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哀乐中年》影评摘抄

《哀乐中年》影评摘抄

《哀乐中年》是一部由桑弧执导,石挥 / 朱嘉琛 / 沈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哀乐中年》影评(一):哀乐中年

转场(陈建中的鞋 闹钟 念佛养鱼等活动的尝试 “将来你们结婚也别找我做主婚人”,司仪说“主婚人用印”从街上转到结婚场)“等我有了地位” (从特写一家三口的照片左上移到后景儿媳)隐喻(陈建中第一次拿工资,姑妈劝他交给父亲,但是父亲只要了一张钱)结尾拉镜头 重复蒙太奇(我要讲一个故事,只有十二个人)

《哀乐中年》影评(二):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惊叹于49年老片子的质量与魅力!!

看完有感二三事(激情速写) 一赞叹:太好看了吧!简直是巨大的惊喜啊!桑弧导演超越高超娴熟的镜头作用和讲故事的手艺简直让我惊叹; 二说回片子:①在其中我看到了《东京物语》的影子,孩子长大后终究还是有自己的生活,50岁这个年纪显得格外尴尬。剧中金句频出,敏华是小天使吧,简直分不清是谁阅历多了,所以说从小家庭生活悲惨的孩子不一样出来苦大仇深或者性格有些缺失,还有可能历尽悲凉所以更加懂得珍惜和追求幸福,充满能量。 ②片子的转场很巧妙,配上设计的极妙的剧作结构和情节衔接,让片子虽然简述跨越几十年的故事但仍然有很强的节奏感不拖沓,兼具可看性和趣味性; 片子的台词充满了哲理,不做作,简洁干脆,非常配合影片的叙事节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片子展现出充分的对中年年龄段的人物生活状态的思考,主题明确,令人动人; 片子的剧作真的好棒啊!!哭了

《哀乐中年》影评(三):张爱玲的最后温柔时光

纵观世界影史,我最讨厌的电影是17年电影和左翼电影,对咬牙切齿的演技实在是消化不了[捂脸]

中国电影史中我熟悉的老电影大概十部,最喜欢的是压岁钱,因为黎明晖的歌够迷醉,第三就是这部,影片好不到哪里去,喜欢是因为有张爱玲的影子,看它的时候正是我最喜欢张爱玲和老上海的时代,与桑弧、柯灵这一小群体最后的交集应该是张爱玲生命中最后的温暖时光,而其后时代不再眷顾她,才华其实在随后的岁月里成为了人生的障碍,因为它让你想平凡而不得,很悲哀。

朋友选的影片的这一段恰巧是张爱玲最后的追求,想来有点讽刺,非常悲哀,老天爷大概是看了这出戏,比父亲还大又无欲无求的男人,在随后的人生确实是白给了张爱玲一个[捂脸][捂脸][捂脸]但却挑了一个白给也没人要的,你才知道少年夫妻生离死别都可以是诗[捂脸]晚年独自躺在空床上的张爱玲想到这部电影会不会很打脸[捂脸]我不敢想

《哀乐中年》影评(四):《哀乐中年》

有很多惊艳到我的地方,七十年前的片子,电影中所探讨的很多问题很多却都超越了当时的那个时代,或者换一种方式说,我们今天仍然在讨论他们在七十年前所讨论的问题。自由恋爱、教育方式、名利对人的腐化、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跨越年龄的婚姻……令人欣喜的是,导演在每一个问题的处理上,都走向了一种进步。那些问题在和男、女主碰撞中闪现的都是开明的火花。 我很惊喜,这部拍摄于四九年的电影里所蕴含的拥抱开放的力量如此强烈,就像七十年前新中国诞生前夕时那样,两者都在时代的脉搏中听到了同一种默契的呼唤。他们都在不约而同地试图建构一种真诚的理想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腐旧的思想,人人都拥抱着开明的思想。就像女主所言“不把旧的看的那么宝贵”,对新生的事物和思想秉持着一种坦然与包容。 虽然有时候剪辑跟表演很粗糙,很多地方的剧情衔接也都显得生硬。可是对于这样一种初生的艺术,我不愿如此贬低,因为他们的出现是一种开创,是作为一种标杆性的东西存在的。我敬佩他们。

敬佩这部电影里的所有创作人员。(btw,女主真的很漂亮)

《哀乐中年》影评(五):赞美石挥

石挥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的,因为曾经凑单买过《石挥的艺术世界》,还把他颇为洋气的一张照片拍了下来。《哀乐中年》的大名我也是早有耳闻的,因为喜欢谢安,他对王右军说过的“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我读后也是心有戚戚焉。不过直到今天才看了《哀乐中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我颇喜欢的一句诗,因此一开始就对电影有好感,后来见石挥,外形、做派、台词,果然是大明星。中年一出场,连走姿都和青年不同。看到中间更是惊喜连连,原来没有一句废话,一件冗事,处处照应。电影中关于人的思考当然令人敬重,陈刘二人的爱情亦极动人,陈绍常怎么那么可爱,石挥怎么那么可爱,赞美电影,赞美石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