版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也无从比起,不知道旧版中是否也是这般搞笑呢?

古言看的多了,也发现了一些小规律。举个例子,一个作者的文字是什么调调,她笔下的女主一般也就是什么调调。文字平淡,女主的性子一般也淡淡地,而若文字很矫情,女主也一般矫情的让人想抽。《歌尽桃花》中的女主谢昭华,性子就像本书的文字一般,有平淡自信的一面,不矫不造,也有古灵精怪顽皮的一面,那淡定的表情遮掩下的一张不饶人的贫嘴哟,真的很可爱。男主萧喧,少见的完美型无可指摘,有野心有耐心有恒心,又细心又贴心。两人在细水长流平淡相处中渐生情愫,在刀光剑影的疆场相互扶持感情升温,在情敌的催化无奈地别离中达到了顶点。这一波三折的脉脉发展,感人至深。

另外对于本文,有个觉得小遗憾的地方。宋子敬和宇文弈,明明对谢昭华都有点那个什么心思,无奈作者只是点到即止,不过也是,这丫俩都是精明地成精,千年老狐狸啊,肚子里七绕八弯的算过了,斗不过萧狐狸,不如就这么算了吧~宋子敬穿越到现代的番外,很给力,不知道何时能读到这个故事,期待嘿。

《歌尽桃花(新版)》读后感(五):歌尽桃花人依旧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鹧鸪天》

记忆里,总有这样一首词在低回浅唱。恍恍惚惚,在桃红柳绿之中,才子与佳人,谱写出一曲妙音。

所以,在看到《歌尽桃花》的那一刹那,我以为又是充满“古典诗意”的书,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小说里充满了各种幽默。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其实并不喜欢文章明明是写古代的,却偏偏喜欢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故事。可是冲着它的名气与名字,我还是读了这部小说。

我喜欢的,是女主谢怀珉和男主萧暄在一起的感觉。他们曾经是“亲人”,所以他们的爱情较之甜蜜,更多了一丝温暖。从一开始的逃亡,到最后成为帝后,他们永远像寻常夫妻一样,不带做作,如此自然。从头到尾,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即使有过分离,他们也从未怨恨过对方,忘却过对方,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对方是对自己最好的人,是最值得自己信任的人。

谢昭华,抑或叫谢怀珉。这个女子穿越而来,到一个傻子身上,没有倾城之姿,不是十项全能,也没有聪明绝顶。但最后,她却是最大的赢家。或许,她就胜在她的善良,她的灵动,她的聪慧。是她的,拼命也会去争取;不是她的,她绝对不会沾染半分。所以,她不可能是“玛丽苏”,一切都阻挡不了她与萧暄的爱情。隐隐约约的小暧昧,不捅破便已足矣。

萧暄,曾经的“谢二哥”,真正的燕王殿下,身上背负的,是数千将士的生命。这样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有着平凡的一生。但比起其他的帝王,萧暄的一份随性与洒脱,却是很少见的。他从来就不会用燕王的身份来约束小华,总是和她打打闹闹,一路呵护着她。最记得即将登基之时,因为昭华的不喜欢,他便带着她冲出宫殿,在她耳边说:“我们逃吧。”在这一刻,我想到的是这样一句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话:“世间之大,唯有你才是最重要的,倘若得了天下而失了你,那么这天下还有什么意思呢?”我想这一刻,萧暄的形象才真正刻在了小华的心里,让她终身不离不弃。后来谢昭华回宫后,萧暄为了她放弃三宫六院独设一皇后,至此童话爱情已足够完美。

纵观全文,其实看不出到底是什么时候两人真正爱上的,但是这段爱情来得并不突兀,反而水到渠成。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吧。

小说里关于桃花的描写并不如想象中的多,依稀记得萧暄为小华种了桃树。曾想过,作者取这个名字,或许也只是为了夺人眼球。如今才发现,晏几道的词,恰好如同萧暄与谢昭华的爱情历程,从相遇到别离再到重逢。所以没有桃花又怎样,在那桃花深处,有温情便已足够。

PS:不喜欢新版的封面啊,还是旧版的好看,更符合小说的意境。而且据说新版和旧版修改的蛮多的,有机会看看旧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