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读后感锦集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读后感锦集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是一本由叶细细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读后感(一):爱情与美学的相互比拼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小说,曾获台湾皇冠大众小说奖,几经周折才于2011年1月在大陆出版。

对很多人来说,人生即是一个隐喻。移民日本多年的中国男子周远,白天在家里的饭馆帮忙,晚上则到东京目黑区的一间殡仪馆当洗尸工。一天晚上,周远坐着地铁回家,车上一位长发、略带点忧郁的女孩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个女孩叫铃子。

地铁在这个城市里快速穿行,呼啸来去。周远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纯纯爱着的初恋女友朝华,有着神秘的个性与身世的铃子,执著于爱情的美姬,死守爱的桎梏的素锦,以及好友五岛与电视台主持人织田,这些人相继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这些人之间又存在着哪些交集?他们如何面对命运的深不可测与强大,承受生命中的每一个挣扎与暗涌?

爱情中的坚持与梦想、希望与现实,人生的虚无与孤独,都藏匿在书中每一个人物身上,每一个故事情节之中,是中国式的爱与挣扎。爱情中至美至俗之处都在纸上,带着感伤的情愫,镶嵌在时间深处,平缓舒雅,又极尽冷艳。

书中也不乏美的表现:爱情之美,悲剧之美,毁灭之美,音乐之美,街道之美,连主人公周远看着天上的云朵这样的境况也美,四个不同性格命运的女子身上,衣裳也各有各的美,行为也美,思想更美。作者的一次次塑造,宛如一个个美学符号,极致地诠释着不同于一般流俗小说的清新与淡雅。故事的浅吟低唱之处,更是美学的一次次柔缓与撞击。

文字有着清丽细腻的质感,让人眼不离卷,宛如数着天上的星子,一粒一粒,觉得美好,却也不知疲倦地看下去。在作者的细心着墨之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揪着现实的喉咙,展示着浓浓异乡的生活轮廓与细节。

时时的,语言又成为一把刚刚磨好的尖刀,割伤脆弱现实的表面,爱情显现出另外一种模样,伤痕永存于完美外表之下。

爱到极致,总是耐人寻味。像地铁高速行进时,刺破前方的空气,强大的呼啸声中,把失乐园丢在后面,希望永在前方。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读后感(二):残酷到极致的美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让人们想到的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两部《失乐园》都以“堕落”为主题,都成了影响力很大的经典作品。悲剧之美在于能向读者展现一个残酷到极致的美丽。这也正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的内容刚过三分之一小说的女主人公朝华就因车祸死亡,一部爱情小说中的主角死了,故事怎样讲下去是摆在作者面前的大问题。作者叶细细给主人公周远制造了很多与情感擦边的诱惑:日本女人铃子、成人娱乐场所、失意的中国女人素锦……但占领“我”(周远)情感世界的依然是死去的朝华。世间所有的情感只浮游于表层,无法进入其深藏的内里,改变曾经拥有过的美好。随着小说核心价值载体的毁灭,小说的主旨走向了更深的层面。小说的下笔难度也随之提高:小说中相爱的不再是并肩站在起跑线上的二人,他们已分属于两个世界。在现实主义写作模式下作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口,让破碎来得彻底,甚至不惜扭曲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用“负负得正”的原理给读者留下了痛楚过后的美好。

接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情节在《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里反复出现几次,却是两种爱情的结果:朝华来信时是对爱的憧憬和希望,朝华死后周远收到的所有信件都成了爱情的悲哀与回忆。信件成了这部小说重复很多次的典型道具。除了信件,另一个典型道具是地铁。整部小说以地铁开头,“我”与铃子的相遇地点在地铁。城市地铁的环绕本质隐约说明了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无法走出去的情感模式。小说取名《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地铁却始终绕着沉重的话题和几个年轻生命的凋零。每绕一环,小说中的悲剧意义就加深一层。年轻的生命们在城市的地铁里上演着悲剧但不悲观的爱情故事。失踪、死亡、迷茫成了小说的三大主题,悲怆沉重的文字从头弥漫到结尾。在言情喜剧占据大部分读者时这样一部正视生活中爱情婚姻的小说变得尤其珍贵,悲剧塑造的感伤也深深烙印在了读者心上。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无论行驶多远都将回到原点——失乐园。这也是作者诠释爱情的观点:爱得越深,伤得越重。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用死亡的沉重去诠释爱情的重要性,用分离的痛楚来突出爱的刻骨铭心。小说中的残酷元素到极致时物极必反地变成一种美,诠释了爱情的本质:爱一直依附人们的心灵生存,当我们拥有时常常忽略它,等我们面临分离、疾病和死亡时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爱的重要性。正如一首流行歌词那样:爱一个人好难。但每一个心灵都会随着爱情的铁轨带着各自的姿态前行。无奈生命本是圆,起点即使终点,终点亦是起点,相爱的人们总会因爱而伤。这样的偏执便是鲁迅先生所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才更美。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里提到了很多电影和其相关内容。巧的是,这部小说中的青春、爱情、迷茫等关键词和基调与《观音山》颇有几分相似。另外,朝华的死去和日本导演黑泽明《影子武士》里处理主人公的表现手法有撞车之处。不知作者在构思《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时是否想到了黑泽明?

