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危险方法》影评100字

《危险方法》影评100字

《危险方法》是一部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凯拉·奈特莉 / 维果·莫腾森 / 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惊悚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方法》影评(一):弗洛伊德的嫉妒

1. 当荣格提到他的妻子很富有时,感觉到弗洛伊德一顿,他生育了6个孩子,因此家庭财务方面遇到一些问题,而年轻的荣格却不必担心这一点,是什么呢?Jealous,我在听到时也觉得嫉妒有人天生好命,可以无所顾忌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2. 好家伙,弗洛伊德去瑞士找荣格了,果然被他家的大庄园震惊到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开头他们做谈话疗法时的对话,荣格不断的引导她自我剖析,最终治愈恢复正常生活。

需要对精神分析领域有一定了解再去看这部电影比较合适,否则会觉得过于简略了

《危险方法》影评(二):传奇与佳话

我个人是更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多一些。在今天看来,弗洛伊德的观点肯定是漏洞百出了。不光是荣格,后来的阿德勒之类的,都狠狠的踢了一番。但是弗洛伊德是打开精神分析学的人。确实如荣格形容的。弗洛伊德是开采宝石,荣哥是打磨宝石。这个比喻很恰当。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性。他的性定义成力比多(能量)是很概括的。是很宽泛的性。从开拓性的角度去看。弗洛伊德是树干,其他人都是枝干。虽然这个树干现在被蛀得千疮百孔了。但核心的东西,今天依然适用。

没有精神分析学,在艺术上就没有超现实主义这个派别。在西方艺术和哲学一直是一种链接性的关系。都不能分开来看。话说法鲨演的荣格真的帅气,文质彬彬。

说回电影,我们永远也拍不出这样的传记类电影。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是我心中的的大师,但是在电影中,他们出轨,搞外遇。要么顽固守旧且自负。好容易一个女性心理学家,还是病人出身。但是这是一种理性的真实,大师始终是个人而已。但是我们所宣传的大师都是完美的人,怎么会搞外遇,搞《五十度灰》呢?这是2011年的电影,都过去了十年。弗洛伊德和荣格在性格和学术上都存在分歧,也没做到求同存异。而我们所塑造的大师(尤其民国流大师),都很完美,根本没这种事。现在对比着看看,想想,真的是睁眼说着瞎话。

《危险方法》影评(三):无关片子的即兴迷思

最近在重补Viggo的片子,看到这部惊觉之前得到的某些启示从弗洛伊德、荣格与施皮尔赖因三人在精神分析历史书写中的不同的位置得到了呼应。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在早些年就有所接触,当时的我由于心理问题企图通过阅读相关的解读对自己进行疗愈和寻求一种更偏于理性化的理解方式。论两人在心理学界的影响力凡是对这个领域有所好奇的都应该有所耳闻不止,甚至已经呈现出大众化了,但施皮尔赖因是通过这部片子(外加书籍)才有所了解。首先承认我原先对于精神分析史的书写与理论的演变并没太多关注,以至于看完后最疑惑的就是施皮尔赖因论功绩,在学术写作上对荣格有所影响,先于弗洛伊德开创死亡本能论,在当时作为精神分析界的先驱却在后代不怎么被提及。在网络上试图查阅一些资料时她的名字也一再先被“荣格的女人们之一”替代在相关的八卦附录中出现,特别是此书中文版的副标题,荣格、弗洛伊德与“一位女病人”并列成排,回想起弗洛伊德在恋情失控时对她污名化,真是有莫大的契合(讽刺语气)。

