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护送钱斯》影评100字

《护送钱斯》影评100字

《护送钱斯》是一部由罗斯·卡兹执导,凯文·贝肯 / 萨拉·汤普森 / 佩姬-图柯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护送钱斯》影评(一):护送钱斯

2004年,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仍未有结束的迹象,而前方战士的伤亡则一直在增加……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迈克接受了一项任务:护送一等兵钱斯的遗体回乡安葬,尽管迈克与钱斯素不相识,后者又并非他的下属,但参加过海湾战争的迈克认为有责任帮助这位科罗拉多同乡入土为安。与此同时,钱斯和战友们的遗体从欧洲的机场开始了回家之路,在凝重的氛围中,他们的遗体被仔细的清理、编号,小心翼翼的摆放在灵车中……经过了相关礼仪的培训后,迈克踏上了护送的路途,一路上,他感受到了形形色色美国民众对于战死他乡的战士的敬意,这不单是一次护送,同时也是迈克与死者的一次无声对话……

《护送钱斯》影评(二):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抛开意识形态和国家站位等要素不谈,老美在文化宣传这方面确实是厉害。中间看到从大货车开始之后所有车辆都依次打开了近光灯将无声镜头语言运用到了极致,让我热泪翻腾激动不已,“你守护了我们的国土,我们为你照亮回家的路”。一路走来,数经辗转,从国外到国内,从一个州到一个州,从清理师到飞行员到司机再到普通民众,所有的人都给予了男主和其所护送的钱斯最高的敬意和尊重。这就是给逝者所做贡献最好的回应和亲属最深的慰问。战死异国他乡若宿命难逃,请让我尊严的马革裹尸而还。这让我想起了在国力不断发展之下,我国近年来分多个批次从韩运回志愿者遗体遗物,令人欣慰。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旋律式的宣讲电影,不得不说拍的十分感人和成功,电影最后在夕阳落幕的画面中不断拉远并最终定格,我的耳边响起了那首老歌,“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护送钱斯》影评(三):自尊,是军人的高贵

缓缓举起的军礼,一次又一次,重复但又不盲目。仪式,或者称之为仪式感,是影片形式上强调的内容。死亡就是死亡,无需高调地夸饰。画面表达克制、沉静。葬礼最后,选择逆光拍摄很有罗杰斯风格,也是为数不多,风格化比较明显的镜头语言。冷风吹过山岗、河流,绳子敲打着旗杆,这是每个人都曾听过的声音,都曾见过的画面,是可以共情的。影片的服装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也强化了军人的符号意义。

大家对大众开车灯、默哀所感动。我印象深刻却是男主过安检。面对安检员的要求,他没有因为特殊身份要求豁免,而是尊重机场规则,提出合理的要求。对规则的尊重,是军人的天职,也是对他人和国家的尊重。返程时,他没有再着军装,也没有享受礼遇。同样体现了对社会规则的自觉和尊重。社会尊重,军人无私奉献,这样来表达更加触动人心。

《护送钱斯》影评(四):不再简单,越年长,越复杂。

一部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电影,我认为这部电影想表达的内容岂止是爱国情怀和飘扬的星条旗这么简单,但是,沙文主义同样也是一种精神。同样,战争中的受害者也可能是施暴者,伊拉克这个命运非常悲惨的国家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一切都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会抵触这类通过渲染来抒情的战争电影,似乎枪林弹雨和荷枪实弹才更像是真正的战争。可是,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每年阵亡的战士数目远远比活着的人要少,所以一部平淡的电影未尝不是一个真实的反映。

我很喜欢上校在护送钱斯时一路上的遭遇,这很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是一个从战场上退伍的军人,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可能难以受到这样的善意和优待,事实证明我们很难去公平对待任何一件事和一个人。当上校坐在头等舱接受空乘人员慰问和邻座女士搭讪时,一切都是因为他这次的特殊任务和一袭军装。诚然,我希望上校当时也因为自己的优待而感到一丝嘲讽。这也有可能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诚挚,就像上校在酒吧对老兵的坦言一样,老兵则深喑世事,告诉他用自己的鲁莽和生命并不能改变白宫的决定,一切都是那些年那位共和党总统的抉择。我很喜欢我所理解的这种含义,生活在安稳国家的人们到底是不能理解战争的意义,如何解读他们对于战争带走的生命的同情是很复杂的一件事,你可以认为他们有的人有过同样的感受,因此遗憾是发自内心的;也可以说他们已熟悉这种冷漠但是得体的表达。

我们现在喜欢用自嘲的口吻来讲述爱国主义,但是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情意我认为值得认真对待。当每一个机场的护送人员看到盖着国旗的棺材时都会献上自己的敬意和尊重,公路上的所有车辆都打开车灯护送海军陆战队P.F.C钱斯最后一程。我们不需要多么盛大的国葬和纪念仪式,因为离开的人数太多,远行的速度也很快,反而是这些真心的后知后觉才会让人觉得真诚。讽刺的是,战争无疑让爱国主义变得更为强大和饱满,在一次次离别中人们越来越依赖国家越来越激动,我们对于生命的消失和仇恨没有理由的交织在一起。

我想起那句很喜欢的歌词,“funny when you're dead how people start listening"。看来我更愿意相信一种自然的不理解和无谓的关怀,矛盾的是依旧被这些莫名的善意给感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