照日格图(书评人)

《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读后感(三):爱情这东西

叶细细的长篇小说《从失乐园开出的地铁》读完后多多少少让人有点伤感,迷茫,困惑,沮丧。爱情这东西,大约是太美好太浪漫太虚幻太理想,才让我们保持了一种创造性的激情。无论是我们建功立业,还是创造世俗的生活,都希望爱情能够陪伴我们能给我们力量结合信心乃至勇气,但这部长篇小说却给我们当头一棒,让我们犹疑不定,爱情这东西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且要付出那么多苦痛的乃至生命的代价吗?它把美好的爱情毁灭给我们看,如同日本众多的病态的小说所揭示的爱情一样。

这部小说挥发着浓郁的异国情调的气息,如果我不熟悉这位很多流行美文的女作家,我很可能会把它当作一本日本作家写的小说来读。我的意思是作者很熟谙日本小说的格调,足以以假乱真了。但这个小说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包括故事,的的确确是在日本发生的。我(周远)和父母在日本开了一家小餐馆,玲子,朝华,素锦,李朝,都是来日本淘金的,或者是投奔恋人的,他们在日本——充满着病态和变态的——这个国度里演绎了一场场爱恨交加的悲情故事,但毫无例外的是,每一个人的恋爱故事几乎都是以悲剧性的结局而告终的。

我不能不说这部小说是浪漫的,但浪漫的辛酸,就像被水珠打湿的翅膀一样,蝴蝶无论怎样飞都会显得很沉重很艰难。所以,这种浪漫是苦涩的。作者一开始先交代了一个神秘的女人:铃子。她的神秘和她的故事如果不读完这本书是不可能知道事实真相的,而另一个名人织田的自杀,同样是到最后我们才弄清谜底,原来他是为铃子而自杀的,虽然全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殉情。这是小说最扑朔迷离之处,也可以说是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所致,但我得承认,它是这本小说刻画得比较完美和比较成功之处。其中众多的人物,可以说都是感情大网中的小虫子,每一个人都在苦苦挣扎,但又是徒劳的。

五岛爱铃子,被人打死。美姬爱上到日本访学的教授,教授却回到中国去了。朝华从上海来到日本投奔恋人我(周远),最后却因庸医的治疗而感染上不好的病最后死亡。我和铃子结婚,铃子却弃我而去。素锦和李朝本是一对,李朝却常常对素锦拳脚相加,素锦常常是伤痕累累。几乎没有一个人的爱情是甜蜜的,幸福的。小说最诗意最富激情的是我(周远)对青梅竹马恋人朝华的爱,这种激情始终在燃烧,以至于我(周远)常常出现幻觉,甚至在和铃子做爱的时候,还呼唤着朝华的名字。我(周远)不断寻找替身,甚至把有夫之妇素锦当作朝华而加以爱怜。虽然,他们仅仅是朋友,这种感情也可以说是兄妹,但她也不幸成了朝华的替身。我非常乐意承认,小说中的情,爱,性,生活,都是非常日本化的。那种病态的、凄美的、冷艳的爱与性,活脱脱就是日本人的味道。就连铃子这样的假日本女人(其实是中国人),都产生了错觉,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日本人。

爱情不是空气,更不是花朵,它可以是一种理想的情感状态,但必须接受现实的考验。我(周远)和朝华,素锦和李朝生活在最底层,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所以,爱情就变成了非常奢侈的东西。他们奔波,工作,疲惫,从心灵到感情到肉体,都充满了疲惫之感。周远和朝华每次到做爱的时候都因困倦而放弃了。朝华到死还是处女之身。而织田和铃子,也是无法进行房事。在神圣的爱情的名义下,这一群人却是典型的爱无能和性无能者。残酷的现实阉割了他们的这些基本的能力。那些向往国外,梦想去国外淘金者,读这样的小说无疑是有些启发的。爱情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尊严和价值,都是本书一直试图诠释的主题。无论它的答案多么冰冷多么沉重多么苦涩,但毫无疑问它是真实的,至少在书中所描述的那个群体之中是存在着的。

爱情这东西,看来仅仅是靠浪漫和情感维系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它是娇贵的花朵,但它也需要阳光、水份和空气来维持。或者血和泪来维系。爱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丧失了,那只能说明我们根本就没有领略爱的真谛。叶细细的小说,在沉重之余,也给我们传达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文/ 安武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