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学》是一本由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93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1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学》读后感(一):插图是好书重要的组成元素

我并不是一个对哲学有着很大兴趣的人,偶然间翻开这本书。我要承认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它每页至少一幅精美的插图。看得出来本书的编辑在插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页的内容重点,都有世界著名艺术大师的代表作进行注解,使读者不会因为文字论述的枯燥而厌读。反正我一般是先看图片,再看文字的,呵呵,这种另类的读法不知道有没有知音啊,如果大师黑格尔知道我是这样读他的著作的话,估计要被气得从天堂下来踹我了。

《美学》读后感(二):伟大的作品

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诞生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既能解释艺术的整体构成又能指出其对人类的意义所在。黑格尔第一次区分了常规意义上的美学和他所探索的美学之间的差别所在。那就是,自然可以是审美的,但是只有人类才可以创造美学,而这个美学就是黑格尔致力于要研究的领域。

黑格尔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精神自由是艺术的中心,正如它是政治、宗教、自由思维和科学的中心一样。美学就是它最直接和个性化的体现。一个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它的诞生包含了关怀、敬业、技能、想象力等因素,因此能世代流传。这不是一个条件反射的行为,而是一种对自由和精神价值的深刻认识的行为。

艺术的关键,黑格尔始终认为是精神。如果精神能发光,那么这一基于精神创作的作品就能称之为艺术品。精神对人类的影响愈深远,那么能影响到的人就更多。出于这个原因,黑格尔认为。最伟大的艺术是宗教艺术或者让精神上升到崇高水平的艺术,比如悲剧。

《美学》读后感(三):自觉的灵列夫·托尔斯泰论美学与艺术

......因此,美学中所阐述的、模糊地为一般人所信奉的那种以“美”为依据的艺术理论,只不过是把我们——某个圈子里的人们——在过去和现在所喜欢的东西认为是好的罢了。

要为人类的某种活动下定义,就必须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要了解人类某种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就须根据这一活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后果来考察活动本身,而不能单单根据它所给我们的快乐。

如果我们认为某一活动的目的只在于给我们快乐,因而只根据这种快乐来为这项活动下定义,那末,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不正确的。给艺术下定义的情况也正是这样。……

正如那样认为食物的目的和用途是给人快乐的人们不可能认识饮食的真正意义一样,那些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享受的人们也不可能认识艺术的意义和用途,因为他们把享受的这一不正确的、特殊的目的加诸于艺术活动,其实艺术活动的意义是在它和其它生活现象的关系上。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吃东西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时,他们才会明白,饮食的意义在于滋养身体。就艺术来说也是这样。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即享受时,他们才会懂得艺术的意义。把“美”或者说从艺术得来的某种快乐,看作艺术的目的,这不但无助于我们判定艺术是什么,反而把问题引入一个和艺术截然不同的领域——即引入形而上学的、心理学的、生理学的、甚至历史学的探讨。为什么某些人喜欢这一作品,而不喜欢那一作品,为什么另一些人喜欢那一作品等等,因而使得给艺术下定义成为不可能。正像讨论一个人为什么喜欢吃梨而另一个人喜欢吃肉决无助于判定营养的本质是什么一样。讨论艺术中的趣味问题,关于艺术的讨论不知不觉地归结到趣味问题上,不但无助于我们弄清楚被我们称之为艺术的这一人类的特殊活动究竟是什么,反而会使我们根本弄不清楚这个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