绕回头,前段时期从倪老师在随机波动中的那篇访谈了解到目前一些女性主义学者们现在的工作是通过对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挖掘,从单一历史叙事中跳出,转向寻找到那些饱含着性别立场所塑造出的“事实”进行重述。虽然不知危险方法文本的作者是否是位女权主义者,但对此三人关系的历时多年的研究与梳理已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能让女性主义视角切入的窗口,不止是一丝裂缝等待着被扒开,补充了我作为普通读者对精分史(全是白男学者)的浅薄认知,回想起“对历史的保护实则同时意味对其面貌的选择和定位。保存特定的统一风格和叙述,不同历史时空的交融关联则将因此被斩断,诸多历史片段与我们之间的通道也被关闭。”在不同时空之下对我们在重复面对同一命题,甚至由于命题所带来的问题以至于部分历史被轻巧地遮蔽和绕过了却未曾发觉,需要我们带着更敏感的心和坚定的情感立场去辨识出,再重构。现在已经有chatgpt作为工具运用在论文写作上,在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吞下权力上位者所主掌的历史叙事数据的AI进行延伸书写?与此对比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写作是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呢?

《危险方法》影评(四):DC 不要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了

跟蝴蝶君一模一样的问题(真的一模一样 DC你拍完电影有没有反思过的啊)不要再把电影拍成论文了算我求求你了大卫柯南伯格 听到弗洛伊德拒绝跟荣格分享自己的梦的理由是“I won't underisk my authority”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抓狂了……其实那整场戏到荣格说自己梦到那个死而不散的阴魂的时候镜头跟着弗洛伊德走就已经非常好非常够了……不要说那么满啊……你拍东方的承诺的时候的优美暧昧去哪里了啊……

还有荣格的转变太突兀了 完全看不出他怎么就突然从急于甩掉萨宾娜变成爱得分不开了啊喂 SM场面也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 完全看不出来荣格有在享受这个东西(所以说真的跟蝴蝶君一模一样的毛病 拜托 不是你说觉得病人和心理医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才打算拍这个片子的吗 那为什么在该用力探索和展现的身体纠缠戏份上畏畏缩缩啊 不要再给我拍镜子了!你以为就你懂拉康啊!)

看到中段真的有点疲 倒不是剧情的问题 就是觉得温柔贤淑但床上无趣的妻子和危险但火辣的情人这种设定实在是很俗……倒是萨宾娜写信给弗洛伊德的部分很有意思 弗洛伊德和荣格一直暗地里较劲 但在这种时刻又下意识地站在一条战线上一致对外 这中间关乎学术声誉与性别意识的微妙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萨宾娜安慰荣格夫人那里也很有趣 这种男性与女性群体之间相处模式的差异 这种subtle的、也许并不是电影重要的内容的东西,反而是这部电影最好看的地方

凯拉奈特莉的演技我个人倒没觉得有啥大问题 (肯定是DC故意让她演成这样的)反而荣格第一次来找她的反应挺让我印象深刻

文森特卡索不演地主家的傻儿子了真的很帅 瞬间我就get到了x

V叔的演技从暴力史还需要草地杀人那种dramatic的场景来展现 变成了真正的渗透到丝丝缕缕 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说话的嗓音 拿雪茄的手势 无一不精确而优美 看叔演戏真的很享受

《危险方法》影评(五):最好的性冲动便是灵肉合一的思想缠绕

“性冲动能摧毁一个人,也能重新塑造一个人”,这句话成了男女主角关系的注脚,荣格与萨比娜关系的变化一直伴随着与自己敏感的良心相较量,所谓的灵肉合一正是把最初的性冲动发展成激情四射的思想缠绕,最终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电影是拓展知识面很好的一个媒介,通过影片可以了解世界心理学发展的源头,故事的主线是荣格和他的女病人萨比娜,两者亦师亦情人,萨比娜日后也成长为著名的精神分析师,而辅线则是荣格和佛洛伊德相识、相交以及最后的分道扬镳,佛洛伊德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个人很喜欢他的一个理论,“人的强迫症并不是纯粹的强迫症,而有可能是某种宗教在人身上的表达,所以人的身体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文明的一个容器,性的表现也好或者你的症状也好,都是文明通过你的身体在诉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