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昆曲六百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昆曲六百年经典读后感有感

《昆曲六百年》是一本由主编:周兵 / 蒋文博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331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昆曲六百年》读后感(一):名不符实

今天冲着昆曲买了此书,一来是因为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后喜欢上了昆曲,二来是想了解一下昆曲的发源和文化,再加上此书封面给人一种淡雅的韵味正是我喜欢的风格,于是乎就被呼悠掏了60M买了此书。

结果翻开后大呼上当,什么昆曲门百年,就是一些零碎的访谈录。

书版社居然订价59元,真是太……比赵本山还忽悠。

如果说里面加个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光盘还有点货,可是这59元定得太离谱了。

且关于昆曲的发展只有零星片语,我恨不得撕了此书就好。

《昆曲六百年》读后感(二):精致的内容粗糙的表现

作为昆曲普及还是上品。但是做工粗糙,不是说装帧,而是采访者根本就是外行,戏名人名或者行话就根据个音胡乱连,采访的不懂,校对的哪儿去了?咱们就是不好待见好东西,精致的玩意儿也得弄糙了,真是败家。为什么戏剧出版社不弄套丛书呢?再版一些经典,如梅先生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前年在北京买的团结出版社的上下本,照片模糊错字随处是,不知是该笑还是该骂。你想看怎么办?老版的买不到,新版的忒糟心,这还是新华书店买的正版书呢。这种质量只合出版玄幻武侠言情——错几个字儿也能顺下来。

没买的就别买了。

《昆曲六百年》读后感(三):我来纠错~

其实我还是挺喜欢这本书的,配合纪录片看,比较好,纪录片的画面和音乐都很不错,就是有一些内容不考究,过于散文诗化了。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明朝万历初年,苏州七里山塘的河道里,漂泊着一个刚搭建不久的草台戏班。戏班里有个刚入行的小姑娘,十一二岁,姓沈。五十年后,这位沈姑娘被一个退隐的官员钱岱记载到自己的日记《笔梦叙》里。这份记载让我们得以从当时一个伶人的角度去感受家班。

万历二十年,江南早春惬意的清晨,苏州西黄鹂坊桥的申宅里传出一连串悠扬的笛声,曾经的首辅大臣申时行退居苏州老家后,就住在这里。当年蜷缩在河道船板上的沈姑娘也已长大成人,就在这一年进了申府。

昆曲六百年里说沈娘娘是申时行退休后进的家班(1591年进的),但有资料却说沈娘娘从小就在申家,到申时行退休后已经不年轻了。

钱岱的(一说无名氏的)笔梦叙里说沈娘娘到钱岱家班任教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没写明笔梦叙的写成时间,应该是在沈娘娘的第一任主人申时行去世后(1614)的事情,沈如果在申时行死后就到到钱岱家班任教的话,按照钱岱死的时间1622和申时行相隔8年,沈在申时行退休后应该是30有余,不算年轻。这么推算,沈娘娘1560左右生人,十一二岁进的申府,到了申时行退休回到家万历十九年(1591)那会,也有30多了……昆600所说的长大成人是这么大么……30多岁的女优谁要……应该沈娘娘是十一二岁就进的家班。

而不是昆600所说的万历二十年进的申家。

(^o^)/搞完脑子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