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啊,男孩》观后感精选

《啊,男孩》观后感精选

《啊,男孩》是一部由扬·奥勒·格斯特执导,汤姆·希林 / Inga Birkenfeld / Annika Ernst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啊,男孩》观后感(一):想要一杯咖啡时,生活却偏偏是酒保

在社会中,想要做自己太难。希林的眼睛,忧郁的纯洁。坐着火车或者公交,一边看着窗外,是我最放松的旅行。他想要一杯普通的咖啡,世界让他喝不起,强加给他需要冲进马桶的肉丸,父亲停掉的信用卡,不想回忆起的历史,因肥胖困在过去里的朋友,无能为力的他人的苦水,朋友失败的梦想,以及难以挽回的死亡。因为疑惑,对世界的种种疑惑,使他不再自信,变得内向少话,我也是。敏感易怒的人们,因为肥胖,才华,过大的自行车,原生家庭…耄耋老人的父亲曾告诉他:不要被人嘲笑。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反而觉得人们开心。水晶之夜,在店铺前痛哭的男孩。在店铺前去世。思考人生是一件事情吗?我也在思考,在无所事事,同样的在欺骗父亲,也耽误了我的学业。他的父亲切断了资助,我不知道我的父亲会何时效仿,但是,对不起,请再给我一点时间。一天很短也很长,咖啡要慢慢喝,人生的意义也要慢慢思考。每天都会遇到糟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头疼的事情,无力,苍白,生活像是酒保,总是递给我一杯杯烈酒,而我想要的仅仅是一杯简单的咖啡。

《啊,男孩》观后感(二):一日怎样过?

我看了几部汤姆希林主演的电影,《法比安》、《无主之作》,之前还看过一部瑞士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几部片子叙事都很慢,很注重细节,更加专注与人的精神方面的思考。我觉得这几部片子的尺寸拿捏得很好,受众文化教育程度更高,拍适当的内容,剩下得就给观众思考、不会增加受众的负担,把受众当人看待,而不是控制民众思想的武器。表达的内容都是很细腻的,主人公不是大英雄之类的,只是普通的青年人,是细节地表达了他们的困惑与不安。

而不像国内的主流片子假大空、缺少细节、心态很急、巴不得一天内就赶英超美,而忽略观众内心的想法,说得难听点,把观众当成傻子在那里拍电影和电视,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出来,拍不知道给谁看的内容。

我只是表达我看完这几部北欧电影之后的感受吧,比较舒服和心安,就像一个了解你的老朋友和你聊天一样,一个老朋友表达出你想说的。其实,我们作为渺小的不能再小的人,并不是人人都想要建功立业、以及之前价值观鼓吹的要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我们只想有份还算过得去的工作,养活得起自己,有三五好友周末聚聚,仅此就够了,不需要什么上班就升职,然后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站在高处的就那么几个人,剩下的人都只是体系里渺小的人罢了。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种那样的问题,会有许多迷茫和困惑等,我很奇怪国内影视片展现的都是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毕业了就大刀阔斧地进入社会,要大干一场,要这样那样地完成自己的抱负,影视里的布景和场景永远都是最理想化的,人人居住着超大的豪华房屋、做着天天说闲话的工作、有着帅气漂亮到极致的男女朋友、永远都有三五好友伸出援手,永远都是梦境一样,永远没有立足于人们的心,人们的心理到底想表达什么,大家像是被权威下了封杀令一样,不能表达或者展现甚至任何隐晦的暗示都不可以有,去表达任何负面的内容。所以现在都很少看国内影视剧了,难看捞钱、唯独不是表达。

看了几部北欧的电影,以及发现汤姆希林接拍的电影还是挺和我的胃口的。

回到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我才感觉我像是个人一样,原来人不是一定要天天斗志昂扬地去上班、加班、去娶妻生子、去还贷款,人是可以慢慢静下来去思考周围的社会,思考一切的,当自己觉得过得不舒坦时可能就是周围有问题的。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社会化工具吧。

想说得很多,最终还是写不出太多,先写这么多吧。

《啊,男孩》观后感(三):观后感

看完整部电影,有点想哭,但眼泪就只是涌出那么一下,不会掉下来。我感受到是无力感和孤独感。他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梦想追求可能他以前有,但现在没有。他说他在思考他自己,思考他的爸爸,可是有答案吗?没有最终最确切的答案,或者说没有他想要的答案。他整天这样无所事事,却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也许他曾经很优秀,但是他现在空缺了很多。他还是想让其他人看起来他过得很好,他不穷。从买咖啡开始,他在意后面拿报纸的人的神态动作,到卡被吞了,又想把刚刚给流浪者的零钱拿回来,看到别人用怪异的眼神盯着他,他又把刚刚摸到的零钱放了回去。挺喜欢这两个镜头的,后面还有很多个镜头在表达他的在意,还有周围人的漠视感和高高在上感。最后那个老人家提到的“别让别人耻笑你”“但我从来没觉得,他们是在耻笑我”也算是给他的心里一个回应吧。补充:刚开始和女朋友分手,那种偷偷的小心翼翼的样子,他是怕她缠着他?他是怕女朋友诋毁他?... 他不想留给给任何人他不好的想法...

说到老人,其中一位老妇人,有人肯陪她,她就觉得那个小伙子不错,去问他要不要留下来过夜,给他祝福,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忽视掉的与长辈之间的陪伴的,我们给到的只有那“买椅子”的钱,有的甚至连钱也没有。

那位在酒吧里跟他的老人家,他只是孤独罢了,他说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我想是别人不愿意听他说什么,所以他才说听不懂吧。他想说,他想表达,他希望有人能认真听他讲,他的想法说出来了,他也算得到了一种放松释然。喜欢那句“我只是为了我在碎玻璃上骑不了自行车而难过”。最后的那个医生和主人公的对话也是很多无力感,“他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他死了” “他有一个家人吗” “ 没有,他自己一个人” “能告诉我他姓什么吗” “不可以” “那总能告诉我他名字吧” “(顿了顿)xxxx” 。主人公在最后喝到那杯热咖啡的时候,还是感触很深吧,但我不觉得他会有什么行动,感触一段时间,然后继续无所事事。你不想做,你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改变不了!强者才不会在意他人的眼光,越是弱者越会在意!

还有那个女同学,她童年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打嘴炮的时候她是“自信的”,和她小时候喜欢的对象做爱时,又是极度自卑的。(还有能够让这个人认可自己,她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我不胖”)。她从来没有过的去那段时间的坎儿,她喜欢陌生人看站在小舞台上表演的自己,也好像在说“你看,我很瘦,我不胖!我一点都不胖!” ,那种注视感给她自信心。至少一半人的童年都有问题,什么时候能被治愈呢,这还真的不知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